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趙利生:社會學是現實學——關于社會學研究對象問題的再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伴隨二十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社會學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在進一步發(fā)展的歷程上,我們也逐漸感受到了社會學面臨的危機。2001年《社會學研究》第2期刊文明確提出了社會學面臨危機的問題。學科“在學術領域中遭受其他學科的輕視與排擠”,“社會學自身的問題與社會對社會學的無動于衷甚至麻木不仁,使我們隱約感到了危機的來臨”,而造成危機與非學科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學界自身定位的迷失”。對該文的以上看法,筆者深有感觸并完全贊同,而社會學為什么會出現“學術定位的迷失”?為什么社會學成了萬能的標簽,成了“人人都懂,人人都能發(fā)表一通的淺薄學科”?筆者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作為社會學理論核心和起點的研究對象問題的界定始終不清,至今尚未形成一種較為一致的意見與看法,甚至有人說,有多少個社會學家,就有多少種關于社會學的對象的說法,如此之多的研究對象的界定必然導致研究的混亂與眾說紛紜。社會學學科要發(fā)展,理論與方法要規(guī)范,都不能繞過對社會學研究對象這一基本問題的思考。

          

          一、是理論視角,還是研究對象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到底是什么?從孔德到當代社會學家都在不斷地探討這個問題,而至今莫衷一是。筆者認為,這個爭論首先面對的問題是社會學是一門理論學科、應用學科,還是綜合學科。重建社會學以來,我國越來越多的社會學者傾向于社會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然而這個綜合學科到底研究什么,則眾說紛紜。

          我國社會學是在“文革”后,社會問題成堆的時代背景下恢復重建的。重建初期,社會學研究社會問題是一種重要觀點,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固然人們在觀察社會時首先看到的是社會現象,尤其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也是促使社會學誕生的重要原因,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問題,而只能說處在社會問題研究階段的社會學是不成熟的。社會學的研究不能僅局限于此,而必須追溯社會問題背后的更深原因,只有從綜合與系統(tǒng)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真正認識和解決社會問題。伴隨著認識的深化,人們逐漸從社會問題背后的社會、社會要素及其協調的角度展開了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思考。

          從社會的某一特殊領域和現象展開社會學的研究,界定社會學的對象,成為諸多定義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諸如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行為、社會生活、社會文化、社會組織等構成社會的某一或某些具體要素和領域,在社會學的發(fā)展過程中都被程度不同地作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而加以探討過。筆者認為,它們是構筑社會理論的邏輯起點,或分析社會的視角,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比如陸學藝主編的中高級讀本《社會學》認為,“社會學是一門通過研究人們社會行動以揭示社會結構和過程的規(guī)律性的科學”,表面看,人們容易以為它確定的研究對象是社會行動,但結合全書,就不難發(fā)現,它是要通過社會行動這個切入點分析社會系統(tǒng)及其運行。

          社會關系,或人與社會的關系與互動是近年來有關社會學對象問題界定中較有影響的看法。劉豪興主編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社會學概論》認為,“社會學是從社會整體出發(fā),綜合研究社會關系及其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社會科學”;宋林飛指出:“社會學是人們使用現代思維方式與技術手段研究社會關系的一門科學”;奚從清、沈賡方認為:“社會學是研究人和社會雙向運動的機制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與前述觀點一致,筆者亦不主張將社會關系,或人與社會的關系作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而是把它視作社會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或觀察、分析社會的視角。

          鄭杭生1987年出版《社會學對象問題新探》一書,對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提出了有名的“社會良性運行說”,認為“社會學是關于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fā)展的條件與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科學”,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出版了《社會運行導論》、《社會學概論新編》(后來重版改為新修)等較有影響的著作與教材,使這一觀點產生了較大影響,許多人(包括筆者)曾認為,這是用社會學的功用代替對象,但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筆者也逐漸感到,良性運行只是一種目標或視角,條件和機制才是基礎性的東西,實質上它的落腳點是對社會系統(tǒng)的綜合分析。

          事實上,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也就是社會整體的看法亦是社會學研究對象中經典的、重要的看法之一。我國也有許多人持此說,許多教材以此界定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理論教研室編寫的《社會學教程》認為,“社會學是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社會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探討社會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7〕。其表述較為系統(tǒng),該教材使用較廣,可以作為這方面觀點的代表。社會學研究社會整體,看到了社會學研究的廣泛性和研究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困難也是明顯的,既無法說清社會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的關系,也很難區(qū)分社會學與社會科學之異同。

