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要推倒“三座大山”|推倒三座大山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之所以突然調整對以政策,緣于其所處生存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及內外重壓。 4月24日,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同意首先在加沙地帶與以色列實現;。之后,哈馬斯還放出風來,稱將通過埃及與以色列商談有關釋放被綁架的以軍士兵沙利特事宜。作為停火條件,哈馬斯要求以色列取消對加沙的封鎖。哈馬斯之所以突然調整對以政策緣于其所處生存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及內外重壓。
頭上有“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以色列。
對于以色列來說,哈馬斯盤踞加沙并割據一方,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過去哈馬斯與法塔赫同處加沙,使得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軍事打擊總有投鼠忌器之慮。如今,這種顧慮可徹底打消了;“憂”的是,接連不斷的火箭彈襲擊預示著加沙很可能成為類似南黎巴嫩地區(qū)的反以“前沿陣地”。因此,自哈馬斯獨占加沙以來,以色列便不斷加大對其政治、經濟、軍事壓力,試圖壓垮仍以“合法政府”自居的哈馬斯政權。
政治上,以色列竭力孤立哈馬斯,稱只要哈馬斯不放棄“三不”政策(不承認以色列,不放棄暴力斗爭,不承認巴以已簽署的協議),就堅決拒絕與其進行任何接觸。即使是在哈馬斯頻頻示好、主動請求;鸬那闆r下,以方仍懷疑是“緩兵之計”,斷然拒絕。
經濟上,以色列對加沙動輒全面封鎖,企圖卡住哈馬斯的脖子。加沙西靠地中海,北部和東部均毗鄰以色列,僅南部與埃及接壤。長期以來,以色列不僅掌握著對加沙主要資源和能源的控制權,而且牢牢控制著加沙所有對外通道。此外,由于加沙經濟基礎差,外貿渠道單一,加上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從而更難以擺脫對以色列的依賴。自2007年6月哈馬斯獨占加沙后,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變本加厲,使其本已十分惡劣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如今加沙人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缺乏能源發(fā)電機無法發(fā)電,冰箱無法運轉,肉類和奶制品價格猛長,其中肉類價格在10天內上漲了一倍;醫(yī)院經常停電使日常診療受到直接影響,疫苗和藥品因無法冷藏而失效。“油荒”使許多加沙人只能騎車或步行上班,就連警察也不得不騎馬執(zhí)勤;垃圾運送和污水處理難以正常進行,12個地區(qū)已失去垃圾處理能力,使50萬加沙人生活在“垃圾堆”中;“油荒”還直接影響到“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在加沙的救濟工作。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加沙的食物短缺幾乎快讓“天”塌下來了。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統計,在加沙約有30萬巴勒斯坦人處于極度饑餓狀態(tài),其中的貧血癥患者已上升到77.5%。
軍事上,2007年9月,以色列正式宣布加沙為“敵對實體”;11月美國安納波利斯中東和會以來,以軍對加沙的軍事打擊日益升級;今年2月底至3月初,以軍對加沙發(fā)動了名為“暖冬”的軍事行動,共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傷亡。同時,以軍針對哈馬斯高官的“定點清除”也從未間斷。
第二座大山是“同根生”的法塔赫。
2007年6月中旬哈馬斯與法塔赫在加沙兵戎相見并最終獨占加沙后,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下令解散了由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擔任總理的民族聯合政府,由親法塔赫的獨立人士、原民族聯合政府財政部長法耶茲出任新總理,組成“過渡政府”。阿巴斯態(tài)度強硬,稱哈馬斯為“恐怖分子”,揚言對其實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觸、不對話、不談判”。巴解中央委員會譴責哈馬斯與“外部勢力”勾結,在加沙發(fā)動“政變”,要求成立調查委員會將政變者“繩之以法”。與此同時,法塔赫已開始籌備修改選舉法,準備按“比例代表制”提前舉行議會選舉。近一年來,阿巴斯領導下的法塔赫為了搞垮哈馬斯,不僅一再強調其政權的非法性,而且將其完全排除在巴以和平進程之外,還獨享國際社會的巨額經濟援助。法塔赫與哈馬斯勢同水火,寧可遭受加沙巴勒斯坦人唾罵,也不愿與哈馬斯分一杯羹。
第三座大山是美國。
