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價值觀引導|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要:本文認為電視娛樂節(jié)目不僅能夠而且應該引導價值觀,并以整改后的江蘇衛(wèi)視《非誠勿擾》為例進行探討,發(fā)現電視娛樂節(jié)目應在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價值觀:一是客觀、全面地反映社會不同群體的典型畫面;二是超越“娛樂”界限,提升品位;三是減少受眾的刻板印象;四是現身說法,積極引導。
關鍵詞:電視娛樂節(jié)目 相親交友節(jié)目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2010年最火爆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當屬相親交友節(jié)目,如江蘇衛(wèi)視的《非誠勿擾》、湖南衛(wèi)視的《我們約會吧》、浙江衛(wèi)視的《為愛向前沖》等。有數據顯示,《非誠勿擾》的最高收視率逼近5%,但是“叫座未必叫好”,《非誠勿擾》一路走來風波不斷。2010年6月初,國家廣電總局下令整改相親節(jié)目,“不得以婚戀的名義對參與者進行羞辱或人身攻擊,甚至討論低俗涉性內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義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也同時發(fā)文批評,這可視為電視相親節(jié)目的轉折點。在大眾傳媒無孔不入的現代社會,受眾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受到傳媒的影響。娛樂與引導能否兼得?本文以江蘇衛(wèi)視的《非誠勿擾》為例,探討電視娛樂節(jié)目與價值觀引導之間的關系。
一、電視娛樂節(jié)目能不能引導價值觀
國內對娛樂節(jié)目的概念尚未形成統(tǒng)一認識。有學者提出,電視娛樂節(jié)目是指通過電視這一特定的傳播媒體傳播的,大眾廣泛參與的,以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jié)目。筆者認同這種定義,具體而言,電視娛樂節(jié)目主要是指除新聞、時事和紀錄片、教育教學、藝術、戲劇、連續(xù)劇、體育、兒童節(jié)目以外的其他電視節(jié)目。從2009年底開始興起的新派相親交友節(jié)目其實也是一種情感真人秀,對于《非誠勿擾》等相親節(jié)目的熱播,有公眾指責節(jié)目的真實性,嘉賓是“托”,主持人和嘉賓按照節(jié)目“劇本”演“情景劇”,而有些公眾則認為,沒有必要太認真,只是一檔娛樂節(jié)目而已。有研究者曾對早期的婚戀交友節(jié)目《玫瑰之約》的受眾進行調查研究,結果是公眾認為相親節(jié)目的娛樂性大于實用性。公眾、國家廣電總局針對《非誠勿擾》等新派相親交友節(jié)目的批評主要是:認為節(jié)目誤導公眾,特別是“80后”、“90后”,沒有宣揚正確的婚戀觀?梢,電視娛樂節(jié)目反映出來的價值觀會影響到受眾,當這種價值觀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不一致時,勢必引發(fā)公眾熱議。
有人認為,娛樂節(jié)目的首要功能是滿足受眾的娛樂需求,甚至認為引導價值觀是新聞節(jié)目、社教節(jié)目的責任,那么電視娛樂節(jié)目能不能引導價值觀呢?事實是人們在接受某種文化時,很少是純粹娛樂的。伯明翰學派的研究早就證實,娛樂文化從來都不是被簡單地消費著、娛樂著的,它的內容和形式在傳播過程中始終滲透著意識形態(tài)企圖。并且大眾傳媒的功能是難以截然分開的。西方傳播學者對媒介功能的經典論述中,無論是拉斯維爾和賴特的四大功能說,還是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正負功能說,都是對媒介整體而言的。因此,電視娛樂節(jié)目主要發(fā)揮娛樂功能,但是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的價值觀。
二、電視娛樂節(jié)目該不該引導價值觀
