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志:《社會紀錄》:電視的希望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社會紀錄》是筆記、是小說,編輯、記者和阿丘都有些蒲松齡、紀曉嵐的味道。
一說電視好,報紙就會笑。
還看電視嗎?還看電視新聞嗎,那幾十年不變的新聞?
我有報刊依賴癥,如果不是因為干電視,真不必也不愿看電視。電視告訴我的那點兒事,《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周末》、《參考消息》、《鳳凰周刊》、《中國新聞周刊》、《三聯(lián)生活周刊》給得富富有余。“如果把電視新聞比作報紙,24版也好,100版也罷,版版都像頭版,條條都是頭條,怎么看?!死條狗也好,死個總統(tǒng)也罷,一個腔調播報,怎么聽?!……”我老抱怨,不僅腹誹,有時還嚷嚷?蛇是天天看電視,鳳凰衛(wèi)視不用說了,CBS、NBC、ABC、CNN的節(jié)目,逮著機會就看。CCTV也看,尤其是新聞頻道。
為什么還干電視?為什么還看挨那么多人罵的那些欄目?
就為有人看不到鳳凰、聽不懂外語,就為還有人跟我一樣還看那挨罵的電視?磥砜慈ィ戳怂哪甓。強作解人,在CCTV新聞頻道現在30個左右的欄目中,就覺得《社會紀錄》是個異數。
周一到周五,不只為了躲避形象端莊、珠圓玉潤而去聽阿丘的痞,不只為了逃避高頭講章、諄諄教誨而去看故事的俗。
我崇拜文字,拿文章作比,《焦點訪談》是文、《社會紀錄》是筆。有韻為文、無韻為筆,《焦點訪談》韻文居多,有人覺得專事歌頌;
《社會紀錄》是筆記、是小說,編輯、記者和阿丘都有些蒲松齡、紀曉嵐的神韻。理想狀態(tài),《焦點訪談》監(jiān)督政府,《社會紀錄》價值重估。
硬新聞如“911”事件,軟新聞像一農民十幾次參加高考,即使被很多網站歸入“社會新聞”的那些事,被阿丘說過聊過,似乎就有了不一樣的意涵。遠的像衡陽大火、佘祥林案,近的如肖志軍拒絕簽字、陜西華南虎照片真假,《社會記錄》往往搶在CCTV所有欄目之前關注甚至在CCTV獨家報道。
說來要被報刊的同行恥笑,就像很多學者說的那樣,媒體議程,無論題材還是觀點,往往從精英媒體流向大眾傳媒!渡鐣涗洝返慕^大多數報道我已經在報紙或雜志上看過;
可是,在電視上,往往只有《社會記錄》在記錄:因為難為,更顯可貴。
不再亂夸,說兩個節(jié)目吧,都是2007年的。一個斷裂社會邊緣人群的樣本,一份官場惡質文化的切片。
《車站街少年》,常規(guī)節(jié)目,上下集。說的是武漢一個有名的勒肥少年。這個叫周朕的孩子,用騙術吸引媒體注意,自稱“騙人是我的看點”;
不愛上學,一心想進娛樂圈,沒有穩(wěn)定工作的父母向記者打保票,孩子進了娛樂圈“就全改了,脫胎換骨”;
少年的所謂改邪歸正——賣盒飯,也是為了讓關于他自食其力的文章順利發(fā)表。父親自陳“我年輕時比他壞,比他還要歪門邪道”,少年聲稱“賺錢不出力,出力不賺錢”。隨著記者暗含勸導的采訪和阿丘心有隱憂的敘述,觀者會想起社會學家的描述——現代社會競爭就像馬拉松比賽,有人跑著跑著被甩出去了,甚至被甩出社會結構之外,沒有工作、沒有社保、沒有地位,整個社會,看似多元,其實各個階層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彼此之間難以形成社會整體。甩出去的人不僅經濟邊緣化,而且道德邊緣化,體現其經濟社會地位變化的社會流動只是水平流動甚至向下流動,要么是老鼠永遠打洞、要么是王小二過年。周氏父子改變命運的愿望和方式,讓人同情、讓人心痛。
《虎 虎 虎》,好幾集。雖然《社會記錄》關注虎照很早,但2007年10月陜西省林業(yè)廳新聞發(fā)布會之后兩個星期才播出節(jié)目;
雖然比報紙雜志晚,但比CCTV其他欄目都早。其質疑的態(tài)度(從第一集開始一以貫之)、科學的精神(例如對鑒定專家研究領域的追問)以及求證照片真?zhèn)蔚募逼扰c審慎、還原事件形貌的企圖與中立,在跨越三個月的追蹤、在大量長鏡頭的應用中表露無遺。邊讀報紙雜志的報道,邊聽阿丘的叨叨,既敬重報刊同行的事實挖掘、事理剖析,也佩服《社會記錄》的手眼獨具。幅幅照片、諸色人等,我從節(jié)目中感受到昔日獵戶的老道、植物學家的憤怒、動物學家的無奈、網友的執(zhí)著,更看到華南虎對政治的綁票——“盛世出國虎,呼嘯振國威”,這句猛于虎也的豪語令人心驚膽戰(zhàn),仿佛華南虎的有無成了判斷當下中國政情的表征!阿丘沒有誣蔑官員昏聵顢頇,也沒有攻擊干部政治投機,但《社會記錄》描繪的官場世象,足以讓史異氏跌足驚嘆。
《社會記錄》,真在記錄社會。
它的LOGO,只是一塊小小的拼圖。當我面對鳳凰衛(wèi)視和報刊的同行還有非同行觀眾,虧得這塊拼圖,減輕了一點點我內心的恐慌。
2007.12.24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