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北京民工子弟學校調查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作為福特基金會資助的課題“義務教育:北京外來人口中學齡兒童問題”的成果,這份報告揭示了北京114所民工子弟學校辦學者、辦學條件、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情況,提出了政策建議,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的研究與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報告揭示了許多有趣事實,如民辦教師向外流動,“浙江村”只有幼兒園等。

          

          關鍵詞:民工子弟學校 流動人口子女 就學問題

          

          隨著九十年代民工潮的驟漲,家庭整體遷移的流動人口越來越多,其子女的就學問題凸顯出來。流入地公立學校向外來兒童收取的贊助費、借讀費令許多流動人口望而卻步。為了解決子女上學問題,一些流動人口從家鄉(xiāng)請來教師,還有一些人辦起了簡易學校,民工子弟學校應運而生。對民工子弟學校的研究與報道近幾年來正在成為熱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與管理系于1997年,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于1998年分別調查了北京的幾所民工子弟學校,《光明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改革報》、《華聲月報》、《新周刊》、北京電視臺等媒體也對其做過報道,但只覆蓋了十幾所。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北京民工子弟學校的狀況,為了加深教育界、學術界、政府和公眾對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的了解 ,并為進一步的社會工作做準備,我們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的“義務教育:北京外來人口中學齡兒童問題”課題組 調查了北京的114所民工子弟學校 ,估計接近此類學校的半數。調查從1998年10月開始到1999年4月(數據截止于此時)結束。這里做一個概括的介紹。

          

          一、辦學者

          

         。ㄒ唬┺k學者主要來自河南信陽與河北張家口地區(qū),占全部辦學者的80%。

          114個辦學者(合作辦學者以一人計)來自8個省、市、自治區(qū),其中河北人54個,河南人40個,北京人5個,內蒙人4個,安徽人、浙江人各3個,山東人2個,湖北人、四川人、吉林人各1個。河北辦學者中有張北人25個,沽源人16個,赤城人11個,康保人1個,張家口市人1個,全部屬于張家口地區(qū)。河南辦學者中有信陽地區(qū)人共37個,包括固始人23個,光山人9個,新縣、息縣人各2個,淮濱人1個。

        信陽和張家口的辦學者共91個,占全部辦學者的80%,高于兩地在京流動人口占北京全部流動人口的比例,其原因一是河北與河南是北京流動人口最主要的來源地,張家口和信陽人又分別居這兩省在京人口的首位。張家口和信陽是有名的貧困地區(qū),來自這兩個地區(qū)的人常說“村里能出來的都出來了”,“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人在外面”。二是信陽和張家口人在京聚居點多,為辦學提供了條件。北京有著名的浙江村、新疆村、安徽村,而張北村、固始村、沽源村的數目更多。固始人主要從事廢品回收,張北人以租地種菜為主,沽源人主要搞運輸。郊區(qū)院落上空的國旗常常是民工子弟學校的標志,廢品集散地,收廢品三輪車長龍的出發(fā)地,塑料小棚或大棚也暗示著學校的存在。同鄉(xiāng)聚居使學齡兒童形成規(guī)模,使辦學成為必要和可能。三是辦學鏈和同鄉(xiāng)辦學的示范效應。辦學者的親戚、原來和現(xiàn)在的同事、非教師在辦學者的示范下紛紛加入辦學行列,昆明湖南路張北希望小學辦學者的叔叔、外甥女、妹妹就先后辦起了學校。固始三里村小學有四個民辦教師在京辦學,河北赤城東卯鎮(zhèn)總校的教師在京辦了5所學校。河北其他地區(qū)來京的流動人口也很多,卻無人辦學,可見辦學鏈所起的作用。安徽人辦的大山小學的教學校長在解釋“為什么安徽辦學者少?”時認為主要是同鄉(xiāng)中缺少示范者。

          豐臺大紅門一帶的“浙江村”聚居著10萬浙江人,卻只有7個幼兒園和學前班,其原因可能是:一是從事服裝加工與銷售的浙江人收入相對較高,有能力支付公立學校的贊助費。浙江村的幼兒園和學前班辦幼兒班、學前班和一年級,每月收費200元,可見浙江人消費水平之高。這些幼兒園、學前班條件很好,如和義學習樂園現(xiàn)有一年級學生30多人,學前班學生100人,用六七萬元租地,用二十萬元擴建園舍。二是浙江人的教育標準較高。浙江人來自經濟、文化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教育質量意識也較高。樂樂兒童樂園的蔡校長說1993年曾經有浙江人準備在大紅門辦學,從小學一年級辦到高三,是需要幾十萬元乃至幾百萬元投資的學校,并不是簡易學校。后來那個人因地價高,又怕招生不足和政策有變,最終放棄了。浙江村曾幾次被清理,浙江人只好辦要求不嚴格的幼兒園,而不敢辦“黑”學校。三是浙江村公立學校收費適中。蘇家坡小學每學期贊助費原為兩三千元,現(xiàn)在是600元,東羅園小學每學期贊助費為700元,在北京學校中屬于中等水平。蘇家坡小學四年級一個班有38個浙江人,只有10個北京人,二年級一個班有44個浙江人,只有7個北京人。浙江人已經成了大紅門地區(qū)公立小學的學生主體。

          

         。ǘ┺k學者三十多歲的居多。

          114個辦學者中:

          20—29歲:
        19人

          30—39歲:
        50人

          40—49歲:
        26人

          50—59歲:
        12人

          60歲以上:
        5人

          不詳:
        2人

         。ㄈ114個辦學者中有84個男性辦學者,30個女性辦學者。

         。ㄋ模┺k學者的文化程度大專(主要是函授)18人,中師與中師進修27人,中專1人,高中36人,初中10人,小學1人,文盲2人,19人不詳。

          兩個文盲辦學者的經歷很耐人尋味。海淀田豐小學的河南辦學者,一起包地種菜的同鄉(xiāng)因他來京時間長(10年多)、與村里熟而推舉他為孩子們辦學。他聘了三個教師,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學校讀書。他能讓公立學校減免學費。另一個文盲是豐臺京豫陳小學的辦學者。他1983年來北京種了9年地,后來領導300多人的包工隊拆房、綠化、修路,積累了20多萬元,全投在學校上了。他父母是右派,八個兄弟姐妹沒有一個上過初中。他10歲以前沒睡過被子,只能睡稻草。他辦學一是為了剩下自己的兩個孩子上公立學校的學費,二為了“爭取榮譽”。作為文盲,他希望孩子們不再因貧困而失學。至少有四所信陽人辦的學校仿照了京豫陳小學模式:20萬元以上的投入,家鄉(xiāng)派來的教學校長,500多元的學費,包書、文具,與正規(guī)學校類似的辦公室布置。

