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默耳德國和蘇聯(lián)的書報檢查制度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一
蘇聯(lián)的文化審查始于一九二零年,國營出版社獲得政府授權,可以檢查\"不潔\"的書稿,以免漏網排印。一九二二年六月六日,國家文學與出版管理總局正式成立,擬定了一份禁書名單,起初只是列出不宜公開的禁書,后來則包含所有公眾不宜的出版物。一九二三年,國家劇目管理總局成立,負責審查所有上演的戲劇作品。一九三六年,以上兩局直接聽命于蘇共中央,蘇聯(lián)各地并設立相類的地區(qū)機構。截止一九三九年,蘇聯(lián)的文化審查機關已有六千多名雇員。
\"榮登\"黑名單的禁書,無論本國還是外國作品,都一概沒收,交與NKVD(即人民內務委員會)封存。若禁書印數(shù)太多,就大量銷毀。一九三八與三九年間,就查禁了一萬六千四百五十三冊,超過二千四百萬本\"有害書籍\"化為紙漿。不獨如此,審查官還深入各個圖書館,仔細翻檢各類書籍,用墨水將被貶黜或失寵的人名抹去(這一做法,筆者兒時翻讀紅色中國一些讀物,亦曾見識且難以忘懷。譬如文革前出版物內的諸多人名,因為其人已在文革中打倒,名字亦被革命群眾用墨水涂污或打上紅叉)。
蘇聯(lián)審查官的工作效率很高。一九三四年十月某日,某地集體農莊一份期刊被發(fā)現(xiàn)違禁內容,審查官立即出動,務必要將流入市面的一千九百份期刊\"捉拿歸案\"。他們的戰(zhàn)果如下:在農莊郵局沒收一千五百零七份,在報攤沒收三百份,另外五十份被發(fā)現(xiàn)用作墻紙,再有十二份被人拿來當廁紙。糟糕的是,還有十一位訂戶拒絕交出,這些覺悟不高的公民,隨即受到有關方面正式警告。
領袖像是審查重點。印在紙上的斯大林像,必須對著光線詳察,免得背面重疊了褻瀆內容。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有位審查官寫信到莫斯科,說某份小冊子的領袖像,其衣袖處有墨索里尼的影子,而希特勒的大名,竟然隱隱約約橫跨偉大領袖的胸膛。
一九三五年,國家文學與出版管理總局發(fā)令,名為\"關于維護俄羅斯語言純潔性的斗爭\"。斗爭的對象,包括\"粗鄙用語與咒語\"等。\"娼婦\"這個詞不能講了,精簡為一個字母,到了四十年代,干脆刪掉了事。書籍中凡是涉及性器的詞匯都得除掉。俄語中有個\"粗俗\"單詞khren(辣根,乃一種植物),語含雙關,影射男人那話兒(chlen),結果亦被揪出來就地正法。
二
比起蘇聯(lián),德國的查禁主要集中于猶太人著作與 \"文化布爾什維克主義\"等非我族類的文化產品。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二日到五月十日,德國經歷了四個星期的清除\"精神污染\"運動。這一運動,知之者甚多,此次無需贅述。運動的高潮,乃最后一日柏林、慕尼黑、布雷斯勞、法蘭克福、德累斯頓等地轟轟烈烈的焚書\"嘉年華\"。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位德國作家Oskar Maria Graf,因為自己的著作沒有列入第一批禁書名單而深感憤怒,還向當局強烈抗議。劇作家布萊希特曾有一詩述其本事,這里援引如下:
當這個政權,下令有害的書本
都要公開焚毀,從四面八方
一輛又一輛的牛車,被迫載滿書籍
來到火堆前。一位流亡的作家
最好的作家之一,審視
那份焚書名單,他驚訝的發(fā)覺
自己的著作不在名單之列。他滿腔憤怒
沖向書桌,寫信給那些當權者
把我的書也燒了吧!他奮筆疾書,把我的書也燒了吧!
難道我的書
講述的不是真理?
一九三四年,德國當局關閉了一千家報紙,另有三百五十份自動停業(yè)。德國所有文學藝術出版物,都要接受審查。通過審查的出版物,扉頁要有如下字句,譬如某某機構對本出版物的出版不含異議(筆者正讀《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其中講到陸定一、胡喬木協(xié)助毛改組延安《解放日報》,確立毛氏新聞學原則,實在與蘇聯(lián)德國做法相類。反用托翁的話:所有不幸的國家都是一樣的,而幸福的國家各有各的好——蓋因選擇多也)。
三
蘇聯(lián)官方不喜爵士樂。三十年代早期,爵士樂就被視為文化顛覆。隨著爵士樂起舞,亦為墮落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之一。可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誘惑太大,官方不得不讓步,成立國營爵士樂團,但只允許演奏旋律柔和的舞廳曲目,或是改編自俄羅斯民歌的音樂。一九四五年以降,爵士樂因為冷戰(zhàn)頭號敵人美帝國主義,更是罪加一等。到了一九四九年,蘇聯(lián)薩克斯風的生產與銷售皆為非法(國家社會主義德國亦不喜歡爵士樂,一九三五年就禁止電臺播放。德國的舞廳亦有\(zhòng)"潔本\"爵士,但只能用小提琴與大提琴演奏。至于當代,聲稱Holocaust為神話的伊朗\"憤青\"總統(tǒng),有禁止國家電臺播放西方\"頹廢\"音樂的奇舉,可與前人媲美)。
早在一九一九年,蘇聯(lián)就開始發(fā)展廣播業(yè)。一九二四年,電臺節(jié)目與播音時間趨于固定。一九三三年,蘇聯(lián)有六十個電臺,一九四零年,發(fā)展到九十個。在此同一時間,政府許可的收音機數(shù)量穩(wěn)步增長,由一百三十萬臺增加到七百萬臺。為貫徹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官方文藝方針,電臺節(jié)目主要包括音樂(約占所有節(jié)目的四分之三)、經典文學與戲劇朗讀、政治教育等等,由國家文學與出版管理總局監(jiān)控。
德國的廣播始于一九二三年。一九三三年,全國有多家小型地方電臺,主要由帝國廣播協(xié)會監(jiān)管。希特勒上臺后,宣傳部長戈培爾將此權力集中于自己手下。一九三三年七月,帝國廣播協(xié)會歸宣傳部屬下之廣播局管理。全德所有地方電臺,都要接受內政部監(jiān)管,各電臺還需專設一文化委員會以監(jiān)控廣播節(jié)目。國家社會主義的廣播方針,用某位官員的話說,即廣播乃宣傳工具,可以塑造德國的國民性與意志力。
與蘇聯(lián)類似,德國電臺的節(jié)目約七成亦為音樂,并以古典與輕音樂為主。為使廣播走進千家萬戶,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當局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大量生產一種廉價收音機,名曰\"人民收音機\"(第一個型號為VE301,乃紀念一月三十號元首登基的大喜日子,售價七十六馬克)。一九三九年,更為廉價的新品出現(xiàn)了,它比VE301小巧,只需三十五馬克。一九三三年,德國的收音機數(shù)量為四百五十萬臺。一九四一年,增至一千五百萬臺(說起蘇德兩國的廣播,筆者想起最近看過一部關于北韓的紀錄片。平壤的公寓樓,每家每戶都有預置的收音機。說是收音機,其實就是掛在墻上的擴音器,因為根據紀錄片解說,那是不能關閉的,最多只能調低音量。這樣的管制,實在不如以前的中國,雖然當年中國與希特勒德國與斯大林蘇聯(lián)一樣,收聽敵臺都是反革命行為,但中國政府并未連短波收音機亦一并禁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