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我和命運誰也沒有辜負誰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2017年,一部自傳體小說《我是范雨素》火爆網(wǎng)絡(luò),一個名叫范雨素的北漂一夜之間成了“網(wǎng)紅”。范雨素到底是個怎樣的女人?她的人生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帶著這些疑問,本刊特約記者對范雨素進行了專訪。
北京,我在這里尋找,也在這里失去
初見范雨素,她穿著一件半舊的紅羽絨服,瘦小的身材,看起來像一枚晾曬過的棗子。但當(dāng)和她交談,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她的措辭精準而優(yōu)美,那言談間的天真和質(zhì)樸,像開在路邊的淡淡雛菊,不起眼,卻有一種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時光回到1994年。這一年,18歲的范雨素不顧家人反對,辭去了民辦教師的工作,懷揣夢想來到北京。她的想法很簡單,去北大哲學(xué)系做一名旁聽生。然而現(xiàn)實給了她重重一擊,“京城居,大不易”,且不說北大能不能進去,衣食住行都成了問題。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四處打工,甚至在寒風(fēng)里擺攤,被城管追趕得四處逃竄。
北漂的生活孤獨難挨,一年多以后,范雨素收起所有夢想,嫁給了一個東北人。在那個寒冷的冬日,這個男人是給過她溫暖的。男人有一個文化用品的固定攤位,不算富裕卻也衣食無憂。他們租住在南三環(huán)的一個四合院里,用她的話說,那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他們的小屋門前有一棵石榴樹,一只瓦盆魚缸,還有幾棵棗樹。春天,嫩黃的棗花香氣沁人;初夏,紅艷艷的石榴花火把一樣,綴滿枝頭;秋天,小院金黃曳地,果實累累。這情景像極了老北京人口中的小康人家“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似乎為了應(yīng)景,沒多久,他們的大女兒出生了。
這樣的日子并不長久。1997年,金融危機來了,男人的生意難以為繼,他開始酗酒,稍不如意就大發(fā)脾氣。或許是讀多了北大荒知青的故事,又或許是對蕭紅筆下呼蘭河的無限憧憬,面對越發(fā)艱難的日子,范雨素對丈夫說:“咱們回東北吧!做農(nóng)民,我陪著你,一起種地,一家人在一起!蹦腥瞬宦牐廊还饰,每天喝著5塊錢一瓶的二鍋頭,脾氣越發(fā)大,經(jīng)常對她拳打腳踢。大女兒因為缺乏營養(yǎng),瘦得像蘆柴棒一樣,范雨素心疼得像被針扎,又無計可施,就在這樣艱難的日子里,二女兒出生了。
“我特別能吃苦,也特別能忍!比绻皇悄羌拢队晁乜赡苤两襁在那個男人身邊。2001年的一天,男人把身上僅有的300元當(dāng)作嫖資花掉,然后命令范雨素向一個以前要好的生意朋友借錢。這深深刺痛了范雨素,她帶著兩個孩子一去不回頭,踏上了回湖北老家的列車!拔腋嬖V自己,無論怎樣,都不能丟下孩子!闭f這話的時候,范雨素的眼睛里透著堅毅和一種特別的純真。
歸來,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沒有行李,身無分文。范雨素帶著兩個孩子落魄而歸。故鄉(xiāng)又是怎樣呢?兄嫂們與她劃清了界限,父親剛剛?cè)ナ,母親滿臉不理解,鄉(xiāng)親們也用異樣的眼光看她。這樣的故鄉(xiāng),讓范雨素覺得陌生,她在那里苦苦掙扎了一年,再次帶著兩個孩子北上。這次,她下定了決心。
回到北京,范雨素在東五環(huán)外的皮村租了簡易房,出去工作的時候,只能把兩個孩子留在家里,讓姐姐照顧妹妹。在窘迫的生活中,范雨素卻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她的心里始終有一個夢,從未止歇。在皮村,她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文學(xué)社。每個周末的晚上,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聊文學(xué)、聊夢想。這些人都是和她一樣的北漂,做著不起眼的工作,卻有一顆細膩善感的心。在文學(xué)社,她如魚得水,很快就成了其中的佼佼者。那段時間,她萌生了寫長篇小說的想法,每天構(gòu)思人物和情節(jié),有了想法就趕緊記錄下來,幾年間寫了厚厚幾大本。范雨素近乎狂熱地堅持著,她感到,與無奈的現(xiàn)實相比,文字才能承載她飛翔馳騁的夢。
為了生計,孩子們稍大一些,范雨素做起了育兒嫂。這份工作薪水不錯,但非常辛苦。夜深人靜時,懷抱著別人的孩子,她常;孟胫硪粋空間的悲喜人生,在心里勾勒小說里人物的命運,忘卻疲累。然而一旦回歸現(xiàn)實,想起皮村的兩個女兒,范雨素又開始黯然落淚。對兩個女兒,范雨素有一份難言的愧疚。因為條件有限,大女兒沒能接受系統(tǒng)教育,她盡力彌補,有時間她會領(lǐng)著孩子去首圖看書,去舊貨市場淘舊書,前前后后共買了一千多斤舊書。她給女兒讀書聽,利用點滴時間教她知識?目慕O絆中,女兒們終于長大了,大女兒成了京城的白領(lǐng)一族,小女兒正在讀初中,成績優(yōu)秀。范雨素說:“我希望她們將來能夠自食其力,希望苦難讓她們更懂生活!
