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益 幾年前我就擔心訂數(shù)下滑】 因為幾年前吵過架 老擔心被報復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讓人家懂是很難的,你要說得云山霧罩的很容易,因為說完了以后,人家也不知道你說什么 彼時,丁聰已是久負盛名的漫畫家,陳四益卻剛在《?望》周刊做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編輯。為填充版面的不時之需,陳四益寫了些短小的文言寓言,拿著華君武寫的“介紹信”,敲響了“丁府”的小門,心下忐忑:丁聰在30年代就已成名的堂堂丁府,總該是比較“闊氣”的吧?再怎么地,也該有個三室一廳吧?
結果他吃了一驚。房間逼仄,大間是丁聰岳母的臥室,小間則是丁聰夫婦的臥室兼書房兼畫室。為了便于行走和工作,太太的那張折疊床,總是晚上打開,白天收起。書架上堆滿了不說,地下、床邊、桌上也到處是一堆堆的書山,無從落腳,一足不慎,怕會引起“山體滑坡”。
丁聰看了陳四益寫的十幾篇寓言,說,好,我畫。
丁先生的“本事”
剛開始,陳四益寫諷刺文章,丁聰畫漫畫,大家時常覺得跟丁聰合作的肯定是一個老頭,而且寫的是文言文,更應該是個老頭了,所以都問丁先生,“跟你合作的那個老頭是誰?”
丁聰先生自讀書創(chuàng)刊后經(jīng)常去“讀書日”,即讀書的編輯、作者和讀者在一起閑聊、討論選題之聚會。陳四益第一次參加“讀書日”,丁聰便向他招手,讓他過去坐定,而后才笑呵呵向大家介紹:這就是你們說的那個老頭!
那時陳四益40出頭,正當壯年!1962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63年做了一年學生工作,1964年做了一年‘四清’,1965年教了一年書,還沒教完,‘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運動太多了。等陳四益真的開始寫東西的時候,已經(jīng)40多了。丁聰比他大了22歲,而陳四益還在念初中的時候,就已經(jīng)看了小丁的漫畫。他們是兩代人。但在陳四益看來,兩人卻一點隔閡都沒有。
那時陳四益的主要工作還是編《?望》,副業(yè)給《讀書》寫專欄。有時臨發(fā)稿了,丁先生會打電話催。陳四益寫完后,有時給丁聰先生留下的時間就不多了,他就覺得特別抱歉。丁先生卻從來都說,不急。
“丁先生的本事是,有的我自己都覺得不好畫,但是到他手里他就能畫出來。丁先生是上海人,我有時候說這個可能不好畫,丁先生就慢悠悠地用上海腔說,我總歸畫得出來咯!
陳四益拖著腔,惟妙惟肖地學著丁聰說話。
事實上,陳四益并非一早就給讀書寫專欄。他和丁聰合作的雜文與漫畫,先是在《新觀察》、《學習與研究》刊登,《支部生活》、《北京日報》也零星登過一些。這些都被當時的《讀書》主編沈昌文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陳四益的專欄一停掉,擅長與作者“談情說愛”的沈昌文就找上門,把陳請到了《讀書》編輯部。
“陳文丁畫”始于《百喻圖》。自1984年起,到1995年止,歷時11年。1991年結集為《繪圖新百喻》;1997年結集為《繪圖雙百喻》,至今又近10年。
10年前,丁聰先生以80高齡患腎疾住院,割去了半個腎。手術后身體依然很虛弱,卻對陳四益說,再畫10年。果然又畫了10年。
“一直到去年,他又摔了一跤,骨折住院,就不能再畫了!薄瓣愇亩‘嫛苯Y集再版之時,陳四益把樣書送到醫(yī)院。丁聰看了書后,說,這個畫家畫得真好。丁太太說,他畫得好,你是不是應該向他學習。慷÷斅卣f,來不及了。
“那一段時間他連自己畫的畫都不記得了。過了幾天之后逐漸逐漸恢復了,他認出他的畫來了。他就說,這怎么那么有意思?我說怎么了。他說,你看,那么多年前畫的東西,跟現(xiàn)代的情況還是那么貼切。
“當時我就說,‘丁先生咱們再畫10年!驗槲蚁胨呀(jīng)90歲了,再畫10年就100歲了。丁聰卻無聲地笑了,沒搭這個話!
