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思考力之“想象力”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
發(fā)布時間:2019-01-2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閱讀,是離不開想象的。想象不外兩種,一是再造想象,即根據(jù)文本中的語言描述在頭腦中形成有關事物的形象的過程;二是創(chuàng)造想象,指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jù)已有的文本內(nèi)容,在頭腦中獨特地創(chuàng)造某一新形象或新場景的過程。
我們先來看閱讀中的再造想象:
沒去過廬山,但只要我們讀了別人寫游廬山的詩文后,就可以根據(jù)那些詩文的描繪,在腦海中創(chuàng)造出一幅幅秀麗的廬山圖來;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抗洪搶險的搏斗,沒有親自到過戰(zhàn)火紛飛的前線,但依然可以根據(jù)別人語言表述在頭腦中形成了有關情境……這些靠的就是再造想象。具體來說,閱讀中的再造想象有如下表現(xiàn):
1、詩歌散文中的意境重現(xiàn)
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我們都可以通過再造想象,來復現(xiàn)意境。如何復現(xiàn)呢,即抓住意象,按照詩人和散文家的意脈與思路,融入情感,構筑畫面。
不妨來看古詩《清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我們可以捕捉到其中的十一個意象,它們分別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通過再造想象,將這些意象互相補充,讓靜止的意象流動起來,形成如下動態(tài)場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邁過纏滿枯滕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接下來看現(xiàn)代詩《再別康橋》如下詩節(ji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這一節(jié),我們也可通過再造想象,將“金柳圖”形象地還原出來:
夕陽斜照,晚霞燦爛,康河水面明凈而沉靜,而纖纖楊柳,在金色晚照中似嬌羞的新娘,倒映在康河里,艷美極了,成了“我”心中蕩漾的美景。
最后來看吳伯蕭散文《記一輛紡車》的如下幾段:
紡線的時候,眼看著勻凈的毛線或者棉紗從拇指和食指之間的毛卷里或者棉條里抽出來,又細又長,連綿不斷,簡直有藝術創(chuàng)作的快感。搖動的車輪,旋轉的錠子,爭著發(fā)出嗡嗡、嚶嚶的聲音,像演奏弦樂,像輕輕地唱歌。那有節(jié)奏的樂音和歌聲是和諧的,優(yōu)美的。
初學紡線,往往不知道勁往哪兒使。一會兒毛卷擰成繩了,一會兒棉紗打成結了,急得人滿頭大汗。性子躁一些的甚至為斷頭接不好而生紡車的氣。
熟練的紡手趁著一線燈光或者朦朧的月色也能搖車,抽線,上線,一切做得從容自如。線繞在錠子上,線穗子一層一層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從錠子上取下穗子,也像從果樹上摘下果實,勞動以后收獲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質(zhì)享受都不能比擬的。
舉行競賽,有的時候在禮堂,有的時候在窯洞前邊,有的時候在山根河邊的坪壩上。在坪壩上競賽的場面最壯闊,“沙場秋點兵”或者能有那種氣派。不,陣容相似,熱鬧不夠。那是盛大的節(jié)日賽會的場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廠房,深谷是車間,幕天席地,群山環(huán)拱,世界上哪個地方哪個紡織廠有那樣的規(guī)模呢?你看,整齊的紡車行列,精神飽滿的競賽者隊伍,一聲號令,百車齊鳴,別的不說,只那嗡嗡的響聲就有飛機場上機群起飛的氣勢。那哪里是競賽,那是萬馬奔騰,在共同完成一項戰(zhàn)斗任務。
如上語段,本身就可形象的,在讀的時候,我們還可伴隨著思維流動,運用再造形象,獲得更多更細的收獲:
第一段,我們想象勞動者在紡線時在愉快而有節(jié)奏的勞動中悠然自如、怡然自得、興趣盎然、陶然欲醉的神情舉止。
第二段,我們可以想象初學者紡線時的情貌。
第三段,我們可以想象熟練紡手月下紡線的和諧而靜美的場景。
第三段,我們則可以想象紡線比賽時最為壯闊的勞動場面。
讀像這樣美的散文,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讓學生讓學生細讀后,靜下心來,閉上眼,想象一番,這種“慢”,是有形有貌,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這種再造想象是必要的,也是極有意義的。
2、小說中的情節(jié)“完型”
小說中,往往會存在一些作家有意識留下的“空白”。這于我們有著完美心理的人看來,會在知覺中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一種進取、追求、充滿緊張的“內(nèi)驅(qū)力”并促使大腦積極興奮地活動,去填補和完善小說中的“缺陷”和“空白”,以達到內(nèi)心平衡。這便是情節(jié)“完型”訓練。
如《孔乙己》共寫了孔乙己的兩次出場,最后一次與第一次情形大不相同:被丁舉人打折了腿,坐墊著蒲包,“用手走來”,“用手爬去”。小說沒有繼續(xù)寫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的情形,只在文末寫道“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讀到這里,我們心里往往會泛起一個疑團:孔乙己是怎么死的?閱讀中我們可利用學生這種心理,以《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后》為題,續(xù)寫一個尾聲,以再現(xiàn)在當時那個涼薄的的社會里象孔乙己這樣的自命清高、迂腐透頂、好喝懶做,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必然的人生結局。
又如《項鏈》中當瑪?shù)贍柕轮理楁準羌俚臅r候,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形,也可以讓學生“完型”,從而深度把握瑪?shù)贍柕碌亩鄻拥男愿窈蛷碗s的心理。
再如《祝!芬灿卸嗵幙“完型”的地方,如“我”答復了祥林嫂“有無靈魂”三個個問題后,小說沒寫祥林嫂的表情與心理,我們可進行補白。又如祥林嫂捐門檻的前后心理,也有發(fā)掘的必要。通過“完型”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祥林嫂內(nèi)心深層的痛苦與悲哀,從而增加對那個吃人的社會的深透認識。
三、戲劇中人物潛臺詞的“破譯”
戲劇中,再造想象的天地是廣闊的,既有簡單舞臺布景的“豐富”,還有戲劇潛臺詞的“破譯”。
下面我們來欣賞《雷雨》中周樸園與魯侍萍在客廳相遇后的一段精彩對話:
周樸園(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
魯侍萍不是我要來的。
周樸園誰指使你來的?
