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抉擇
發(fā)布時間:2017-01-2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人生的抉擇篇一:《從“路得記”看人生的抉擇》
《從路得記看人生的抉擇》
經(jīng)文:得1:1-9、15-19,2:8-13。
人的一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抉擇,小的時候,心智不夠成熟還沒有抉擇能力,一般都是父母幫助抉擇,比如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學(xué)校,當(dāng)長大的時候,就要自己選擇交什么朋友,考什么大學(xué)讀什么專業(yè),畢業(yè)后還要擇業(yè)、擇偶,面對工作、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難事還要選擇用什么原則、方法處理這些事情,總之,人的一生充滿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抉擇。在生活中,有的人怕抉擇,不敢抉擇、不愿意抉擇,原因是怕為自己的抉擇承擔(dān)相應(yīng)的后果,但人生卻又不能不抉擇。因此,弟兄姐妹,我們要學(xué)會靠神抉擇,按著神的心意抉擇。《路得記》這卷書的內(nèi)容只有短短的四章,里面描述的人物也不多,但每個人物的生命狀態(tài)都給我們看到了他們對人生的不同抉擇,以及由抉擇而帶來的后果。今天,我要藉著剛才所讀《路得記》的一些經(jīng)文與大家分享一個題目:《從路得記看人生的抉擇》。
一、以利米勒的抉擇——象征現(xiàn)實利益的抉擇
路得記一開始就說,當(dāng)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恒,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經(jīng)文雖然沒有告訴我們國中遭遇饑荒的原因,但我們知道迦南地是神賜給以色列人的美地,神曾經(jīng)應(yīng)許他們說:“你們?nèi)糇裥形业穆衫,?jǐn)守我的誡命,我就給你們降下時雨,叫地生出土產(chǎn),田野的樹木結(jié)果子。”(利26:3-4)從而我們得知雨水是神所掌管,饑荒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以色列人離棄神,得罪神而引起的,以致土地被咒詛。在饑荒中,以利米勒不去探尋饑荒的原因,反而以現(xiàn)實利益為出發(fā)點,既然伯利恒遭遇饑荒,那就離開饑荒之地,暫時在其它地方謀求生存。從現(xiàn)實角度看,以利米勒的抉擇似乎合情合理,是明智的抉擇。然而,他這個抉擇不是按著神心意的抉擇。
“以利米勒”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我的王”。但在實際的行動中他卻是以自己為中心,沒有尊神為王。在重大決策前,沒有求告神,沒有尋求神的旨意,而是自作主張,帶著妻兒寄居在偶像林立的摩押地。迦南地,神應(yīng)許之地,神同在之地,神從歲首到年終所看顧之地。離開應(yīng)許之地,就是離開神的同在,離開神的保護(hù)。所以使得他和他家人遭受重大的災(zāi)難和失敗。值得注意的是以利米勒的家鄉(xiāng)是伯利恒,伯利恒意思是“面包,食物之家! 耶穌降生伯利恒有很深的意義,它告訴我們耶穌的降生,不僅要帶給人類日用的食物,而且他更要賜給我們永生的食物。以利米勒遇到饑荒時,沒有依靠神,卻依靠自己的聰明、自己的判斷,為現(xiàn)實利益所驅(qū)使,使自己和全家離開了神的保護(hù)和祝福。耶利米先知告訴我們得福的秘訣:“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于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并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jié)果不止。”(耶 17:7-8)
先知以利沙曾治好了亞蘭國元帥乃縵的大麻風(fēng),乃縵心存感激以重金相贈,卻被先知拒絕。以利沙有個門徒名叫基哈西,覺得拒絕豐厚的財物實在可惜,因而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背著先知暗地里接受了乃縵的禮物,結(jié)果遭到咒詛:乃縵的大麻風(fēng)便臨到了基哈西及其子孫;骺粗噩F(xiàn)實的利益,以至于沒有摸到神的心意。先知以利沙之所以不接受乃縵的厚贈,乃是要讓他知道神的恩典是白
白賜給他的,而不是以金錢財物可以買到的,這是神的原則,但基哈西看重利益而破壞神的原則,以致咒詛臨到他的家。
二、俄珥巴的抉擇——象征回到世界的抉擇
俄珥巴,一個摩押女子,嫁給了以利米勒的長子基連,也就是進(jìn)到了以耶和華神為信仰的家庭里。對俄珥巴來說是一件好事,她有了認(rèn)識真神、離棄假神的機會。但不幸臨到了她的家庭,他的丈夫死了。這無疑給俄珥巴一個很大的打擊,在那個時代,女人是靠男人生活的,生活的支柱不在了,她該何去何從呢?她內(nèi)心作何感想?她又該如何抉擇自己未來的生活呢?最后,俄珥巴回到了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她與真神的信仰永遠(yuǎn)失去了聯(lián)系。本來她已經(jīng)走上人生和信仰的正途,但因著家庭變故,她又回到原來的生活和信仰里,她的抉擇令人惋惜。
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俄珥巴這樣的人。他們?yōu)橹彝バ腋!⒐ぷ黜樌、子女蒙福而信了耶穌,然而人生充滿了苦難與不順利,他就思索著,我信了耶穌也沒有給我?guī)砥桨、順利和幸福,于是不信耶穌了,又回到了世界。但圣經(jīng)中約伯的故事告訴我們,約伯在損失財物、喪失子女、失去健康的時候,依然堅定信仰,跟主到底,最終又蒙神賜福。所以,弟兄姐妹,遇到暫時的苦難,不要怕,神會帶領(lǐng)你度過人生的困境,因他不會撇下你,也不會丟棄你。