          (五)辦學者中民辦教師居多,其次是公辦教師與非教師。

          114所學校中,42所是民辦教師所辦,5所是代課教師所辦,30所是公辦教師所辦,2所是企辦教師所辦,26所學校是非教師所辦(其中13所聘用教師講課),4所是無教師經歷但在民工子弟學校做過教師的人所辦,5所不詳。

         。┟窆ぷ拥軐W校數目呈逐年遞增之勢,一半是1998年成立的,出現(xiàn)了辦學熱,從一村一校的填補空白階段進入一村數校的競爭階段。

          本調查中最早的學校是1993年由固始人創(chuàng)辦的八家私。ê蟾姆Q八家社會小學),已知最早的學校(后停辦)是一位姓李的固始人1992年在八家村創(chuàng)辦的。上海最早的民工子弟學校也成立于1992年。1996年以前是民工子弟學校的初創(chuàng)期,是一村一校的填補空白階段,1997年至今為高漲期,是一村數校的競爭階段。朝陽區(qū)的太陽宮、辛莊、洼里、清河營,海淀區(qū)的五道口、樹村、廂紅旗,石景山的衙門口,昌平的中灘都有三個以上的學校,其中辛莊、清河營多達五個。有的地方是各省人辦自己的學校,有的地方則完全是同鄉(xiāng)競爭,如衙門口的四個張北人的學校,清河營的五個河北沽源人的學校。初創(chuàng)期辦學者多數是被請出來的,高漲期辦學主要是自發(fā)的,民工子弟學校教師獨立辦學的逐漸增多,從行知打工子弟學校就獨立出來五個以上的辦學者。

          1993年 1所

          1994年 3所(其中上半年1所)

          1995年 10所(其中上半年2所)

          1996年 13所(其中上半年4所)

          1997年 24所(其中上半年7所)

          1998年 60所(其中上半年19所)

          1999年 3所

           共114所,大紅門的三所幼兒園未計,一所不詳。

          民工子弟學校投資少,租一間屋就可以開辦,只有一位教師的學校有13個,只有兩位的有36個。學校隨時可以成立,有33所是下學期成立的。許多學校擴展迅速,每個學期學生增長幾成,甚至翻番,如八家社會小學和五道口的北京希望小學,但也有一些發(fā)展緩慢的,如張北人1994年辦的無名學校。它是114所學校中第二個成立的,從創(chuàng)辦起就招收學前至五年級的學生,到現(xiàn)在只有40多個學生,沒有聘外人。

         。ū1)三所學校學生數和年級數的變化

          93年94年95年96年97年98年上98年下

          北京希望小學學生數6人20多5070多140多

          八家私小學生數30人5080220120200340

          開辦年級1-21-21-21-31-31-41-4

          教師數222461111

          無名學校學生數12人12203040多

          

          (表2)118所學校1998年末的規(guī)模和初辦時的規(guī)模的比較

          20人以下20-49人50-99人100-199人200人以上不詳

          98年末18所3633229

          初辦454412917

          辦學者采取各種手段競爭生源:買電腦、VCD教學光盤(在家鄉(xiāng)是沒有這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開英語課(家鄉(xiāng)的學校還沒開),用車接送學生(這些班車包括面包車、拖拉機、“摩的”、甚至三輪車),普通話(多數學校教師地方口音重)、降低學費、提高師資質量、換好的校舍、換正規(guī)桌椅、有償提供午餐、變復式班為單式班、增加教具等等。海淀區(qū)龍背村希望小學的張北籍辦學者孫xx夫婦是英語專業(yè)大專畢業(yè)生,從學前班就開英語課,北京學校還做不到這一點。朝陽立水橋的京源一小買了586電腦,臨近的春蕾一小的辦學者說他馬上也要買5臺586電腦,盡管他的學校還虧本。圓明園附近的明圓學校把招生海報貼到離學校有幾十分鐘路程的樹村、農大,而這些地區(qū)每一處都至少有了三個學校。

          辦學者的競爭使學生受益,但也使每個學校都辦不大,昌平縣中灘的三個河北沽源人辦的學校最為典型。即使三個學校合在一起,每個年級人數仍顯不足,現(xiàn)在分在三個學校,不得不實行多級復式教學,影響學習,辦學者的收入也很低。

          

         。ū3)同在一處辦學的三所沽源人辦的學校的基本情況

          學校學生數學前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復式班成立時間教師數

          京源小學4316137614級97.92

          育才小學321077443級98.92

          永利小學43841656314級97.92

          合計1183424231610926

          

          (七)辦學模式

          1.辦學者與北京教育行政部門民辦公助

          1997年9月成立的華康學校是北京教委批準的唯一一所專門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民辦公助性質的學校。豐臺區(qū)教委提供時村小學的廢棄校舍,辦學者原為華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后更換為陽光紅商貿公司,教師主要是北京離退休教師。學校成立時因收費高學生不多。1998年9月,學校初中部學費由物價部門認可的每學期2500元降為1000元,小學部由1250元降為900元,學前班由每學期900元降為500元。學校設學前班、小學一至三年級、初中一、二年級,1998年末有學生220多人,其中有70個寄宿生。民辦公助學校利用了辦學者的資金優(yōu)勢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校舍、設備、教師等教育資源優(yōu)勢,教學質量與公立學校接近,收費相當于低收費的公立學校,但仍然大大高于其他民工子弟學校每學期300-400元的收費水平。

          2.流動人口辦學者與家鄉(xiāng)教育行政部門民辦公助

          此類學校主要是北京南郊以京豫陳小學為代表的幾個信陽人辦的學校,流動人口辦學者投資,家鄉(xiāng)教育行政部門頒發(fā)“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并派遣教學校長和部分教師,另外聘用北京教師,能保證教育質量,收費適中。這種學校在民工子弟學校中屬于條件好的,但豐臺有關部門1999年5月以違章建筑為名取締了京豫陳小學,豐臺的另外13所民工子弟學校1999年7月也被取締。

          (表4)三所信陽人辦的學校的基本情況

          學校地點辦學者原籍年齡辦學時間來京時間投資來京后工作學生數每學期學費

          京豫陳小學豐臺槐房陳xx河南新縣3796.(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9198342萬種地、包工隊(綠化、拆房、修路)427560元,包書與文具

          創(chuàng)唯小學大興集賢胡xx河南新縣3198.9198821萬建筑工190580元,包書與文具

          海迪小學大興舊宮管x河南光山3398.9199133萬種地、包工隊(拆房)140多580元,包書與文具

          

