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離我們有多遠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1966年8月5日,北師大女子附中前黨總支書記兼副校長卞仲耘在校內(nèi)被紅衛(wèi)兵毆打致死。穿著軍靴,手持短棍、木槍,將卞仲耘活活打死的紅衛(wèi)兵,都是些花季年華的少女,是什么讓她們變得比野獸還瘋狂,對一個50歲的長輩下此毒手?
崔衛(wèi)平說:“不假思索地跟著別人去做,回避思考――既不想思考又沒有能力去思考,正是剛剛走過的20世紀一些重大災難的社會根源!
普通人為什么會人性泯滅?蘇聯(lián)紀錄片《普通法西斯》也曾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是什么造就了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法西斯?阿倫特從耶路撒冷審判中獲得的啟示是:正因為平庸的“普通法西斯”機械地服從,才使得“奧斯維辛”式的災難真實地發(fā)生,它所造成的浩劫要比所有邪惡本能匯聚起來所產(chǎn)生的災難還要可怕。
那么,現(xiàn)代民主社會有沒有產(chǎn)生法西斯獨裁的危險?2008年,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德國影片《浪潮》給出了答案:每個人心底都有個納粹,只要有合適環(huán)境,共性壓倒個性和獨裁的惡魔就會破土而出。
弱小、強悍、受到欺凌或欺凌別人的人都可能團結到獨裁專制的旗幟之下:弱小的希望強大,強悍的希望更加強悍,每個人都能從組織那里獲得認同、安全和歸屬的感覺。于是,懦夫成了拔槍欲射的怒漢,溫文爾雅的處子也會狂熱地揮手敬禮、四處張貼“浪潮”的標記。
學生組織“浪潮”成立僅僅5天便風靡了整個校園,顯示了專制的終極誘惑:服從、紀律、團結、共性;整齊劃一的服裝和步伐,凸顯專制的力量:不隨波逐流,就會被“浪潮”孤立或淘汰。個性和懷疑在這里不受歡迎,一個領袖、一個“浪潮”、一個目標。
統(tǒng)一服裝的好處在于,每天早上起來至少可以不必絞盡腦汁去考慮該穿什么;放棄獨立思考隨大流,意味著你不必承擔錯誤決策的后果,卻能盡情享受行動的快樂;學習不好、不那么漂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融入集體之中,以集體的面目出現(xiàn);你將遠離毒品,再也不會無所事事!袄顺薄比绱烁挥绪攘Γ灾吕蠋熜冀Y束實驗,一個沉溺其中的學生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而吞槍自盡。
1961年7月,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開始進行一項非常著名的服從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遭遇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fā)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試驗由A、B、C三組人組成。A向B下令,要求他以電擊的形式懲罰C,并不斷提高電壓,直到致命的程度。只有很少的B最后拒絕聽從A的命令,去傷害一個無辜的人C。因為令人震驚的結論,這次試驗被稱作“米爾格拉姆實驗”。米爾格拉姆后來在《服從的危險》里寫道:“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參與者所聽到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參與者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的刺激,權威者通常仍然可以命令他繼續(xù)。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于權力者有多么大的服從意愿,可以做出任何幾乎沒有底線的行為,我們必須盡快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研究和解釋!
《浪潮》根據(jù)1967年4月加利福尼亞一所高中進行的一項實驗改編,它清楚地表明:獨裁并不遙遠,專制也很容易,人們是那么樂于服從,只需要訓練5天,便會不由自主地卷入獨裁專制的浪潮。愛人反目,同學翻臉,首領一聲令下,異議分子竟遭同窗好友群起而攻之――世界真小,酷似“文革”的情景在《浪潮》里再度上演。
教育一個具有自由、民主的堅定理念,在任何情況下都慣于獨立思考的公民,可能需要20年;而培養(yǎng)一個納粹,卻只需要5天,這就是《浪潮》帶給人們的警示。
相關熱詞搜索:納粹 有多遠 離我們 納粹離我們有多遠 納粹離 納粹離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