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鐐銬跳舞 出處_中國大片:戴著鐐銬跳舞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隨著張柏芝的飛天而去,《無極》回歸到起點;隨著章子怡的翩然倒下,《夜宴》嘎然而止;隨著鞏麗打翻的毒藥,《滿城盡帶黃金甲》炫彩落幕,與此同時,中國三大導演有關中國大片的第一次演繹與交鋒也隨之告一段落。
然而,竟有觀眾訕言:四年前,我手中緊攥百元大鈔,去看最貴的中國電影《英雄》,一開始還心疼錢,后來就笑了,但沒想到居然一直笑到了今天。
所謂中國大片
許多人的大片感覺來自美國,這一概念是從好萊塢“舶來”的。一位美國學者界定的大片特征是:必須是奇人奇事,而絕非日,嵤,“大抵是幻想或科幻與家喻戶曉的西方神話畫廊中的原型英雄雜湊在一起的混合物”,“它們被組裝在一起,就像超級油輪、航空母艦或摩天大樓”。
因此,近來中國大片似乎也有了套路:一是大投資、高科技、強陣容的制作規(guī)模;二是跨民族、跨文化而進入全球性主流市場的制作目標,;三是看它能否擁有全球主流市場上的票房業(yè)績。三者不可或缺。這讓中國電影的產業(yè)結構悄然發(fā)生著變化。
中國電影的產業(yè)結構重組始自加入WTO后的2003年,此前,好萊塢大片基本上占了我國電影市場份額的60%-70%。2004年,中國電影才第一次在本土市場上拿到了55%的市場份額;2005年則拿到了60%的份額。與此同時,《英雄》、《十面埋伏》、《神話》等大片還在國際主流市場贏得了驕人的票房業(yè)績,初步顯示了中國電影與世界對話的產業(yè)實力。
然而中國大片,只是剛剛起步,正在全球化的空間里摸索著走自己的路,無論它有多少“串邦”或“笑場”,應當看到,大片是推進中國電影產業(yè)化的前鋒。假如沒有大片,中國電影永遠無法與好萊塢平起平坐。
2006年12月14日,耗資3.6億元的國產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全國公映。各種跡象表明其盈利情況不錯。這表明,以“黃金甲”為代表的中國大片商業(yè)化軌道似乎越來越順暢。
但一個質疑在于,中國的幾部商業(yè)大片能否成為中國電影商業(yè)化的引擎?中國電影市場愈發(fā)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如何破局?
走出“襁褓”
1994年11月,中影集團首次以分賬形式引入《亡命天涯》等好萊塢影片,當時的電影人員、新聞記者為了工作和行文的方便,稱這些大投入、大場面的電影為“大片”。2002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英雄》,2.6億投資、14億全球收入,開始了“中國大片”的歷程。之后,《十面埋伏》耗資2.4億、《無極》3億、《夜宴》1.2億。中國大片不僅高投入還全部能高產出,只賺不賠,《十面埋伏》國內市場收入1.6億元,美國票房超過1000萬美元;遭人詬病的《無極》國內票房1.9億元、國內音像版權1600萬元、海外版權約2000多萬美元;而《夜宴》首日票 房就突破了1200萬元。
流暢的畫面,充滿神秘的竹林,宏大的場景,龐大的演員陣容,華麗的戲服,然后就是一部中國大片……這仿佛就是中國人向來喜歡套用的模式,省時又省力。從當年的《英雄》到如今的《夜宴》無不如此。
以前有誰拍過大片?張藝謀、陳凱歌誰也沒有拍過,如果要挑毛病自然不少。但換一個角度來說,好萊塢大片不也同樣如此嗎?要是挑剔《蝙蝠俠》、《蜘蛛俠》、《指環(huán)王》的話,毛病、破綻也是一大堆。
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年)為中國大片首開其端,張藝謀的《英雄》(2002年)則接力推出,再到陳凱歌的《無極》(2005年),也不過短短四、五年時間。如果要求中國大片一下就臻于成熟和完善,未免操之過急!
另外,中國大片最初都是由民營公司投資的,是冒著很大風險闖出來的一條路。
因此,他們有時在國際發(fā)行與話語權上很難“挺直腰板”,像張藝謀,2001年時,還抱著“以小博大,堅守一方凈土”的理念,也是從《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幸福時光》等小投資影片做起的,只是后來才想起做中國大片。
“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樣,大片通常要求‘比主流還要主流’,它要和社會主流價值體系達成共識,它要闡述的是‘生命比所有東西都重要的’價值觀!北本╇娪皩W院教授崔衛(wèi)平指出,但《英雄》里對秦始皇的認識、《夜宴》及《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散發(fā)的價值觀,就有失社會共識的認同感。當然,在中國導演與中國觀眾沒有達到一個社會共識的狀況下,拍出主流中的電影大片,有點勉為其難。因此,現(xiàn)在的中國大片有待進一步發(fā)展。
在苦樂中跳舞
記得剛加入WTO時,作家王蒙曾指出:“中國文化人需要學習的,只是在資本中快樂地舞蹈!蹦敲矗鯓硬拍軐W會并做到“在資本中快樂地舞蹈”呢?