          筆者認為,許多有關社會學對象問題的認識實質上只是分析社會的一種視角和構筑理論的邏輯起點,視角不等同于對象,理論也不能反映社會學研究的全部,社會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理論不能也不應該是對象的全部,正如史學理論不能代表歷史研究一樣。我們關于社會學對象問題的討論必須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往前走,從實際應用中作進一步分析。

          

          二、社會科學體系中的社會學

          

          要分析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就有必要分析社會學在社會科學體系中的位置及其可能承擔的學術使命。為了分析方便,我們將社會科學研究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哲學層次,社會科學的研究離不開哲學,尤其是社會哲學的指導。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是我們研究社會歷史現象唯一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它對我國社會科學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2.綜合層次,綜合運用一切可能的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系統(tǒng)地展開對人類社會整體畫面的研究,具體提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與規(guī)律。屬于這一層次的科學主要是歷史學、社會學和未來學。

          3.具體領域與現象層次,它主要分別展開對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各種現象的研究,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就屬于這一層次的研究。

          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區(qū)分,我們明確了社會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及其與其他學科的一些基本關系。我們認為,社會學是一門綜合性社會科學,但前述社會學綜合地研究社會整體的觀點,其明顯不足是過于寬泛。如此,我們能不能對這一界定作進一步限定呢?在思考進程中學科分工與協作使我們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眾所周知,歷史學主要以人類社會的過去作為研究對象,未來學則著力于對人類明天的全面探討。而中間環(huán)節(jié),即我們現實地生活于其中的當前社會有沒有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呢?一般的回答將很可能是沒有,或說不清,但出于學科對比緣由,我們產生了社會學就是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的直覺想法。這種想法是否合理,當然尚需進一步分析,但歷史學與社會學的差別大家則有較為一致的看法。

          鄭杭生在其所著《社會學對象問題新探》一書中指出,“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區(qū)別在于:A.歷史學面向過去,社會學則面向現在和未來。B.歷史學研究各個社會的發(fā)生、發(fā)展、衰落、滅亡的規(guī)律,盡管也研究社會的橫斷面,但研究橫斷面是為了縱向地說明社會,因此,歷史學主要是一種縱向學科;社會學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fā)展的條件和機制。盡管也研究社會的縱剖面,但研究縱剖面是為了橫向說明現實社會”。

          宋林飛在其所著《現代社會學》中更明確地指出;“人類社會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按照它的時空特點可以分為過去社會、現實社會和未來社會。專門具體地研究‘過去社會’,產生了歷史學等學科;專門對未來社會進行種種預測與設計,正在形成一門嶄新的學科---‘未來學’。社會學則是專門具體地研究現實社會的一門科學”〔9〕。肖寧燦在其后的研究中,以圖示形式再次表述了與宋林飛相同的觀點。

          鄭杭生、宋林飛、肖寧燦等雖各自從不同角度界定了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但在社會學主要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這點上則基本是一致的其實,只要我們翻閱相關的社會學教材,不難發(fā)現,在這一認識上大家的看法是最為接近的也是容易達成一致的。遺憾的是,大家更多地是從理論層次,而不是從具體的研究領域與范圍上界定社會學的對象,因而產生了五花八門的研究對象,影響了社會學的正常發(fā)展。

          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從本質上看社會學是一門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的科學。

          

          三、社會學的歷史與使命

          

          英克爾斯指出,勾劃社會學的內容,探討社會學的對象,有三種主要途徑:

          1.歷史的途徑。通過經典社會學著作的研究,尋求社會學作為一門知識學科最為關心和感興趣的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要問:“創(chuàng)始人說了些什么?”

          2.經驗主義的途徑。通過對現代社會學著作的研究,發(fā)現這門學科最關心的是些什么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問:“當代社會學家在做些什么?”

