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說晉楚爭霸(上)

        發(fā)布時間:2018-06-2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最近,湖南省博物館辦了個展覽,取名《東方既白——春秋戰(zhàn)國文物大聯(lián)展》。山西省博物院的展覽也以春秋戰(zhàn)國的文物為主,題目叫《爭鋒——晉楚文明特展》。這兩個展覽有什么不同,大家不妨比較一下。我理解,后一個展覽要突出的是晉、楚二國。春秋時期,晉、楚是一南一北兩大國,一個是黃河流域的大國,一個是長江流域的大國,晉楚爭霸是這段歷史的重頭戲,最能體現(xiàn)中國歷史的南北對抗。
          從長沙回來,孫慶偉老師給我打電話,向我轉(zhuǎn)達(dá)山西省博物院的邀請。他說,你是山西人,對山西很有感情,當(dāng)研究生時就寫楚國銅器,你去講幾句話,最合適。我說,我很想看這個展覽,但講話是個思想負(fù)擔(dān),不準(zhǔn)備,不敢講,時間太短,又來不及準(zhǔn)備,這里只能就展覽主題,講點粗線條的東西。

        時間框架


          首先,看這個展覽,我們要有點時間概念。
          現(xiàn)在,大家到賓館大堂辦入住,墻上掛著一大堆鐘。這些鐘是干什么用的?是表示世界各大城市的時間,供你對表。春秋戰(zhàn)國,各國記各國的事,頭緒紛繁,彼此有出入,只有通過“對表”,才有統(tǒng)一的時間表,好像看電視新聞,世界各地有什么大事,“天涯共此時”。
          什么叫春秋?什么叫戰(zhàn)國?史學(xué)界有不同理解。我不想拿這些互相矛盾的說法折磨大家,只想講一下通常使用的概念。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講這段歷史,他有兩個年表,一個是《十二諸侯年表》,一個是《六國年表》。這兩個年表都是參考各國史料,通過“對表”,整合在一起。前者以周、魯?shù)募o(jì)年為經(jīng),其他十二國的紀(jì)年為緯,始于共和元年(前八四一年),終于周敬王卒年(前四七七年)。后者以周、秦的紀(jì)年為經(jīng),其他六國的紀(jì)年為緯,始于周元王元年(前四七六年),終于秦二世三年(前二0七年)。
          這兩個年表,前八四一至前七七一年屬于西周晚期,前七七。至前二二二年屬于東周史,前二二一至前二0七年屬于秦代史。東周史分前后兩段,前一段是春秋史,后一段是戰(zhàn)國史。
          春秋本指《魯春秋》涉及的年代,始于隱公元年(前七二二年),終于哀公十六年(前四七九年),但隱公元年距平王東遷,前面還有四十八年,哀公十六年距周元王元年,后面還有兩年。
          戰(zhàn)國多指《六國年表》涉及的年代,始于前四七六年,終于前二二一年,但前二五五年,秦取西周,前二四九年,秦取東周(案:這里的西周、東周是指前三六七年從周王室分裂出的兩個小國),周亡距秦代還有二十八年。
          廣義的東周史是在狹義的春秋史前面加四十八年,后面加兩年,并在狹義的戰(zhàn)國史后面加二十八年。只有加上這七十八年,才能同前面的西周史和后面的秦代史銜接起來。
          春秋五霸,見《荀子·王霸》。荀子以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句踐為春秋五霸。前三霸是春秋中期的霸,后兩霸是春秋晚期的霸,春秋早期沒有霸。這是最早的說法。唐宋以來,有不同人選,沒必要多講。這里,我想強(qiáng)調(diào)一下,一部東周史,晉楚爭霸,主要是春秋中晚期的事。
          春秋早期,鄭、虢爭政,其實是王畿內(nèi)的杯中風(fēng)波,他們是王朝卿士(案:嚴(yán)格講,鄭國、虢國都不是諸侯,因此它們的國也不是諸侯國那樣的國),窩里斗。鄭國與宋、衛(wèi)等國沖突,也談不上爭霸。當(dāng)時的大國是秦、晉、齊、楚。
          春秋中期,齊桓公存邢救衛(wèi),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固然可以叫霸。但齊桓公的霸,只是稱霸,不是爭霸。真正可以稱為爭霸的,主要是齊桓公死后的晉楚爭霸。晉楚三戰(zhàn),城濮之戰(zhàn)(前六三二年)是晉文公和楚成王之間的大戰(zhàn)(晉勝),邲之戰(zhàn)(前五九七年)是楚莊王與晉景公之問的大戰(zhàn)(楚勝),鄢陵之戰(zhàn)(前五七五年)是晉厲公與楚共王之間的大戰(zhàn)(晉勝),這才是標(biāo)志性事件。
          春秋晚期,吳楚之爭和吳越之爭,驚心動魄,極具戲劇性和文學(xué)性(伍子胥幫吳王闔間伐楚入郢和句踐臥薪嘗膽、報仇雪恥的故事實在太傳奇,難怪會成為中國文學(xué)傳唱不絕的主題),但與晉楚之爭沒法比。即使到了春秋晚期,晉、楚仍然是超級大國。
          據(jù)《左傳》昭公五年,晉有四十九縣,每縣出長轂百乘,戰(zhàn)車數(shù)量可達(dá)四千九百乘。而《左傳》昭公十二年說,楚國光陳、蔡、不羹(不羹包括東不羹、西不羹),“賦各千乘”,如果按三個縣算,可出兵車三千乘,如果按四個縣算,可出兵車四千乘,全部兵車,當(dāng)在四千九百乘之上。
          這里,戰(zhàn)車四千九百乘是個什么概念?《孫子·作戰(zhàn)》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四千九百乘,按戰(zhàn)車兩千乘配十萬人計算,兵員當(dāng)為二十四萬五千人。
          戰(zhàn)國初期,北方,魏最強(qiáng),南方,楚最強(qiáng),仍承其余緒。

