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電子版手機版【《人民日報》涉臺報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要】本文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從報道版次、選用體裁、報道題材等方面,對1978―2008年的《人民日報》涉及臺灣問題的報道進行研究,從其發(fā)展變化情況探尋《人民日報》涉臺報道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涉臺報道的建議。
【關鍵詞】 《人民日報》 涉臺報道 建議
臺灣問題一直是大眾傳媒關注的對象。本文試圖通過對1978年以來《人民日報》涉及臺灣問題的報道(本文簡稱為涉臺報道)進行內(nèi)容分析來探討以下問題:大眾媒體是怎樣報道臺灣及臺灣問題的,形成了怎樣的一種報道模式?媒體為臺灣、臺灣問題建構了怎樣的傳播形象?
一、研究設計
時間范圍選。簭1978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時間跨度為30年10個月。
分析單位選。簩1978―2008年的涉臺報道,采取系統(tǒng)抽樣方法。對于報紙的系統(tǒng)抽樣,按照日期排序,同時避免重復。
操作方法:1978―2008年,每隔2年抽取1年,抽取的年份是1978年、1981年、1984年、1987年、1990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從每年的1月1日開始,每隔7天抽1天,每年能抽到46天。對每年的這46天分別進行檢索,并對檢索到的記錄進行篩選收集樣本?偣彩占涗3473條,抽取樣本417條。
篩選標準:選擇的涉臺報道,去除僅僅出現(xiàn)了“臺灣”或 “臺灣問題”字樣或?qū)τ嘘P臺灣問題一句帶過的報道。
二、內(nèi)容分析
1、版次分析
根據(jù)所抽取的樣本,對涉臺報道的版次進行分析,具體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
總體看來,涉臺報道在《人民日報》上版次的分布是比較集中的,基本上都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要聞版和國內(nèi)政治版上,1996年還有《臺港澳》專版,2005年開始在要聞版上開設了《一周新聞看臺灣》專欄。其中,報道篇數(shù)上比較突出的是1、2、3、4版。如果進行歸類統(tǒng)計,1―4版出現(xiàn)345篇;5―8版出現(xiàn)45篇;9―12版出現(xiàn)27篇,分布也很不平衡。第4版始終是涉臺報道的主陣地。
2、體裁分析
。1)數(shù)量分析
1978―2008年《人民日報》涉臺報道的體裁類型多樣――據(jù)統(tǒng)計,在數(shù)量上超過了10種,基本上包括了所有新聞的報道體裁。但是各種體裁的分布很不均勻,其中消息占比重最大,達到81.06%。其他類型的體裁所占比例基本相當,較多的4種是評論、圖片報道、通訊、文學作品。從總體上來說,《人民日報》涉臺報道還是遵循新聞性原則的,新聞性最強的消息體裁是主要部分,通訊和評論有一定的比重,反映盼望臺灣統(tǒng)一的文學作品也占相當?shù)谋壤?
(2)典型分析
樣本中,涉臺報道體裁具有以下特點。
1)消息占絕對比重,時效性強,信息量大。
“消息是一種及時、客觀、準確和簡潔地報道新聞事實的新聞體裁!雹偃鐖D中所示,在涉臺報道的總數(shù)中,消息體裁占到了81.06%,占絕對優(yōu)勢,再加上圖片報道和通訊中的信息,涉臺報道的信息量是相當大的。這在兩岸信息溝通和兩岸交流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報道體裁越來越多樣化。
《人民日報》涉臺報道的體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達到10種以上。體裁的多樣化說明了臺灣問題這一主題的報道價值高,吸引了各種體裁的介入;也告訴我們這類報道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是新聞的富礦。
3)積極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
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調(diào)研時指出,“要建設好主流媒體,積極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迸_灣問題是關系我國國家統(tǒng)一和國家主權的重大問題。主流媒體在這一問題上應該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樹立鮮明的旗幟。評論是媒體用來引導輿論的最主要的方式。近幾年《人民日報》涉臺報道中,評論不斷增加,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此類言論的重視程度。
4)互動性、生動性不夠,報道形式可更加豐富。
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既能提高媒體的聲譽,得到眾多的反饋信息,還能為媒體帶來無盡的新聞資源!度嗣袢請蟆飞媾_報道中來信、來電類的報道比較少,可見還缺少讀者的互動。另外,臺灣問題這一主題政治性較強,一般以消息、通訊和評論為主,應該增加涉臺報道的生動性和可讀性。
3、題材分析
根據(jù)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1978―2008年《人民日報》涉臺報道的題材分析如下:
在1978―2008年《人民日報》涉臺報道中,伴隨著我國對臺政策的變化和臺灣問題的發(fā)展,對臺灣內(nèi)部情況的報道占總數(shù)的26.4%,對兩岸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報道占20.1%,對兩岸政治交往的報道占15.6%。這三種題材總共占到了報道總數(shù)的60%以上。同時,大陸臺灣統(tǒng)一的愿望表達、對臺獨言論的駁斥、臺胞在大陸、我國對臺其他事務方面的報道也有相當?shù)谋壤。總結(jié)而言,有以下特點:
。1)《人民日報》是了解臺灣情況的重要渠道。
在樣本題材統(tǒng)計中,臺灣情況占據(jù)了總數(shù)的26.4%。1981年―1986年《人民日報》開辟《今日臺灣》專欄,對臺灣內(nèi)部各方面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和報道,后來的《臺灣一周動態(tài)》和 《一周新聞看臺灣》《臺灣少數(shù)民族印象》等專欄,也對臺灣重要的新聞及時進行了報道和總結(jié),還介紹了臺灣的地理情況和民情風俗。
(2)兩岸人民統(tǒng)一愿望強烈,臺獨言論不得人心。
題材中大陸臺灣統(tǒng)一愿望的表達和各界對臺獨言論的駁斥方面的報道共占16.5%,還有其他題材如臺胞在大陸、華僑華人立場中也表達了兩岸人民期盼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我國政府、社會人士、臺灣人民、其他國家對臺獨言論的駁斥,對臺獨行為的反對都說明了臺灣當局的臺獨言論不得人心,兩岸統(tǒng)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3)兩岸政治和民間的交往活躍,經(jīng)濟文化交流較多
雖然兩岸交流一直是“政冷經(jīng)熱、官冷民熱”的狀態(tài)。但是《人民日報》對兩岸政治交往的報道還是占到15.6%,這與《人民日報》是權威性的綜合性報紙有關,也可以從中看出我國黨和政府一直在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作出不懈的努力。兩岸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報道占20.1%,說明兩岸經(jīng)濟互補性強,民間的交往活躍。
三、《人民日報》涉臺報道的特點
1、內(nèi)容上以臺灣情況和兩岸交往的報道為主體
在本文研究的417篇樣本中,有110篇是介紹臺灣內(nèi)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各方面情況的,有65篇是關于兩岸政治交往的,還有84篇是與兩岸政治交往有關的,共占總數(shù)的62%。 《人民日報》涉臺報道信息量較大,并且涵蓋各個方面。
2、以發(fā)揮輿論導向作用為主導
1978―2008年的《人民日報》涉臺報道,主要營造了以下輿論主題:兩岸交流,“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礎,臺獨不得人心、兩岸及所有華人熱烈期盼祖國統(tǒng)一。
3、以溝通信息和構建和諧輿論為基點
《人民日報》的涉臺報道承擔著雙重使命:作為“信息平臺”,向讀者披露有關臺灣的情況以及兩岸關系局勢的
變動走向;作為“喉舌”,宣傳黨的政策方針,表明立場原則,對兩岸的民眾心理進行科學疏導,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引導,從而維護社會輿論的和諧與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四、涉臺報道的改進建議
這里筆者試圖就涉臺報道的具體業(yè)務操作,針對《人民日報》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第一,重視臺灣新聞的報道,建立日常報道和系列報道機制。筆者認為媒體應該建立涉臺報道的日常報道機制,加大報道量,包括和臺灣的媒體加強聯(lián)系、設立涉臺報道專欄、做好信息反饋工作等。涉臺報道應充分挖掘重大新聞的內(nèi)涵,發(fā)揮媒體議題設置功能,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報道。
第二,改進政治新聞的報道形式,突出臺灣經(jīng)濟、文化新聞的報道。隨著報道面的拓展,報道形式的多樣化如運用現(xiàn)場短新聞、特寫、訪問記、深度報道和圖片等豐富的形式,使新聞報道更具可讀性。③
第三,糾正偏差,減少負面新聞報道。在報道臺灣問題時,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要有利于政府決策、有益于兩岸民眾團結(jié),有助于兩岸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①張羽,當代新聞寫作學,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95
②廖聲武,《人民日報》有關臺灣信息報道的分析,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2):13
、哿温曃,《人民日報》有關臺灣信息報道的分析,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2):15
(作者單位:邵世軒 湖南師范大學08級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歐陽翠蘭 湘潭大學06級新聞學研究生)
相關熱詞搜索:人民日報 報道 研究 《人民日報》涉臺報道研究 人民日報報道 據(jù)人民日報報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