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音樂與人生

        發(fā)布時間:2017-02-1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音樂與人生篇一:音樂與人生心得體會

        “音樂與人生”課堂心得體會

        在第三次選課調整的的陰差陽錯之下,我幸運的選上了119/120的“音樂與人生”課。當時看到立即生成的課程表時,心情特別的激動。自從上大學以來,本來懷著一顆文藝女青年并且學過吉他的我,卻被一頂頂“工科女”“土木女漢子”的帽子壓得抬不起頭來。繁重的課業(yè)和社團活動也讓我原本打算在大學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希望漸漸落空,辛苦從家鄉(xiāng)背來的吉他也蒙上了灰塵。我真的很懷念以前的音樂課,那些能跟同學們一起欣賞、討論音樂的時光。所以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能重溫音樂課的記憶時,我是真的非常開心。如今這門為我?guī)硖嗵嗷貞浥c感動的課程已接近尾聲,我打算用這篇文筆并不太優(yōu)美,辭藻也缺乏華麗的文章,記錄自己最真實的體會與情感。

        其實剛開始上課時我感到驚訝且慚愧,我發(fā)現(xiàn)自稱音樂發(fā)燒友的自己缺乏很多基本的樂理知識。老師像魔術師一般為我們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樂器,音域,音色等等的相關內容。雖然沒能將它們一一牢記,但以后在面對這一個個名詞時我想我不會陌生了。

        說到讓我感觸最深的內容,其實有很多,挑幾個最震撼我的講講。

        第一個應該就是宋祖英老師的《望月》。在這之前我喜歡的民歌唱法的音樂很少,比如譚晶老師的《桃花謠》和《遠情》?傆X得流行音樂才能跟得上潮流,民歌是長輩們才會喜歡的。后來當我欣賞了這首歌曲后,真心被那滿滿的思念打動了。月亮作為古今文人騷客競相歌詠的意象,一直以其清麗皎潔,高冷渺遠被人們寄托了許多愁緒,哀思,與思念之情。這首歌曲先是唱主人公望月思人,最后表達了對所思之人深深地愛意與期盼。當我看到MV中宋祖英老師那被月輝映亮的雙眼似乎望的比遙遠更遠,修長的背影被月光拉的更長,獨自佇立在銀光環(huán)繞的渡口,對著月亮吟唱著自己的情感。我突然明白了,其實思念一個人并不一定會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我們找到了思念可以寄托的地方,那么或許思念也能成為一種幸福,因為我們的心靈被充滿著,而不是空虛無依,我們有著企盼,就會有勇氣。想一個人不要放在嘴邊,要放在心里,藏在眼里,這份愛的如此深沉的熱忱,相比即便是海角天涯的阻隔,銅錢鐵壁的壁壘也能打破融化吧

        第二個是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在古今中外的藝術文學史上:梁祝,寶黛,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永遠不乏那些相愛卻不能相守的苦命鴛鴦,愛情悲劇比比皆是。魯迅先生曾說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倍@首《梁祝》無疑將這個故事中的悲劇色彩渲染到了新的濃度。曲子剛開始放的時候很悠揚,我仿佛聽到了鳥語鶯歌,溪水潺潺,終于被父母獲準的祝英臺高高興興去學堂念書,這恐怕是她長大以來最興奮的時候。后來她在人生最美的路上遇上了最重要的人——梁山伯。在小提琴悠長細膩的低吟和長笛纏綿婉轉的引領下,他們相識相知,結拜兄弟。其中我最喜歡在主旋律之前小提琴忽然的拔高,感覺自己的心也跟著提了起來。我明白了,這就是情愫在萌動,那種不可名狀的感情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撒在了二人的心里。并且在偷偷的抽絲發(fā)芽,所以小提琴的旋律才會突然拔高,或許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這種情感的滋長,所以小提琴的旋律再次回落,如同那被深埋在心中感受。接下來,曲風再次回歸到中國傳統(tǒng)喜樂的風格上歡快熱鬧,帶著些俏皮的味道,相比是兩人在同窗這四年所經(jīng)歷的不少快樂和趣事,幸福的小點滴。這時候,愛情已長成了茁壯的小苗,雖然沒有說破,但是他們的心早就緊緊相依。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愛的兩個人最終迎來了不舍得別離,這時候分別用大、小提琴來代表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細長

