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藏族習慣法中的民事契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藏族民事契約是藏族民事習慣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反映出藏族社會的法律制度以及社會背景,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藏族習慣法。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國家法的滲透,藏族民事契約已發(fā)生較大變化,但依然保留著習慣法特性并在藏族地區(qū)穩(wěn)定中仍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過實地調(diào)研并結合歷史分析,探究藏族民事契約的流變以及原因。
          關鍵詞:藏族習慣法;契約制度;國家法
          “契約”是中國自古已有的術語,最早出現(xiàn)在《魏書·鹿念傳》:“還軍,于路于梁話誓盟。契約即固,未旬,綜果降”。俞江認為后世的合同契綜合了“傅別”、“質劑”和“契書”的形制特征,張傳璽先生則認為魏晉以后的“合同”文書是從“書契”形式發(fā)展而來的。在《說文》中記載:“契,大約也”。也就是說,“契”就是“約”的一種,只是更為正式而已。一個當事人平等的關系上締結的“合同”是一種契約,不平等的“單契”關系也是一種契約。宋人王昭禹說,“載于簡牘謂之書,合而驗之謂之契!币虼,“合同”是“契約”的一種形式,但絕不是與“契約”具有同等層次的形式。
          一、藏族民事契約的種類和內(nèi)容
          契約種類發(fā)展至今,類別繁多,如買賣、租賃、借貸、雇傭、租佃、信托和遺囑、繼承、質押契約等,本文以藏族民事契約以買賣契約和借貸契約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其他契約種類在本文不作涉及。
          藏區(qū)的契約豐富,與所處的社會及歷史緊密貼合。我國藏族由于地理環(huán)境因素,一直是牧業(yè)較為發(fā)達,牛羊成為買賣和借貸契約的常見交易對象,房屋地基等不動產(chǎn)和古代奴隸作為交易對象的買賣也非常頻繁。糧食和金錢通常用于互借。契約內(nèi)容一般會包括訂約時間、雙方主體,交易物情況、擔保人、糾紛解決方式和簽章。不同類型的契約側重點各有不同,買賣契約側重物品的質量和交易后續(xù)情況;借貸契約側重利息及歸還本金。但藏族民事契約不僅具有普通契約的具體條款,在自身歷史、地理和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下,還形成了獨特的交易方式,并不斷發(fā)展變化。
          二、吐蕃時期的民事契約
          由于吐蕃王朝時期的私有制的出現(xiàn)、商品交換廣泛存在,使契約制度得到孕育和發(fā)展。吐蕃時期的契約制度比較健全,敦煌吐蕃文文書中,契約文書非常豐富,得益于吐蕃占領了地處于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地——敦煌地區(qū)后,當?shù)氐慕?jīng)濟達到高度繁榮,促使了契約的廣泛使用。
         。ㄒ唬┢跫s形式
          契約在表現(xiàn)形式上既有口頭契約,也有書面契約。吐蕃時期民事契約的表現(xiàn)形式有跡可循,在《木簡》中有這樣的記載:這團線已在“乞力德”前稱過,有十五兩多,我按了指印交與“乞力得”證人拉鄉(xiāng)部落之……蓋章,“乞力德”也按了手印。[1]說明藏族契約已訂立書面文書?陬^契約也比較常見,多用于一般價值較小物品的借貸和當面成交的買賣。
          (二)契約種類