對美國而言,哈馬斯控制加沙,特別是一旦“哈馬斯斯坦”激進政體建立起來,將意味著其中東政策的失敗。伊拉克戰(zhàn)爭后,美國推出對中東地區(qū)發(fā)動反恐戰(zhàn)爭加民主改造的雙重戰(zhàn)略,其主要目標就是要扶持親西方的“民主政權”,打壓反美反西方的“暴政前哨”。然而,在伊拉克這個“民主樣板”遲遲無法建立、“雪松革命”后的黎巴嫩政局頻頻受到沖擊、伊朗核危機無法擺平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得到“反美急先鋒”伊朗支持的、具有強烈伊斯蘭極端色彩的“哈馬斯斯坦”橫空出世,無疑將會使美國在中東陷入更為尷尬的境地。美國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哈馬斯鞏固政權。于是,在哈馬斯獨占加沙后,美國對法塔赫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分別采取了“胡蘿卜”和“大棒”政策,在積極扶持法塔赫的同時,從各方面打壓和削弱哈馬斯,迫其就范并接受“招安”。
哈馬斯“愚公移山”
面對“三座大山”,哈馬斯并未坐等被壓垮,而是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極力在困境中尋求出路。
軍事上,哈馬斯不僅縱容旗下軍事組織“卡桑旅”對以發(fā)動武裝襲擊,而且默許或支持其他伊斯蘭軍事組織(如綁架以軍士兵沙利特的“伊斯蘭軍”等)通過向以南部地區(qū)發(fā)射火箭彈等手段對以進行打擊,干擾以色列與法塔赫的和談進程。同時,哈馬斯還想方設法壯大武裝力量,于2007年8月成立了自己的“海軍”――海上警察部隊。雖然只有150人,且裝備遠遜于以色列海軍,但哈馬斯表示會盡力阻撓以軍的軍事行動,充分顯示了哈馬斯面對以軍的強大攻勢毫不示弱、頑強抗擊的氣勢。
經濟上,哈馬斯一方面力爭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特別是伊斯蘭國家的捐助;另一方面通過哈馬斯成員的慈善捐款(個人收入的2%),為在與以色列沖突中失去家庭和謀生手段的加沙人提供撫恤金,并確保傷者得到伊斯蘭慈善機構照顧。前不久發(fā)生的“炸墻”行動不失為哈馬斯擺脫經濟困境的一個經典之作。由于長期封鎖,加沙民不聊生,哈馬斯領導人、原巴自治政府外長馬哈茂德•扎哈爾將加沙比喻為類似當年納粹統治下華沙猶太人隔離區(qū)的“大監(jiān)獄”。為了擺脫這種“囚徒”困境,哈馬斯策劃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越獄行動”,于2008年1月22日炸開了加沙地帶與埃及交界處拉法口岸的邊境墻,近一半的加沙居民涌入埃及境內搶購食品及日常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外交上,哈馬斯一改往日的強硬態(tài)度,打出“人道主義牌”,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頻頻向國際社會發(fā)出求助信號。今年4月20日,哈馬斯領導人懇請阿拉伯國家捐棄前嫌,幫助加沙民眾渡過難關。流亡敘利亞的哈馬斯政治領導人哈立德•馬沙爾在接受半島電視臺采訪時說:“所有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請承擔你們的責任,真正施加壓力,阻止以色列(封鎖加沙的)罪行。我們不要求你們向以色列開戰(zhàn),只要驕傲地與我們站在一起。”他還通過與埃及和沙特等國家領導人接觸,呼吁各國加大對以色列的壓力,并爭取從埃及獲得更多燃料。他強調說:“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每當加沙有一名巴勒斯坦人死去時,你們也有責任。”同時,馬沙爾還呼吁政治對手阿巴斯與哈馬斯談判,找到解決巴勒斯坦分裂的辦法。他說:“如果我們不以民族利益為重,無條件坐下來會談,達成有關所有事項的協議,無論是你還是哈馬斯都無法得到原諒。”
哈馬斯的努力已初見成效。據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策與調查研究中心2008年3月初統計,如果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哈馬斯將獲得35%的選票(2007年12月為31%),法塔赫的得票率為42%(2007年12月為49%)。
巴以和談不可或缺的角色
盡管根據巴《基本法》,作為巴總統的阿巴斯有權授命新總理組建政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法耶茲領導的“過渡政府”之合法性問題日益突出出來。若召集議會會議重新選舉,就會馬上面臨是否還讓哈馬斯議員參加的問題。事實上,大多數哈馬斯議員要么被以色列逮捕,要么滯留在加沙,再聚集起來很不現實。如果拋開占有74席多數席位的哈馬斯議員,單憑法塔赫陣營和獨立派系的議員則很難湊夠132個法定議席。但若將約占巴總人口1/3的150萬加沙巴勒斯坦人排除在選舉之外,單獨在約旦河西岸搞選舉,所選出的新議會顯然又不具有廣泛代表性。因此,盡管以色列和美國極力排斥哈馬斯于巴以和平進程之外,但事實證明,只要哈馬斯不被消滅,只要其政權存在一天,那么若不將其納入巴以“和平軌道”,它將一直扮演和談攪局的“害群之馬”角色,成為巴以和平之路難以逾越的障礙。
相關熱詞搜索:哈馬斯 推倒 大山 哈馬斯要推倒“三座大山” 中國教育必須推倒三座大山 迫于頭有 三座大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