三、拿俄米的抉擇——象征悔改歸向神的抉擇
每次讀路得記,我總覺得拿俄米是個苦命的女人,中年喪夫,老年喪子,留下她孤苦伶仃活在世上,還好神沒有撇棄她,使她身邊還有一個愛她、愿意陪伴、愿意照顧她的兒婦路得。拿俄米一家從伯利恒搬到摩押地寄居,沒過幾年,丈夫兒子相繼去世。她在苦難中覺醒了,決定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回到應(yīng)許之地,回到神的看顧之中。路得記第一章拿俄米多次提到耶和華神的名,表明拿俄米沒有忘神,而神也沒有忘記她,拿俄米發(fā)現(xiàn)原來神并沒有離棄猶大地,神仍然眷顧伯利恒。得1:6-7“拿俄米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于是她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蹦枚砻卓恐判幕剞D(zhuǎn),而改變了她以后的人生,父神慈愛的手也施恩給她。
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告訴我們遠(yuǎn)離神的人在苦難中悔改歸向神是上好的抉擇。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yīng)得的家業(yè)分給我!赣H就把產(chǎn)業(yè)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yuǎn)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fā)他到田里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余,我倒在這里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里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后,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dāng)作一個雇工吧!’于是起來,往他父親那里去。相離還遠(yuǎn),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后,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赣H卻吩咐仆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fù)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路15:11-24)
故事中的慈父預(yù)表著天父上帝,他盼望著浪子回家,不再因遠(yuǎn)離神而受苦。舊約先知書中,耶和華神曾深情地呼喚背道的百姓說:“背道的以色列啊,回來
吧!我必不怒目看你們,因為我是慈愛的!保ㄒ3:12)今天,慈愛的天父也照樣呼喚那些在罪中的兒女,“回來吧,我依然愛你!”如果你聽見父神慈愛的呼喚,請悔改歸向他吧。
四、波阿斯的抉擇——象征使人蒙福的抉擇
波阿斯是個大財主,在路得記第二章中登場、亮相,從他的言語行動中看得出他是一位敬畏神、凡事使人得益處的人。從路得記二到四章,他常常提到耶和華神的名,他不但使人蒙福,自己也因此蒙福。波阿斯對待路得的事情上,有三個特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1、愛心
當(dāng)波阿斯從仆人那里得知路得的一些事情后,他對路得說:“女兒啊,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里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里,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我的仆人在哪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nèi)。我已?jīng)吩咐仆人不可欺負(fù)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來的水!保ǖ2:8-9)甚至他還吩咐仆人說:“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從捆里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嚇?biāo)!保ǖ?:15-16)
2、正直
申命記25章5節(jié)“弟兄同居,若死了一個,沒有兒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她丈夫的兄弟當(dāng)盡弟兄的本分,娶她為妻!碑(dāng)拿俄米得知恩待路得的人是波阿斯,就說:“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于是拿俄米就想為路得找個安身之處,讓她有個好的歸宿。拿俄米就給路得出了個主意,路得也贊同。得3:6-7“路得就下到場上,照她婆婆所吩咐她的而行。波阿斯吃喝完了,心里歡暢,就去睡在麥堆旁邊。路得便悄悄地來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里!辈ò⑺箙s不以為這是飛來的艷福,他知道要在神面前正直,免得得罪神。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是路得,也明白路得的意思,就對她說:“女兒啊,現(xiàn)在不要懼怕。凡你所說的,我必照著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我實在是你一個至近的親屬,只是還有一個人比我更近,你今夜在這里住宿,明早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得3:11-13)
