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多元化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美國建國近200年時間里。端坐在大法官席上的是清一色的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白人男性。宗教、膚色與性別的多樣化,不過是近數(shù)十年的事情。如無大的意外,今年10月聯(lián)邦最高法院新的開庭期開始后。大法官席上將首次出現(xiàn)3位女性大法官同時在職的歷史性局面。
由于約翰?保羅?斯蒂文斯(John Paul Stevens)大法官宣布將于本開庭期結束時退休,奧巴馬總統(tǒng)于5月10日宣布將提名現(xiàn)任司法部第三把手、首席政府律師艾蓮娜?卡根(Elena Kagan)為其繼任者。如果艾蓮娜?卡根得以通過參議院的任命聽證。她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112名大法官。與此同時,她的任職也將創(chuàng)造聯(lián)邦最高法院新的歷史――將首次出現(xiàn)沒有新教徒大法官的現(xiàn)象,還將首次出現(xiàn)3位女性大法官、3位猶太大法官同時在職的局面。
美國最高法院研究專家戴維?奧布萊恩認為,“在歷史上,宗教、種族與性別曾是提名大法官的障礙,而非基礎!泵绹▏200年時間里,端坐在大法官席上的是清一色的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白人男性。宗教、膚色與性別的多樣化,不過是近數(shù)十年的事情。
宗教信仰
按照1789年美國第一屆聯(lián)邦國會制定的《司法法》所組建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中,以首席大法官約翰?杰伊為代表的第一代大法官,乃是清一色的新教徒。這一傳統(tǒng)在之后的200年里得以延續(xù),迄今111位大法官中,92位來自新教,其中55人屬于圣公會、三位一體派、公理會、貴格會等主流宗派。另有37人屬于浸禮會、循道宗、路德宗與基督門徒派等宗派。其余大法官中,有12位天主教徒以及7位猶太教徒。同時,17位首席大法官除了3位信奉天主教者外,也都信奉新教的各個派系。 這一教派傳統(tǒng),顯然根植于美國的宗教立國傳統(tǒng)。但隨著美國人口的不斷增長,信仰日趨多元化,宗教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不斷減弱。這一趨勢必然會反映在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人員結構上。根據奧布萊恩的梳理,美國立國近一甲子后的1835年,才出現(xiàn)第一位天主教大法官坦尼。坦尼逝世30年后,第二位天主教徒愛德華?懷特才得以進入聯(lián)邦最高法院。20世紀上半葉,聯(lián)邦最高法院一般維持一至兩名天主教大法官的數(shù)量。
直到20世紀80年代,通過里根、克林頓與布什父子的先后任命,才導致大法官們的宗教信仰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將去職的最資深大法官斯蒂文斯,是現(xiàn)任9位大法官中碩果僅存的新教徒。其余八位大法官。除兩位猶太裔人士金斯伯格與布雷耶信奉猶太教外,均持天主教信仰。這一變化并不意味著天主教派勢力在美國政治版圖中的增強,而僅僅是由于,今天的美國總統(tǒng)在考慮提名人選時已基本不再考慮大法官的宗教派系,而是更多地傾向于考察候選人在意識形態(tài)與司法哲學上與總統(tǒng)所屬黨派的相似性。
種族
猶太人在美國政商兩界的勢力早已成了一種傳說,但是,直到1916年伍德羅?威爾遜總統(tǒng)提名布蘭代斯后,聯(lián)邦最高法院才有了第一位猶太大法官。此后卡多佐與法蘭克福特相繼任職。從而有了“猶太人席位”的說法。但從1969年福塔斯辭職,直至1993年金斯伯格通過提名聽證,大法官席位上并無猶太人。直到1990年代克林頓相繼提名金斯伯格與布雷耶,聯(lián)邦最高法院才擁有了兩名“猶太人席位”。如今奧巴馬再度提名猶太裔的艾蓮娜?卡根,將使“猶太人席位”增加到史無前例的3名。
黑人大法官的出現(xiàn),則比猶太人晚了半個世紀!都~約時報》評論斯蒂文斯的去職時稱:“除了僅有的5個例外,這個國家的最高法院歷史上的每一位成員,都是白人男性,一如約翰?保羅?斯蒂文斯!边@番對歷史的感慨恰如其分。在1960年代之前,這座司法神殿的大法官席上,從未出現(xiàn)白人男性以外的人士,但民權運動的開展終使這一局面有所改觀。
1953年開始的“沃倫法院”(由首席大法官沃倫主持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被著名法學家伯納德?施瓦茨譽為美國公法史上繼馬歇爾法院之后的第二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階段。施瓦茨認為。這一時期“司法機關的重要任務是要跟上20世紀社會變革的瘋狂速度”。在整體社會觀念狂飆突進的宏觀環(huán)境下,代表著自由主義思想的民主黨人勢必要考慮提名一位黑人大法官。因此,民主黨總統(tǒng)約翰遜于1967年提名在終結學校種族隔離制度的布朗案中有著精彩表現(xiàn)的非洲裔人士瑟古德?馬歇爾出任大法官。這一提名具有重大的象征意義,奧布萊恩評論馬歇爾時稱,“在民權運動與整整一個時代的美國政治中,馬歇爾是一位傳奇式的象征人物,他進入最高法院正值美國憲法中自由平等革命的巔峰時期!
