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篤愛 精誠篤愛情系兩岸
發(fā)布時間:2020-02-2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舉國上下都在紀念這一開創(chuàng)性歷史事件。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也積極籌劃,在初春之時就舉辦了“精誠篤愛――孫中山與宋慶齡文物特展”,為全年的紀念活動成功開局。
精心鋪墊
在臺灣辦展一直是我們工作的目標:孫中山和宋慶齡的許多親屬、老友、舊部在那里,而普通民眾卻對宋慶齡極其陌生。但限于政治局勢和兩岸關系,我們只在2001年舉辦過孫中山先生文物特展。宋慶齡的話題,在臺灣一直難以落地。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以及交流活動的頻繁舉辦,共同舉辦宋慶齡的展覽具備了條件。當我們再次向臺北孫中山紀念館提出辦展意向時,得到了積極的響應。對方為方便兩岸接洽,特別引薦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作為“紅娘”,穿梭于兩岸間,為舉辦展覽鋪路搭橋。
自2009年夏進入實質性商討,到2011年初春展覽成行,其問的往來郵件已難計其數,僅跨越海峽2000余公里的互訪,就有5次。展覽時間也幾經調整,最終確定在2011年2月。
孫中山的革命經歷能夠被兩岸普遍認同,但出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對宋慶齡的認識,兩岸差距頗大。我們希望向臺灣民眾全方位地介紹宋慶齡,于是照此思路撰寫了展覽框架。但臺方對此提出了異議,看來凡事還要循序漸進。經商談,基金會內部取得了一致:這次的目標就是宋慶齡的展覽能進臺灣。我們將敘事時間截止到奉安大典。原則確定下來,但細節(jié)還可以調整。方案策劃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讓展覽停止在1929年似乎不夠完整。于是,我們嘗試用文物來展現(xiàn)奉安大典之后直至宋慶齡逝世的50余年中,宋慶齡的生活情趣、個人愛好與崇高品德;同時配以每個年代的個人照片和故居的照片。一方面展現(xiàn)宋慶齡的工作狀態(tài)和生活場所,另一方面能讓觀眾看到優(yōu)雅端莊的“孫夫人”變成慈祥可親的“宋奶奶”的全過程。事實表明,不僅臺灣同行認同我們的策劃,觀眾也對這一部分非常感興趣。
為使展覽有新看點,為挖掘孫中山的史料,我們特別提出由宋慶齡故居、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孫中山紀念館三家共同提供展品,形成聯(lián)展。經過反復斟酌,故居最終選定56件館藏展品赴臺展出,黨史館提供了21件館藏檔案文件,孫中山紀念館也提供了近30件館藏文物。其中,故居提供的孫中山的遺囑筆、孫中山穿過的西服、宋慶齡的旗袍等是大陸觀眾都難得一見的原件;黨史館提供的宋耀如致孫中山信函、孫中山致宋慶齡信函等復制檔案,是大陸學者眼中的珍貴資料;范曾所作高約3米的孫中山畫像是孫中山紀念館的“鎮(zhèn)館之寶”。
最后一搏
臺北孫中山紀念館位置最好的展場――東室被定為特展場地。在利用原有的地臺、通柜等設施的基礎上,又做了大手筆的改造,營造了時空隧道的氛圍:大膽用色,以藍色調展現(xiàn)與宋慶齡結識之前的孫中山;以紫羅蘭色凸顯宋慶齡早年求學的浪漫歷程;用溫情的米色和展線的交匯,講述了孫、宋的相戀和結合;用紅色渲染了兩人在戰(zhàn)火紛飛中相伴十年的真摯愛情;用灰色襯托了孫中山逝世的舉國哀傷;用藍色突出了宋慶齡高潔的品格。
展覽內容用敘事方式展開,文物與圖片相配合,講述了宋慶齡留學生活、孫宋的婚禮、陳炯明叛變、孫中山的葬禮、宋慶齡與保姆李燕娥等幾個故事。形式設計與內容設計有機結合,共同服務于“精誠篤愛”這一主題。
文物于2月10日運抵臺灣,比預計時間提前了近一周。2月17日,布展代表團到臺北后第二天,馬上開始工作。當我們打開展品外包裝,看到熟悉的文物都完好無損,才松了一口氣,一致說,這是展覽開幕前的最后一搏了。
展覽設計師已經幾個星期沒有休息了,他不顧一早就開始的胃痛,一直堅持在現(xiàn)場“督戰(zhàn)”。孫中山紀念館請來專業(yè)布展公司,清點文物之后開始了緊張的布展工作。小件文物難以固定,大家用粘土、透明絲線、大頭針等輔助材料進行專業(yè)操作;紡織品經包裝運輸后出現(xiàn)褶皺,我們用蒸汽熨斗小心地熨平;文物托架尺寸不夠,用木板臨時加寬……幾乎要針對每件展品設計不同的展示方式,解決各類問題。
最難的問題出現(xiàn)在百子圖被面的布展上。被面寬2.2米,長4.2米,而設計的展柜類似一個2米寬、60厘米高、50厘米厚的弧形魚缸。要把文物的主要圖案露出來,平整、易于觀看,又要保證不傷害文物。為此,布展技師鉆進密封的展柜里。他幾乎聽不見外面的聲音,我們只能用手勢告訴他是否放平,是否居中。如此這般足有半個小時,這位技師已經汗流浹背,百子圖也終于服帖地掛在了展柜中。