3、次序
波阿斯雖然有意要贖路得,但他知道要有次序,路得記3:12“我實在是你一個至近的親屬,只是還有一個人比我更近! 神把次序放在他所創(chuàng)造的宇宙中,次序擺對抉擇才會正確。古人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其先后,則近道也。”保羅也說:“凡事都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著次序行!保智14:40)我覺得有幾個詞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思考人生:方向、速度、穩(wěn)行、堅持。如果方向錯了,速度越快越危險,如果方向正確,速度也快,但若跌倒也很麻煩,如果方向正確,速度也快,也能穩(wěn)行,若不能堅持,就不能到達(dá)目的地。但愿我們都能夠把握好人生的次序。
波阿斯雖是一個大財主,但他卻不傲慢,他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是充滿愛心,為他人著想的人,他對人生的抉擇是作一個使人蒙福的人,神也因此賜福給他。盼望弟兄姐妹成為神恩典的管道,讓神藉著我們祝福他人。
五、路得的抉擇——象征即或不然的抉擇
路得與俄珥巴有著相同的經(jīng)歷,但她卻與俄珥巴對人生的抉擇完全不同。俄珥巴選擇回到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里,趁著還年輕再嫁人。路得與婆婆相處幾年,經(jīng)歷了婆婆對她的愛,如今丈夫死了,她不愿意看到婆婆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她愿意跟隨婆婆回猶大伯利恒、照顧她、陪伴她,并以耶和華神為她的神。當(dāng)然拿俄米也不想拖累路得,就催路得回到她本國去,路得的回答非常堅定且令人佩服:“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愿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保ǖ1:16-17)從這幾節(jié)經(jīng)文我們看到路得下定決心跟隨婆婆,選擇耶和華作她的神。路得的抉擇是不給自己留后路的,除了這個抉擇她不愿意選擇其它任何出路。給人一種破釜沉舟的感覺。并且路得還保證,不然,愿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這是路得對她的人生作的抉擇。
路得的這種抉擇使我想起了但以理三個朋友所作的抉擇,但以理書3章記載了尼布甲尼撒王下令“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當(dāng)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象。凡不俯伏敬拜的,立時必仍在烈火的窯中。”(但3:5-6)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卻不拜王所立的金像,有幾個迦勒底人在王面前控告他們。尼布甲尼撒王就問他們說:“你們不侍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嗎?你們再聽見各樣樂器的聲音,若俯伏敬拜我所立的金象,卻還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時仍在烈火的窯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
他們回答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侍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dāng)知道我們決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蓖醴浅鈶,吩咐人將他們?nèi)舆M(jìn)烈火的窯中,但有神的保守,他們卻平安無事。一個人對神會有“即或不然”的心,神奇妙的作為必然臨到。路得因“即或不然”的抉擇,神給了她奇妙的安排,使她不僅被波阿思所贖回,而且,這位外邦女子竟然成為耶穌基督的祖先,建立一支敬虔的后裔。
今天,我們從路得記這五個人物身上看到了他們對人生不同的抉擇,以及看到了他們因抉擇帶來的結(jié)果,但愿他們的抉擇能給我們一些啟發(fā),讓我們照著神的心意抉擇,也因此而蒙福。
人生的抉擇篇二:人生的抉擇需要智慧
人生的抉擇需要智慧
人生在世,必須要解決好三大關(guān)系:人與人的關(guān)系、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與自己內(nèi)心的關(guān)系。人類理想的幸福境界是要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
學(xué)習(x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助于我們獲取人生智慧,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成就幸福人生。古人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按缺瘺]有敵人”是講心中有大愛的人,真正大慈大悲的人,心中沒有對立?匆磺腥硕既缱约旱挠H人。特蕾莎修女講過:“如果我們愛我們的敵人,總有一天他們會成為我們的朋友”,F(xiàn)代社會不少人平時為自己想得太多,為別人想得太少;愛自己太多,愛別人太少;想得到的東西太多,想給與他人的太少。因此得失心、計較心、分別心很重,一旦行有不得,求有不得,便會生發(fā)種種煩惱,并衍生怨恨心。人要不煩惱,就一定要有智慧,學(xué)會“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貪嗔癡慢,放下就得自在了。所以孔子說:“知者不惑”。有智慧光明的覺照,能轉(zhuǎn)煩惱為菩提。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
