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叔華:在天文事業(yè)中綻放的艷麗玫瑰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用天文承載浪漫
1927年,葉叔華出生在廣東一個開明家庭,經濟雖不富裕,但父親很民主,兄弟姐妹和睦,文明平等的氛圍培養(yǎng)了她開朗大膽的個性。
她從小成績優(yōu)異,尤其喜歡文學。受生計和戰(zhàn)亂所迫,葉叔華從小隨家人輾轉于廣州、香港、韶關、連縣等多地,才念完小學和中學。在戰(zhàn)火紛飛的日子里,熱愛文學的她并未憧憬過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名科學家。
“當時在香港,很多時髦女孩都去學英文或者醫(yī)學,我覺得古文那么美,為什么大家都不讀呢?我就要做些大家都不肯做的事!比~叔華的想法被父親否定了,理由是“學文學將來恐怕飯都吃不到”。父親建議葉叔華學醫(yī),但她從小就怕看見血,堅決不肯。父女兩人再三商議,找到了折中的平衡點——進入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
“這個系既有數學,也有天文。我感覺天文更加浪漫,因為宇宙本來就很浪漫!庇纱,葉叔華與她鐘愛一生的天文學結緣,并與志趣相投的同窗程極泰結為知己,在校園里相識相知相愛,后來成為終身伴侶。
20世紀前半葉,自小聰穎的葉叔華經歷了顛沛的青少年階段和求學時光。這種刻骨銘心的磨難,讓她在新世紀會對青年科技工作者發(fā)出這樣的肺腑之言:“只有體會過什么是亡國奴滋味的人,才會知道什么是科技工作者的愛國熱忱;才會理解我們?yōu)槭裁丛趪鴥葰v次的政治運動中棒打不走、棒打不散;才會明白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大學畢業(yè)后,葉叔華并沒有接受父親的建議——在香港謀個中學教師的職位,安穩(wěn)地度過多事之秋。1950年暑假,葉叔華與程極泰從香港輾轉上海,敲響了上海徐家匯觀象臺的大門,希望得到一份工作機會。
令葉叔華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天文臺只招男不招女。這對初入社會的葉叔華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但倔強的她沒有退縮,而是給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寫了一封長信,列舉了五個“不應該不用自己”的理由。臺長被葉叔華的執(zhí)著和追求感動,她終于如愿以償。在此之前,徐家匯觀象臺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女性研究員。
女臺長的“北京時間”
世界時,是全世界統(tǒng)一使用的時間。天文授時,則是以地球的自轉運動為基準,通過天文臺的觀測而得到的標準時間系統(tǒng)。走進天文臺,葉叔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看星星。浩瀚星空,仰望蒼穹,聽上去的確有些浪漫色彩。但葉叔華很快就感受到,天文學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浪漫,與想象中的探索宇宙奧秘的天文科研機構完全不一樣。
“干不了多久,你就知道這個工作的確很枯燥!比~叔華手里的設備,是法國人在19世紀30年代購置的,早已破舊不堪。只有4名從事業(yè)務的人員,而且設備簡陋、工作單調,每日刻板地觀測、計算、接收時號、校對天文鐘、發(fā)播時號;辦公條件簡陋,吃飯時就拿報廢的汽油桶當桌子,在上面放飯碗、菜碗……仿似時空穿越,她就像古時的占星家一樣,透過天文望遠鏡,記錄下星星掠過鏡內的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務院把建立我國時間基準的任務下達給新興的中國科學院,又從紫金山天文臺落實到了徐家匯觀象臺。在徐家匯最初的20年,葉叔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精確授時”。條件落后,人力不足,使得當時我國測量時間的精確度處于全世界倒數水平。日常生活中,計時相差分秒似乎并無大礙,但在國防、測繪等尖端領域,計時精確度要求達到千分之一甚至更小的誤差。
“一旦你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即便是不浪漫的事情,同樣也會全身心地投入。”葉叔華對這份枯燥的工作,開始傾注極大的熱情。1958年起,徐家匯觀象臺便著手籌建我國的“精確授時”系統(tǒng),葉叔華勇敢地挑起了這個擔子。她回憶道:“最初,報時的辦法就是通知外灘觀象臺的一個金屬顯示球降下來。即中午12點整,通過電話對外灘那邊的人喊話,讓那個球落下來。”