        空間框架


          其次,看這個展覽,我們要有點空間概念。
          我國古代,中國與四國(東南西北四國)相對,沒有中國,就沒有四國,沒有四國,也沒有中國。
          司馬遷的《十二諸侯年表》,其實是西周以來十四個國家的年表。這十四國,不能代表全部,只不過是司馬遷所見史料中比較重要的國家,特別是《春秋經(jīng)》中比較重要的國家。周是天下共主,除去周,有魯、齊、晉、秦、楚、宋、衛(wèi)、陳、蔡、曹、鄭、燕、吳,都是西周就有,東周也還在的國家。
          齊、魯、晉、衛(wèi)、燕是周初封建的五大諸侯國。齊、魯封在夷地,晉封在夏地,衛(wèi)、燕封在商地,最重要。曹、宋、陳、蔡,不能與之相比。秦是周孝王時才有,鄭是周宣王時才有。吳、楚處于邊緣。
          兩周之際,史料闕佚,很多事件和年代關(guān)系,有點說不清道不明,清華楚簡《系年》前四章恰好講這一段。簡文第一章講西周衰亡,衰亡是從厲、宣二王開始。簡文第二章講幽王之死和晉、鄭、楚始大。幽王在位僅八年。他死后,形成二王并立。東方的王是幽王的弟弟余臣,由諸侯大臣立于虢,西方的王是躲在申地的太子宜臼。第二年,即王位空缺的幽王九年,諸侯大臣無法朝周,晉文侯把太子宜臼從少鄂接回來,立于京師(鎬京),三年后才送他去成周。后來,晉文侯把虢公翰立的攜惠王殺掉,勢力擴(kuò)大到京師。這是講晉國始大。接下來講鄭國始大。鄭國始大是從鄭武公開始。東遷后,鄭武公是王朝卿士。成周以西、京師以東歸晉文侯管,東方的諸侯要聽鄭武公的號令。接下來講楚國始大。楚國始大是從楚文王開辟漢陽之地開始。簡文第三章講周室東遷,秦仲(當(dāng)指秦襄公)伐戎繼周,收復(fù)周土,為周人守陵,秦國始大。簡文第四章講衛(wèi)國始封、赤狄滅衛(wèi)和衛(wèi)國東遷。以前我們只知道狄滅邢、衛(wèi),不知道是哪支狄人所滅,讀了簡文才知道,是留吁王干的。留吁在屯留(李零:《讀簡筆記:清華楚簡(系年)第一至四章》,收入李守奎主編《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上海中西書局二0一六年版,38—54頁)。平王東遷,秦襄公護(hù)送之,晉文侯、鄭武公安定之,有勤王之功。晉、鄭、秦、楚是借此機(jī)會,乘勢崛起,這是東周的序幕。衛(wèi)國的滅亡是東周戎禍的標(biāo)志。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爭霸 說晉楚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