整頓之前的相親節(jié)目,為了收視率,女嘉賓中美女多,“毒舌”多,雷人語錄多,節(jié)目外的緋聞、丑聞不斷,男嘉賓中也不乏極端個案,主持人有時候也設置“問題陷阱”,制造話題、沖突,因為矛盾沖突的東西更容易吸引受眾,收視率就高,那么廣告商愿意投廣告,給電視臺帶來經濟效益。但是經濟效益好不代表社會效果好,即“叫座”和“叫好”之間不總是一致的。按照傳播學中的使用與滿足假說,傳播者要滿足受眾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媒競爭激烈,媒體為了爭奪受眾,遵循“大數法則”,陽春白雪的東西必定是小眾的。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低層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受眾的使用與滿足情況在最低層次上最容易達成一致,因而就有娛樂節(jié)目為滿足某些受眾的好奇心、偷窺欲、感官刺激而不擇手段。結果是媒體在遵循大數法則的同時,降低了品味,放棄了責任。
可能有的媒體還“委屈”,認為媒體只是“客觀”地反映嘉賓的想法,有些嘉賓言行出位,那是嘉賓的責任,媒體只是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比如《非誠勿擾》節(jié)目出現的“丁橋母子”,男嘉賓提出女方經濟條件好,最好有房有車,男嘉賓母親還說女方的職業(yè)不能是平模什么的,農村姑娘也不行。這樣的擇偶標準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但是為什么出現在電視媒體上會引起公眾那么大的反應?究其原因是電視媒體的特性。
第一,電視媒體具有聚焦作用,它可以突出矛盾和沖突。與超女、快男等“選秀”節(jié)目的受眾群體不同,電視相親節(jié)目的受眾群體更加廣泛,不僅有80后、90后的青年人,還包括關心子女擇偶問題的50后、60后,以及關注剩男、剩女問題的70后。受時代背景的影響,不同代際的人所秉持的價值觀有差異。因而,電視相親節(jié)目集中展示80后婚戀觀,必然與不同代際受眾群體所持的婚戀觀產生沖突。
第二,電視媒體具有放大作用,把“個別”放大為“整體”。節(jié)目中出現的個案,如“寶馬女”、“豪宅女”,容易給受眾造成一種印象,即認為80后這一代人的擇偶觀都是功利性的。
第三,電視媒體是公共性的,把個人標準置于公共討論中。擇偶原本是個人私事,持何種擇偶標準,是感情優(yōu)先,人品性格優(yōu)先,還是經濟條件優(yōu)先,都是私人的事情。但是嘉賓在電視相親節(jié)目中,面對公眾,大談自己的擇偶觀,這種討論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公共性質,甚至被當做“社會問題”!80后”作為改革開放后出生的一代人,其婚戀觀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經濟的功利性和社會道德多元化的影響,他們在擇偶時看重經濟條件,也是可以理解的。張頤武教授認為,社會價值觀與一些人內心欲望之間存在矛盾,對金錢物質的渴望、以貌取人的心理這些內心欲望很少被公開討論,節(jié)目中一些嘉賓把人們不愿意公開討論的觀點挑明了講,觸碰了社會的尺度和禁忌,對觀眾心理造成了相當的沖擊。因而,當這種擇偶觀與公眾心目中普遍認同的、傳統(tǒng)的擇偶觀相悖時,必然會引起公眾強烈的反應。
第四,電視媒體上呈現的觀點被認為是主流價值觀的代表。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假說認為,大眾傳媒上呈現出來的觀點常常被認為是優(yōu)勢意見,代表著大多數人的觀點。在我國,由于大眾傳媒的屬性和定位,公眾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心理,認為媒體是代表權威的、主流的意見。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電視相親節(jié)目公開討論“80后”的價值觀,與長期以來表現的傳統(tǒng)主流價值觀不一致,因而引起公眾熱議。
基于以上分析,正是因為媒體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所以電視 娛樂節(jié)目應該引導價值觀。傳播學經典理論“社會責任論”也強調大眾傳媒應該對社會負責、對公眾負責。因而,電視媒體不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者,更應該做引導者,特別是主流媒體,引導價值觀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電視娛樂節(jié)目如何引導價值觀
