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孝經(jīng)》的編輯思想
發(fā)布時間:2018-06-26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 要] 《孝經(jīng)》形成于先秦時期,是經(jīng)書之一,自漢代起被我國封建君主奉為圭臬,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鞏固政權(quán)、穩(wěn)定天下、治理國家的至德要道!缎⒔(jīng)》的編輯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廣至德要道,以順天下”的編輯宗旨,“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的編輯目的,尊卑有別的編輯原則和開放融合、兼容并包的編輯態(tài)度。
[關鍵詞] 《孝經(jīng)》 編輯思想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8) 02-0124-03
[Abstract] The Classic of Family Reverence which appeared in Pre-Qin Perio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fucian Classics looked as Principle of governing country by emperors of past dynasties. Its editorial thoughts mainly displays in the editorial policy of “promoting the moral to make world stability”, the editorial purpose of “providing behavior standard for people”, the editing principle of “different people belongs to different classes” and the editing attitude of “absorbing other things’ advantages”.
[Key words] The Classic of Family Reverence Editorial thoughts
《孝經(jīng)》在漢代時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被稱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為漢代及以后的封建君主奉為圭臬,流行不輟,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鞏固政權(quán)、穩(wěn)定天下、治理國家的至德要道!缎⒔(jīng)》產(chǎn)生于何時,作者是誰,至今未有定論。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前,《孝經(jīng)》已在流傳,其出現(xiàn)應早于《呂氏春秋》(約公元前239年)。關于《孝經(jīng)》的作者,學界有孔子作《孝經(jīng)》、曾參作《孝經(jīng)》、孔子門人作《孝經(jīng)》等八種觀點。漢成帝時,劉向奉詔“領校秘書”,《孝經(jīng)》即在其中。他比參各本,去其繁惑,釐定今文《孝經(jīng)》為十八章,成為相對穩(wěn)定的版本。古往今來,對《孝經(jīng)》研究者甚眾,但極少從編輯思想的角度進行考量,本文則是這一研究視角的嘗試。
1 “廣至德要道,以順天下”的編輯宗旨
漢初陸賈在為漢高祖總結(jié)秦朝教訓時提出要宣揚“孝悌”,重振倫理道德,因為西漢的統(tǒng)治者將秦亡的主要原因歸結(jié)為“棄仁義”“尚苛政”,故而“孝治天下”成為漢代重要國策之一。劉向奉漢成帝之命理校經(jīng)傳,對《孝經(jīng)》的編輯也充分體現(xiàn)和迎合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需求。《孝經(jīng)》在《開宗明義章》中就開門見山地提出:“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盵1]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盵2]指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孝道中得來,孝是做人的根本,是治理天下的最好手段。在《三才章》中寫到:“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3]孔子認為孝是符合天地自然規(guī)律和人的本性的,是德政的根本,君主如果實行孝治,國家的教化不必用嚴厲的方法就能成功,國家的政治不用嚴苛的刑罰就能得到治理!缎⒔(jīng)》一書編撰的宗旨就是向人們推廣闡發(fā) “至德要道”——孝道,使世人了解孝道的重要性,從而起到“以順天下”的作用。
在《孝經(jīng)》的篇章結(jié)構(gòu)安排上,也體現(xiàn)了其編輯宗旨!缎⒔(jīng)》全文共十八章,大體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釋“孝”的基本理論,指出了“孝”由初級到高級即“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的三個階段。第二部分主要是“孝道”與政治的關系。第三部分闡釋“孝道”的實行。從篇幅來看,第一部分包括了第一至第六章,第三部分包括了第十、十五、十八章,第二部分則包括了《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五刑章》第十一、《廣要道章》第十二、《廣至德章》第十三、《廣揚名章》第十四、《感應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等,共九章,這一部分占全書一半的篇幅,構(gòu)成書籍的主體。編者詳細講述“以孝治天下”的道理和方法,指出國君“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育人民要相親相愛,沒有比國君自己行孝道、敬愛父母更好的方法了。君子事親孝,就能移忠于君。國家以孝化民,那么國家就會和睦太平,風調(diào)雨順,沒有災害,也沒有犯上作亂,從而達到天下和順、孝治天下的作用。
《孝經(jīng)》緊緊圍繞“孝道”展開論述,“廣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是《孝經(jīng)》編撰宗旨也是其重要的編輯思想,《孝經(jīng)》的編撰是為了使孝的觀念深入人心,使臣民以孝事親,移孝于君,以忠孝事君,從而達到上下和睦、社會和諧、百姓順君、天下太平的局面,實現(xiàn)統(tǒng)治者“孝”治天下的目的。
2 “ 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的編輯目的
宋代邢昺在《孝經(jīng)注疏序》中曰:“昔圣人蘊大圣德,生不偶時。適值周室衰微,王綱失墜,君臣僭亂,禮樂崩頹!炷硕ǘY樂,刪《詩》《書》,贊《易》道,以明道德仁義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說《孝經(jīng)》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4]邢昺指出,由于人們的行為找不到依據(jù)和標準,所以要編撰《孝經(jīng)》,其目的是在為世人“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
“經(jīng)”的本意是指織布時織機上縱向的紗線,與橫向的“緯”相對應?棽紩r縱向的紗線不動,只有橫向緯線來回穿梭。因此,經(jīng)就有了綱領的意思,有了根本原則的意思。以此推之于社會,治理國家,千頭萬緒,必須為之建立綱領,行事才有條理和依據(jù)[5]!缎⒔(jīng)》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為目的,就是要為世人呈現(xiàn)出一套事親、事君、治天下的方法和行為規(guī)范。例如,對于百姓而言,要事親就要善事父母,做到“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6]“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盵7]父母在世時要尊敬父母、贍養(yǎng)父母、關心父母,父母去世時要滿懷悲痛以禮安葬,并以禮祭祀。身居高位,不驕傲恣肆,為人臣下,不犯上作亂,地位卑微,不相互爭斗。這些都是事親行孝的行為規(guī)范和標準。《孝經(jīng)》第十八章《喪親章》專述了治喪的具體禮儀,闡釋了孝子在為父母辦喪事時對哭聲、表情、服飾、服喪時間的要求,以及從制作棺槨到入殮、安葬、建廟祭祀等多方面的行為規(guī)則,使人們在治喪時能有所依據(jù)。對于事君,《孝經(jīng)》亦給出了具體的標準,如《事君章》曰:“君子之事上者,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盵8]闡述了君子分別在為官、為民、在朝、在野時該如何盡忠事君,這成為后世歷代帝王教化臣民的標準規(guī)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