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元鑒墓志》字造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 要】《元鑒墓志銘》中的書法帶有六朝書法的明顯特征。第一,書寫方法不遵循現(xiàn)存筆順要求,不遵守書法時間性要求,違背了一個筆畫一次完成的約定俗成。第二,作品在整體上保持了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特征。
【關鍵詞】元鑒墓志;六朝書法;多次用筆;墓志銘;石刻
中圖分類號:J29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5-0231-01
1925年河南洛陽出土的《元鑒墓志》,刻于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現(xiàn)藏于西安碑林,是突出反映六朝書法特征的重要文物,但到目前為止還未有學者運用科學方法對此墓志銘的書法特點進行系統(tǒng)研究。本文選取該墓志銘中最具特色的幾個字進行分析,闡釋該作品及當時書法的特征。
一、書寫特征及書法特點
華仁德在《中國書法全集》第13卷作品考釋中將《元鑒墓志》的整體風格及書法特征描述如下:“志文書體豐肥,尤以前八行為甚,這風格在魏墓志中甚特別,點畫起收處均露鋒穎,運筆略程狐勢,間架緊密,時見峻宕爽利之態(tài),故雖肥碩而無臃腫的感覺。”①
華仁德描述了該墓志銘書法的整體特點,但忽略了書寫過程中的重要細節(jié)。下面我們選取其中的幾個字,客觀分析一下該作品的書寫特征及六朝書法的時代特點。
首先,從具體的書寫方法上看,《元鑒墓志》中的字通過多次用筆表現(xiàn)出造型上的中斷效果突出。例如第二行第三個字“尹”(圖1.1、1.2),該字的書寫方法和筆順不同一般,第二筆橫畫是以C為中心左右分開寫成的。通過圖1.2的顏色對比,我們能清楚地看出這種A、B中斷的形態(tài)。第三行第八個字“史”的中斷效果同樣引人矚目(圖1.3.1.4)。細長的C替代了“口”的第二筆短折和第三筆橫,并改變了字中撇畫的樣子,使其斷成了A、B兩部分,A、B兩個筆畫中心軸線及收起筆位置的不同清楚地傳達出書寫者在此處對這一中斷的主觀設計。
雖然造型上沒有“史”字大膽,但我們在圖2.1《元鑒墓志》第十一行第三個字“宇”中能見到更微妙的書寫技法。該字的寶蓋頭在書寫時以C為中心產(chǎn)生了中斷,B在C的右邊重新露鋒起筆的痕跡明顯,清楚表明了書寫者此時的中斷故意,而且A、B不但左右中斷,上下的位置也產(chǎn)生了偏移錯位,為鑒賞者提供了更多的細節(jié)變化。
《元鑒墓志》字造型的中斷除了出現(xiàn)在橫畫和撇畫中,在豎畫中也較常見。如第八行第五個字“東”(圖2.3.2.4),A、B兩個筆畫中心軸線的位置不同,B藏鋒起筆,再次運筆而不是由上而下一氣呵成的痕跡明顯,這些都客觀說明了“東”字豎畫的中斷。
除了上述的四個字外,具有中斷效果的字在《元鑒墓志》中還有不少,如第一行第二個字“武”,第四行第十一個字“也”,第六行第六個字“戍”,第十四行第十三個字“體”等!对b墓志》大量運用多次用筆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字造型,雖然這種方法違背了書法中所講究的時間性,打破了一筆完成一個筆畫的常規(guī)認知,但這也恰恰是六朝時期書法的時代特征之一。②
其次,《元鑒墓志》的整體書寫風格特點可以概括為“天真爛漫”。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打破筆畫一般位置的局限。如圖3.1是《元鑒墓志》第五行第三個字“河”,左邊三點水最上邊的點落在了右邊“可”橫畫的上邊。第二,筆畫通用的特點突出。左右上下結構的字中常常出現(xiàn)筆畫的通用。如第五行第二個字“孫”(圖3.2),A部分是左邊“子”下面的轉折,同時也是右邊“系”左下邊的一個點。
第三,不遵守筆順法則,由此出現(xiàn)了各種“華結”效果。③如第六行第三個字“歲”(圖3.3),A、B筆畫連在一起形成了超越一般筆順規(guī)則的創(chuàng)造性書寫,這種無規(guī)則的筆畫連接形成的“華結”效果在六朝書法家的其他作品中也是較常見的。圖3.4是第十四行倒數(shù)第三個字“!,該字中間的橫畫以C為中心分開寫成,C和D連在一起形成了別致的“華結”效果。
這些現(xiàn)在已不常見的書寫特征不但展現(xiàn)出《元鑒墓志》不可磨滅的藝術成就,由此創(chuàng)造出的各種特異造型效果也充分顯示出六朝書法的獨特魅力。
二、結語
《元鑒墓志銘》中的書法帶有六朝書法的明顯特征?梢愿爬ㄈ缦拢旱谝唬瑫鴮懛椒ㄉ喜蛔袷噩F(xiàn)存筆順要求,不遵守書法時間性要求,違背了一個筆畫一次完成的約定俗成,由此創(chuàng)造出的豐富造型效果為我們提供了更細膩的鑒賞點,通過與眾不同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nèi)部細節(jié)牢牢吸引我們的目光,引導我們更深入地思考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作目的,更全面地理解書法作品的價值和意義。第二,作品在整體上保持了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特征。
注釋:
、賱⒄芍骶帲吨袊鴷ㄈ13,榮寶齋出版社,2004,205頁
②參見金弘大,《王羲之書法造型特征研究》,天津大學出版社,2012。
③關于華結效果參見,金弘大,《王羲之書法造型特征研究》,天津大學出版社,2012:第1-4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