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一沒有”:不只是“選舉語言” 中國十大難懂的語言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陳水扁的“四要一沒有”出籠后,輿論界大多斥之為“選舉語言”,不會真的去做。 “四要一沒有”的要害是“要獨立”。如果陳水扁真的去做,必然會引發(fā)臺海戰(zhàn)爭,因為《反分裂國家法》已向世界明確做了宣示。陳水扁會不會挑起戰(zhàn)爭,將主要取決于他個人的利害觀、內(nèi)外處境以及其性格特點等。
首先,陳水扁的“利害觀”和他的政治“身份”是相脫離的。按理,作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他,其個人的最高利益也應該是臺灣的最高利益。但陳水扁執(zhí)政以來一系列的所作所為證明,他不是把臺灣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把個人的政治需要放在首位。他的內(nèi)外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落足點都是為了本人和本黨(民進黨)的競選和繼續(xù)執(zhí)政。這已成為陳水扁處身行事的最高準則。以此推斷,陳水扁在是否挑起戰(zhàn)爭的問題上,也將會根據(jù)這個準則行事。這應該是我們考察陳水扁要否利用戰(zhàn)爭為其服務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其二,陳水扁深陷于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危機”之中,尤其是他的“弊案”,更是直接涉及他是否受審坐牢的“生死”問題。他在剩下的一年多的任期內(nèi),其頭等大事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權力來化“弊”為利,使自己免遭牢獄之災。凡是有助于“消弊”的事,他必抓住不放全力以赴。挑起戰(zhàn)爭自然也就成了選項之一,特別是大陸正忙于奧運盛事。只要陳水扁不“跛”到無法動彈的程度,他仍有一試的權力。這也是我們必須考慮到的重要因素。
其三,陳水扁素有頂風行事的習氣,是一個“什么事都能干得出來的人”。其行事方式的特征是突襲性、冒險性和不計后果。2004年大選的“一顆子彈”、2006年的“終統(tǒng)”和最近的“四要一沒有”,就是這種性格能量的釋放。因此,我們在判斷陳水扁會否挑起戰(zhàn)爭時,必須把他的這種性格能量考慮進去。
我們還要考慮到陳水扁對美國意圖的估計。美國既支持臺灣的“漸進臺獨”,又遏制臺灣的“法理臺獨”。陳水扁對美國雖也有“不確定感”,但他認為臺灣的戰(zhàn)略地位(借以遏制中國)決定了美國不會放棄臺灣。加上去年美國實質(zhì)上默認了其“廢統(tǒng)”現(xiàn)實以及一再重申信守《與臺灣關系法》、協(xié)防臺灣等做法,更是加強了陳水扁的上述信念。實際上,近兩三年來,美國約束“臺獨”收效甚微,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對臺灣的縱容。而陳水扁敢于一再踩踏美國劃定的兩岸“紅線”,更是表明在關鍵問題上臺灣不愿俯首聽從美國的擺布。
綜合以上諸因素來考慮,似可得出這樣的看法:陳水扁為了擺脫困境,戰(zhàn)爭對他將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陳水扁在臺灣內(nèi)部找不到擺脫困境的出路,他的冒險性將會越來越大。因此,我認為,如果把陳水扁的“四要一沒有”僅作為“選舉語言”來看待,未免把事情過于簡單化了。
相關熱詞搜索:選舉 四要 語言 “四要一沒有”:不只是“選舉語言” 四要一沒有 四要一沒有是選舉語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