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研究的宏觀視野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 要:音樂教育學科背景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它交叉學科的性質(zhì),有關其學科體系的探索也總因爭論而難以得到共識。本文就音樂教育的學科體系問題做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角度:本體研究、歷史研究、現(xiàn)實研究、方法研究,并做了初步解釋。
關鍵詞:音樂教育 學科體系 宏觀視野
今天的音樂教育,關乎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更關乎整個社會的教育平衡。世界已逐漸認識到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時代的教育如果繼續(xù)將智力教育、技術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視教育天平的另一頭—情感教育,那么由此帶來的社會發(fā)展重大隱患將會產(chǎn)生災難性后果,而音樂教育正是治療情感教育缺失這一“病理”的最佳方劑之一。“人們需要在藝術中恢復自身的全面發(fā)展,防止感性與理性的分裂,在藝術天地里恢復心理平衡和精神和諧,通過對藝術與美的追求,提高人的價值,達到個性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人格的完善!雹俚聦崊s不容樂觀,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在進行音樂教育,然而從發(fā)展歷史、社會重視程度、教育的實情來看,發(fā)展不平衡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中國的音樂教育盡管按照教育法規(guī)定,音樂課是學;A教育的必修課,但執(zhí)行的情況卻千差萬別,現(xiàn)狀令人擔憂。多項調(diào)研結果表明,我們國家的音樂課在很多中小學不過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擺設,更可怕的是很多數(shù)理化老師也認為音樂課不過是一種調(diào)節(jié)身心的課程罷了,與數(shù)理化的實用性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音樂教材的編寫雖然越來越尊重教育科學的規(guī)律而且更加人性化,但實際的音樂課卻根本沒有發(fā)揮出教材應有的教育功能……如果我們的孩子缺少了真正意義上的情感教育,那么不僅會造成個人成長的不健全,也會給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帶來極大的不平衡。音樂教育現(xiàn)實的失落雖然不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不和諧的全部原因,但事實是:人們?nèi)匀蝗鄙僖魳方逃榇烁冻鲋鷥r。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我們終將無法追回靈魂深處的本真,從而喪失感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音樂教育不僅取決于實際的操作,也取決于理論研究的成果。如果理論認識跟不上實踐發(fā)展,就會對教育的執(zhí)行過程缺乏有效的指導,音樂教育就很可能會原地踏步,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腳步。那么究竟什么是音樂教育?在概念上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音樂教育是指具有教育意義的一切音樂事物,它是一個具有一般化意義的概念,上升到了“音樂教育學”這個學科的概念;狹義的音樂教育單指音樂的教學活動!皬膹V義上講,凡是通過音樂影響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質(zhì)、增進知識技能,提高文化修養(yǎng)的音樂活動都屬于音樂教育的范疇,是音樂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從狹義上講,按照國家的要求,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的學校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②從廣義的學科角度來看,音樂教育學既是音樂學的分支,也是教育學的一個下屬學科,雙重的特性決定了它交叉學科的性質(zhì)。要進行音樂教育理論研究,首先要搞清楚音樂教育的學科體系,然而由于學理的紛爭,至今很難在學科體系上產(chǎn)生共識,從而只有研究對象的總和,而沒有體系。如果音樂教育連學術體系都混亂不清,就必定會限制它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學科體系建立的意義就不言而喻。從本學科的歷史發(fā)展來看,古今中外不乏音樂教育的理論成果,如中國諸子百家的樂教論,古希臘羅馬的音樂教育思想等,直到今天各抒己見的音樂教育論著層出不窮!叭绻幌抻趥別問題、個別方面的探索,就還夠不上稱之為音樂教育學。而必須要有比較全面、深入、成熟的理論總結,成為一門比較系統(tǒng)的學科!雹垡驗橐魳方逃龑W是對音樂教育這一事業(yè)和理論的集中概括和最高概括,因為正是它,不論是有形或無形、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決定著一切音樂教學的理論和方法。④“沒有更大的視野,沒有對一個人的工作的內(nèi)在價值的意識,就很容易開始陷入日常問題,就事論事,而很少顧忌它們更大的背景。”⑤無論是哪家之言,都趨向于一個共同愿望:完善音樂教育學的學科體系。本文就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希望為音樂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和研究的角度,以期在局部研究上更客觀地把握內(nèi)在規(guī)律。
目前,音樂教育的學科體系結構主要是以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論來進行歸納整理的。然而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歸納,都離不開學科交叉的情況,即按照教育學、音樂學、歷史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原理來劃分研究對象,同時突出教育學的理論框架,如教學論、教學法、課程論、教學評價等內(nèi)容。無論音樂教育有怎樣的子系統(tǒng),終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社會功能,完善音樂教育學的自身體系,為音樂教學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同時,實踐又反作用于理論,促進理論的不斷進步。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還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知識結構的重大變化,音樂教育的研究價值也正在于此。
音樂教育學的交叉特性具有兩面性:一面是,多學科交叉研究重在應用各學科的理論成果,有利于結合其中一個學科的科學性來下結論,正所謂“拿來主義”;另一方面,音樂教育學畢竟是一個研究整體,重視了交叉研究的意義就容易忽視它自身的系統(tǒng)性,缺失教育的全局意義,容易將研究對象割裂開來。比如,只重視借鑒教育學的理論,就容易忽視音樂教育的音樂主體,教育學雖然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如果忽視了音樂的特殊性,就會走向分裂;相反,如果只重視音樂的特殊性,如審美性、表現(xiàn)性等特征,而不從教育科學的規(guī)律和角度去把握,則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比如,兒童器樂教學,如果一位教師對某個樂器的演奏歷史、特性、方法、舞臺經(jīng)驗掌握得非常好,但這絕不表示他就一定能夠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相反一位器樂教師雖然沒有那么高超的演奏技術,但他很可能是一位懂教育、受學生敬仰的好老師。因為音樂的表現(xiàn)性、審美性等特征和教育理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合格的器樂教師既要有一定的演奏能力,也要具備教育的基本知識。如果教師擁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音樂教育視野,那么他才有可能在器樂教育領域有所成就,這其中應當包括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教育也應當有一個宏觀的教學計劃,既要幫助教師理解音樂的特性,也要教授教育的原則,讓教師理解基本的音樂教育哲學,如形式主義、表現(xiàn)主義⑥等,還要學習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如此,宏觀的、全面的教師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教師,而只會演奏,不懂教育,對音樂教育缺乏宏觀思考的教育現(xiàn)狀應該在音樂教育界引起足夠重視。因此,我們不能僅從一個側(cè)面來描述和解釋音樂教育,而要用宏觀的視野來平衡音樂教育的整體性。皮亞杰在《跨學科認識論》中說:“一門學科與鄰近學科或鄰近領域之間的合作,導致彼此有一些真正的相互作用,即在交流中導致某種互利,諸如互相使對方在總體上有所豐富……高級階段……是要使各有關學科融為一個總的體系,在其內(nèi)部建立有這種體系!雹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