        的音色仿佛哭泣的英臺,大提琴絲絨般的低唱如同笨拙安慰卻難掩黯然的山伯。整個旋律回歸充滿哀傷的低沉。然后強勁的鑼鼓和管樂器的加入,給整個帶來了濃烈的波濤沖擊,甚至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恐怖之感,仿佛在預告后面的不祥。這時候,小提琴音調再次拔高,這次不再是情感的滋長,而是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字字泣血的控訴與抗拒,是英臺在追求自己的愛情,試圖像爭取去讀書一樣爭取與所愛之人雙宿雙飛。可惜,她失敗了。再下來,便是兩人最后的惜別。當你得知面前的愛人以后將再也無法相見,你會怎樣?他們互相用哭啞的的嗓子訴說著愛意,重復著誓言,可是淚水洗不掉現(xiàn)實的殘忍,突然曲風急轉而下,鑼鼓的敲打告示著悲劇的發(fā)生:梁山伯病逝了。這時候的小提琴已不再悠揚婉轉,而是凄厲尖銳,快速的切割出涕泣抽噎般的聲調。如果說剛開始還只是哀傷的低泣,后面越發(fā)的加快的旋律則說明已變成了帶著憤怒與倔強的決絕。對于英臺這種至情至性的潑辣女子,敢愛敢恨,與愛人的生離死別已讓她心如死灰。“哀大莫過于心死”,她寧愿死也不愿意茍且地活著。終于在一聲鑼鼓重響之下,英臺投入了墳墓。這時候我一直充盈在眼里的淚水也終于落了下來,一份愛,要有多深,才能抵御對死亡的恐懼。幸好老師當時關閉了燈,我失態(tài)的表情并沒有被別人注意。后來我自己回去看了動畫版的《梁!,還是哭到不行。就像何韻詩在《癡情司》里面唱的那樣:“今生若無權惦念,遲一點,天上見。”有的愛情的存在,并不是因最后長相廝守而彌足珍貴,或許有的相遇注定要以悲劇收場。但那又怎樣?在最美好的時間用力的愛過,也是一種美好。只不過這份愛太悲壯悲愴,我們只能不斷地唏噓流淚,期翼自己的愛情寧可平淡無奇也別險象環(huán)生。有一句話:“我們都愛上了別人的愛情!蔽矣X得說的很對。不過我也覺得,就像曲子的結尾,重歸主旋律后,情感既不悲傷,也不是歡樂。而是一種淡淡的明快。如同我們終將回歸的生活,恬靜平淡,有悲傷,也有小幸福;蛟S那些所有人,在經(jīng)歷了高低起伏后,我們都能找到生活的本真,內心的本我。

        這些就是在“音樂與人生”課上給我感觸最深的兩部分,我把那些旋律放在心里,在我孤獨落寞,懊惱憂愁時重溫于腦海。讓心靈重歸鮮活,讓自己站起來拍拍灰塵,大聲說:“明天,你好!”

        土木專業(yè)

        土木九班

        張藍月

        2014110371

        音樂與人生篇二:高中音樂教案第一節(jié) 音樂與人生

        第一節(jié) 音樂與人生

        [教學目標]:

        通過對兩部音樂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的欣賞,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和藝術作用;怎樣鑒賞音樂;對音樂的感悟、音樂與人生的關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內容]:

        一、學習導言、格言、散文。

        二、認識音樂基本要素、音樂形式、音樂語言要素。

        三、鑒賞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教學重點]:

        一、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通過鑒賞作品《草原放牧》第一主題、《第四樂章》第一主題的曲調,體驗不同的情感,通過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這兩部作品中所發(fā)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音樂形式要素節(jié)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理解音樂是如何通過要素來表達情感的。分析、探究音樂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不同的特點。

        [教學方法]

        欣賞法、談話法、表演法等。

        [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音樂與人生》課件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那故事不僅頌揚了俞伯牙高超的演技,也頌揚了鐘子期非凡的審美能力。也許你們不知道列寧他也非常熱愛音樂,他曾說過,沒有比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了。一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什么會對音樂愛之如

        癡?音樂究竟又能給人的生活帶來些什么呢?這個問題好像很難回答。那就讓我們走進音樂的殿堂,從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學習音樂要素。

        師:我們都知道畫家用色彩用線條來表達作品,作家用文字來講故事。那音樂家們運用的音樂語言又是哪些呢?