          3.分析的途徑。即我們武斷地將某個較大的論題加以劃開,確定它們各自的范圍,劃歸不同的學科。實際是在問:“理性的指示是什么?”〔與英克爾斯類似,前述2001年《社會學研究》第2期發(fā)表的文章在指出社會學界“學術定位迷失”的同時,也指出了走出“迷失”,健康發(fā)展應抓緊三方面的工作:(1)返回到“經典大師”們所揭示的那些社會問題及其創(chuàng)建的基礎理論,仍然是確定社會學學科特征的重要途徑。(2)以社會學以外的其他社會科學門類為參照系,理清社會學的主體特征。(3)社會學在中國的發(fā)展?jié)摿υ谟?將其鮮活的生命力和對社會的感受力植根于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才有望推進社會學在中國的建設。

          從以上兩種論述的結合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感受到社會學研究對象對于社會學走出危機與困境的重要性。而到底怎樣界定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上面所說《社會學研究》上的一文與英克爾斯的觀點有相通之處。雖然他們分別講了三條,但從實質上看只有兩條,歷史和經驗的分析回答實然的問題,即過去和現在的社會學家事實上主要在關心什么,在做什么;而分析的途徑主要回答應然的問題,即社會學作為一門知識學科應該是什么樣子,它的理想形態(tài)是什么。下面我們進一步從歷史與經驗的途徑,即實然的視角進一步展開分析。

          探討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不能不追溯社會學的歷史,尤其是社會學的起源,因為,在它的歷史中孕育了其最基本的知識體系和使命。而從更深層次觀察,“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作為社會學的創(chuàng)始人,孔德于19世紀30年代提出“社會學”的概念與一些初步想法,這固然與他的勤奮、博學有關,但更深層的原因則是時代的需要。

          孔德時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象他的許多同時代的人那樣,認為現在的社會處在危機之中”,并開始認真思考,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上,以其淵博的知識及作為一個普通人對于社會發(fā)展與動蕩的深切感受,扯起“秩序”與“進步”的旗幟,強調“以秩序為進步的條件,以進步為秩序的目的”,“既確保秩序,又保證進步”,開始分析現實社會及其問題,尋求其協調發(fā)展的規(guī)律,開創(chuàng)了社會學的研究。

          孔德之后,斯賓塞、迪爾凱姆、韋伯、帕森斯等一代代社會學家不斷探索,豐富和發(fā)展了社會學理論與方法,他們的理論也無不產生于當時的社會現實,并服務于當時的社會。正如后來的研究者在評價結構功能主義時所指出的:“結構功能主義強調和側重的是社會系統(tǒng)的現存結構(而不是其產生的歷史過程)及其在維持系統(tǒng)生存中所發(fā)揮的社會效果(而不是決定意義上的原因)”。羅榮渠在其名著《現代化新論》中認為,社會學是19世紀誕生的“研究工業(yè)社會的新興學科”,貝爾于上世紀70年代提出“后工業(yè)社會”來臨,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社會學分析;目前,“信息社會”、“網絡社會”、“知識社會”等被社會學界廣泛關注,并開始進行深入研究。研究主題的這一轉變,無疑又是社會學研究現實社會,并不斷適應現實社會更新自身理論的有力證明。社會學理論分歧大、變化快,不能不說是由于社會學研究主題不斷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很難使人們準確確定社會學真正的主題是什么,當然也使人們很難把握社會學真正的研究對象。

          社會學研究現實社會,固然在理論上有所反映,但更直接的表現則是其理論的應用,社會調查是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們雖然不能贊同“社會調查即是社會學研究”的看法,但客觀而言,離開了社會調查,也就失去了社會學研究的特色。(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而社會調查的對象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現實社會。事實上,只要我們留心近年來我國社會學的實證研究,并不難印證以上觀點。一部專著名曰《當前中國社會研究》,人們自然而然認為是一部社會學著作,而一本名為《唐代社會研究》的專著,人們很容易將它歸為歷史研究范圍。這從一個側面簡明地回答了人們心目中的社會學與對社會學的認識。

          

          四、社會現實與社會學

          

          社會學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即人類一代代生活于其中的當前社會,它在理論上有著實際的可行性,在實踐上也有其客觀的、明顯的特色與優(yōu)勢。社會學的產生本身就意味著人類理性的進步及人類時空觀念的重大變化,意味著傳統(tǒng)與歷史經驗在社會變遷中作用的衰落。

