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吹作雪 世味煮成茶_瀟湘深夜月明時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這是劉禹錫的《瀟湘神》之一。劉禹錫的詞是寫舜帝與他的兩個妃子的愛情故事的,為歷代名家詞中之經(jīng)典。在湖南,與舜帝及其愛情有關的地點有三個:洞庭湖上的君山、瀟湘二水匯流處的?島和萬山朝拜的九嶷山。
?島,又名?洲、浮洲。關于它的來歷有兩種版本的傳說。第一種版本是,以前這里只是一個不大的沙洲,每當春雨瓢潑、江河暴漲之時,洪水便把此洲吞入腹中。當娥皇、女英二妃自洞庭湖啟程尋找舜帝路過永州時,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觸灘,女英險些跌倒,慌忙中拋下碧羅巾一塊。龍神得報,連忙放出三只金鴨,將洲高高拱起。還有一種版本是,二妃到九嶷山尋夫不遇,返回洞庭湖時,小船行至?島,忽然聽到背后隱約有音樂之聲傳來,疑為舜在奏韶樂,于是回首張望。艄公也跟著張望,導致小船觸礁而傾覆。二妃不幸淹死,漂至洞庭湖時,被人們葬在君山,而她們的羅巾卻被?州的荊棘掛著,退水后就變成了島上的蓊郁森林。從此,這個小島便隨水浮沉,水漲洲高,滿頭珠翠,這個傳說就是“?州春漲”景名的由來。
二妃在?島香消玉殞之后,人們在此建了一座廟宇來紀念她們。此廟初名瀟湘祠,始建于何時,已不可考。后來改名湘口館,柳宗元曾為之作《湘口館瀟湘二水所匯》:“九嶷浚傾奔,臨源委縈回。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云盡褰開。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边z憾的是,過了不久,瀟湘祠就毀于戰(zhàn)亂。
如果說湘江是古楚大地的一根文明藤蔓,那么?島就是這根藤蔓上第一枚堅實的果實。這枚因道德文化和忠貞愛情而滋養(yǎng)出來的果實碩大無比。因為瀟、湘二水在?島匯合,所以誕生了“瀟湘”這個詞語。它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也是文化意義上的。繼舜帝、二妃之后,秦朝大將王翦,東漢大文學家蔡邕,唐代大詩人李白、元結、柳宗元、李商隱,宋代大詩人歐陽修、陸游、趙師秀、楊萬里、黃庭堅,大畫家宋迪,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清朝大詩人喬菜等名人,紛至沓來。他們都是溯湘江而來的,或駐扎?島,或途經(jīng)?島,或吟詠?島,或臨摹?島,或謫居零陵,或南下道州。
煙雨中的?島如同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更加風姿綽約。北宋著名畫家宋迪就為?島繪了一幅畫,名叫《瀟湘夜雨圖》,乃“瀟湘八景”之首。
?島呈橢圓形,面積約二十畝。它的東南有一碼頭。
于碼頭拾級而上,但見濃陰壓地,滴翠擁人。島上多竹、柏、樟、桂樹等四季常青之木,中間夾有少量梧桐和刺槐。小徑兩旁,有些許新墾小塊菜地。在這與世無爭的島上荷鋤垂釣,采菊養(yǎng)花,真教人聯(lián)想起陶淵明筆下的南山。透過竹木空隙,對岸遠山如黛,江面舟船如織,幾只鸕鶿繞在四周捕魚戲水,頗有意境。腳下的石板路,平平仄仄,彎彎斜斜,別有風情。
?島之所以出名,除了湘口館,還因清朝時期就建于此的永州最高學府“?洲書院”。光緒十五年湖南鄉(xiāng)試,該院生員有劉光前等八人高中舉人,書院遂名揚三湘,被譽為湖南四大書院之一。只可惜書院早毀,在原址上建有較小規(guī)模的具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特色的磚瓦結構房屋,像一個四合院。院中的青石古道锃亮依然,古道兩旁二十多株古桂樹蔥郁如蓋,金花點綴。透過古樹古道,加上那些隱隱約約的殘跡,可以讓人想象出它昔日的輝煌。
遙想當年,這里一定是層巒疊翠,鳥語花香。江上漁火搖曳,江風輕送漁歌,學子們在花前月下讀書,簡直如詩似畫。難怪陸游慨嘆“揮毫當?shù)媒街,不到瀟湘豈有詩”了。
傲立水中,與世隔絕,?島簡直就是神仙棲身之地。很多人羨慕金庸筆下的桃花島,在我看來,若在?島遍種竹子和桃樹,是絕對勝過桃花島的。
聽到要開發(fā)?島的消息,我喜憂參半。高興的是,作為一個因水阻隔而幸存的風景名勝地,?島是需要開發(fā)和建設的。擔憂的是,如果規(guī)劃不好或操之過急,很可能將開發(fā)變成毀滅。
在我的想象中,?島永遠是“孤獨”的,幽靜的,它拒絕成為鬧市,在這里聽不到機器聲音,入耳的只有輕細的濤聲、?乃槳聲、簌簌落葉聲和啁啾鳥語……如果是那樣,我就可以選擇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邀好友,操古琴,駕扁舟,橫渡瀟水抵達?島。我們呼吸著桂香,踏著木梯登上湘口館,于頂層的走道上席地而坐,仰舜帝,晤二妃,彈奏韶樂,朗誦劉禹錫的《瀟湘神》,那是何等愜意啊!
相關熱詞搜索:瀟湘 深夜 明時 瀟湘深夜月明時 知音如不賞 任他明月下西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