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
發(fā)布時間:2020-05-19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運用行政集權手段,其前提必須是有責任倫理和人權觀念的政府。如其不然,一旦放棄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的建立,不立此為本,那么,必將流為新權威主義,這是與現(xiàn)代民主政治精神涇渭殊途的
四月下旬,新一屆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果斷處理瀆職官員,把謊報、瞞報的情況扭轉過來,每天向全國和全世界公布疫情,在不長時期內,使正在迅速蔓延的非典疫情得到了控制。這說明面對非典這場突發(fā)的危機,政府是有應對能力的,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長期以來,我們只喜愛豪言壯語,只追求宏偉目標和烏托邦理想,至于為實現(xiàn)這些理想和目標,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老百姓要付多少代價,都可以在所不惜。這是一種只講意圖倫理的政治。但是,政治家更重要的還必須講責任倫理?梢赃@樣說,本屆政府在就職時向人民所作的承諾,已經初步實現(xiàn)。它是一個對人民負責的政府,是按照現(xiàn)代政治家的要求,以責任倫理指導自己工作的政府。而其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將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過去,我們也講要對工作負責,但很少提到人,特別是人的生命
這里說的人和人的生命,不是一個籠統(tǒng)而抽象的概念,如盧梭所說的\"公意\",而是指對每一個具體的人的生命負責。不落實到每個具體的人身上,人民這一概念也就變成沒有內容實質的空話。過去,我們往往將經濟指標放在第一位,實現(xiàn)多少GDP,吸引多少投資,成為工作成績最重要的考核指標。甚至有時表現(xiàn)為急功近利,只為政績,不管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這次政府抗擊非典的行動讓人感到溫暖,我想其中開始顯現(xiàn)的一些基本人權觀念,恐怕在起著主要作用。
我們是在尚未完成體制改革的情況下來進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的。在我看來,政府抗擊非典的行動,主要運用了以下三種措施:第一是高度行政集權的協(xié)調機制,把為防控非典所急需的人財物作集中的調配。北京小湯山醫(yī)院就是這樣搞起來的,部隊和上海等大城市在醫(yī)藥用品、設備和人員方面,對疫情嚴重地區(qū)所作的支援也是這樣的。第二是運用黨和政府總動員的方式,設立以總指揮部為核心的領導機構,大張旗鼓,發(fā)動群眾,來貫徹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第三個措施是為應對危機,迅速頒布了一系列法令,采取了雷厲風行的嚴厲措施,大力整飭玩忽職守的官吏,將他們拉下馬。
以上三種手段也是過去常常采取的,但是為什么這次政府的政策得以較為順利的貫徹,比較獲得人心呢?那就因為本屆政府注重責任倫理,把人的生命看作第一位,這是一個關鍵條件。不過,就這種措施本身來說,它是在體制改革還沒有實現(xiàn)之前,只能采用的手段。運用這樣的行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它所依靠的是領導的開明,否則,采用同樣的行政手段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如過去的大躍進就是一例)。我們不能過分信賴這套行政手段,因為它只能用于一時,而不可行之于久遠。它是有局限的,雖然適合于某些方面,但在另些方面則不一定頂用。(正如最近有人已經指出的,我國非典患者超過千例,可從這樣眾多患者身上取下供醫(yī)學研究的豐富資料,這是其它有疫情國家做不到的。但在對非典病毒科學研究上,我們和先進比,還是落后的。)它只能是在體制改革尚未完成以前,在政治文明的目標實現(xiàn)之前,不得不采用的手段。倘不墜入空談高調,我們只能說,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實在也別無更能行之有效的方案可循。我甚至認為在一輪一輪政治改革完成以前的較長時期,也還只能如此。自然其前提必須是有責任倫理和人權觀念的政府。如其不然,一旦放棄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的建立,不立此為本,那么,必將流為新權威主義,這是與現(xiàn)代民主政治精神涇渭殊途的。