當下的中國電影產業(yè),繼《英雄》、《十面埋伏》、《功夫》、《神話》、《無極》、《七劍》之后,又有《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墨攻》以及正在籌備拍攝的超豪華歷史巨片《赤壁之戰(zhàn)》等等。在這些大片里,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以好萊塢為主體的跨國資本的滲透,這正是我們在新局面下遇到的新問題,我們該怎樣來應對?
說透了,就是不可盲從于資本短視的功利本能,不可犧牲我們民族的主體性而被人家牽著鼻子走,而應當清醒地保持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主體性和民族文化的主體性,要注重文化對資本的引導而不隨波逐流。
也許,中國大片與好萊塢大片的制作模式漸漸呈現(xiàn)出趨同的危機,呈現(xiàn)出只注重視覺奇觀的營造或提供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卻往往忽略了對民族文化以及文化傳統(tǒng)的深入發(fā)掘,在電影專業(yè)水準、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審美精神的提升上,則顯得不能令人滿意,從而招致了種種詬病。如何走出一條不同于好萊塢大片的新路,這就需要我們群策群力、花大力氣,將中國大片鍛鑄為更具東方神韻和風骨、更具多元風格和樣式特色的民族電影品牌。
大片帶來信心
據悉,2005年中國電影的總收入是41億元,其中15個億是外國大片貢獻的。全國電影票房能夠超過500萬元的國產電影不會超過10部;除了極少量的中外合拍影片以外;國產電影的平均虧損估計達到70%以上,其市場空間的萎縮可見一斑。
大片最深刻的影響就是,把國外電影投資經營理念帶到了內地。以前內地電影是有合拍,但大多數(shù)是掛牌的,沒有實質的資金合作,更不用說內地電影進入海外主流院線了,F(xiàn)在大片海外投資模式,已在內地的整合營銷、市場推廣方面,形成了一個較為良性的循環(huán)。
另外,中國大片可以進入海外主流院線,這個從《臥虎藏龍》開始、《英雄》、《十面埋伏》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做到了華語地區(qū)和北美同步上映。雖然不是每部電影票房都很好,但起碼對于過去來講是個很大的進步。
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電影業(yè)內人士對國產電影發(fā)展是相當悲觀的,但《英雄》等大片的產生,告訴了我們電影還是有人看的,如果用心去做,電影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做到高票房的,大片的出現(xiàn)極大地鼓舞了電影人的信心。
三五年內還會拍大片
張藝謀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稱,現(xiàn)在大片投資主要靠海外回收成本,但海外又只認武俠片這一個類型。如此一來中國大片之路,只能是武俠片走到黑,還是需要另外選擇新的路徑?
但華誼兄弟總經理王中磊表示,現(xiàn)在的電影市場武俠大片是處于飽和狀態(tài)。但國外對中國大片印象與欣賞習慣似乎已形成定式,無論從李小龍到成龍的功夫片,還是到李安的現(xiàn)代劇情片,中國古裝戲成為大片消費與制作的一種習慣。
“只要古裝武俠大片在內地有市場,3至5年之內肯定還會有人繼續(xù)拍,因為國外現(xiàn)在只認這種類型的電影!备哕姳硎,《滿城盡帶黃金甲》已經在古裝商業(yè)大片上做到極致,也不認為觀眾對該類電影已到了審美疲勞的階段,武俠文化是個博大精深的東西,可以挖掘的東西太多了,而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并沒有完全對這種類型片掌控,他們還有上升的空間。其實不僅是他們三個人,我相信還會有其他華語導演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就看哪個人能在故事、拍攝手段、工藝方面更有創(chuàng)新性了。
“其實中國影片依靠海外票房并不是件太丟人的事,依靠海外回收投資,從經濟角度來講是很有眼光的。”陸弘石表示,今后的大片還會繼續(xù)沿用這個模式,值得鼓勵。當然,只要投資能回收,能賺錢,還會有人繼續(xù)嘗試古裝武俠大片,最近《刺馬》、《三國演義》不是也要開拍了嗎?當然,中國式大片也要有其他的形式,比如《云水謠》等。
相關熱詞搜索:鐐銬 戴著 中國 中國大片:戴著鐐銬跳舞 戴著鐐銬跳舞圖片 戴著鐐銬跳舞作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