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明:誰為老舍收尸已不重要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5月29日的《法制晚報》登了一篇記者的采訪報道,題目是《白鶴群:我沒為老舍收尸》。里邊記錄下白鶴群先生的這樣一段話:“這本書的采訪者是完全根據(jù)錄音進行整理的(指我和夫人發(fā)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口述歷史》中關于老舍之死對白鶴群的采訪實錄),當我跟采訪者說:‘你說是你撈的,我說是我撈的,他說是他撈的,我來告訴你們打撈老舍尸體的兩個人吧……’就在此時,采訪人更換錄音帶,而我仍在不停地說。于是,《口述歷史》一書把我也寫成了打撈老舍尸體的人,其實是不正確的!
想必讀者在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覺也許是,這兩個做口述史采訪的人怎么能這樣?人家后邊還有話呢,“更換錄音帶”就斷章取義,把人家說成了打撈者?真不負責任!
可我不知如果您在看完整個采訪錄之后,是否自己就能分析出到底是我們“更換錄音帶”了,還是白先生“更換”了自己的記憶。
第一, 單說整理出來的文字稿,白先生提到的那句話,是他在剛開始錄音不久說的,遠沒有到“更換錄音帶”的時間。
第二, 在這句話后面的文字當中,白先生不止一次提到他參與了打撈。列舉如下:1、他說,“和我一起撈的人叫韓慶祥,我明天帶你們?nèi)ニ艺宜!?、“他(指唐浩瀾)看見我們撈了!3、當問他,“您當時拉尸體上來,有沒有看見眼鏡、拐杖什么的?”他回答“我沒拉,我膽小,一直在船上呢!4、又問他“您發(fā)現(xiàn)尸體并把他撈上來,為什么沒有去報警呢?”他說“這不是我的責任”。5、再問他,“您當時打撈時,老舍是扎在泥里還是漂在湖面上?”他說,“漂在水面上。我們?yōu)槭裁窗阉旁谀莾耗,因為只能把他放在一個沒人去的地方!卑紫壬鷽]有提及這些,是因為這幾處無法“更換錄音帶”嗎?
第三, 確如白先生所說,“這本書的采訪者是完全根據(jù)錄音進行整理的”。那最直接、最正面、最強有力的證據(jù)便是我們完整保存著的當時的錄音,還有錄像。順便說一句,我們已經(jīng)把十余年來所有采訪老舍之死的錄音錄像資料,都捐給了我所服務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任何人都隨時可以來查證。否則,如果只憑我在這里說白先生是怎么說的,而他再出來說他沒那么說,就無法對證了。
我搞了十余年口述史,對這樣的事已習以為常,即使因記憶的誤植而帶來口述史的不同版本是發(fā)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也并不希奇。因此,我不會怪白先生是在自我否定。相反,有意思的倒是,他的這一最新口述“我沒為老舍收尸”,已經(jīng)成為了另一個記憶版本。記憶的夢本來就容易造成這樣的結果,更何況它可以為“口述史理論”提供又一鮮活的例證,即事過境遷,一個人可以用后天的記憶去替代以前的記憶,并由此產(chǎn)生出最新版本的“口述歷史”。其實,不光個人,一個民族的記憶也常會因“時代意識”的變化而出現(xiàn)歷史“錄音帶”的“更換”,許多國家的歷史都不乏這樣的例證。我們不是接受過許多被“更換”的“正史”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