古人說:“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思就說,事休不算就做!比松倪^程就是抉擇的過程。從吃穿住行到擇偶、擇業(yè)、擇友、擇師??人生無時無刻不面臨抉擇。人生踏出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而腳步要踏對,必然要有智慧來做對人生的抉擇。
《道德經(jīng)》上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倍俗灾夹枰腔。爭做圣人是理想,不做壞人是底線。立足做個凡人、好人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一切煩惱、困境、問題的產(chǎn)生都是自己造成的。做人要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自覺與勇氣。知過才能改過,改過自新,拓展心量,提升自己,才能經(jīng)營幸福美好的人生。
識人需要智慧?鬃釉凇稙檎分姓f:“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說:“看他的所作所為,觀察他做事的由來,了解他內(nèi)心所關(guān)注的。他還能藏到哪里去?他還能藏到哪里去?”這些都是識人的智慧。《弟子規(guī)》能學(xué)得深入,能拿來觀照自己,自己很受用,自然看別人就很清楚。所以《弟子規(guī)》是顯圣鏡,這個人都做到了,很有修養(yǎng);這個人一看都沒做到,照妖鏡馬上照出來。但是我們要很記住,要照得清楚別人,自己要先照清楚自己。
曾國藩的識人、取人、用人自成體系,堪稱一代大家。曾國藩總結(jié)了自己的相人、識人原則,概括為三條:一是,功名看器宇;二是,事業(yè)看精神;三是,若要看條理,盡在言語中。明代學(xué)者陳繼儒識人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大事難事看擔(dān)當(dāng),順境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
清朝康熙皇帝曾明確提出:“觀人必先心術(shù),次才學(xué)。心術(shù)不善,縱有才學(xué)何用?”
不僅這位明君有此智慧,早其六百余年的宋代賢臣司馬光亦有雅言。司馬光認(rèn)為“德”與“才”之間是本與末、統(tǒng)帥與被統(tǒng)帥的關(guān)系。他在《資治通鑒》中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dāng)∽樱庞杏喽虏蛔,以至于顛覆者多矣!彼具體分析了不同人的德才素質(zhì):“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惫糯ベt的話確實讓我們清醒而惕厲。為什么他們一直告誡人們要“遠(yuǎn)小人”?因為小人有才而無德,破壞力和殺傷力都不可想象。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他的人格映較你的人格
交友需要智慧。 《論語·述而》篇中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敝v的就是交友的智慧。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第一種是友直。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決,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種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dāng)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zé)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有一個寬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種做人的情懷,他是一種悲憫,他是在這個世界上對于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關(guān)懷中所折射出來的光芒。這是第二種好朋友。
第三種叫做友多聞。“多聞”即見多識廣。在先秦那個時代,不像我們有電腦,有這么發(fā)達(dá)的資訊,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個時候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所讀的書,那些間接經(jīng)驗轉(zhuǎn)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系統(tǒng)。當(dāng)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jié)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jīng)驗里面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系統(tǒng)。所以,有句話說得好“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三者損矣”。這是損者三友。首先,什么是友便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第二種叫做友善柔。這個正好反著,這個不是脾氣特別暴躁的朋友,是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也有解釋“善柔”是善于做表面文章,表里不一的人。至于第三種,所謂友便佞,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花言巧語的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