          3.家鄉(xiāng)學校跟蹤辦學

          家鄉(xiāng)學校跟蹤辦學在上海是民工子弟學校的一種主要辦學形式,在北京則只有赤城駐京希望學校。該校1998年9月由河北赤城縣東卯鎮(zhèn)小學總校在海淀四撥子赤城人聚居區(qū)建立,赤城籍學生占55%,校長與教師由總校選派,工資依照總校標準,收入上交總校,能開齊正規(guī)學校課程并在四年級以上開英語課,學前班和小學五個年級每學期學費500元,初一每學期收1000元。家鄉(xiāng)學校跟蹤辦學的優(yōu)點是學校管理規(guī)范,教育質量接近于家鄉(xiāng)學校的水平,辦學收入不歸個人也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4.公立學校附設外地兒童班

          國家教委與公安部1998年3月聯(lián)合公布的《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第十條規(guī)定:“經縣(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流入地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可利用學校校舍和教育設施,聘請離退休教師或其他具備教師資格人員,舉辦專門招收流動兒童少年的附屬教學班(組)!痹S多公立學校有條件辦外地兒童班,但至今沒發(fā)現(xiàn)有辦的,主要是缺少動力。朝陽區(qū)東風鄉(xiāng)的一所小學每個年級只剩下一個班,四棟校舍閑著一棟半,但學校寧可出租也不愿意辦外地兒童班,因為辦班收入要交區(qū)教委,支出時需要申請,而出租校舍則既省心又方便。一方面公立學校有閑置校舍、退休教師等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流動人口子女交不起費,上不起學。對公立學校來講已是很低的收費標準,流動人口仍然會感到難以承受。海淀區(qū)清河二小1999年1月提出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方案:每學期贊助費專設班收250元,插班就讀的收300元。這基本上是北京公立學校最低的贊助費標準,加上每學期480元借讀費,50元雜費,學生每學期付費780元,已經接近于私立簡易學校每學期700元的最高收費。盡管清河二小是區(qū)模范學校,有新建的五層現(xiàn)代化教學樓,又降低了收費,但卻只吸引了十幾個報名者,附設班沒有開成。

          5.北京教師聯(lián)辦

          此類學校的管理層主要由北京教師組成,教學與管理上與北京公立學校接近,學費適中,比較受歡迎。清河鎮(zhèn)小鴻雁班1997年9月由一個北京退休學區(qū)校長與其他兩人合辦,租用公立小學閑置校舍,主要聘請北京退休教師負責管理和教學,采用北京教材,每學期學費500元。一個合伙人退出后,學校實際上是由北京教師聯(lián)辦。鴻雁班先是掛靠在清河鎮(zhèn)小,后來又使用一個成人教育辦學許可證。辦學者不愿意以私人的名義辦學,一是認為“那就成了黑學!保桥聞e人說自己在賺民工子弟錢。北大附近的頤園小學是由五個北京教師聯(lián)辦的,其中三個是退休校長或教導主任,另外兩人曾在民工子弟學校教課。學校只有90多個學生,但辦學者不準備擴大。學校所需投資并不大,但卻采取了五人合資的形式,一方面為了分散風險,另一方面也是怕人說閑話。

          6.私人與村委會聯(lián)合辦學

          私人與村委會聯(lián)合辦學的只有海淀八家村的兩所學校。八家村委會1999年3月與在當地辦學的河南和內蒙教師訂立協(xié)議,村委會提供校舍,私人辦學者負責教學,學費收入由村委會與私人辦學者按55%與45%的比例進行分配。村委會的收入比過去向私人辦學者出租校舍時多。這種模式只是改變了辦學收入的分配,并沒有改變原有的辦學條件。

          7.私人辦學

          私人辦學是民工子弟學校的主要形式。學校只對家長負責,不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

         。ò耍┺k學風格

          1.擴張型與家塾型

          擴張型辦學者投入高,敢于負債經營,想辦出規(guī)模來,辦學條件好。家塾型辦學者投入少,一般用民宅為校舍,主要招收村里外來兒童,不想把學校辦得太大,只求能以此為生。有時相鄰的兩所學校會有很不相同的辦學風格,例如海淀柴家墳的桃園小學與附近的當地居民辦的學校都只有幾十個學生,都是1998年9月成立的,但前者每年花32000元租了原隊部,后者則每月只用三四百元租了煤場的兩間屋。桃園小學的山東籍辦學者這樣解釋自己的高投入:“同等規(guī)模的學校租民宅1萬左右就夠了,但是學生沒有活動場地,屋子也不寬敞、不亮堂。在自家院里辦學影響上課,學校應該有學校的氣氛!碧覉@小學要有150個學生才能收支平衡,辦學者最初是負債辦學,但她的質量意識很快就得到了回報,1999年3月學生猛增至140人,2000年3月學生更增至300多人,每年翻一番。同是河南固始人,1995年9月同在海淀五道口辦學的何xx和肖xx,辦學風格也很不相同:

          

         。ū5)同在一處的兩所固始人辦的學校不同的辦學風格

          學校辦學人學生數年房租校舍每學期學費桌椅教師月工資班級數 各年級人數

          學前一年二年三年四年

          海清希望小學何xx15010萬元新建獨院磚房350元標準學生桌椅600-700元4個40多30多40多30多

          北京希望小學肖xx1752萬多元舊簡易房250元自制長條桌凳500元3個5941372513

          

          北京希望小學已經可以單式教學,但辦學者認為樹大招風,不想招太多的學生,只求夫妻倆有份事做就行了,而且“學生流動性大,老師多,學生少,房租、工資不合算!北本┫MW條件差一些,但學費也低,使低收入的家長可以在低收費、復式班和較高收費、單式班之間做選擇。

          有些學校以建分校的形式擴張!按蚬ぷ拥芤恍 保按豪俚谝恍W”在命名上就體現(xiàn)出辦學者辦分校的意圖。打工子弟一小的內蒙籍辦學者說:“叫一小是因為我還想辦二小、三小。我想再找一些沒人辦學的地方,讓孩子們都有學上!睅讉規(guī)模較大,現(xiàn)有校舍已近飽和的學校,如行知打工子弟學校、昆明湖南路張北希望小學、明園學校都打算另開分校。有的學校象是在鋪攤子,例如京源學校有洼里、立水橋、清河營三個教學點,總共卻只有80多個學生。