        生: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

        師: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中常用的“形式要素”。有: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等。

        師:誰能解釋一下什么是節(jié)奏呢?生:節(jié)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

        師:那誰來回答力度和速度又指什么呢?生:力度是音樂中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棒。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兩個音樂片段來感受一下音樂的形式要素在音樂表達中的作用。

        三、作品鑒賞

        (一)《草原放牧》

        1、作品介紹

        教師:《草原放牧》是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作品是根據(jù)蒙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表現(xiàn)了她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樂曲的主題具有濃郁的內蒙民間音樂色彩。全曲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草原放牧”是一呈示性段落,它由兩個主題組成。

        2、局部欣賞

        “第一主題”

        (1)師:我們先來聽第一主題,請大家?guī)е韵聨讉問題:

        1、主奏樂器是什么?2、樂器的節(jié)奏和速度是怎樣的?3、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學生:琵琶。節(jié)奏輕快,速度是小快板?坍嬃诵〗忝锰煺、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音樂形象。

        (2)師:那這第一主題的節(jié)奏有什么特點呢?我們用“噠”來模仿一下。

        (模唱)你們聽出來了嗎?

        生:像馬蹄聲、像人馬兒在草原上奔跑的聲音

        (3)師:那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生:歡快活潑的。

        師:那如果把速度放慢呢?我們來唱一唱。(模唱)還能體現(xiàn)出歡快活潑的情緒嗎? 那可見速度的快慢在音樂情緒的表達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速度快的表現(xiàn)歡快活潑的情緒。慢的比較抒情。

        “第二主題”

        (1)聽并思考:與第一主題相比音樂的速度、旋律、節(jié)奏上有什么不同呢?音樂的形象特征是怎樣的?

        (2)學生:速度緩慢、節(jié)奏寬廣。

        師:旋律有何不同呢?第一主題旋律是急進的,第二主題旋律起伏大。

        (3)師:第二主題中琵琶大篇幅的運用了輪指和搖指,模仿了哪樣蒙古族的特色樂器呢?對,就是馬頭琴。還模仿了蒙古長調的演唱特點,突現(xiàn)了鮮明的蒙古民族的音樂風格。

        4、整體欣賞

        師:我們完整的欣賞一遍。請同學們聽到第一主題舉右手,聽到第二主題舉左手。并思考這首樂曲整體的節(jié)奏、旋律、力度和速度是怎樣。

        (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簡介作品、作者

        (1)師:接下來我要為同學介紹一位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他是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 、《胡桃夾子》、《睡美人》等。你們猜到他是誰了嗎?是的,他就是柴科夫斯基。

        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優(yōu)美,通俗易懂而著稱,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樂是社會的真實寫照。透過他的藝術珍品,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不僅是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長以音樂描繪心理活動的大師,探索著人生的奧秘。

        《第六(悲愴)交響曲》是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交響曲,也是他最鐘愛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血腥統(tǒng)治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社會黑暗、動蕩不安,這使他感到苦悶、彷徨、悲觀。這部交響曲,悲劇性的形象和氣氛貫徹始終,特別是第四樂章。

        2、局部欣賞

        “第一主題”

        (1)首先我們來欣賞第一主題,聽完后告訴我,你們的感覺是如何的呢?

        生:悲傷的、悲壯的‘

        (2)師:那造成這悲傷情緒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來唱一唱。

        1劃拍唱,速度是怎樣的呢? 速度緩慢。

        2劃旋律線唱,旋律是如何進行的呢? 旋律下行。

        弦樂的音色是怎樣的?暗淡的。

        師:下行的悲戚旋律、弦樂器暗淡的音色、緩慢的速度再加上極不穩(wěn)定的和聲,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使這個主題的音樂情緒顯得悲壯、激情。這是悲劇性的體驗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其中含有抗議的激情,從而使這個主題增添了巨大而緊張的悲劇性力量。

        “第二主題”

