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與中國的選擇 國際環(huán)境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2010年經濟領域發(fā)生的貨幣戰(zhàn)和貿易戰(zhàn),預示著國際體系轉向內在和封閉的可能,意味著開放的貿易體制、互惠、多邊主義原則會受到威脅,最終只會帶來國際政治的倒退。其從興起到流行,從局部到整體,尤其值得警惕。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一些微妙但卻深遠的變化。我們怎么看待國際環(huán)境中變與不變的因素,怎么定義變化,變化是在連續(xù)性的邏輯下發(fā)生的變化呢,抑或這些變化本身具有揭示新的邏輯和新的歷史的含義?另外,2010年是中國的“十一五”收官之年,2011年則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多年來在為國內經濟發(fā)展保駕護航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此,從國際關系角度,我們怎么思考過去的2010年中國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以下我擷取一些關鍵詞,試圖對2010年的國際環(huán)境與中國外交做一不成系統(tǒng)的概括。
觀念
我們習慣說中國要學會與西方打交道,其實,換個角度看,我覺得西方也要學會與中國打交道,學會改變自己,適應變化了的世界。但是,西方真正要學會與中國打交道,其自身必須克服兩個根本障礙,一個是意識形態(tài)上對共產黨執(zhí)政和社會主義道路存在的偏見,妨礙了它們與中國發(fā)展穩(wěn)定持續(xù)的友好關系,第二個障礙也與意識形態(tài)有關,即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偏見,妨礙了一些國家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承認,從而影響到開放的世界貿易體制。
其實,在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問題上,中國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對外關系中不以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制度決定雙邊關系的遠近親疏,而是以和平與發(fā)展,作為判斷雙邊關系發(fā)展的依據。這種觀念變革迅速打開了中國外交的局面。中國這幾十年的巨大發(fā)展是整個世界的奇跡,其在制度文明和發(fā)展上積漸而成許多成果,兩方如果不從根本上重新認識新中國,中西交往的許多疙瘩永遠打不開。
2010年經濟領域發(fā)生的貨幣戰(zhàn)和貿易戰(zhàn),如果從觀念角度來解讀的話,其實反映危機時期國家傾向于用自保而非集體行動解決問題思路的抬頭。對國際體系來說,這種觀念的抬頭以及相伴行為的增加,預示著國際體系轉向內在和封閉的可能,意味著開放的貿易體制、互惠、多邊主義原則會受到威脅,最終只會帶來國際政治的倒退。其從興起到流行,從局部到整體,尤其值得警惕。
最后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社會以及一些國家內部出現的歷史觀、價值觀、時代觀、是非觀的分歧和混亂,F在,二戰(zhàn)的正義力量與非正義力量被人們拿來重新解讀,統(tǒng)治的倫理價值遭到類似維基泄密的沖擊,時代的和平主題開始遭到某些戰(zhàn)爭學說的質疑,過去被批判的對象現在成為美化的對象,等等。這些多少呈現反主流的虛無主義觀念對國際治理和各國內部治理帶來潛在挑戰(zhàn)。
財政
發(fā)達國家比較普遍地出現政府的財政危機,是2010年國際政治經濟一個突出特點,這是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政治不可忽視的力量。財政是現代國家的基礎,現代國家的軍隊、福利、吏治,無不以財政為中樞來展開。2010年,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甚至一些中東歐國家,債務總額接近或超過GDP總量的幾乎比比皆是。對軍事大國來說,財政吃緊首先影響其海外擴張和維持的能力,而其盟國普遍下降的財政能力,又直接威脅到霸權國家開展軍事活動的融資能力。美國一國的軍費開支幾乎是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和,若其不能盡快從危機中走出,它如何繼續(xù)維持其全球軍事存在?當然,反過來問的話,美國如此規(guī)模的軍備開支――其超級大國賴以存在的一大支柱,在財政困難不解決的前提下是不能為繼的。這個問題怕是未來10年國際政治和這些國家國內政治的一大突出問題。
另外,財政危機對先前福利國家體制來說,也是個沖擊,簡單說,政府沒錢像過去那樣包辦很多福利了,先前流行的福利國家民主模式,吸引力和號召力可能打折扣。再有一點,危機久拖不解,在一些國家出現向社會危機層面轉化的可能。因此,政府財政危機可謂當今世情和國情一個深刻變化,也是中國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更趨復雜的一個表現。
建制
在危機的不確定性影響下,今年國際政治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為解決議題而形成的國家集團的分化組合速度要比平常時期更快更頻繁,這也是為什么人們熱衷于討論G外交(G代表GROUP)的原因之一。金融危機以來,八國集團的地位相對下降,G20國集團成為處理全球金融合作問題的最重要機構。但是,G20給人印象多多少少是個應急平臺,今年首爾的G20會議,已經顯露出成員國的分歧。G20如何從應急機制轉變?yōu)殚L效國際經濟治理機制,目前還在探索中。
金磚四國去年6月召開首次峰會,峰會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四國同意共同穩(wěn)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發(fā)展。今年11月,俄羅斯和北約在反導問題上的合作,為上海合作組織的發(fā)展增添了不確定因素。東亞峰會在今年也完成了擴容,原先的10+6(即東盟10個成員國加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今年自美國和俄羅斯加入后,又變成了10+8體制。先前的哥本哈根多邊氣候會議和現在的坎昆多邊氣候變化會議,內部出現交叉的談判集團,可謂共識難成。
