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學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現狀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目前,在我校課堂教學中的觀摩課、研究課中,只要是有老師來聽課,授課教師都用上了信息技術,這是一件好事,這是因為信息技術以它獨有的圖文并茂、形聲兼?zhèn)、動畫漂亮等特點,和信息技術很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獨有優(yōu)勢,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也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然而,筆者發(fā)現,信息技術運用得恰當,效果會很好,相反就會對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當前,信息技術的使用已成為了公開課的標志之一,也可以說是一個條件,無論是執(zhí)教者,聽課者還是評委都認為: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就是一堂不成功的課,也是一堂沒有創(chuàng)新的課,一堂成功的公開課需要信息技術包裝,正是在這種片面的引導下,才有如下的現象發(fā)生。
一、為用而用
只追求形式上的時髦,把“用”當成了目的,而不考慮實際效果。其內容無非是照搬課文中的插圖和課文內容,無法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還有的是把課文中原本由老師讀的那段也用錄音代替,達不到師生共鳴;還有的雖然形式上進行了人機互動,學生可以在網上閱讀、查找資料,發(fā)表意見,但由于教師要求答案統一,學生搜集的資料并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總是以老師的標準答案為結尾,網絡因此并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個性,而僅僅是漂亮的外衣。
二、以計算機為中心,一鍵定乾坤
有的教師講公開課時,教師只需按一個鍵,課件就按順序播放下去,力求使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答案發(fā)展下去,如果學生答不上,則直接將答案直接搬到屏幕上,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完全可以不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用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自己動手拼,就可以知道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有位教師在教授這部分的內容時,一味地用課件演示,讓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學生的回答令老師不滿意時,無奈只好說:“看看計算機老師是怎么回答的?”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三、重視學生的參與,輕視教師的作用
一些教師對“學生是學生的主體”的理解過于片面,過分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淡化教師的作用,一些教師干脆讓學生看圖片,讓學生自己去學,不引導,不發(fā)表,不參與,完全成了一個旁觀者……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該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呢?一定要從本節(jié)課的實際出發(fā),做到適時、適當、確實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服務。
各級教育在評選優(yōu)質課時,還應該考慮這堂課是否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能否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能只考慮看它制作得是否精美、有難度,這也是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制作課件時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眾所周知,課件制作得再精美,也只是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摸不著、看不見,難于理解的知識,而且課件是人們制作出來的,它具有主觀性、不可用課件來代替全部課堂的教具,信息技術再先進也不能代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往往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會使學生心領神會。也不能代替板書,板書的過程也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課件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板書的示范、感染、熏陶作用,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最直接的參與者,課堂是否成功,教師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和幫助,只有教師才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絕不能認為信息技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滿堂灌”。
參考文獻
[1]薛艷,劉志文.讓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J].中小學電教.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