        (1)聆聽并思考:跟第一主題的異同。

        (2)師:這一段還是很悲傷嗎?為什么沒有那么悲傷了呢?速度比第一主題稍快。

        旋律呢?還是一直下行嗎?不是了。所以第二主題展示了一段較為明朗的、抒情的旋律。這段旋律好象帶有明顯的安撫色彩,圓號則用變化了的三連音為其提供節(jié)奏背景。

        3、我們來唱一唱力度有何變化?由輕到響再由響到輕。正是這種力度的變化表現(xiàn)出了音樂內部的張力。

        4整體欣賞。在這強烈的悲劇性意境中,我們還能感受什么?為克服苦難命運、爭取美好幸福生活,就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斗爭,即或是在死神面前已經(jīng)不存在任何幻想了,但對生活中經(jīng)歷過、感受過的一切,依然心存感激。第四樂章,也還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四、拓展探究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寫一篇《音樂與我》的散文。

        2、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知曉他的代表作2-3部。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運用音樂要素欣賞分析作品,它們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分析一首音樂作品。音樂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類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來自:smilezhuce.com 蒲公 英文 摘:音樂與人生)基本途徑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用音樂的認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希望同學們能用音樂豐富自己的生活,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

        音樂與人生篇三:音樂與人生(豐子愷)

        音樂與人生

        豐子愷

        ①一定有多數(shù)的學生感到:上音樂課——唱歌——比上別的課更為可親,音樂教室里的空氣比別處的空氣更為溫暖。即此一點,已可窺見音樂與人生關系的深切。藝術對于人心都有很大的感化力。音樂為最微妙而神秘的藝術。故其對人生的潛移默化之力也最大。對于個人,音樂好像益友而兼良師;對于團體生活,音樂是一個無形而有力的向導者。

        ②個人所受于音樂的惠賜,主要的是慰安與陶冶。

        ③我們的生活,無論求學、辦事、做工,都要天天運用理智,不但身體勤勞,精神上也是很辛苦的。故古人有“世智”、“塵勞”等話?梢娢覀兊睦碇巧詈苄量、感情生活是常被這世智所抑制而難得舒展的。給我以舒展感情生活的機會的,只有藝術。而藝術中最流動的、活潑的音樂,給我們精神上的慰安尤大,故生活辛勞的人,都自然地要求音樂,像農(nóng)夫有田歌,舟人有棹歌,做母親的有搖籃歌,一般勞動者都喜唱山歌,便是其實例。他們一日間生活的辛苦,可因這音樂的慰安而解除。故外國的音樂論者說:“music as food”。其意思就是說,音樂在人生同食物一樣重要。食物是營養(yǎng)身體的,音樂是營養(yǎng)精神的,即“音樂是精神的食糧”。

        ④音樂既是精神的食糧,其影響于人生的力當然很大。良好的音樂可以陶冶精神,不良的音樂可以傷害人心。故音樂性質的良否,必須審慎選擇。譬如飲料,牛乳的性質良好,飲了可使身體健康;酒的性質不良,飲了有害身體。音樂也如此,高尚的音樂能把人心潛移默化,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反之,不良的音樂也會把心潛移默化,使他不知不覺地墮落。故我們必須慎選良好的音樂,方可獲得陶冶之益。古人說,“作樂崇德”。就是因為良好的音樂,不僅慰安,又能陶冶人心,而崇高人的道德。學校中定音樂為必修科,其主旨也在此。所以說,音樂對于個人是益友而兼良師。