由于他內(nèi)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其實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論事的能力!洞髮W(xué)》中說:“以利交者,利盡而交
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敝v信用、有道義的朋友才好交啊。受用不再屬于自己施諸悲敬才真屬于自己
正確對待名利需要人生的智慧。古人說:“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彼纬兆诨实垡蝗粘鲇蝸淼介L江岸邊的金山寺,登上金山寺高處的一座閣樓,極目遠(yuǎn)眺江中往來如織的船只,便問住持黃伯禪師:“來往的船只那么多,究竟有多少只呢?”黃伯禪師答道:“只有兩只!彼位兆诓唤馄湟猓M(jìn)一步問是哪兩只,黃伯禪師解釋說,“一只是尋名的船,一只是求利的船!被兆陬D時恍然大悟,來來往往的船只雖多,數(shù)不清楚,但追根究底,離不開追求功名和利祿兩種目的,所以實際只有名和利兩只船。
元代詞人陳草庵寫過一首《山坡羊》的詞:“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道出了當(dāng)時讀書人追逐功名的辛酸。
白居易《不致仕》詩云:“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當(dāng)今社會為名所苦為名所累的人不少,有的人苦苦鉆營奮斗終于成名,結(jié)果“一紅即紫,一紫即黑”,出名之后反而留下惡名罵名,而且不自在不自由,反而為名所害。不少明星自殺就是例證。
“人人都說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這是《紅樓夢》里的開篇偈語。這一首《好了歌》既訴說了繁華錦繡里的段段公案,又告誡人們要提防名利世界中的人情冷曖,看似消極,實則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即使在數(shù)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世人總是被欲望蒙蔽了雙眼,在人生的熱鬧風(fēng)光中奔波遷徙,被名利這些身外之物所累。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確,錢財是世人最喜歡的東西。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都以不加掩飾的坦率,揭示了人性逐利、重利的現(xiàn)象。宣化上人有《詠錢》詩云:“二戈相爭殺氣高,人人為它犯嘮叨。能善用者出三界,不善用者業(yè)難逃!”
賺錢是手段,不是人生的目的。《大學(xué)》中說“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很有智慧。財可助道,亦可誤道。財乃養(yǎng)命之源,亦為葬身之淵!叭收摺卑沿斪鳛槭侄危屫斦嬲l(fā)揮效用,成就家業(yè)、道業(yè)、事業(yè),造福大眾。“不仁者”把賺錢作為人生的目的,為富不仁,人就成為金錢的奴隸!耙陨戆l(fā)財”最通俗說是要錢不要命。
中國古人認(rèn)為:財富名義上是你的,實際上是五家共有。財之所聚,即怨之所聚。哪五家共有?《大寶積經(jīng)》上說:“一切財物都是天災(zāi)、人禍、盜賊、官
府和敗家子所共有!彼怨诺抡f“保藏不定屬于自己;受用不再屬于自己;施諸悲敬才真屬于自己”。
《大學(xué)》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德是做人做事,發(fā)家致富的根本。財,是枝葉花果!墩撜Z》中說“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扎得深,枝葉花果才能旺盛。所以,不能本末顛倒。
一個人心量打開了,有智慧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少煩惱
放下煩惱需要人生的智慧。古人說,人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怨嗔?xí),愛別離苦、五陰熾盛苦。人要離苦得樂,就一定要有智慧,學(xué)會“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貪嗔癡慢,放下越多人越輕松自在。蘇東坡有詩曰:“但因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馳如余何?”人累是主要是心累。有首詩這樣寫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心無閑事,指的是心無掛礙,沒有貪求權(quán)名財色給人帶來的壓力,沒有煩事纏身給人帶來的苦惱,心境純凈亮堂,淡泊自適安樂滿足。