          擴張型學校通常希望借助媒體擴大知名度,爭取生源,獲得榮譽,甚至獲得資助。行知打工子弟學校能成為同類學校中的大哥大并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與媒體的報道有很大的關系,是借助媒體擴張的典范。美籍華人任女士給它的12000美元的資助引起許多辦學者的想象。有些人甚至想把學校辦大以等政府“招安”。一些兒童換三次車去一所被報道的民工子弟學校上學,他們不知道住地附近就有學校,因為民工子弟學校是隱秘的。有些辦學者認為媒體報道未必會給學校帶來好處,反而可能引起有關部門的干預,還是隱蔽清凈為好,北京希望小學的辦學者就有這種想法。

          擴張型學校負債經營的風險是很大的,赤城駐通州自奮希望小學長營鄉(xiāng)分校1998年9月花43000元租了有2500平方米水泥操場的房子建校,到11月時只有17個學生。朝陽的大山小學租了23間平房作為校舍,1999年1月時卻只有30多個學生。許多學校為了降低風險,寧愿低起點滾動發(fā)展,例如八家私小在辦學的前三年只招一二年級,夫妻倆擔任教師,不雇外人,1996年后才具有擴張性。

          2.同鄉(xiāng)依賴型辦學者與自由辦學者

          多數民工子弟學校依賴同鄉(xiāng)生源,至少在創(chuàng)辦時如此。114所學校中除了5所北京人辦的學校,有103所學校學生的主要來源地與辦學者的籍貫一致,只有6所不同,其中又只有明園學校、桃園小學的山東籍辦學者,打工子弟一小、普語私小的內蒙籍辦學者是在非同鄉(xiāng)聚居區(qū)主動辦學的。自由辦學者在辦學選點上不考慮同鄉(xiāng)因素,有利于滿足來源地復雜的外來人口聚居區(qū)兒童的入學需要,也有利于解決有優(yōu)勢人群但無辦學者的地方的外地兒童入學問題,如圓明園附近安徽人居多,但無人辦學,山東人辦的明圓學校就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辦民工子弟學校沒有法規(guī)保障,辦學者需要同鄉(xiāng)的支持。流動人口因教材、語言、同鄉(xiāng)意識等原因,傾向于送子女到同鄉(xiāng)辦的學校上學,因此一個地方是否有足夠的同鄉(xiāng)子弟成為辦學者選擇辦學地點的重要因素。固始民辦教師黃xx 1998年2月來京到已經有三個私。ㄆ渲幸粋是他的同事辦的)的八家村辦學,就是因為八家是固始人的聚居地。八家村委會將四所私小合并為兩所后,黃xx 1998年8月搬到海淀區(qū)廂紅旗辦學,因為那里有老鄉(xiāng),雖然張北人1995年9月就在那辦了學。

          (九)辦學風險

          1.政策風險

          北京市各級教委對辦民工子弟學校多數采取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tài)度,不批辦學申請,也很少干預,但有些辦學者怕政府以后明令禁止而不敢投資以改善辦學條件。為了獲得辦學的合法性,少數辦學者在家鄉(xiāng)教育局辦“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還有一些辦學者說自己是家鄉(xiāng)教育局委派的,但教育局在財務、人事、管理上并不起作用,只是提供期末考卷、協(xié)助訂教材而已。

          2.動遷風險

          隨著北京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土地被征用,流動人口不得不遷移,民工子弟學校也隨之遷移。對校舍的投資在動遷時是得不到補償的。

          3.學生流動風險

          學生家長因雇傭合同到期、生意難做、回老家等原因而流動,使民工子弟學校有很高的學生流動率。有70多個學生的申王府育才小學每學期的流動量一二十人,流動率約20%。一些流動人口拖欠著學費,卻不辭而別,另辦學者很苦惱。生源不穩(wěn)定還使辦學者不敢增加單式班和教師。

          4.權力部門干預的風險

          為菜農子弟辦的學校都能得到村委會的支持,昌平回龍觀鎮(zhèn)北店村甚至向辦學者無償提供校舍,使他們能保持每學期200元的民工子弟學校最低學費。流動人口是村民的房客,多數村委會對為房客子女辦的學校也會支持或默許,但有些村委會、派出所、聯(lián)防隊為了治安等原因不讓辦學,或者與辦學者講條件,如利潤分成等。行知打工子弟學校因動遷、派出所禁止等原因曾四度遷移。海淀八家村委會對民工子弟學校的干預是最突出的。固始人張xx 1993年創(chuàng)辦的八家社會小學1996年時因村委會禁令遷到清河,三個月后又返回八家。1997年4月,內蒙鄂倫春自治旗的中學教師王xx和她的兩個姐姐來八家村辦了普語私小。1998年2月張校長家鄉(xiāng)學校的同事黃xx也來辦學,還有光山人李x辦的學校。八家村委會把四所學校聚在一起,規(guī)定每學期從各個學校抽調學生進行考評,學生成績差的學校要停辦。根據1998年6月的考評,李x和黃xx的學校被解散。村委會讓八家社會小學租用八家幼兒園的教室,讓普語私小租用八家五隊浴池的閑房上課。八家村因計劃生育兒童減少,幼兒園只剩下二十幾個孩子,卻有七個阿姨,她們一部分工資就來自教室出租費。1999年3月,八家村委會與兩家私小簽定了新協(xié)議,以校舍作為投入與辦學者合作辦學,收入分成,學費收入55%歸八家村,45%歸辦學者,并要求兩校將原來每學期300元的學費提高到400元。八家社會小學有340名學生,每年600元學費,年收入可達204000元,交76800元租金。實施新協(xié)議后每年學費800元,仍保持340名學生,年收入272000元,八家村提走142800元,比只收租金多收入66000元,受損失的是學生家長。辦學者對“東家”的要求只能順從,因為“你不干了,村里正好可以接管,教師有的是!币恍皷|家”對民工子弟學校的態(tài)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海淀區(qū)樹村實驗站免費向張北辦學者提供4間教室,樹村村委會和海淀鄉(xiāng)政府1998年六一兒童節(jié)還慰問了樹村的兩所民工子弟學校,送去價值上千元的文體用品。

          對民工子弟學校的態(tài)度主要取決于權力部門中人的觀念。北京各區(qū)縣教委默認民工子弟學校的存在,但豐臺教委卻對其全部取締。多數派出所允許民工子弟學校的存在,但一個派出所對行知打工子弟學校辦學者說:“你在哪兒辦都行,就是不許在我們的地界上辦!