        ⑤團體所受于音樂的支配力更大。吾人聽著或唱著一種音樂時,其感情同化于音樂的曲趣中。故大眾同聽或同唱一種音樂時,大眾的感情就融洽,團結的精神便一致。愛國歌可使萬民慷慨激昂,軍歌可使三軍勇往直前,追悼歌可使大眾感慨流淚,便是音樂神秘的支配力的顯示。古人有“樂以教和”的話,其意思就是說,音樂能使大眾的心一致和洽。故自來音樂的發(fā)達與否,常與民族的盛衰相關,其例證很多;我國古時周公制禮作樂,而周朝國勢全盛,羅馬查理大帝(Charlemagne,768—814)的統(tǒng)一歐洲,正是“格列高里式歌謠〔格里哥利圣詠〕”(上代羅馬法王〔教皇〕GregoryⅠ〔格里哥利一世〕所倡的音樂)發(fā)達的時代。普法戰(zhàn)爭以前的德國,國勢非常強盛。當時國內音樂也非常發(fā)達,貝多芬(Beethoven)、舒柏特(Schubert)、舒曼(Schumann)、勃拉姆斯(Brahms)等大音樂家輩出,握世界音樂的霸權。又如西班牙國力衰弱時,國內不正當?shù)乃讟贩浅A餍,日本江戶時代盛行淫蕩的俗樂,國勢就衰弱。幾此諸例,雖然不能確定音樂的盛衰是民族盛衰的原因,但至少是兩者相為因果的。鄭衛(wèi)的音樂被稱為“亡國之音”。可知音樂可以興國,也可以亡國。所以說,音樂對于團體是有力的向導者。

        ⑥今日的中國,正需要著這有力的向導者。我們的民族精神如此不振,缺乏良好的大眾音樂是其一大原因。欲彌補這缺陷,需要當局的提倡,作家的努力和群眾的理解。

        繪畫之用

        豐子愷

        從前日本有一個名畫家,畫一幅立軸,定價洋六十元,畫中只有疏朗朗三粒豆。有一個商人看見了,驚嘆道:“一粒豆值洋二十元?”

        在展覽會中,如果有人問我:“繪畫到底有什么用?”我準擬答復他說:“繪畫是無用的!薄盁o用的東西!畫家何苦畫?展覽會何苦開?”“純正的繪畫一定是無用的,有用的不是純正的繪畫。無用便是大用!

        普通所見的畫,種類甚多:紀念廳里的總理遺像也是畫,教室里的博物掛圖也是畫,地理教科書中的名勝圖也是畫,馬路周邊的墻壁上的廣告圖也是畫。然而這種都不是純正的繪畫。展覽會里的才是純正的美術的繪畫。為什么呢?就因為前者是“有用”的,后者是“無用”的。

        紀念廳里有總理遺像,展覽會里也有人物畫。但前者是保留孫中山先生的遺容,以供后人瞻仰的,后者并無這種目的,且不必標明是何人。博物掛圖中有梅花圖,吳昌碩的立幅中也有梅花圖。然前者是對學生說明梅花有幾個瓣,幾個雄蕊與雌蕊的,而吳昌碩并不是博物教師。地理教科書中有西湖的風景圖,油畫中也有西湖的風景圖。但前者是表明西湖的實景,使沒有到過杭州的人可以窺見西湖風景的一斑,后者并不是冒充西湖的照片。馬路周邊的墻上的廣告畫中有香煙罐、啤酒瓶,展覽會里的靜物畫中也有香煙罐、啤酒瓶。但前者的目的是要誘人去買,后者并不想為香煙公司及釀造廠推廣銷路。大廈堂前的立幅,試問有什么實用?諸君手中的扇子上畫了花,難道會多一點涼風?展覽會里的作品,都是這類無目的的、無用的繪畫。——無用的繪畫,才是真正的美術的繪畫。

        因為真的美術的繪畫,其本質是“美”的。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識的,是欣賞的,不是實用的。所以畫家但求表現(xiàn)其在人生自然中所發(fā)現(xiàn)的美,不是教人一種知識;看畫的人,也只要用感情去欣賞其美,不可用知識去探究其實用。真的繪畫,除了表現(xiàn)與欣賞之外,沒有別的實際的目的。前述四種實例:遺像、博物圖、名勝圖、廣告畫,都是實用的,或說明的。換言之,都是為了一種實際的目的而畫的。所以這種都是實用圖,都不是美術的繪畫。但我的意思,并非說實用圖都沒有價值,我只是說,實用圖與美術的繪畫性質完全不同?磻T實用圖的人,一旦走進展覽會里,慎勿仍用知識探究的態(tài)度去看美的繪畫。不然,就不免做出“一粒豆值洋二十元”的笑柄來。美術的繪畫雖然無用(詳言之,非實用,或無直接的用處),但其在人生的效果,比較起有用的(詳言之,實用的,或直接有用的)圖畫來,偉大得多。 人類倘若沒有了感情,世界將變成何等機械、冷酷而荒涼的生存競爭的戰(zhàn)場!世界倘沒有了美術,人生將何等寂寥而枯燥!美術是感情的產(chǎn)物,是人生的慰安。它能用慰安的方式來潛移默化我們的感情。