一方面,改革國際制度的全球共識在提高,改制和轉制成為全球治理的一大呼聲,但另一方面,對國際制度改革的方式、轉制的方向、變革的緩急等,目前在新興力量和守成力量之間還難以形成共識。關鍵是,對新興力量尤其是中國來說,要將危機中取得的成果通過國際規(guī)章制度予以長效化、常態(tài)化和制度化,逐步積累,推動國際體系朝公正合理方向和平轉變。
利益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國家利益的界定是這一年的熱門話題,尤其體現在年前的核心利益和年后的共同利益提法上。關于核心利益,國務委員戴秉國在《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一文中提到:中國的核心利益一是中國的國體、政體和政治穩(wěn)定,即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中國的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tǒng)一;三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保障。這些利益是不容侵犯和破壞的。這個解釋與《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以及我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提到的“主權、領土安全、發(fā)展利益”是一致的,糾正了人們在這個問題認識上的一些混亂。
在核心利益之外,近幾年特別是201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對利益觀的看法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即更少從自我角度出發(fā)定義利益,而是更多從中國與國際社會共同利益角度出發(fā)定義利益,包容利益、共同利益、利益共同體等成為人們熟悉的詞眼。當前世界各國處于全球化的相互依賴中,國際政治多極化、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趨勢,亟需各國培育一種新型的利益觀,也即在國家利益和人類利益統(tǒng)籌的前提下,以包容利益、共同利益作 為政治經濟合作的基礎。
新安全觀、新發(fā)展觀、新利益觀,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觀念和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包容利益、共同利益為基礎開展合作,也有利于消弭國際社會對中國發(fā)展存在的擔憂和疑慮。
老二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已成定局。國內外對此出現不同的觀點,有借此要求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有認為中國因此變得越來越傲慢了;也有認為國強必霸,中國可能一步強權政治邏輯,挑戰(zhàn)現有國際體系;也有指責中國哭窮的,做了老二還到處哭窮;還有認為世界老二不好當,歷史上許多老二就是被老大聯合其他國家拉下馬的。
不管怎樣,經濟實力的上升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中國的國際定位再度成為一大話題。國際定位直接涉及中國與國際體系和國際制度的關系、中國與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中國的國際責任和援助政策等,因此,定位的變化必然帶來政策的調整,國家的國際定位是非常慎重的。基本上,中國與日本在經濟上的換位并不具有重大性的意義,經濟總量改變不了中國還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事實。中國還是要擺好心態(tài),不要放棄向外學習的態(tài)度,戒驕戒躁,抓好用好戰(zhàn)略機遇期的機會,走和平發(fā)展、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道路。
海陸
2010年,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中日釣魚島爭端、美韓日聯合軍演、南海問題、索馬里海盜問題、北極冰川融化帶來北極航道開通的前景等,使海洋、海軍、海權(我將其稱為“三!眴栴})成為國內外討論中國國際環(huán)境使用最多的詞匯,三海問題確實緊迫,不可謂不重要、現在中國人講三海問題,某種程度上是在補課補缺補不足。但是矯枉不過正,如果從綜合全面的地緣戰(zhàn)略觀來看,中國作為一個大陸和海洋國家,陸地的地緣政治價值不能因為三海問題的上升而被低估。其實,在2008年到2009年,境內外三股勢力就曾在中國陸地邊疆地帶制造暴力事件,另外,中國陸地鄰國眾多,與一些國家之間還存在沒有解決的邊界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復雜的民族、宗教、歷史等問題。
應該說,中國要有海陸并重的觀念,不能厚此薄彼;另外沿海、沿邊、內地的開放是中國開放大戰(zhàn)略的組成部分。這些年,西部大開發(fā)以及中同在高鐵技術上的突破,為內地和沿邊地帶發(fā)展與陸地邊界國家更緊密的經濟往來提供了支持。再說,中國的發(fā)展不僅僅是國內的發(fā)展問題,也涉及中國和亞洲內陸國家的共同發(fā)展,通過中西部大開發(fā)帶動亞洲內陸國家的發(fā)展,也是落實中國睦鄰寓鄰政策的組成部分。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化與 環(huán)境 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與中國的選擇 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 周邊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