你知道印度的熱帶叢林里,人們怎樣抓猴子嗎?就利用猴子貪心不肯放下的心理。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里,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猴子: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jìn)去,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猴子,因為猴子有一種習(xí)性,不肯放下已經(jīng)到手的東西,人們總會嘲笑猴子的愚蠢:為什么不松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但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只有猴子才會犯這樣的錯誤。
人要有達(dá)觀的思想!靶腋2皇菗碛械亩,而是計較的少、要求的少”。計較心、得失心、是非心強的人煩惱多。人生無常,事是人非!包S金堆滿屋,難免無?;萬般皆不去,惟有業(yè)隨身!卑讶松吹催h(yuǎn)一些,看到頭、看到死,就不會計較眼前的利益得失。有位朋友說得好:天空空,地空空,如果你還想不通,去看看火葬場的大煙囪,進(jìn)去三分鐘,出來五兩重,到底你還有啥想不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我國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但理想實現(xiàn)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所以他們有“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心理準(zhǔn)備,面對窮達(dá)得失能坦然面對,安之若素,這就是一種達(dá)觀思想。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爾留指爪,鴻飛哪復(fù)計東西”。人來世上一遭,猶如飛鴻踏雪,偶爾在雪地上會留點爪印,但鴻飛之后,大雪覆蓋或陽光化雪,哪里還能找得著曾有的印跡?世事滄桑,人生無常。人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不管你曾經(jīng)多么富有、多多風(fēng)光,到頭來你終將撒手人寰,一無所有。蘇東坡的詩與王國維在一首詞中寫的“人生只似風(fēng)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有異曲同工之妙。
《道德經(jīng)》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有人說:60歲時官大官小一個樣,70歲時是男是女一個樣,80歲時錢多錢少一個樣,90歲100歲時什么都一樣——墻上掛遺像。還有人說:官大官小,沒完沒了;錢多錢少,都是煩惱。想想很有道理。
“做人把自己看得很大,世界就很;把自己看得很小,世界就很大!币粋人要走出小我,走向大我。一個人心量打開了,有智慧,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了,煩惱就少了!盁┦氯巳擞校畔伦匀粺o”。所以老子說:“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君子有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
學(xué)會快樂需要人生的智慧。世上的人,種種的營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鞓反笾路譃槿N,一種是欲樂,一種是法樂,還有一種最高境界的快樂叫極凈樂。所謂欲樂,一般說,世間上有“五欲”——財、色、名、食、睡。
所以,世間的五欲之樂,只能說是一半樂,一半苦,苦樂參半。因為,“欲樂”有染污性、有短暫性、有不確定性,所以一個人種種的辛苦,種種的勤勞所追求到的欲樂,原來里面也有危害健康的毒汁。自古以來,圣賢都是教誡大家不可以縱欲享樂。
法樂就是精神上的快樂、真理上的快樂。例如行仁行義,就會為自己帶來快樂;又如正知、正見、正念,也會給人帶來法喜;甚至讀書明理、聽經(jīng)聞法,都會帶來法樂。禪坐里面的輕松自在、安祥和諧,自是一般的欲樂所不能比;蒲團(tuán)上的虔敬謙虛,與圣賢接心、交流,其安樂更非世間的欲樂所能比擬。喜舍結(jié)緣,更能在大眾里得到許多的法樂。古德說“欲樂不可縱,法樂不可無”。
極凈樂是一種宗教意義上的自在、解脫的快樂,就像佛教凈土宗里講的在極樂世界生活的快樂。“心凈則國土凈”,一個人的心恢復(fù)到純凈純善的境地,就能享受到極凈樂了。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泵献铀f的“君子三樂”指的是這樣的三種人生樂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沒有什么災(zāi)病事故,從而得以躬行孝悌,這是第一樂;因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無父母時方知;世間最難得者弟兄,有弟兄時不覺”。法昭禪師曾經(jīng)作了一首偈子說道:“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睘槿颂幨潞虾醯懒x,上不愧對于天,下不羞對于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獲得內(nèi)心的安寧,這是第二樂;第三樂是君子傳道、育人所獲得的快樂,即能得到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并對他們進(jìn)行教育,從而使君子之道遍傳天下、造福社會。
人生的抉擇篇三:人生在于抉擇—《抉擇》讀后感(彭志成)
人生在于抉擇—《抉擇》讀后感