1965年我國“精確授時”系統(tǒng)通過國家鑒定,正式作為時間基準向全球發(fā)布,“北京時間”自此沿用至今。北京時間的精確播報,極大地促進了工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日常時間安排概念,對國防工程、探索太空以及國家威望都有很大影響。如果沒有這一自主系統(tǒng),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就不可能準時在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地面也無法順利接受樂曲傳輸信號。最近20年來,“北京時間”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繁榮的主權國家的象征。尤其是“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北京奧運”“上海世博”“一帶一路”等影響世界的重要時刻,全球媒體包括西方媒體和臺灣媒體都是以“北京時間”來報道和記錄的。
戰(zhàn)略眼光,閃耀星空
緊接著,“文革”讓我國剛有起色的天文學工作再度陷入癱瘓,后來,葉叔華恢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圖書室查閱國際天文學界的最新進展。還好,差距不是太大。而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技術和激光測距等空間技術,就此進入了她的國際視野。這些空間新技術將測量精度一下子提升了一個數量級以上,葉叔華真切地感受到:隨著這些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出現(xiàn),如果再墨守成規(guī),遲早要被世界所淘汰。
但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要建立我國的VLBI系統(tǒng),面臨著諸多實際困難。例如:對于新技術沒有經驗、科研經費不足等,葉叔華必須全力以赴去解決這些問題。她自然想到了“請進來、派出去”的策略,走國際合作路線,從很大程度上直接推動了該課題研究工作的進展。第一次出國,她率團赴法訪問,在最后的送別宴會上,法國科學家舉杯說:“為女臺長干杯!痹谝阅行詾橹黧w的天文研究領域,葉叔華贏得了特別的尊重和贊賞。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領下,1979年,6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建設完成;25米射電望遠鏡也于1987年建成,次年即開始參與國際聯(lián)測,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1986年1月,在葉叔華的帶領下,上海天文臺完成了“關于發(fā)展中國VLBI網的建議書”……正是她不懈的努力和戰(zhàn)略的眼光,讓上海天文臺和中國天文界迅速趕上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天文從經典觀測轉向空間觀測的潮流。
老驥伏櫪,依然活躍在天文領域
1995年7月,葉叔華準備起程前往美國參加“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聯(lián)合會(IUGG)第21屆年會”。出發(fā)前幾天,老伴程極泰摔斷了股骨,接受手術治療!斑@個大會四年舉辦一次,如果不去,只能再等四年。我覺得自己實在等不了!比~叔華伏在老伴身旁問:“我可以去嗎?”“沒什么,你去吧。”第二天,葉叔華搭上了飛往美國的班機。正是這次會議,葉叔華領銜的亞太地區(qū)空間地球動力學研究計劃獲得了各國同行的支持,成為首次由中國天文學家領銜的國際合作計劃。
多年后,老伴程極泰因瑣事與葉叔華拌嘴,不經意間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你卻不在我身邊!泵看蜗肫疬@句話,葉叔華的心里總是滿滿的愧疚。
為了表彰葉叔華對我國天文事業(yè)作出的貢獻,1994年,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新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命名為“葉叔華星”。2007年VLBI技術成功應用于“嫦娥一號”探月工程中。2012年,上海65米口徑全方位水準的天馬望遠鏡,在佘山矗立,“天馬”全程參與了嫦娥三號VLBI實時觀測任務,對月球車的挪動、轉彎、為探測器在月球的軟著陸做出了杰出奉獻……
“要做地上的鹽、世上的光!比~叔華很推崇這句話,她說:“學天文,我可以看到一個如此廣袤的世界,身邊一點小小的不如意,就不值一提了!敝v起自己的貢獻和成就,葉叔華卻總是輕描淡寫。她還有一句口頭禪:“辦一件事,假定只有40%的把握,假如停在那里不動,就會漸漸變成20%的把握,最后變到零。但積極爭取,能夠將其變成60%、70%,最后將事情辦成!
如今90歲高齡的她,依然在每個工作日出現(xiàn)在徐家匯上海天文臺的工作室里,間或接待一下青少年學子和天文愛好者。她常說:“我自認為還是一個比較努力的人,一個比較敢做的人,凡是想做的事情,就會不顧一切地去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相比于廣袤的宇宙,每個人都是滄海一粟,我更欣慰后繼者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我們這么多年的奮斗還是值得的!
。ㄕ浴吨袊萍紙蟆贰缎旅裰芸罚ㄘ熅 懸塔塔)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