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煦:守一同志在文革中的兩件事
發(fā)布時間:2020-06-02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陳守一同志一生高風亮節(jié),剛正不阿,堪稱*員和革命干部學習的榜樣,也是所有愛國知識分子學習的榜樣。下面簡單
說一下文革中少為人知的兩件事。
一、1966年5月1日左右,康生、曹軼歐之流,希意承旨,要“點火于基層”。當他們選中北京大學這個“放火點”之后,曹軼歐和張某人一起到守一同志家中,告訴守一同志:北大組織批判《海瑞罷官》,是假批判,真包庇。當時守一同志是北大法律系主任、北大黨委常委。北大一接到批判《海瑞罷官》的任務,黨委就叫陳守一同志安排法律系師生組織批判。守一同志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組織學生們查閱有關(guān)歷史資料,統(tǒng)計下來約有1500萬字之多。同時還派人到海瑞的家鄉(xiāng)去做實地調(diào)查。當守一同志聽曹軼歐說,他負責的這次學術(shù)批判有問題,不覺一怔。忙說:“北大學術(shù)批判是我負責搞的。有什么問題,請?zhí)岢鰜,我以后改正!辈芰⒓凑f:“這不是你的問題,你應該勇敢站出來揭發(fā)陸平和北京市委領導!”又說:“只要你揭發(fā)陸平和北京市委,你什么責任也沒有!”守一同志還想不通,說:“我不是這樣看問題。我做的事,不能把責任推給別人。我若知道問題所在,我會出來揭發(fā)自己。但我現(xiàn)在還不清楚我負責組織的學術(shù)批判,到底有什么問題。”曹見話不投機,就說:“你再好好想想吧,你究竟應該怎樣做,下次再談吧!”過了三四天,大約5月15日左右,曹軼歐又打電話來,約守一同志到友誼賓館見面。守一同志到賓館后,發(fā)現(xiàn)當時高教部副部長劉仰嶠也在座。曹先問守一同志:“你考慮得怎樣了?”守一同志回答:“還是請你把北大學術(shù)批判的問題指出來,我們到底錯在什么地方”。曹說:“學術(shù)批判不得力,不要你負責。如果你能出來揭發(fā),你更是什么責任都沒有的。”隨后,她又進一步說,如果你肯站出來,還會有人和你一同出面的。守一同志認為這是一個做人的原則問題,“我的責任總不能推給別人”。就回說:“我怎能這樣看問題和處理問題呢?”曹見無法談得擾,思索了一下,就表示算了。又特別叮嚀守一同志說:“這事不能對任何人提起,必須嚴格保密!”告辭時,曹從樓上把守一同志送到樓下汽車旁邊。這時劉仰嶠對陳守一同志說:“曹大姐送客從來沒有送到樓下的先例呢!”上車后,曹又隔著車窗再一次告誡說:“這事算沒有發(fā)生過。應該絕對保密,不能告訴任何人!”等到5月25日聶元梓等七人的大字報貼出來后,守一同志才恍然大悟,心知肚明* 。
二、1966年上半年,北大黨委會常委分工,由陳守一同志負責學術(shù)批判。當時中宣部布置下來的批判任務很多。除去批判《海瑞罷官》外,四月份中宣部下達的批判任務還有:翦伯贊的“讓步政策”,孫冶方的“利潤掛帥”和馮定的“感情沖動論”等等。守一同志只是著手組織了“海瑞罷官”的批判工作,其他都暫時擱置。守一同志自己說,所以暫時擱置,首先是因為他沒有力量組織這么多的學術(shù)批判。這個問題與守一同志做事的高度負責精神有關(guān)。他認為學術(shù)批判必須嚴肅認真,講任何話都應有理有據(jù)。不能一哄而起,人云亦云。例如他組織批判“海瑞罷官”,就先組織學生查閱有關(guān)史料。而他自己又是親自掌舵。他做任何事,歷來不肯只掛一個名,讓別人隨意去處理問題。再有,后來他自己說,當時他對翦伯贊的“讓步政策”和孫冶方的“利潤掛帥”等,究竟為什么是錯的,怎么會是修正主義,他思想里就搞不通。當時,翦老與守一同志都住在北大燕東園,而且兩家相隔不遠。由于當時黨中央已經(jīng)“金口玉言”說要批判翦伯贊,所以下面一些愚昧群眾、幼稚學生等等就不斷到翦老家去造反。翦老苦不堪言,就找守一同志訴苦。守一同志當時是北大黨委常委,火還沒燒到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就挺身而出,告訴翦老:“今后如果有人再來找你,你可以請他先來找我,我是學術(shù)常委,我認為有必要時,再讓他們找你。否則你可以不接待!迸c此同時,他也向北大黨委宣傳部反映了這一情況。后來,聽說他還寫了一張自己簽名的告示,貼在翦老門前,讓找翦老麻煩的人先來陳家找守一同志。當時是什么時?滿天烏云滾滾,呼雷閃電,暴雨欲來,人人自危之際,而守一同志不計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捍衛(wèi)別人。這是何等胸襟?何等氣魄?守一同志就是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義薄云天的老*人。
與上述情況類似的還有一件事,即在聶元梓等七人大字報貼出之后,法律系參加批判《海瑞罷官》的學生們,紛紛貼出大字報,參與北大師生對七人大字報的質(zhì)詢與詰難。六月一日,全國廣播了這張大字報之后,守一同志聽說有不少外系同學到法律系學生宿舍找法律系同學挑畔。守一同志就急忙趕到學生宿舍,說問題應該由他負責,不要難為孩子們。但這天使他大出意料的是,法律系學生已經(jīng)與外系學生串通一氣,給他頭上戴了一頂紙糊的帽子,拉著他在校園里游斗。這事本不足為奇,在那個發(fā)瘋的年代,什么事都可能發(fā)生。但此事又一次說明:守一同志是像父母一樣愛護他的學生。
2006年10月7日
作者簡介:北京大學政治學資深教授,中國政治學會顧問。
* 請參看:陳守一《歷史是公正的——北大教授憶“文革”》,載趙寶煦主編《中國研究》第一期,1995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