          5.勒索風險

          個別辦學者成了被勒索的對象。1998年6月幾個“黑道上的人”要在太陽宮辦學的祁xx 交出幾萬元,祁xx 害怕,只能棄掉學校回了固始。他走后三個沒做過教師的固始人兩個月內在太陽宮辦了三所學校。

          6.事故風險

          辦學者對學生在校的安全負有責任。圓明園附近的明圓學校發(fā)生過一個學生因口角刺死另一個學生的事件,雖然責任不在辦學者,也令辦學者在學生安全問題上提心吊膽。為了明確責任,多數學校與學生家長簽定“學生安全責任書”。海淀半壁店田豐小學的《學生安全協(xié)議保證書》規(guī)定:“關于學生安全責任問題,(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經學校及學生家長協(xié)商,特明確責任如下:1.學生在到校以后至上學之前,在學校校園內發(fā)生意外事故,由學校承擔責任,但必須確定是在校園內發(fā)生的意外事故。2.在校園里如果兩個孩子因玩或打架而誤傷對方,其責任應由另一方孩子的家長負責。3.上課時間及課間休息時間,學生不準走出校園,如有緊急事情,需要請示教師,經允許后方可走出校園。如不聽老師囑咐、安排,擅自離開校園,出現(xiàn)意外事故,由學生本人負責,校方一概不負責任。4.到校之前以及放學之后,學生在校外和路上出現(xiàn)意外事故,校方一概不負責任。”有400多個學生的張北希望小學有許多需要換車上學的學生,辦學者要求放學后家長來接,以免學生被拐走或出事。該校辦學者認為不應該接送學生——“出了安全問題怎么辦?”

          

          二、學校

          

          (一)民工子弟學校主要分布在四環(huán)以外城鄉(xiāng)結合部的流動人口聚居區(qū)。

          我們的調查基本上遍及與北京中心區(qū)接壤的各鄉(xiāng)鎮(zhèn):海淀區(qū)的四季青鄉(xiāng)、青龍橋鄉(xiāng)、東升鄉(xiāng)、海淀鄉(xiāng)、清河鎮(zhèn),朝陽區(qū)的洼里鄉(xiāng)、太陽宮鄉(xiāng)、來廣營鄉(xiāng)、東風鄉(xiāng)、南磨房鄉(xiāng),豐臺區(qū)的南苑鄉(xiāng)、盧溝橋鄉(xiāng)、六里橋鄉(xiāng),昌平縣的東小口鎮(zhèn)、回龍觀鎮(zhèn),大興縣的舊宮鎮(zhèn),等等。118個民工子弟學校(含4個分校)中,海淀區(qū)有41個,朝陽區(qū)44個,石景山區(qū)11個,豐臺區(qū)7個,通州區(qū)1個,昌平縣8個,大興縣2個。海淀、朝陽、石景山比較普遍和密集,往往一村一個,甚至一村四個、五個。二環(huán)以內的西城、東城、崇文、宣武四區(qū)沒有發(fā)現(xiàn)此類學校,二環(huán)與三環(huán)之間(豐臺)有1所,三環(huán)與四環(huán)之間有15所,四環(huán)與五環(huán)之間有60所,五環(huán)以外有42所。民工子弟學校主要分布在四環(huán)以外,這些地區(qū)流動人口多,房租也相對低廉。

         。ǘ┟窆ぷ拥軐W校規(guī)模小,平均每校有91個學生。學校之間規(guī)模相差巨大,小的只有7個學生,最大的有876個。

           118個學校中:

           20人以下:
        18個

           20---49人:
        36個

           50---99人:
        33個

           100---199人:
        22個

           200人以上:
        9個

          我們調查的學校有約10744個學生,估計北京的民工子弟學校有200所,學生20000個。北京300多萬流動人口中6-14歲的學齡兒童少年占3.6% ,約11萬個。有民工子弟學校的地方基本沒有了失學兒童,那么公立學校應該有約9萬個流動人口子女借讀。流動兒童少年的數目隨著民工子弟學校的發(fā)展應該呈增長之勢,因為其中許多人是有了民工子弟學校才來北京的。許多學校新學期學生數都會爆炸性增長,幾乎沒有學生減少的學校,增加的學生主要來自公立學校和家鄉(xiāng)。公立學校降低收費和民工子弟學校的發(fā)展都造成外地兒童少年的涌入,這可能正是有關部門不努力督促公立學校降低收費和使民工子弟學校合法化的原因。那么流動人口子女是否可以隨父母流入城市而仍然接受義務教育?《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第三條規(guī)定流動兒童少年“凡常住戶籍所在地有監(jiān)護條件的,應在常住戶籍所在地接受義務教育;
        ”多數流動兒童少年在家鄉(xiāng)有可以作為監(jiān)護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但“父母不在家,孩子不聽話,誰也管不了”,而且“在叔叔、姑姑家有寄人檐下的感覺”,流動人口只好把孩子帶在身邊。流動人口家庭團聚也是人之常情。

          (三)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和年級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呈遞減之勢。

          其原因一是民工子弟學校不能發(fā)畢業(yè)證,大多數學生需要回家鄉(xiāng)上小學高年級,二是家長一般把年紀小的孩子帶在身邊,讓年紀大一些的孩子留在家里。

         。ū6)118個學校中開辦各年級的學校數以及各年級學生數

          學前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初一初二合計

          學校數1111131039059301144

          學生數292220881589101859525467442410744

          

         。ㄋ模┒鄶得窆ぷ拥軐W校采用家鄉(xiāng)學校的學制、教材、教學方式和考卷。

          多數學生在北京的學習是過渡性的,學生用家鄉(xiāng)教材轉學回家后能銜接上,而用北京教材的學生回家后則通常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有52所學校用人教社6年制教材,41所學校用人教社5年制教材,16所學校用北京6年制教材,6所不詳。北京公立學校不用人教社教材,辦學者在北京買不到人教社教材,只能向家鄉(xiāng)預定。采用北京教材的學校認為應該給外地兒童提供北京的教育,但一些學校用北京教材可能是因為人教社教材難買。

          與家鄉(xiāng)學校一樣實行五天半授課制的學校有48個學校,與北京學校一樣實行五天授課制的有39個學校,實行六天授課制的學校有15個,有的是為了彌補復式班教學時間的不足,還有的是因為家長忙,12所學校不詳。

          實行包班教學的有65個,實行分科教學的有42個,其中有四個學校兩種教學方式都有,15個學校不詳。包班的教師要教一個班所有的課,不只是語文、數學,還有音、體、美、思想品德等課,教師們的負擔相等,但教師并非多面手,某些課的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包班可能與學校規(guī)模相關較小而與家鄉(xiāng)的教育傳統(tǒng)相關較大,例如有422個學生,7個年級的張北希望小學也實行包班制,有11位教師,而河南人辦的有874個學生的行知打工子弟學校卻有41位教師,分科教學。

