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中國的未來取決于誰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最近,日本經濟學家長谷川慶太郎發(fā)表題為“中國的未來取決于日本”的文章,稱中國雖然經濟上表面繁榮,但核心技術全靠日、美這些發(fā)達國家提供。中國對美國的出口,80%也是美國的在華企業(yè)制造。沒有日本的技術、美國的市場,中國經濟寸步難行。中國對日本的依賴越來越強,日本越來越有能力控制中國。
此文一出,立即在網上風行。署名淮江南的網民的評論也隨著文章而傳播。這位網民認為,這位日本學者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反省。如今中國已經不是以前的中國,有不錯的物質、技術和財力基礎,只要再有自力自強的精神,拿出當年“兩彈一星”的勁頭,許多難題都可以攻克。
日本學者的言論在中國引起的危機意識,具有正面意義。但從網民以“兩彈一星”的勁頭對這一危機的回應看,我們即使在認識層面也沒有具備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
“兩彈一星”的模式,不過是把國家資源集中使用,發(fā)展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不直接相關的技術。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已經指出,這是典型的蘇聯(lián)的軍工和經濟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科技吸收民間的資源,但并不回饋社會。這種科技越發(fā)展,從社會搜刮的資金就越多,老百姓就越窮!皟蓮椧恍恰睍r代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就是一個明證。
中國的未來取決于人,這本身是個躲不開的命運,也不值得恐慌。如今是全球化的時代,誰家的經濟都取決于人。比如最近“經濟學人”發(fā)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如何操動世界經濟”。該雜志指出,目前的發(fā)達國家,不僅超級市場中的襯衫是“中國制造”,其通貨膨脹率、原油價格、工資水平、利率、利潤、房地產價格等等,也都是“中國制造”。因為拋開中國,上述這些指標都要重寫。甚至美國的中央財政的重大決定,也要在北京作出。因為美國的利率多高,就要看人民幣是否升值、中國的銀行是否買美國政府的證券。911后美國一些頂尖的經濟戰(zhàn)略家甚至說,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對美國經濟的意義已經可以和中東產油國相提并論。一旦中國核心工業(yè)區(qū)有天災人禍,生產中斷,美國就喪生了基本工業(yè)用品的供應。這樣的打擊不比石油危機小。
可見,在如今全球化的世界,沒有哪個發(fā)達的經濟是不受制于人的。不過,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必須有兩點清醒的認識:第一,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這一受制于人的全球化現(xiàn)實,并且意識到中國已經不知不覺地成為目前全球化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可惜,盡管進入世界秩序給中國帶來了二十多年的經濟起飛,但許多中國人的受害者情結仍然太重,看不到已經得到了利益。最近倫敦遭受恐怖襲擊,網上頗有些以全球化秩序的不公正為恐怖主義找理由的聲音,并且頗能迎合目前的社會心理。這些人似乎沒有認識到,如果恐怖主義真摧毀了現(xiàn)在的全球秩序,至少幾千萬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工作權利也就跟著喪失。世界對中國將變得更不公正。
第二,這個全球化秩序,不僅是個地球村,而且是個地球公司,經濟高度整合。在這個公司里,有當老板的,有當經理的,還有打工的,F(xiàn)在美國是老板,日本是經理,中國剛剛進入這個秩序,還是個打工的。這也是那位日本經濟學家講話的依據和中國人危機感的來源。但是,看看歷史,有些打工的永遠打工;
有些則成了經理,最后當了老板。美國工業(yè)家卡耐基就是一例。所謂“和平崛起”,追求的就是在這個地球工廠里從打工層變成經理、老板、股東。我即將出版的“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一書,講的也是這個戰(zhàn)略。
打工的人并非對自己所服務的企業(yè)沒有影響。近年來,中國、印度、巴西和前蘇聯(lián)諸國進入全球化進程,一下子把世界的勞工數量增加了一倍。整個世界經濟的格局,要為此重組。但是,打工的畢竟是打工的。老板、經理和打工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創(chuàng)造秩序,后者利用被前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秩序。因此,打工的要成為老板經理,就必須具有創(chuàng)造秩序的能力。
中國現(xiàn)在的地位,打個比方,就好像一個人剛剛在沃爾瑪找到了工作,比自己擺攤時掙得多多了。這種改善,靠的是人家的銷售體系和經營方式。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25年,已經是世界第6、7之間的經濟大國,以購買力算則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但是,中國還沒有一個一流的國際級企業(yè),沒有一個一流的國際品牌。這在世界經濟史上,如同中國的經濟增長一樣罕見。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創(chuàng)造秩序的能力。
要獲得創(chuàng)造秩序的能力,是當老板的基本資格。獲得這樣的資格,有兩點非作到不可。第一,中國必須有公平的經濟秩序,人們可以不分地位、背景、資格,平等競爭,讓民營企業(yè)作大。這樣自己的品牌才能出來。我們則常常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沒有自己的名牌,就想去國外買。這是目前中國大企業(yè)海外收購熱的動力之一。但是,這些大企業(yè),全有國家銀行的支持,貸款上有巨大優(yōu)惠,可以靠低資金成本的優(yōu)勢,出價高出對手而取勝。但是,這種不正常的高價格,使資產灌水升值,給收購后的贏利設置了第一重障礙。更重要的是,銀行把這么多貸款給了這些大企業(yè),民營企業(yè)的貸款資源就沒有了。這等于買了個名牌,卻犧牲了能夠創(chuàng)造這樣的名牌的秩序。這樣不公平的經濟規(guī)則,只能逼著中國靠在外國比較公平的經濟秩序中生長起來的企業(yè)吃飯,讓人家外資來建廠,用人家的設計,供應人家的市場。我們拿得出來的,只是勞工而已。
第二,中國要想獨立創(chuàng)造一流的國際品牌,就必須給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建設一個“宜居”的環(huán)境。這包括信息的自由流動,思想和理念的自由碰撞。否則創(chuàng)造力無從談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也不會來。事實上,中國近年來雖然大量海龜在市場上待業(yè),但出去的人中,一流人才基本還是留在外面。我曾經介紹,美國經濟學家Richard Florida在研究中偶然發(fā)現(xiàn),他統(tǒng)計出來的經濟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美國城市,和一個研究同性戀的學者列出的同性戀者人數的城市排名幾乎重合!他的解釋是,寬容同性戀的地方,如波士頓、洛杉磯,一般都是文化相對開放,思想相對自由的地方,最后自然成為“創(chuàng)造階級”的聚居地。這個規(guī)則恐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中國要想在這個世界公司里當老板,早晚要給思想和信息創(chuàng)造足夠的自由流動空間。
中國的未來不可能不受制于人。但在這個互相鉗制的世界中,中國最后把自己擺在什么地位上,卻取決于自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