        所以說,“真的繪畫是無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繪畫。無用便是大用!庇梦堪驳姆绞絹頋撘颇覀兊母星,便是繪畫的大用。

        豐子愷是個慈父

        豐子愷非常喜歡孩子,21歲結婚,婚后得了“子煩惱”,幾乎每年生一個孩子,陳寶,林先,寧馨,華瞻,元草,一吟,最后到“抗戰(zhàn)寶寶”新枚,就像七個音符1——2——3——4——5——6——7,一個接一個,高調扣響了他的心門。

        他非常艷羨孩子的世界的廣大。兒子瞻瞻在現(xiàn)代人的眼里應當是個相當任性的孩子,花生米翻落到地上了,自己嚼舌頭了,小貓不肯吃糕了,自己失手打破小泥人了,他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兩分鐘。但在豐子愷的眼里他卻是個“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因他“什么事體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對付”而產(chǎn)生“佩服”之意。

        還是這個瞻瞻,每次豐子愷理發(fā)歸來,他都疑心爸爸變成了和尚而不肯接受擁抱,當突然發(fā)現(xiàn)爸爸腋下的長毛時,又把爸爸疑似為黃鼠狼而傷心痛哭。豐子愷不會去糾正孩子的想象,而是從心底佩服孩子的真率和自然。

        當父親的豐子愷本身是一個“真人”,他的內心里充滿了“真率和自然”,喜歡把孩子當成是學習如何當父親的一面鏡子。

        豐子愷的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布置著稿紙、信夾、筆硯、墨水瓶、糨糊瓶、表和茶盤等物,不太喜歡別人任意移動?捎幸惶欤⒆觽兣郎狭怂淖腊,自來水筆灑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點,筆尖蘸在了糨糊瓶里,毛筆的銅筆帽被拔掉,茶壺被撞翻,壺蓋打碎在地板上??他當時有些不耐煩,但剛一發(fā)火就立刻后悔了,于是出現(xiàn)了一個慈父都會有的舉動:呵斥之后立即賠笑,奪去手里的東西后立即奉還,舉在空中的手在中途就軟下來,變批為撫了!傲⒖毯蠡凇敝笫恰傲⒖套晕颉保骸拔乙蠛⒆觽兊呐e止同我自己一樣,何其乖謬!”此時,豐子愷還不愿意把成人世界的思想過早地灌輸給孩子們。

        有一天,門前來了賣雞崽的小商販,孩子們齊聲向爸爸吶喊“買小雞”。豐子愷和小商販討價不成,小商販拔腿就走,孩子們頓時哭聲一片。豐子愷再度加碼講價,小商販還是不依,孩子們的哭聲更強了。因為還會有來賣小雞的,豐子愷就撫慰孩子們,“我們等一會再來買吧,但你們下次??”豐子愷立即把話打住了,因為下面的話是“看見好的嘴上不可說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說要!边@些成人世界的道理,豐子愷沒有告訴孩子們。

        女兒豐一吟回憶說:父親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種對童真的珍視和守護,一言一行都飽含對子女真善美的教育。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他從不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是任由我們根據(jù)興趣自由發(fā)展。父親只喜歡小孩子,只要孩子長大了,就“不喜歡”了。他希望孩子永遠保持純潔。父親從來不強求我們做什么,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們快樂就好。所以兄弟姐妹七人中,沒有一個人學習繪畫以子承父業(yè)的。

        豐子愷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心里和成人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他的很多畫都是來源于兒女的嬉戲,看到哪個孩子有個有趣的舉動,就馬上畫下來。孩子們碰到螞蟻搬家,不但不去傷害它們,還用小凳子放在螞蟻搬家的路上請行人繞行。長大后女兒一吟才知道這叫“護生”。豐子愷的《護生畫集》就是這個意思。他在《護生畫三集自序》中說:“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yǎng)慈悲心,然后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

        相關熱詞搜索:人生 音樂 音樂與人生的感悟 音樂與人生論文人生 音樂 音樂與人生的感悟 音樂與人生論文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