          民工子弟學校的考試有評價學生、考核教師、供家長評估三種功能。有95所學校用家鄉(xiāng)鉛印的期末考卷,一方面與教材配套,另一方面保證考試的客觀。許多學校收新生時進行測試以確定學生的起始水平,作為以后考試的參照。為了向家長證明考試的公正,學校沒有向學生“透題”,一些學校邀請家長監(jiān)考,如果家長擔心教師打分不嚴格,可以當場批卷。張北希望小學的辦學者讓我瀏覽了期末考卷,普遍是八九十分。他說這比家鄉(xiāng)強許多,個別得六七十分的學生是新來的,原來基礎差。一些學校以學生成績作為獎罰教師的依據,朝陽區(qū)龍王堂趙家小學的《對任課教師的工資標準及要求》規(guī)定:“1.教師所授科目每班級學生成績及格率必須達到70%以上,班平均分數不低于70分,基本工資為400元。2.班級科目成績及格率在81-90%,班平均分數在80-89,除基本工資外每月獎金50元,及格率在91%以上平均分數在90分以上,除基本工資外,每月獎金100元。

        3.相反,及格率在69-60%,平均分數低于69-60分,每月在基本工資中扣除50元,月工資為350元,及格率在59%以下,平均分數低于59分,每月在350元工資中再扣除100元,月工資為250元,并要求在節(jié)假日中為學生無代價補課,否則下學期不聘用。4.及格率與平均分數二者缺一不可。5.按所授科目中最低成績定工資及獎金。”有些學校獎罰措施顯得過于苛刻,例如津海小學規(guī)定四年級的教師必須保證人人得100分,因為只有10個學生。

          (五)約三分之二的學校有復式班,其中四成是多級復式。

          118所學校除5所不詳,沒有復式班的有41所,有復式班的72所,其中有二級復式班的44所,有三級復式班的17所,有四級復式班的9所,有五級復式班的2所。張家口人辦的58所學校中,只有5所無復式班,多級復式全是張家口人辦的。信陽人辦的40所學校中,19個有復式班,明顯少于張家口人的學校。如果一個年級學生過少,其他省的人往往不開這個年級,張家口人則來者不拒,一個、兩個也收。

          復式班在張家口地區(qū)比較普遍。交通不便的山區(qū)一村一校,以便學生能就近入學。教師少,只能開復式班。許多張家口地區(qū)教師在進修時學的就是復式教學。有人認為不能簡單地認為復式班原始、落后,如果運用正確,它有許多優(yōu)勢。復式教學動靜搭配,自習時間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復式教學學習環(huán)境復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京源二小的張老師也認為復式班不一定比單式班差:“一個年級的人少,學生鍛煉的機會就多。低年級上課時,寫完作業(yè)的高年級學生能跟著低年級復習學過的知識,原來學得不扎實的知識就鞏固了。高年級上課時,寫完作業(yè)的低年級學生跟著聽,也能提前掌握一些東西。家鄉(xiāng)許多復式班考試成績比單式班還好!

         。┖芏鄬W校辦學條件差,與正規(guī)學校有很大距離,是掃盲型學校。

          民工子弟學?梢苑譃檎(guī)型學校和掃盲型學校,前者努力向正規(guī)學?待R,后者條件差,與山區(qū)小學相似。

         。ū7)正規(guī)型學校和掃盲型學校的對比

          正規(guī)型學校掃盲型學校

          課程 開全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 語文、數學為主,音體美不開或不正規(guī)

          教學 多為單式教學,分科授課 多復式教學,包班授課

          教師 多有教師資格證書,師范學校畢業(yè) 許多教師缺少專業(yè)訓練

          校舍 標準教室,正規(guī)桌椅,操場較大 民宅,擁擠、采光不好,自制桌椅,少 活動場地,

          活動 少先隊、升旗儀式、運動會、聯(lián)歡會、 郊游、參觀、墻報、作業(yè)展覽、圖書角活動少

          目標 向正規(guī)學?待R 學生轉學回家后能跟上

          

          以城市學校甚至以北京學校為標準,民工子弟學校自然問題成堆,而流動人口以家鄉(xiāng)學校為參照,就能認可條件、教育質量與家鄉(xiāng)學校相似的民工子弟學校。

          (七)學生來自河北、河南的最多,家長主要從事中低收入工作。

          學生來自河北、河南的最多,其次是安徽,然后是四川、湖北、浙江、山東。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原籍大體反映了北京流動人口的來源。有些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清一色來自某個縣,有的學校的學生則來自全國各地。根據河南固始人辦的太陽宮流動學校的《學生與家庭情況登記表》,153個學生(有效數據)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qū),其中河南人63個(固始人26個,占總數的17%),占總數的41.2%,安徽人47個,占30.7%,其余是河北8人,湖北7人,浙江、江蘇各5人,重慶4人,四川3人,福建、吉林各2人,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廣東、山東各1人。

          學生家長在京的工作主要分三類:一是從事農業(yè)、養(yǎng)殖業(yè),如種菜、養(yǎng)豬等,二是做雇工,如清潔工、建筑工、搬運工等,三是做個體戶,如擺攤賣貨、收廢品、開車等。這些工作收入都不高,有些工作還有很大風險,如豬瘟使許多在朝陽區(qū)清河營養(yǎng)豬的河北沽源人賠了本,學費也只好拖欠。

          (八)民工子弟學校出現(xiàn)之前,流動兒童少年的失學、超齡上學問題十分嚴重。學校出現(xiàn)之后,失學、超齡上學問題大大減少。

          民工子弟學校出現(xiàn)之前,流動兒童少年的失學、超齡上學問題十分嚴重。辦學者辦學前普遍發(fā)現(xiàn)有十歲以上的失學兒童,辦學后低年級的超齡兒童大大減少。太陽宮流動學校學前班57人,有效數字54人,有9人超過6周歲, 超齡率為16.7%。一年級48人,有效數字46人,有13人超過7周歲,超齡率為28.3%。二年級30人,有7人超過8周歲,超齡率為23.3%。三年級18人,有13人超過9周歲,超齡率為72%。一個班的學生年齡差距竟達5至6歲。海淀小屯的張北小學有一個學生18歲才上二年級!朝陽區(qū)固始人辦的洼邊四小三年級有53個學生,竟有15個超過14歲,而三年級學生的正常年齡應為9或10歲。一些學校沒有超齡學生,因為“辦學后外地孩子都能及時入學了!

