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瀏陽河》為例,論器樂課程改革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要】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而課程論則是對文化教育價值、目標、方法及評價系統(tǒng)的綜合整體思考。要實施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對課程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瀏陽河》的教學為例,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三個部分來解讀和闡釋當今時代背景下,器樂課程如何變革。
【關鍵詞】課程改革;多元文化教育;綜合音樂感教育;后現(xiàn)在音樂知識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而課程論則是對文化教育價值、目標、方法及評價系統(tǒng)的綜合整體思考。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都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音樂教育逐漸暴露出它的不足:當代的音樂教育主要局限在教學法,理論視野和框架相對狹窄;在自身母語音樂文化基礎上的課程論還不存在,甚至還沒有認識到其存在的文化意義;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多元文化音樂缺少交流;我們缺少各學科理論的研究前沿的視角來評價音樂課程的今天和構建未來,我們需要新的音樂教育哲學的指導。我們需要如何應對呢?首先,樹立全球多元文化音樂的世界觀;二是建立母語音樂文化基礎上課程;三是用新的音樂教育哲學指導音樂課程。音樂教育的重心要從“音樂藝術作品”轉向“文化中的音樂”。以下就以《瀏陽河(琶音)》的教學為例,與大家探討筆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授課題目
瀏陽河琶音段。
二、所屬學科
音樂類。
三、專業(yè)
古箏。
四、所用教材
中國音樂學院校外古箏考級全國通用教材(古箏)。
五、適用對象
大學本科一年級。
六、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達到以下目的:
(一)審美目標
學生欣賞樂曲,能感受樂曲的濃郁的湖湘音樂風格。
(二)技能目標
學生能具有學習和演奏樂曲的能力,同時具有對不同演奏技法的特點進行準確評價的能力。
。ㄈ﹦(chuàng)作目標
改編或重新組織音樂;運用某一技巧對指定曲調即興創(chuàng)作的能力。
。ㄋ模┪幕繕
多元文化觀的培養(yǎng)。
。ㄎ澹┣楦心繕
培養(yǎng)學生對于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七、教學重點和難點
。ㄒ唬┙虒W重點
琶音技法的學習和掌握。
。ǘ┙虒W難點
運用琶音即興創(chuàng)作。
八、教學過程
。ㄒ唬⿲
。1)引導學生欣賞李谷一演唱的《瀏陽河》的音樂片段。
。2)請學生根據(jù)音樂片段回答以下問題。
師:歌曲叫什么名字?
生:瀏陽河
師:這首歌曲的風格特點是什么?
生:具有很濃郁的湖湘音樂風格特點。
。ǘ┘寄埽褐嘏囵B(yǎng)學生的琶音技能(15分鐘)
對樂曲《瀏陽河》的主旋律運用不同技法進行創(chuàng)編。
引導學生學習琶音技法。
。3)將學生分成兩組, 每一組派一個學生演奏。并討論出現(xiàn)的問題。
琶音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演奏的聲音很雜,需要注意放弦,放弦時注意手型和指甲與弦的關系,手要放松,力度音色統(tǒng)一。
。4)總結琶音演奏的規(guī)律。
。ㄈ┩卣
。1)引導學生欣賞日本箏曲《萌芽》和貝多芬的《月光》第三樂章。
。2)討論不同地域、不同樂器琶音的特點和風格。
(3)學生自評、互評、師評。
。ㄋ模┳鳂I(yè)
。1)要求學生課后完成關于《瀏陽河》琶音段的演奏。
。2)將一段喜歡的民歌曲調,運用琶音技法進行編配。
以下,筆者分別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對本堂課的設計進行闡釋。
九、教學理念
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家J.A.班克斯建構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五個維度:1.內容整合;2.知識的建構過程;3.消除歧視,關注學生的種族態(tài)度特征,以及如何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來修正他們的態(tài)度;4.平等的教學法;5.強化的學校文化與社會結構。這五個維度對中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課程是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要實施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對課程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國音樂教育內容主要是以兩種為主,一是以西方為主,二是以漢族音樂為主。對于除西方以外的世界多元文化音樂同樣值得關注。本課有意識地納入日本箏曲《萌芽》的欣賞,《萌芽》創(chuàng)作于上個世紀70年代,作曲家三木稔是當今享有國際聲譽的日本作曲家,在與日本著名箏樂演奏家野坂惠子長達數(shù)十年的合作中,創(chuàng)作了如《從東方》、《箏譚詩集》、《仙后座二十一》等一系列箏樂作品,《萌芽》是古箏獨奏組曲《箏譚詩集第二“春”》五首中的一首,隨著日本電影《感官王國》、《朋友》的上映,這部箏曲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是三木稔的代表作之一。《萌芽》、《月光》以及《瀏陽河》三首作品,其共通點是運用了琶音技法,通過比較同一技法在不同樂曲中的運用,這既是筆者對于內容的整合,也屬于知識建構的一部分。
其次,綜合音樂感教育的借鑒,綜合音樂感教育是指學科綜合性的音樂學習,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中,音樂的各個方面是作為獨立的部分而存在的,例如音樂史學與樂器演奏課是獨立的兩門課,音樂知識的支離破碎是歷史存在的一個問題,綜合音樂感教育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的運用是將音樂歷史、音樂理論、音樂創(chuàng)作以及樂器演奏綜合而形成一個整體,筆者在本課中,既有琶音技能的學習、也有瀏陽河相關音樂理論知識的涉及,還有即興創(chuàng)作的部分,形成了多層次,多角度的闡釋。
再者,后現(xiàn)代知識型的音樂教育強調音樂知識的文化性、境域性和價值性,其一,文化性是指音樂知識從客觀性向文化性的轉變,筆者在內容的選擇上,不僅是對《瀏陽河》樂曲演奏技能的學習,對《瀏陽河》歌曲的欣賞,更有將其放置在湖湘地域文化這個大的背景中來解讀,突出音樂知識的文化性。其二,境域性是指音樂知識從普遍性向境域性的轉變,隨著人類學家對非西方音樂知識價值的認識,否定了西方社會音樂的“社會標準”,肯定了其他文化音樂知識的合理性和可發(fā)展性。中國箏、日本箏、鋼琴三種樂器的對比,不僅是三樣樂器的比較,而是三種文化的比較,不能以單一評價體系去衡量,使被壓抑的傳統(tǒng)音樂、民族音樂、非西方原生態(tài)音樂重新合理化。其三,價值性是指音樂知識從中立性到價值性的轉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筆者選擇介紹李谷一演唱的《瀏陽河》作為欣賞內容,學生能夠接觸和了解唱法的多樣,不存在某種超越所有的理性,每一種音樂知識都是存在于有限的知識領域的價值。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