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值得呵護的兒童強迫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有句英文諺語說得好,撫養(yǎng)小孩,無非是用你的命換他的命。
“快點,晚掉啦,校車已經(jīng)來了,你好了沒有?”早上起來,聽到我媽在下面不停催我兒子。
“你刷卡呀!眱鹤诱f。
“快點快點,你快點好不好!”我媽繼續(xù)催促。
“你刷卡呀!眱鹤永^續(xù)要求。
“快快快快快!”我媽聽上去已經(jīng)渾身冒火。
“你刷卡呀!”兒子還在執(zhí)著。
我原本沒睡醒,但現(xiàn)在徹底醒了:刷什么卡?家里根本沒有需要刷卡的門啊。
最后聽到我媽終于恍然大悟一般,嘴里發(fā)出了“嘀——”的一聲。兒子應聲而出。
原來,前幾天我媽出于好玩,給小孩模擬了刷卡出門的場景;結(jié)果現(xiàn)在每次出門,她都需要人工“嘀——”一下。
一開始僅僅是為了好玩,后來經(jīng)常會演變成自作孽不可活。這就是我兒子帶給全家人的啟示。你根本不知道哪個節(jié)點,忽然就觸犯了他敏感的秩序神經(jīng),然后他就大哭著告訴你:不對不對不對,不是這樣的。
以前我一直認為:男人和女人是天差地別的物種,你生氣的事情對方毫無感知,你喜歡的東西對方莫名其妙;后來兒子讓我明白:大人和小孩之間,才真正叫做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兒子要求我打印一張巨蜥的照片,聽說小男孩都喜歡這種丑東西。自從知道有的小孩在家里養(yǎng)守宮蜥蜴,還養(yǎng)四只后,我覺得兒子僅限于遠距離靜態(tài)觀賞這一點,還是挺不錯的。
但是巨蜥的照片打到第五張,他都說不對,不是這樣的。
那是怎么樣的?我有耐心,我把兒子抱到電腦前,指著幾百張巨蜥圖片說:“你要哪張?”
他看了半天,都說不對。
“你到底要什么樣的?”
兒子把頭扭到旁邊,指著自己的頭說:“我不要頭是這樣轉(zhuǎn)過來的!币馑际撬掾岬念^和尾巴,都是在一條水平線上的,頭直直朝前,尾巴直直朝后,沒有扭來扭去的。
此時我恨不得馬上出發(fā)去科莫多島,親自調(diào)教一頭巨蜥。喂,我兒子要看沒有亂扭、規(guī)規(guī)矩矩的巨蜥。拜托你們,尾巴不要甩來甩去好吧?頭東張西望看個啥,看前面!
有些不懂幼兒教育的人,肯定會說:怎么能這么寵小孩?別滿足他的無理取鬧!
朋友,聽說過兒童的秩序敏感期嗎?稍微了解一下,你就會目瞪口呆:原來小孩的執(zhí)著這么重要,這么可怕;專家說如果不幫他建立良好的秩序敏感期,將來他不僅可能無法專心學習,甚至會缺乏安全感,浪費生命成長時間,終其一生跟無秩序做長期抗爭,而且毫無勝算。
天呀,原來兒童的強迫癥也是需要被呵護的。
而且但凡不呵護一下,孩子抗爭的方式非常強烈。
深秋時節(jié),我?guī)『⑷ムl(xiāng)下散步。他忙活半天,從路邊拔出來一棵雜草。然后我們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爸把小孩從車上抱下來,接過他手里的雜草,看到根部還有點土。作為一名成年人,我爸理所當然干凈利落做了第一手處理,把根掐了,再還給小孩。
兒子“啊——”地大叫一聲,開始張嘴大哭,哭得死去活來。“不完整了啊,我的草不完整了!
他需要一棵完整的雜草,有根部的。
這事對成年人來說很難理解,但是對他來說,根非常重要,重要到失去根部,雜草就不再是雜草。
這事逼得我爸連晚飯例行要喝的二兩白酒都直接省略,月黑風高出門去,給小孩弄了另外一棵雜草回來,帶土的。
這是《雜草的故事》上集。還有下集。
這一次,上海戶外10℃的天氣,他要求我?guī)谛^(qū)散步,然后直奔一塊人跡罕至的小草地,蹲下來開始拔草。
“你干嘛?”
“我要拔一棵完整的野草!
兒子在草地上不停地拔著那些亂七八糟生出來的藤蔓。這塊很久沒人打理的綠地,正中他的下懷。他拔來拔去,都沒拔到特別滿意的。我已經(jīng)差不多要失去理智了,從一開始的催促,到最后的哀求:走吧,回家吧?天黑啦!
兒子置之不理。蹲在地上,就像世界上最敬業(yè)的一個清潔工。小孩的秩序敏感期居然有這么大的生產(chǎn)力——他眼看就要把草地上所有的雜草都給揪完了。
最后,他忽然站起來。“走吧,我不要了,這里的草都不完整。”他說。
這就完了?你不再努力努力?我頓時又困惑了,都陪你走完99%的進度條了,你說你不干了?
可他是認真的。他看起來一點都沒有不開心。浪費這么長時間的挖掘,他居然就唱著山歌回家了——小孩不像大人,并不追求努力終有回報。
有一剎那我真想按住他,別走,挖一棵完整的野草出來再走!
但我知道,我要控制我自己。書上說了,要順其自然,千萬不能野蠻鎮(zhèn)壓,要尊重兒童的自然生長,他說不挖,就不挖了吧!
后來,對完整的追求,兒子開始泛化。拿到什么東西都喜歡讓我判斷一下,媽媽,是完整的嗎?這個萵筍是完整的嗎?這個仙人掌是完整的嗎?
我從一開始的斬釘截鐵,到最后越發(fā)小心翼翼:天知道他完整的標準是什么?萬事不可太絕對。
我看到他撿了一盒石子回來放在門口,居然已經(jīng)被調(diào)教到會心想:雖然很丑,很臟,但是還是放在那里吧,不要去動它。
還有死掉的蝸牛殼,兒子堅持它在冬眠,所以一直放在書桌上。書上說了,不要隨意改變物體的位置,這樣兒童會困惑。當他回頭看到東西在原來的位置,會給他帶來安全感。
有句英文諺語說得好,撫養(yǎng)小孩,無非是用你的命換他的命。
我的命還在,雖然我的心智已然非常扭曲了。但是一想到為了孩子,為了他20年后不用出門無數(shù)遍確認到底有沒有鎖門,這一切應該是值得的吧?
作者簡介:毛利,one最受歡迎小說《我在三十歲的第一年》作者,《中國青年報》《vista看天下》《博客天下》《優(yōu)雅》《elle》《elleman》長期撰稿人,運營微信公眾號“和毛利午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