從早上9點鐘開始布展,到晚上7點多,百余件展品才一一歸位,而孫中山紀念館展覽組的工作人員還要繼續(xù)工作,給每個展柜安裝防盜報警裝置。
破冰之舉
2月19日,經過緊張布展及開幕籌備,《精誠篤愛――孫中山與宋慶齡文物特展》在孫中山紀念館逸仙書坊隆重開幕。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張文康,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嚴雋泰、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許水德,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鵬仁、前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京育、華僑救國聯(lián)合總會理事長簡漢生、孫中山紀念館館長鄭乃文、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邱建發(fā)等,以及來自兩岸相關機構的近百位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臺灣新生報、夏潮基金會、臺灣省教育會、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婦女聯(lián)合會等機構贈送花籃,祝賀展覽開幕。
中央電視臺、中國人民廣播電臺、鳳凰衛(wèi)視、東南衛(wèi)視等大陸媒體和民視、公共電視臺等當地媒體,共計30余家新聞機構采訪并報道了開幕式。
開幕式后,孫中山紀念館、宋慶齡故居、黨史館、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中正文教基金會等展覽主要參與單位舉行了特展交流座談會。大家達成共識:兩岸可以擴大研究范圍,聯(lián)合北京、上海等地研究機構,共同開展孫中山、宋慶齡及同時代人物的研究;可以聯(lián)合攝制反映孫、宋愛情的通俗化影視作品。
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和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多次合作辦展,了解臺灣觀眾的欣賞口味。即便是不到兩個月展期的臨時展覽,孫中山紀念館還是做了周密的準備,為展覽專門制作了導覽手冊、宣傳折頁、請柬及信封等宣傳品。我們也針對臺灣觀眾不了解宋慶齡的情況,特別制作了繁體字版、中英文對照的宋慶齡故居宣傳折頁,向觀眾發(fā)放。
針對觀眾的宣傳還體現(xiàn)在展覽現(xiàn)場與觀眾的互動方面。布展之后,孫中山紀念館特別要求我們對講解員進行培訓,對我們講述的宋慶齡相關故事進行了錄音。同時,講解員們針對觀眾的興趣點,提出了一些展覽內容之外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宋慶齡的名字在出國護照、結婚誓約書、名片上面的不同版本,與我們進行了深入探討。我們也特別要求設立留言臺,并向留言觀眾贈送故居參觀券。
媒體宣傳是展覽推廣的主要手段。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籌備階段就開始宣傳工作,布展人員出發(fā)前,中新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媒體就進行了采訪。臺灣方面也很重視調動媒體,聯(lián)合報提前一周發(fā)布了消息。為配合宣傳,我們特別選出了結婚禮物毛瑟手槍、陪嫁百子圖被面等十大明星展品,配以圖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發(fā)送給各方媒體。在這些準備工作的攻勢下,布展期間、開幕當天和開幕后,我們的工作人員基本處于對媒體“應接不暇”的狀態(tài)。網絡、報紙、電視甚至微博等各類媒體被充分調動,宋慶齡文物赴臺辦展的消息在臺灣民眾中的知曉度迅速提升。
展覽引起了臺灣公眾的極大興趣。開展當日就有近4000人入場參觀,第二天更達到了5800多人。觀眾紛紛表示,展覽是對歷史的回歸,非常值得一看。截至2月22日,四天的參觀總人數已將近15000。臺灣合作方、媒體和觀眾普遍認為,此次宋慶齡文物首度在臺展出,是當之無愧的“破冰之舉”。
據可靠消息,3月5日,臺灣高層將參觀展覽。
相關熱詞搜索:篤愛 精誠 兩岸 精誠篤愛情系兩岸 精誠篤愛情系兩岸 在線 相和歌辭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