(新化縣局征管科 彭志成15807388470)
人生的風(fēng)云波瀾起伏,每時每刻面臨著抉擇,如同弈棋,下錯一步則滿盤皆輸,這是我看了《抉擇》一書后的最深切感受!毒駬瘛分v述了海州市長李高成自中央黨校學(xué)習(xí)一年后回來,就面臨復(fù)雜的局面和尖銳的矛盾。一方面,自己出現(xiàn)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楊誠,他來了才半年,省委就已經(jīng)任命他主持市委工作,而自己曾經(jīng)工作過的中陽紡織廠有上千工人準(zhǔn)備到市政府請愿,令他大吃一驚。6年前,李高成就是該廠的廠長,幾十年來它一直是本市納稅大戶,但現(xiàn)在卻面臨著破產(chǎn)和倒閉李高成進(jìn)入中陽紡織廠進(jìn)行調(diào)查,但隨著調(diào)查的一步步深入,卻發(fā)現(xiàn)由他一手提拔的中陽紡織廠領(lǐng)導(dǎo)班子存在著集體腐敗,自己的妻子吳藹珍也深深卷入其中,自己的四弟李寶柱本來在家種田,卻成了娛樂城的總經(jīng)理。這個烏煙瘴氣的娛樂城,幕后老板正是中陽紡織廠的領(lǐng)導(dǎo)班子。而所有這些盤根錯節(jié)的關(guān)系網(wǎng)被后,培養(yǎng)他的省委副書記嚴(yán)陣就是其中的關(guān)鍵。李高成面臨著痛苦的抉擇……最終,在黨性和良知的要求下,在楊誠的協(xié)助下,李高成做出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應(yīng)有的選擇。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場景是他從嚴(yán)書記家回來,在一座大橋上看這美麗的大城市,在黑夜中,燈光閃爍,好像繁星點點,他感到有一股熱流從身上涌了上來,全身熱血
沸騰,他決定了,一定要和腐敗分子干到底!哪怕是撤職、坐牢,甚至殺頭,他也一定要干到底!雖然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提拔的老部下是些腐敗分子,沒想到他的老領(lǐng)導(dǎo)是腐敗分子,更沒想到自己心愛的妻子也是腐敗分子。但他頑強不屈,堅持自己的主張,并憑著那種精神,一齊同貪污腐敗斗爭到底!
可以說《抉擇》是一部振聾發(fā)聵的反腐倡廉力作,具有很強的思想震撼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其以澎湃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李高成、楊誠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優(yōu)秀領(lǐng)導(dǎo)干部形象,他們在金錢、親情、友情面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浩然正氣令人振奮和鼓舞,從他們的身上折射出黨和政府反對腐敗、從嚴(yán)治黨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同時,書中揭露的腐敗現(xiàn)象發(fā)人深省,深刻地揭示了反腐敗是一場關(guān)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斗爭。
對于我們地稅部門來說,抉擇更是無處不在。在執(zhí)行稅收政策的時候,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如何權(quán)衡,這是一種抉擇。在服務(wù)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政府部門頂風(fēng)作案,要求無原則的減免稅與我們服務(wù)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初衷相違背更是一種抉擇。而就地稅部門與納稅人的關(guān)系來說,是一種既博弈又共融的關(guān)系。初次與納稅人的交往中,納稅人的吃請接不接受?這是一種抉擇,接著吃完飯后桑拿或者按摩你接不接受?這又是一種抉擇,或者納稅
人表示一個小小心意,拿出一個小小紅包你接不接受?這又是一種抉擇。溫水煮蛙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正是由于一個個錯誤的抉擇,你才會在腐敗的深淵里越陷越深。很多稅務(wù)人員剛開始都立場堅定,不為所動,但隨著次數(shù)多了,或者由于社會的影響、家庭的壓力、老婆的嘮叨,其抵抗力日漸萎縮,到最后終于不再抵抗。須知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或者恨,納稅人有的或者出于好心,想融洽一下稅企關(guān)系,但更多的是瞄上了你手中的權(quán)利,為小利喪失忠貞和立場值不值得?這又是一種抉擇。頂過去的人,前程風(fēng)平浪靜,即使不能大富大貴,然一生也可平安度過。頂不過去的人,則天天人心惶惶,到手的錢舍不得拿出來,睡覺也睡不著,吃飯也吃不香,何苦來哉!現(xiàn)在有一種現(xiàn)象,許多人在出事之前一副清正廉潔的形象,出了事后,個個痛悔自己對不起黨的培養(yǎng),對不起人民的教育,事到如今追悔又有何用?
保持慎獨慎醒慎終,在面對誘惑時做出一個個正確的抉擇,這樣你才能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培養(yǎng),人生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才能一世無憂。
(1997年08月 張平,群眾出版社)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抉擇 人生 作文人生的抉擇 關(guān)于人生的抉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