接下來我也想談談人文精神的問題。在抗擊非典的戰(zhàn)役中,特別強調了科學和法制的作用,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我認為人文精神卻不可遺漏。長期以來,不注重人文精神,即使在學術文化領域里,人文精神也同樣被忽視,以致直接影響到人的素質低下。我們只要略加反思,就可認識到忽視人文精神的后果。但使我感到驚訝的是,在非典肆虐期間,不少中國公民身上竟仍然會閃耀出人性的光輝。比如許多醫(yī)務工作者平時默默工作,他們都是普通人,但臨危不懼,恪盡職守,是那樣的從容,充分體現(xiàn)了對職業(yè)道德的自覺。這是令人感動的。我覺得也有更多一些人在觀念上,開始萌發(fā)了某些變化。這是由于迅速傳染的疫情,促使人們省悟個體和群體的關系,懂得保護自己就得保護他人。這不僅表現(xiàn)在公共衛(wèi)生方面,而且在價值觀念上,也有所體現(xiàn)。
過去,人們大多只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利益。但在危機時刻,開始想到別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不再僅僅是金錢和私利,而是為別人的生命作出貢獻的崇高品質。諸如這些過去很少看到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突然展現(xiàn)出來,怎不令人鼓舞?不過我們必須注意,在危難時刻所顯現(xiàn)的美好人性,倘不加珍視、培育、鞏固,是會稍縱即逝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問題的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不注重人文精神,很多不好的現(xiàn)象也在危機中暴露出來。一些人不講公德,隨地吐痰。有的患者明知自己有病,還出來游玩。甚至還有非典患者從醫(yī)院逃出來,到公共澡堂去洗澡。這是我們長期以來蔑視人文精神,缺乏由人文精神所培養(yǎng)出來的責任倫理、公民公德、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等等,必然產生的惡果。我希望通過這次非典的經歷,全社會都能夠重視這個問題,思考這個問題。
最后,我還想談一下社區(qū)問題。小政府、大社會是我們這些年社會發(fā)展的一個中心目標,政府也投入了許多精力和資源,來建立和發(fā)展社區(qū),F(xiàn)在我們的社區(qū)還不是民間社會團體。民間社會組織的根本精神是自治,是市民或村民按照自愿的意志自發(fā)組織起來的團體。這里且以美國的社群為參照,美國每一個鎮(zhèn)都是一個社群,它有自己的通過選舉所產生的管理機構,鎮(zhèn)并不對縣或州負責,它只對自己的選民負責。在鎮(zhèn)、縣、州和聯(lián)邦之間,并不是一般我們所理解的上下級關系,每一個都是相對獨立的社群,只是通過明確的法律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州的立法不能違背聯(lián)邦的憲法等等。
我們現(xiàn)在的社區(qū),在歷史傳統(tǒng)上與保甲制度有關。一九四九年之后,我們采用的是街道里弄組織,它們都是區(qū)行政部門的派出機構或政權機構的延伸,實際上是政府的基層單位。它們是以貫徹上面的政治任務和領導意圖為主要目標。它們不是自治的、服務性的,更多的是管理、控制的功能。在這次抗擊非典中,我們的社區(qū)在醫(yī)學隔離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存在了不少問題。據一家周刊報道說,某社區(qū)的干部要求從疫區(qū)來的人隔離,那個人不肯,干部就對他說?quot;我以這個地區(qū)行政長官的名義命令你,不許跨出家門半步!\"這樣的說法是將社區(qū)內的居民看成是他治下的子民,并無法律作為依據?墒敲襟w還將這樣的錯誤認識作正面宣傳。這個例子,正如我在上文中所說,運用行政集權手段,倘不以責任倫理和人的生命第一作為前提,就會出現(xiàn)長官意志,強迫命令的現(xiàn)象。當前社區(qū)改革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它應該是從大政府轉向大社會,使社區(qū)更多體現(xiàn)出服務和自治的性質,讓政府對社區(qū)的管理由指令式向指導和輔助式轉化,由原來作為區(qū)派出機關的基層單位向民間社會自治性組織逐步過渡。
這次抗擊非典留下給我們思考的問題很多,我認為較為緊迫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危機中所閃現(xiàn)的美好人性和價值觀上的某些轉變。多難興邦,目前非典疫情接近尾聲,恢復平時的太平生活后,這些美好的東西是不是會隨之消失?過去讀魯迅《題未定草》引用了張岱的《越絕詩小序》,大意說\"忠臣義士,多見于危難之際,如敲石出火,一閃即滅。人主不急起收之,則火種絕矣。\"張岱所謂人主指的是明太祖,自然和現(xiàn)在的情況不同。魯迅引用這段話后說,石在火種是不會絕滅的,這自然是正確的。
不過,我認為張岱的話終究不失為一種必要的告誡。
作者為復旦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原載《財經》雜志2003年第12期 2003年6月20日出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