          1.買賣契約。買賣契約是商品交換的重要憑據(jù),由于當時敦煌地區(qū)正處于河西走廊的交通樞紐,商品交換活躍。藏區(qū)買賣的對象多是動產(chǎn),如牲畜、糧食等,如敦煌吐蕃藏文文獻《買牛契約》:
          “兔年春,將軍論充勒、論甲贊、論陸多杰等在甘肅召集瓜州軍帳會議之時,悉董薩部落的郭恩秀從阿骨薩部落的索格丹處買良牛一頭,價格為三兩。此牛的角狀和毛發(fā)特點為:黑牛,頭少一角;買此牛。之后,這頭牛,不管引起大小訴訟,起訴方不論高低,或有人聲稱是牛主人,導致未能買得此牛,格丹承擔一切后果,因而簽署。如果向格丹住家處發(fā)出傳喚,他因故不到,將按照慣例由保人承擔責任。立即支付給恩秀家;見人對此簽署”[2]
          此外,還有買賣男性為奴契約、買賣婦女為妻的契約如《賣婦契》等販賣人口的契約。
          2.借貸契約。吐蕃時期,借糧食和種子非常普遍,有些是漢族戶無法交齊糧稅,只能從吐蕃官吏處按照高利息借貸糧食。敦煌藏文文獻P·F·1115號是一份藏文翻譯成漢文的借貸契約《青棵種子借據(jù)》:
          “蛇年春,寧宗木部落百姓宋弟弟在康木瓊新墾地一突半,本人無力耕種。一半交予王華子和土爾協(xié)對分耕種,種子由華子去借。共借種子二漢碩,秋季還債為四漢碩。其中二漢碩由宋弟弟還。于秋八月底前,弟弟不短升合交與華子。二漢碩的抵押品為家畜母牛兩頭,交與華子手中,抵押品若失,就不再還給青棵。萬一宋弟弟外出或發(fā)生糾葛,承諾之數(shù)仍應交納,可直接與其妻部落女石薩娘講論。中保證人曹銀,陰叔叔立契。本人和承諾人按指印!盵3]
         。ㄈ┢跫s的特點
          1.條款相對完備。吐蕃時買賣契約已經(jīng)規(guī)定了較為完備的條款,包括契約訂立時間、標的、數(shù)量和質量、價款和支付價金的時間、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等,與我國現(xiàn)行買賣合同規(guī)定相比,雖然條款具體規(guī)定不夠詳細,但重要條款都有了相應的框架。借貸契約還會記載交易原因和一定的抵押條款。吐蕃王朝的勢力擴充和多民族的文化交流,藏族契約承襲了漢文契約的格式,但內(nèi)容上又保留著自身民族特色。
          2.反應社會情況。一是社會特征明顯,買賣人口的契約不少見,反映吐蕃奴隸制社會下的奴隸被任意買賣,無人身自由;婦女地位低下,婚姻不能自主,由兄長買賣,毫不知情地被當作牛馬器物一樣進行買賣。二是吐蕃時期采用的是藏歷的紀年方式,契約的訂立時間以十二生肖加上春夏秋冬來確定,與唐朝漢族的具體到月日不同,并且衡量的價值標準也不一致。
          3.明確的擔保制度。吐蕃藏文民事契約中的落款,除了雙方當事人,還有中人、保人、見人、中保證人、中證人等角色參與。中人有義務負責這份契約的執(zhí)行,如果違約,中人負責償還。說明為了使債務人履行契約中規(guī)定的義務,吐蕃已有了民事?lián)V贫。但是保人和見人所擔責任是否一樣,不可籠統(tǒng)歸為擔保,見人更有可能只是一種見證人,并不在契約中承擔責任,作為獨立的第三方;而保人和中保人除了作為見證人身份,自身也承擔了連帶責任,實為民事?lián)V贫戎械娜吮V贫取?br>  4.違約責任。吐蕃法律大體有以下幾種契約違約責任形式:加倍償還;以勞役抵償債務;以奴隸抵償債務;抄走家中財產(chǎn)。除第一種與我國現(xiàn)行的合同法中的違約金制度有相符合的地方,后三種雖與我國現(xiàn)行合同法原則有沖突,但充分體現(xiàn)了吐蕃奴隸制社會的時代特征,在當時藏族社會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雙方當事人違約責任并不均等,更多是強調(diào)一方的違約責任,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契約意思自治和契約自由原則。

        相關熱詞搜索:藏族 習慣法 契約 民事 研究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