引導受眾的價值觀不是簡單說教,受眾是積極主動的個體,有自己的選擇權。大眾傳媒應在滿足受眾合理需求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去影響。傳播學中的把關人理論是針對媒介中信息流動提出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也在傳播信息,也需要傳媒人的把關。針對廣電總局下發(fā)的通知,江蘇衛(wèi)視回應:“把好話題關、嘉賓關、內容關、主持關、播出關,進一步提高節(jié)目品質”。本文重在分析節(jié)目整改之后,在價值觀引導方面所做的探索與努力。
1.盡可能客觀、全面地反映社會不同群體的典型畫面,考慮到可能帶來的社會效果。
電視節(jié)目按照媒體的運作規(guī)律選擇嘉賓,如《非誠勿擾》節(jié)目主編李政談到選擇嘉賓的三個原則,最根本的是適齡的,有相親意愿的嘉賓,最期待有故事、有主張、有個性、有話題的嘉賓,最優(yōu)先考慮的是敢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嘉賓。電視節(jié)目要做到好看,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現實。李普曼對此早有經典論述,人們對現實的反應,常常是對媒介呈現的“擬態(tài)環(huán)境”的反應?陀^是一種理想,但是節(jié)目還是應該盡可能客觀、全面的反映社會不同群體的典型畫面。
節(jié)目整改之前,被認為嘉賓身份造假,模特、化妝師等自由職業(yè)者比較多;節(jié)目整頓之后,嘉賓的代表性更廣,節(jié)目力圖表現他們積極的、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一面。如女嘉賓的職業(yè)、身份多元化,醫(yī)生、教師、律師、公務員、國企員工、外企白領、打工者、學生等都出現在舞臺上,節(jié)目組還舉辦了外來務工人員專場、教師專場等,讓受眾看到不同職業(yè)、不同學歷、不同性格的人的婚戀觀。媒體好像探照燈,當媒體的聚焦點不再局限在小部分群體上,而是擴大范圍,盡可能囊括不同特點的人群,反映出來的媒介現實會更加接近客觀現實。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電視娛樂節(jié)目反映出來的所有方面都是和社會主流價值觀一致的,目前社會現實就是價值觀多元化,特別是80后、90后的價值觀與傳統(tǒng)的主流價值觀確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媒體也可以并且應該反映,只是表現的時候,不要把個別當作全部,不要炒作個案,注意適度把握,考慮受眾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可能帶來的社會效果!斗钦\勿擾》第10期有男嘉賓LYC是富二代,他的個人資料中展示的是有600萬存款,愛好是玩車,有3輛跑車,喜歡飄移甩尾。也許現實生活中他的確是這樣的生活方式,媒體只是表現出來,但是有責任的媒體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有聞必錄”。在杭州富家子在馬路上飆車撞人致死事件的余波還未在公眾心頭散去的時候,節(jié)目請這樣的富二代登場,把飄移講得如此輕松,怎么看都是不合時宜的:《非誠勿擾》選擇的富二代男嘉賓的確能夠帶來話題,但是只會加深人們對“富二代”的刻板印象,
2.超越娛樂節(jié)目的“娛樂”界限,提升娛樂節(jié)目的品位。
筆者認為電視娛樂節(jié)目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制作者“自娛自樂”的節(jié)目,為了讓受眾樂,制作一些簡單甚至低俗的內容,目前相當多一部分娛樂節(jié)目還處于這個層次,甚至有些娛樂節(jié)目做成了“愚”樂節(jié)目。第二層次是能夠讓受眾樂起來的娛樂節(jié)目,但是樂完之后一片空白,有少部分娛樂節(jié)目屬于這一層次。第三層次是超越“娛樂”界限,不僅能夠讓受眾開懷一笑,而且在笑過之后能留下回味思考的東西,只有很少的娛樂節(jié)目能達到這一層次。
如何提升娛樂節(jié)目的品位?《非誠勿擾》做了一些嘗試,堅持“以娛樂關懷民生”的理念,讓孟非來主持。為娛樂節(jié)目增加新聞風格。孟非主持的《南京零距離》是民生新聞的代表,并且他有多年的記者從業(yè)經歷,其尖銳、犀利的風格受到公眾認可。他在主持《非誠勿擾》時,常會敏銳地抓住一些細節(jié)進行點評,讓受眾從單純的娛樂跳出去,從社會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如第26期男嘉賓HGY是一名公務員,在他的個人資料中,朋友評價他做事細致到龜毛。所以朋友出去玩,都讓他管錢算賬。孟非借題發(fā)揮,說全國所有的公務員都應該像他這樣對納稅人的每一分錢細致負責。HGY說他沒有達到那么高的高度,孟非說:“我就是要讓你達到這么高的高度!