魯侍萍(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周樸園(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周樸園的話,僅從字面義上講,是乏味而蒼白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周樸園的身份地位、性格思想來思索,捕捉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旨”。“你來干什么?”的言外之意是說“你是不是要敲詐我?”“誰指使你來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來的,莫非是魯貴叫你來的吧。”“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之外之意是“你認為不公平,找到我這兒來究竟怎么樣呢?”問話一句比一句凌厲,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周樸園的無情與冷酷。至于魯侍萍的兩句據(jù)理力爭的回答,我們可聯(lián)想她一生的坎坷、不幸,體會她內(nèi)心的痛苦、悲傷、怨憤。對戲劇中人物對話中的潛臺詞的“破譯”,實質(zhì)上也是一種“完型”。
欣賞戲劇中的人物對話,我們要特別留意那些看似簡單而內(nèi)蘊豐厚的嘆詞,它也算典型的空白語言,很值得發(fā)掘品味。如《雷雨》中的多達17個“哦”,就值得認真研究一番。“哦”這一簡單的應答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時表苦痛,有時表驚訝,有時表醒悟,有時表恐懼,有時表失望,有時表憤恨。對周樸園來說,暗含內(nèi)心的沉重、恐懼和虛偽,對魯侍萍而言,則滿含冷靜、沉穩(wěn)和剛強。一個“哦”字深刻地揭示出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
再來看閱讀中的創(chuàng)造想象。
無論是再造想象,還是創(chuàng)造想象,都有創(chuàng)造的成分,前者是“有中生有”,后者是“無中生有”,后者更為突出。閱讀中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都與“寫”聯(lián)系在一起,前者主要是續(xù)寫、擴寫、改寫等;后者最突出的是“故事新編”。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兒,門口王屋、太行兩座大山擋住了去路,日子難過!這里好像與世隔絕,城里有什么新鮮事傳到這兒早已變成“舊聞”了,這種生活真的需要改變了。愚公尋思著: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兩座山給搬了。
這天,愚公找到了老朋友智叟,告訴他想移山的事,智叟聽了笑笑,摸著胡子想了想,搖搖頭,愚公啊,你可知道,縱使你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一起搬又有何用呢?大山終究是大山,要多少年才能搬走呢?人力、物力是統(tǒng)統(tǒng)投放了,效益呢?不行!智叟堅決反對。愚公想想,山不能搬,那該怎么辦呢?智叟不愧是智叟,一會就想出了一個主意告訴了愚公。愚公一聽連聲稱好,于是愚公就回去了。
回到家,愚公召集家人開了一個會議,會上提出了智叟的辦法,全家人聽了都覺得十分妙,第二天便各自行動了。原來,智叟建議利用這兩座山進行資源開發(fā),引入資金,不但節(jié)省了人力,還有經(jīng)濟效益產(chǎn)生,這不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嗎?怪不得愚公一家都叫妙呢。
隨后的幾年中,愚公親自上山進行了資源勘探,查明了山上居然有很多珍稀動物。于是智叟又進城申請成立了自然保護區(qū)。愚公的獨生子又進城請了工程隊,修筑了通往山外的大路,一切都準備就緒,你該知道了吧,他們是開一個天然公園。最后得給它起個名了,智叟想愚公的知名度很高,不如就叫“愚公園”吧,于是名字就定了。最后智叟又請廣告公司幫忙做廣告,忙活了這么長時間“愚公園”終于開園了,這回智叟真的功不可沒啊。
城里人聽說愚公居然利用王屋、太行開了公園,都覺得很驚訝,全都想去看看,到那一看,果然不同凡響,巍巍青山,高聳入云,飛禽走獸,讓你可以隨意接近。愚公和智叟親自迎接游人,與他們合影留念。大山再也不是過去的沉寂樣了,城里和山里連到了一起。愚公不禁感嘆:其實不移山也真的很好。像現(xiàn)在這樣有了大路,有了“愚公園”,還怕什么呢?
愚公移山,的確顯示了他的堅忍不拔,但事情要多角度想,像我們故事中的愚公,不移山不是也達到了目的嗎?
這個故事,人物“愚公”和“智叟”和相關的山“王屋、太行”,均源自《愚公移山》,只是人物關系變了,不再是對立關系,而是朋友關系;愚公“堅忍不拔”的精神沒變,但不善多角度考慮問題的不足卻出現(xiàn)了;社會環(huán)境變成了現(xiàn)代社會。實際上是借舊壺裝新酒,對現(xiàn)代社會中的現(xiàn)代人進行諷諭。
閱讀是慢動,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注意為學生留足思考時間,喚醒學生的思考力,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地展開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取得語言的、情感的、思想的、精神的多樣的收獲。
相關熱詞搜索:閱讀思考力之“想象力”培養(yǎng) 閱讀教學培養(yǎng)思考力 閱讀教學 想象力培養(yǎng)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