書出版了,代表了他們20多年來的默契,陳四益興致勃勃地說,“為我們20余年的合作畫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過了幾天,丁太太打電話來,“丁先生說咯,沒有句號。”
這次采訪陳四益先生,除了談及與丁聰?shù)暮献,也談及了《讀書》“換帥”之事。
讓人讀懂難,云山霧罩易
人物周刊:現(xiàn)在似乎有些人詬病《讀書》上很多文章晦澀難讀,請你作為一個老作者談談對這樣的文風的看法。
陳四益:我總覺得做雜志,不是學術刊物,文字最好通俗曉暢為好。工作夠累的了,完了以后,我就想看些稍微輕松一點,思想品位高的,現(xiàn)在是讓大家看那些比工作還要累的文章。
說得讓人家懂是很難的,你要說得云山霧罩的很容易,因為說完了以后,人家也不知道你說什么,也不會來找你辯論,但是你要說得人家懂,首先你要懂,你懂了之后不一定說得出來,你還要把你懂的東西用大家都能懂的話說出來,同時還要準確,還要讓不是專家的人也有興趣去了解,這個不容易。
人物周刊:可能有些重要的問題必須討論。
陳四益:必須討論的文章也要看起來很明白,你不能說我是研究學問的,我喜歡這種文章,所以你也必須看這個文章,這是不行的!蹲x書》面對的是廣大愛好讀書的人,不是只給專家看的。
《讀書》太學究氣了
人物周刊:你覺得沈昌文時期的《讀書》,和汪暉時期的《讀書》,其最大的不同,僅限于文章的晦澀與否?
陳四益:當然,現(xiàn)在從學術界來講,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詞語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汪暉他們談了許多三農(nóng)問題,也做了很多關注這方面的研究和調(diào)查報告,希望影響政府的政策,并引起一般讀者的注意,這些都是他們的責任心,是他們關注國計民生的表現(xiàn)。但是你的這些責任是不是合適放在《讀書》上做?國務院的研究室,農(nóng)村政策研究室,也做這種研究性的報告。
《讀書》也可以寫三農(nóng)問題,但是《讀書》寫三農(nóng)問題不是這種寫法,因為它面對一般的讀者,一般的讀者無法更改政策的東西,他們希望了解三農(nóng)問題到底有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到底原因是什么。但是要長篇累牘把專家的討論登在上面,我覺得這不是《讀書》要承擔的責任。
人物周刊:和《書屋》、《書城》、《閱讀》這類雜志相比呢?《讀書》現(xiàn)在的特點是什么?
陳四益:和這類刊物比,《讀書》就顯得太學院氣,太學究氣了。我聽到很多人跟我講,說我原來每年都看《讀書》,現(xiàn)在我不看了。我問為什么。說看不懂。
《讀書》從沈昌文那時候開始,從三四萬本到五六萬本,最后到10多萬本,訂數(shù)是逐年上升的。后來《讀書》的面貌改變了,幾年前,我就有點擔心《讀書》的訂數(shù)下滑,但是他們告訴我還在上升。我就不說話了。但是這一次我看到,好像今年訂數(shù)急劇下滑,我猜測是逐年下滑的。
不要以“左”“右”簡單概括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這一次《讀書》更換主編?
陳四益:如果說《讀書》的訂數(shù)不斷下滑,影響到成本,這個時候換主編,這沒有什么奇怪的。作為主編,他既然辦這個刊物,他必定有他自己的主張,如果說出版者的理念和主編的理念不能相合,那么主編被辭去這個職務,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不認為換一個主編,《讀書》肯定會如何如何,要皆大歡喜也并不容易。究竟如何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人物周刊:主編的性格、喜好、學養(yǎng)等決定了雜志的性質,之所以出現(xiàn)現(xiàn)在這種局面,是不是因為沈昌文和汪暉,一個作為出版家,一個作為學者,他們關心的問題不同?也有人認為這一次換主編是學派之間的斗爭,在你看來是這么一回事嗎?
陳四益:學派要有自己的主張,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我們有什么學派。恐劣谡f什么“新左”,我對這個不大熟悉,我也不知道什么樣的觀點就算是“新左”,什么樣的觀點就算是“老右”。我看刊物就談刊物,不會用簡單的“左”“右”去概括。
相關熱詞搜索:訂數(shù) 我就 幾年前 陳四益 幾年前我就擔心訂數(shù)下滑 陳四益 探究陳四益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