         。ū8)太陽宮流動學校學生的超齡情況(黑體數字為超齡人數)

           出生年份有效數字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超齡數超齡率%

          學前班54人1人1721187916.7

          一年級46人1210131911328.3

          二年級30人115203723.3

          三年級18人2 113111372

          全校148人4228.4

          

          (九)民工子弟學校收費低,多數每學期學費不到400元。

          118所民工子弟學校每學期學費(學費中包括書本費的減去50元)如下:

           200--299元:
        50個

           300--399元:
        33個

           400--499元:
        14個

           500--599元:
        11個

           600元以上:
        6個

           不詳:
        4個

           平均:
        323.4元

          有些北京公立學校六年的贊助費需一次交齊,多數家長無法籌集,(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而且許多家長并無長期在京或呆在北京某個地方的打算。民工子弟學校的收費則非常靈活,許多學校按月收費,而且普遍允許拖欠學費。如果流動人口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在他的學校,辦學者會給以優(yōu)惠。辦學者對特殊學生,如只有單親,殘疾,家庭困難的學生,給予學費減免。

         。ㄊ┎煌杖氲牧鲃尤丝谶x擇不同層次的學校

          掃盲型民工子弟學校,正規(guī)型民工子弟學校,北京農村學校,北京城區(qū)學校,北京重點學校構成了學校的層級,供不同層次的外地人選擇。一些收入較高的流動人口并不在意高額的贊助費。海淀區(qū)廂紅旗的一所小學的河南固始籍看門人每月工資900元,還賣烤白薯、食品、飲料和煙,收入較高。他的大孩子在L中學,三年共交一萬二,小的在他所在的學校。他的擇校觀念更象一個城市人:“我沒讓孩子上Y中學,因為那里農民孩子多,素質差。L中是軍隊辦的,學生家庭素質好!焙5戆思掖宓囊恍┝鲃尤丝诎炎优偷较嗑嘁徽镜氐那搴渔(zhèn)小鴻雁班,因為那里有北京教師,雖然八家的民工子弟學校每學期學費低100元,而且條件也不差。朝陽區(qū)立水橋市場的一位攤主認為民工子弟學校質量不高,把三個子女都送到公立學校借讀。有趣的是有幾個民工子弟學校辦學者也把子女送到公立學校上學。

          許多流動人口在擇校時主要考慮同鄉(xiāng)關系、距離、學費等因素而忽視學校條件和教育質量。流動人口選擇同鄉(xiāng)的學校有幾個原因:對辦學者知根知底,用家鄉(xiāng)的教材有利于學生回家后的銜接,語言聽起來不費力,支持同鄉(xiāng),“捧個人場”。有時同鄉(xiāng)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如外鄉(xiāng)人的學校,但家長礙于情面,還是讓子女在那里上學。孩子小,走遠路家長不放心,接送也不方便,所以家長一般選擇離家近的學校。有時寧肯選擇條件差但離家近的學校。許多家長讓孩子去條件差但收費低的學校,例如石景山申王府的一些家長選擇每學期學費300元的張北人辦的學校而不是學費400元但條件更好、近于正規(guī)學校的育才小學——張家口市的退休教師,英語和電腦課,很好的美術教育,豐富的課外活動。一年省200元對許多家長仍是不小的誘惑。

          

          三、教師

          

         。ㄒ唬┙處煹臄的

          只有1個教師的民工子弟學校有13所,有2個的有36所,有3個的有26所,有4個的有13所,有5個的有12所,有6到9個教師的有13所,有10到15個教師的有8所,有一所有41個教師。118所學校共有536名教師,平均每個學校有4.5個教師,每20個學生有一個教師。

         。ǘ┙處煹钠赣门c獎懲

          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有的是家鄉(xiāng)或北京的教師,有的師范學校剛畢業(yè),有的沒做過教師也沒上過師范,。一些學校聘請北京教師以吸引學生,但也有的學校不愿聘北京教師,如海淀樹村的中豫育才小學的辦學者說:“我不招北京人,他們吃不了這個苦。不吃苦教不了復式班的學生。”還有的學校不招大學畢業(yè)生,如張北希望小學的辦學者認為“師范生立意太遠,反而教不了小學生。”有的辦學者愿意聘用女青年,認為工資不多又適合教小孩。

          各學校多有教師獎懲制度。在朝陽洼里辦學的范xx說:“我們教師的基本工資是300元。學生不打架、不出意外事故,發(fā)50元安全獎,每次考試比上一次提高,發(fā)100元成績提高獎,按時上下班不曠課,發(fā)50元考勤獎。”

         。ㄈ┙處熓杖肱c其他流動人口的比較

          民工子弟學校教師的月工資多在400-700元之間,假期一般沒有工資,其月工資(包吃住的按150元折算為工資)水平如下:

           400元以下 2個

           400-499元 23個

           500-599元 25個

           600-699元 12個

           700-799元 5個

           800以上 4個

           無雇員 27個

           合作分紅 4個

           義務教課 1個

           不詳 15個

          北京流動人口中的打工者按收入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月薪在1000元以上的技術工作,如美發(fā)師、廚師、司機、汽車鈑金、噴漆工、汽車修理、維修工、木工、瓦工等,二是月薪在600至1000元的技術工作或銷售工作,如導購、公關小姐、文秘、財會、電焊工、車工、鉗工、油工、電工、縫紉工、熨燙工、尋呼員、打字員等,三是月薪600月以下的非技術工作或附屬性工作,如裝卸工、壯工、保安、快遞工、售貨員、保潔工、保姆、看樓人、配菜工、面點工、雜工、汽車學徒等。民工子弟學校教師的工資在以上職業(yè)中只相當于低等水平。包班的教師每天上7節(jié)課,放學后還要批改作業(yè),負擔是很重的。

         。ㄋ模┺r村教師加入民工潮

          農村教師向城市流動的問題還沒有引起學術界的注意。許多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者辦學前就放棄教師工作來京打工,如豐臺區(qū)打工子弟一小的辦學者辦學前在京做了兩年老人護理工作,石景山區(qū)便民小學的辦學者辦學前做了五年保潔領班,朝陽區(qū)豫固小學的辦學者辦學前收廢品,朝陽區(qū)育苗小學的辦學者1991年來京后做廚師,然后又自開小吃店,海淀區(qū)實驗站希望小學的辦學者來京種地,因做過教師被同鄉(xiāng)請出來辦學。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才會存在的民工子弟學校為農村教師提供了依靠專業(yè)致富的機會,促使農村教師向城市流動。民辦教師在家鄉(xiāng)的月薪一般為200-300元,而且常常拖欠幾個月,他們到民工子弟學校打工可以拿到500元左右的月薪,而辦學則更可以使他們的年收入過萬元。民辦教師半農半師,不象公辦教師那樣可以吃商品糧,是教師群體中處于最底層的無所牽掛的邊緣人。農村公辦教師不忍丟棄勞保、穩(wěn)定的收入、向上流動的機會,但一些公辦教師為生活所迫也來京辦學掙錢。海淀安河橋安新小學的辦學者是張北公辦教師,患類風濕病十幾年了,脊柱僵直,肌肉萎縮,藥費幾千元,卻只能報銷50元的人頭費!懊吭鹿べY應該是470多元,但財政困難,1993年改的新工資掙不上,工資不能按月發(fā),12月了才發(fā)到8月份的工資。兩個小孩在張家口上技校,每月共需要600元生活費,F(xiàn)在因病下崗后,應得工資只有350元,不額外掙不行!痹诔柾堇镛k學的河南固始公辦教師范xx 1993年師專畢業(yè)后在家鄉(xiāng)中學教了五年書,每月工資400多,“三口之家,沒法生活”,1998年9月離職來京辦學。河北沽源的一位在職辦學者說:“看別人在北京辦學很紅火,自己也想在北京有個攤,退休了再過來就沒晚了。”許多沽源教師有此想法,他們找人在北京照看學校,每月過來一次。教育局發(fā)現(xiàn)了這個苗頭,下了禁令。