          如果說社會學伴隨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及其危機而出現,那么到今天,我們面對的現實社會則更加復雜和充滿危機。尤其是二戰(zhàn)以來,伴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社會結構分化加劇,影響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因素更趨復雜,現實社會的協調發(fā)展變得更加困難。不僅人與自然的關系進一步失去平衡,社會內在的協調也變得越來越棘手。環(huán)境問題、人口問題、能源危機、生態(tài)失調、耕地退化、資源枯竭、氣候惡化、核恐怖等一大批全球性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愈來愈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如果不進一步對現實世界展開宏觀的協調研究,人類將不僅失去今天,還將危及明天。社會學作為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的科學,不能不充分地調動現有的各門學科(包括自然科學的知識),展開系統(tǒng)研究,尋求解決對策。這一切促成了一門新的分支學科---世界社會學(或稱全球社會學)的產生與發(fā)展。它從大協調角度開展對當代人類面臨的現實困難與問題及其協調發(fā)展的研究。它的產生本身就意味著社會學領域的一大擴展,意味著社會學研究從區(qū)域社會、國別社會向整個世界的延伸。世界社會學將成為社會學很有希望和前途的重要分支。

          世界社會學研究全球社會及其協調發(fā)展。而以民族、國家區(qū)分的當今世界,各個國家的社會學者則更關心本國和本民族的現實與未來。中國社會學在中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恢復和發(fā)展,本身就順應了現實需要?梢院敛豢鋸埖卣f,中國社會學所面對的現實社會比西方社會學更為復雜,更富特色,當然也更富挑戰(zhàn)性。不僅當代人類面臨的普遍問題在中國有所體現,甚至社會學產生時期的一些較為原始的問題在中國依然有存。費孝通形象地把中國社會變遷的這一復雜狀況概括為“三級兩跳”。即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三種社會形態(tài)在我國都有所反映和體現,我們在尚未實現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化的同時,又面臨著向信息化邁進的壓力。如何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實現現代化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我們可以肯定,這一跳越式的發(fā)展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將更加嚴峻。要將挑戰(zhàn)化作機遇,就不能不更加關心現實社會的協調發(fā)展,通過社會諸要素的協調發(fā)展,為社會的良性運行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事實上,我國社會學從一開始恢復就緊緊圍繞我國社會改革、社會轉型及其協調發(fā)展而展開研究。可以這么說,社會學研究現實社會,現實社會迫切需要社會學的研究。

          在分析社會學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時,我們還應看到它對學科建設的有益貢獻。首先,它確立了社會學在社會科學中的應有地位,為各門學科(包括自然科學)服務于現實社會之研究提供了可能。我們不否認各門學科(包括歷史學)的研究都深受現實社會的影響,但如何將它們綜合起來,系統(tǒng)地服務于現實,卻是個相當困難的問題。我們應在確立社會學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的基礎上,解決各個學科系統(tǒng)地服務于現實這一難題。其次,它明確了社會學與其它社會科學的關系,這在前面我們已作了較為明確的說明。它和各門具體社會科學,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在研究面上有交叉,但側重點不同。它著力于對現實社會總體狀況及其變動趨向的研究,而各門具體社會科學只側重于社會某一特殊現象與領域的研究。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社會學研究的深入有賴于各門具體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而社會學的發(fā)展又會促進各門具體社會科學研究之深入,并使其有效服務于現實社會的研究。至于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學的關系則是:歷史唯物主義為社會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其有指導作用,而社會學研究的深入又會促進、豐富和發(fā)展歷史唯物主義。再次,它為構架新的社會學體系提供了參考。既然社會學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與歷史學一樣,我們可以考慮,從世界社會學、國別社會學、區(qū)域社會學等不同層次來重新劃分社會學的研究。

          

          五、結尾

          

          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后記中寫道:“社會現象能分多少制度也就可以成立多少門社會科學,F在的社會學,從這種立場上說來,只是個沒有長成的社會科學的老家。一旦長成了,羽毛豐滿,就可以鬧分家,獨立門戶去了”。這是一種事實,社會學確實肩負著次要的,未長成的學科組成的學科群的研究任務,這與我們前面關于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界定似乎形成了矛盾,如何理解?

          我們認為,社會學綜合地研究現實社會的觀點本身沒有錯,至于將一些次要學科納入社會學的研究范疇,只是因為這些學科還未長成,或者至少在目前人們還沒有把它作為專門學科加以廣泛研究的情況下,研究歸類的一種習慣用法。這些次要學科,“羽毛豐滿了”,還是要“鬧分家”,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寄居社會學門下,是目前的社會學還要面對的問題?v使這些次要學科都獨立門戶了,社會學將依然存在和發(fā)展。因為現實社會才是社會學真正的、永恒的研究對象。

          

          出處:四川社會科學在線

        相關熱詞搜索:社會學 研究對象 現實 思考 趙利生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