對于前夫,范雨素早已沒有了恨。有人說她獨立、堅強,她笑笑,這個詞對她和孩子來說太沉重了些,她何嘗不想有個依靠?最艱難的時候,有人勸她放棄兩個女兒另組家庭,她堅決拒絕,她寧可抱著兩個女兒在路邊餓死,也絕不拋棄孩子追求世俗意義上的幸福。
命運,我們并未彼此辜負
作家余華說,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在范雨素看來,自己不過是在平凡而認真地活著,用寫作來給內(nèi)心留下一方凈土。
2017年3月的一天,范雨素的作品《我是范雨素》首發(fā)在“正午”網(wǎng)媒,僅僅一天點擊量就超過了400萬。范雨素瞬間火了,她家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一時間來了80多家媒體記者,這讓她有些不知所措,甚至要“逃到深山老林里去”。
范雨素將成名看得很淡。她羨慕楊絳身上散發(fā)出的疏淡氣質(zhì),喜歡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自由祥和。成名之后,她推掉了絕大多數(shù)的采訪。有媒體曾邀請她參加活動,出場費一萬元,她拒絕了。還有一家媒體,給她冠上“民間詩人”的頭銜,她婉拒了,讓改成農(nóng)民工。她對自己農(nóng)民工的身份的解讀是,“不驕傲,不嘩眾取寵,堂堂正正”。
如今,范雨素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每天吃著6元錢的盒飯,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樣的生活很安然,“每到近午的時候,陽光透過大玻璃灑進出租房,就會感覺特別幸福。”
最近,范雨素正在修改自己的一部1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久別重逢》,談起這部作品,她的話明顯多了起來,向記者背誦了小說的開篇詩“本是一橫一豎的直角坐標(biāo)系/項羽抑或李煜的重瞳/時間混亂,空間錯雜/第七維我不能掌控!
范雨素骨子里有著詩人的冷傲清高,面對生活,卻又愿意云淡風(fēng)輕地做個俗人。她的內(nèi)心有著滿滿的感恩和善意。剛來北京時,四合院里的女房東做了可口的飯菜給女兒吃;南下的火車上,好心人為她們母女買來盒飯……這些,她都好好珍藏著。在街頭遇到無家可歸的人,她也經(jīng)常幫一把。她遇到過一個精神病人,赤裸著身體蜷縮在角落里,她試著將一條短褲遞給他,她說,“如果可以,我愿意擁抱他!泵恳粋人都是平等有尊嚴的,她愿意用自己的螢火之光溫暖別人。
范雨素說自己從未想過用文字謀生,讀書寫作于她而言,是刻在骨子里的喜歡。
當(dāng)年老家的同一批代課教師如今早已轉(zhuǎn)正,家人說如果不是她執(zhí)意來北京,現(xiàn)在也能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伤X得,人活著,就應(yīng)該多看看這五彩繽紛的世界,享受生命的過程。她不覺得命運有多垂青自己,也不認為這樣的命運有什么不好。正如一首老歌唱的,“從來不怨,命運之過,不怕旅途多坎坷,向著那夢中的地方去,錯了我也不悔過……”
愿范雨素們一切安好!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我和 誰也沒有 辜負 命運 范雨素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