          投入少的民工子弟學校里教師的工作是主要的,一些辦學者找來原來的同事幫忙時,要么變獨辦為合辦,要么給以高薪,否則對方會另辦一個。有些教師肯受雇于人,其原因主要是:不想長期做教師;
        不愿操心和承擔風險;
        缺少啟動資金;
        沒找到合適的辦學地點。

          

          四、如何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問題

          

          (一)北京公立學校有能力接收流動人口子女就學

          城市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比較嚴格,學齡兒童大幅度減少,北京公立學校有大量富裕學額。北京一些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小學已是外來兒童的天下。朝陽區(qū)西八間房小學六年級36人,外地兒童占一半,五年級58人中27個是外地兒童,二年級兩個班中有一個是專為外地人設的。清河三小二年級一個班有學生53人,借讀生多達46人。海淀區(qū)八家村1998年只有不到10個新生兒,這意味著八家村小學六年后一年級一個班都招不滿。八家幼兒園也只剩下二十幾個孩子,把園舍大部分都租給八家社會小學。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許多村莊外地人超過了本地人,豐臺大紅門地區(qū)的浙江人已是北京人的三倍。

         。ǘ┕W校降低、乃至取消贊助費

          北京公立學校的收費令中低收入的流動人口家庭難以承受。公立學校對借讀生主要收三種費:借讀費、雜費和贊助費。每學期借讀費480元,雜費統(tǒng)一收取50元,外地人最感到頭痛的贊助費由各個學校自己規(guī)定,每學期從250元至2000元不等,更象是一種禁止性關稅。北京公立學校還有名目繁多的其他收費,如校服費、電腦課費、考卷費、參考書費、郊游費等,令外地兒童不堪重負。京豫陳小學有四百多個學生,辦學者有可觀的收入,但他仍然感到無法供子女在北京上中學:“我的兩個子女初中得回老家念——北京的中學上不起。我在學校里工資與(教學)校長一樣拿1000元,我與媳婦一年共拿兩萬多。如果孩子在北京學校上學,我們兩人等于白干!

          北京公立學校可以降低、乃至取消贊助費,借讀費基本可以彌補學校因招收外地兒童直接產生的費用。如果以530元學費招收50個外地兒童,年收入53000元,可以用年薪15000元返聘退休語文與數學教師,支出3萬元,用10000元支付其他學科教師的講課費,其他用于支付校舍折舊、教學設備、水電、管理等費用。學校雖然凈收益不大,但在職與退休教師都增加了收入,而且解決了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清河二小每學期250元的贊助費收費方案從側面也證明了降低、乃至取消贊助費的可能性。少收乃至不收贊助費在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上是可行的,但有可能引發(fā)流動人口子女大量涌入城市,違背控制流動人口規(guī)模的總的流動人口政策。流入地政府為了控制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得不設置必要的門檻。

          (三)農民流出致富是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的一個途徑

          流出地政府沒有能力跟蹤流出的兒童少年提供免費義務教育,但流動人口作為納稅人有權利從流出地政府獲得相當于家鄉(xiāng)人均教育經費的補償,可是這點錢是微不足道的。義務教育應該是免費的,但我國義務教育的實施主要靠地方財政,貧困地區(qū)財政缺錢,失學、輟學的兒童難免就多。在國家不能大幅度增加農村教育經費的情況下,農民流出致富,自擔子女教育費用也許是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的一個途徑。

         。ㄋ模⿲γ窆ぷ拥軐W校進行必要的管理,動員社會力量幫助它們

          民工子弟學校沒有“上級”,但通過競爭機制也能維持一定的辦學標準。一些教師認為他們在私小比在公立學校更賣力氣,例如在昌平中灘辦學的楊貴梅說:“我們在這用的精力是老家的三倍,這與承包土地是一個道理。老家的民辦教師忙于種地,有的連作業(yè)都不批。”在舊宮鎮(zhèn)海迪小學教課的北京退休教師王xx說:“我退休前是北京市的勞模,但也沒有象現(xiàn)在這樣賣力氣。公立學校的教師放學后馬上就回家了,我們還要給剛來的學生補課。”由于一些農村學校教育質量不高或不方便學生上學,流動人口家鄉(xiāng)也有人在辦私立簡易學校,一些家長寧肯一年花幾百元送子女上這種學校。海清希望小學的辦學者在家鄉(xiāng)時就辦私立簡易學校,主要是因為公立學校遠。

          民工子弟學校的問題也很多。一些辦學者一邊教課一邊還種著地,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缺少任職標準,一些學校校舍簡陋,采光不好,桌椅不整,損害學生健康。流動人口普遍有兩個孩子,個別的有四個、五個乃至七個孩子。民工子弟學校的一個副作用是給超生者去除了超生子女就學難的顧慮。流入地或流出地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對民工子弟學校進行必要的督導,如認定教師資格,規(guī)定基本的教學條件等。為了使民工子弟學校保持低收費,又能改善辦學條件,可以鼓勵社會各界捐贈圖書、桌椅、教具,開展義務支教等活動。事實上,民工子弟學校是大學生開展社會工作、教學實踐和社會學、教育學等研究的理想場所。

          1.郭扶庚,“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難不容忽視”,《光明日報》,1997.3.25

          2.黃志法、傅祿健,“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文匯報》,1998.1.30

          3.劉微,“流動人口子女到哪里去讀書”,《中國教育報》,1998.5.24

          4.汪明,“流動兒童少年就學難難在何處”,《光明日報》,1998.10.7

          5.謝晉宇,“流入大城市農村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與對策”,《西北人口》1999.4,p32-36

        相關熱詞搜索:調查報告 北京 民工 子弟學校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