3.減少受眾對某事物的刻板印象。
大眾傳媒常常成為人們對事物刻板印象的重要來源,比如公眾對獨生子女、單親家庭、80后、富二代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這與媒體沒有客觀、全面地報道有關。典型的如媒體對獨生子女的評價總體是負面的,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不支持這種負面評價。電視娛樂節(jié)目也應該為減少受眾的刻板印象而努力。節(jié)目中有單親家庭嘉賓表示對婚姻沒有信心,這就涉及到生活中人們的刻板成見:即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離婚率高。對此,嘉賓主持黃菡博士表示,根據她的研究和看到別的學者的研究結果,并沒有得到這樣的結論。她以社會學者的視角分析,糾正公眾的偏見,這就是很好的引導。
節(jié)目中還出現了一些有博士學歷的嘉賓,女博士(生)熱愛生活,美麗大方,如CC說:“我希望大家只把我當成一個普通女孩”;男博士(生)也不是“書呆子”形象,如zJ愛好花樣滑冰,曾經徒步穿越沙漠,他表示要有強健的體魄,目標是為祖國科研健康工作五十年,他的這段VCR史無前例地贏得觀眾三次掌聲。這有助于改變公眾對博士、特別是女博士的刻板印象。
4.現身說法,積極引導。
隨著節(jié)目走紅,主持人孟非和嘉賓主持樂嘉、黃菡也都有了自己的粉絲。在節(jié)目中,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說出自己的感受,給年輕人以引導。節(jié)目中“有女嘉賓對男嘉賓30歲做到部門經理不以為然,孟非反問她:“你認為一個男人30歲應該做到什么樣的位置?很多偉大的男人在3()歲時還默默無聞!蹦屑钨eYG在講述自己的打工經歷時,訴說了受人歧視的感受,因此要出人頭地。孟非特別用贊賞的口氣提及YG的年收入已經有20萬。孟非還講述了自己做印刷工時每次去食堂打飯,因為渾身油墨而被“讓路”的類似經歷。樂嘉也提到自己人生低谷時的落魄。平時觀眾看到的是舞臺上光彩照人的名人孟非、樂嘉,但是這種從底層奮斗的經歷對年輕人是一種很好的精神激勵。
綜上,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主要功能是娛樂,但是好的娛樂節(jié)目不應該是靠出位的、挑戰(zhàn)觀眾底線的言行,圖一時之快,而是在娛樂大眾和引導大眾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這樣才能走得長遠。以《非誠勿擾》為例探討了電視娛樂節(jié)目如何引導受眾,并不是說《非誠勿擾》完美無瑕,只是這種嘗試是有價值的。
相關熱詞搜索:價值觀 娛樂節(jié)目 引導 論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價值觀引導 淺談電視節(jié)目的娛樂價值 淺談娛樂節(jié)目的價值導向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