1991年馬歇爾因健康原因辭職后,老布什總統(tǒng)已經喪失了提名其他族裔的考慮余地,唯有提名另一位非洲裔人士承繼馬歇爾的席位。但老布什對克拉倫斯?托馬斯的提名受到了廣泛的質疑。托馬斯的政治立場,與被視為民權運動象征人物的其前任幾乎截然相反。在1980年代的共和黨內,托馬斯以嶄露頭角的黑人保守派著稱,他一再攻擊使包括他在內的少數(shù)族裔受惠的平權政策,以及福利國家政策與融合公共學校的司法判例,代表著與馬歇爾完全不同的司法哲學。而托馬斯的法律專業(yè)素質也是飽受質疑,在位近20年從未在開庭時提問訴辯雙方,惹來不少冷嘲熱諷。
奧巴馬就任總統(tǒng)后。早已有心離職的蘇特適時遞交了辭呈。而奧巴馬也把握住這次機會,提名西班牙裔女性大法官索托馬約爾,再次創(chuàng)造了少數(shù)族裔大法官的歷史。不可諱言這其中也包含了這位民主黨總統(tǒng)的選票考量。拉美裔占全美國人口比例在2008年時為15%,已經成為僅次于白人和黑人的第三大族裔。隨著拉美裔育齡婦女人數(shù)將在10年或20年后進入最高點。預計到2050年,拉美裔的人口比重將達到25%,而且這一比例還會“急劇躍升”。更重要的是,拉美裔美國人的政治傾向還未定型,拉美裔選民已經成為兩黨必爭之地。因此,通過這一提名,民主黨在拉美裔選民中獲得不少分數(shù),而索托馬約爾也因此成為繼白人和非洲裔人士后的第一位少數(shù)族裔大法官。
性別
任命女性大法官的呼聲甚至更早于提名黑人大法官,在杜魯門時期,就曾考慮女性大法官人選。但這一提名卻遲遲未能實現(xiàn)。直至1980年。為兌現(xiàn)其競選時的承諾,里根總統(tǒng)提名桑德拉?戴?奧康納接替波特?斯圖爾特,大法官席上才出現(xiàn)了女性的身影。更由于此后里根與布什相繼提名多位保守派人士出任大法官,導致自由與保守兩派大法官人數(shù)均衡,持溫和立場的奧康納的關鍵性一票往往決定著多數(shù)爭議性案件的最終結果。杰弗里?圖賓由是在其關于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名作《九人》中慨嘆,此時的“最高法院已經變成了奧康納法院,承載與反映著這位前亞利桑那州參議員的司法哲學與政治智慧”。
1993年,克林頓總統(tǒng)提名廣受愛戴的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為聯(lián)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位女大法官。在其回憶錄中,克林頓用了兩頁篇幅敘述了提名金斯伯格的經過,并認為這是其執(zhí)政期間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杰弗里?圖賓認為事實也是如此,通過任命金斯伯格,“政治立場中間偏自由派的克林頓……成功推動了最高法院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2005年7月1日,奧康納以照顧患病的丈夫為由宣布退休。小布什總統(tǒng)并未提名另一位女性接替其席位,聯(lián)邦最高法院再次只剩下一位女大法官。但這一局面隨著奧巴馬的勝選,終告結束。隨著蘇特和斯蒂文斯的相繼辭職,奧巴馬相繼提名兩位女性。由于民主黨目前控制著參議院近六成的席位,加之艾蓮娜?卡根本人溫和的司法哲學立場,其通過任命聽證應不成問題。因此,如無大的意外,今年10月聯(lián)邦最高法院新的開庭期開始后。大法官席上將首次出現(xiàn)三位女性大法官同時在職的歷史性局面。
結語
推動大法官的種族、宗教、性別的多元化,是美國朝野的共識。雖然驢象兩黨在意識形態(tài)上分歧嚴重,但是兩黨均一致認同,加強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多元化,更有利于這一最高司法機關守護正義。自里根以來的歷任總統(tǒng)在考慮提名人選時,也均往這一方向努力。金斯伯格大法官曾在公開演講時表示,“我不認為最高法院應該有類似比例代表制這類的東西,以便將這個或那個席位留給特定的人群。當然,大法官的多樣性也很重要”,“不會有人認為金斯伯格和布雷耶是‘填充’猶太人席位的,我倆均為自己的傳統(tǒng)感到自豪并從中汲取力量,但我們的宗教信仰與克林頓總統(tǒng)的任命并無關聯(lián)”。
但也應當注意的是,大法官的宗教、種族、性別、黨派等并不必然影響其對法律的理解與適用,前面提到的克拉倫斯?托馬斯即其著例。而與此相對的是。斯蒂文斯、蘇特等大法官雖然均為白人男性,分別信奉新教與圣公會,并原本屬于共和黨人且由共和黨總統(tǒng)提名獲任,但卻持守自由派司法哲學。這是一個值得美國人驕傲的事實,他們得以自豪地宣布,他們的最高司法機關已經能夠超越宗教、黨派等因素,完全基于理性和正義對法律進行解釋并適用。
相關熱詞搜索:最高法院 聯(lián)邦 多元化 美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多元化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雕像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官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