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等院校美術基礎教學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學,作為美術基礎的兩大主干課程,對提高藝術語言和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當前的基礎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和誤區(qū),急需打破傳統(tǒng)的基礎教學模式,建立新的思想體系和教學方式來適應今天的藝術發(fā)展與時代變化對藝術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素描色彩;基礎教學;思想觀念;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
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學歷來是美術基礎的主干課程。其教學目的是學生掌握藝術的審美原理、規(guī)律以及表現(xiàn)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具有較完整和獨立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藝術語言和藝術修養(yǎng)并為全面的藝術學習創(chuàng)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
然而,當前的高校美術基礎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和誤區(qū):一方面,由于受到應試型考試模式的影響,考生大都是經(jīng)過短期性、突擊式加上普遍性的臨摹、機械地復制等單一和僵化的訓練方式,使得他們對于美術基礎的認識非常狹義,只是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技能的掌握,造成學生個性和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高校擴招、教師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的單一、老化,傳統(tǒng)的色彩教學方式往往把技術作為教授的重點、中心,授課方式基本是程式化、概念化的,應考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甚至在進一步嚴重化。
同時,只注重技能的結果,而對當代新材料、新媒介和技法的介紹,對藝術史上重要的藝術流派以及各種文化思潮對繪畫藝術的影響和當下藝術動態(tài)等都很少涉及,甚至很多學生在對他們高考階段所看過、模仿過的高考美術基礎入門教材和范畫念念不忘,學生被塑造成只有技術沒有思想的匠人。要么,就是盲目追隨時尚潮流,一味地模仿外來的風格樣式,學習過程中很少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與獨立的思辨能力。
那么,面對新的時代要求、新的藝術現(xiàn)象和教學對象,如何創(chuàng)新基礎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基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打破學生已經(jīng)形成的固有的認知模式和思維觀念,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呢?長期以來,注重技術而輕視方法和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誤導了許多學生。所以,基礎教學不僅僅是技術,更重要的是方法論的教育。
一、21世紀的藝術直面今天的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現(xiàn)象,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種批判和介入的原則之上
時代在變、學生在變、問題也在變,這就必然給當代的藝術教學帶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教師,既要有足夠的責任心,又要有清晰的思想認識和大量的藝術實踐,來作為教學的支撐,以互動交流的方式來打破以往的單一化教學,努力尋找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教學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一個合格的老師,其標準應該是有能力幫助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進步,找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與方向。因為藝術的教學不能只是考核表面的、可以被量化的、標準的東西;藝術是強調(diào)差異的,所以基礎教學決不是單純的教技術,教某種模式,這不符合藝術的本質(zhì)。其教學目的不僅是對技術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來建立正確而獨立的思想觀念,對日后的藝術產(chǎn)生影響。
二、學院所教授的思想觀念和技術語言將對學生今后的藝術成長帶來重要的影響
基礎教學應該積極導入新的思想觀念和技術語言,盡可能地尊重學生的原創(chuàng)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技術技巧本身是藝術繪畫語言的一部分。藝術離不開技術技巧,但是,只有技術技巧也決不是藝術。今天的藝術對繪畫的各方面包括對技術的品位和要求都更高更多元化了,技術同樣要適應于藝術和時代的發(fā)展變化。這就對我們以往的基礎教學提出了新挑戰(zhàn),而傳統(tǒng)的基礎教學往往簡單膚淺地將技術的層面理解為藝術的“基礎”。事實上,基礎是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基礎訓練應該是全面的、立體的,圍繞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視覺方式和藝術觀念而進行。
三、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己
教師不能滿足于過去的成就,滿足于對形式、技術上沾沾自喜,對今天的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視而不見,不思進取,思想觀念的滯后,是無法滿足社會進步對藝術教育的要求。教師之所以稱之為教師,是因為他的思想深度、開放的視野、教育的責任心,他應該懂得運用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背景(如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等)來啟迪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而不是教條地教授那些匠人式的把戲和手藝。例如,1972年1月19日,有人就在一次藝術討論會上,憤怒地對博依斯叫到:“您一直在談論上帝和世界,就是不談論藝術。”博依斯回答說:“上帝和世界就是藝術!”在美術學院里,博依斯的教學是通過互動對話來進行的,他在課堂上更多地是談論哲學、歷史和社會等學科的知識,他把教學當作他藝術思想與理念的延伸,他更把談話變成藝術,把教學變成藝術。當代著名的藝術大師基弗、依門多夫都是他的學生。所以,當代美術的基礎教育應該是技術性與思想觀念的教學相結合。教師要重視自身的不斷學習,比如,重視對文化藝術史的學習和現(xiàn)狀的關注,因為文化藝術的演變發(fā)展忠實紀錄了人類視覺文化的變遷,這也是歷史文化留給我們的思考與判斷的記憶。對文化藝術史的深刻理解,能引導我們了解各個時期所出現(xiàn)的風格樣式和過去人們觀察思考事物的方式,洞察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思想觀念,把握人類文化的行為脈絡。這對于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個性和判斷力的形成,并建立學生獨立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審美經(jīng)驗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于是,在這里可以引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老師只能教授匠人的手藝,有些老師卻能夠同時自如地教授使用各種媒介、各種手段(例如繪畫、裝置、行為、圖片、表演等)工作的學生?因為前者是有頭銜沒有文化思想的匠人,而后者是具有獨立精神的思想者、引路人。
事實上,基礎教學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基礎教學又應該是快樂的、全面深入且有收獲的。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對基礎教學的認識并做出新調(diào)整,是擺在我們高;A教師面前的新課題和新挑戰(zhàn)。有效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實踐中去摸索,但更需要的是反思,特別是思想觀念上的反思。
參考文獻:
[1]盧宏飛.析如何做好高校美術基礎教學[期刊論文].科技文摘報·教育周刊,2011(3).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