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閱讀答案] 《絲綢之路》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9-02-2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絲綢之路》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寫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xiàn)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語文網(wǎng)小編今天推薦的是:絲綢之路閱讀答案。語文閱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這篇絲綢之路閱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絲綢之路閱讀答案由查字典語文網(wǎng)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歷史上曾經(jīng)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眾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帝的新裝贊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制作的。 從那以后,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黃金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那么,中國絲綢究竟是怎么運到歐洲去的呢? 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辟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tǒng)地稱為“西域”。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lián)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fā),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jiān)視。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終于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里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過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當初出發(fā)時的隨從只剩下了一個人。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哉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chǎn)、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tài)度等情況。聽了他的陳述,人們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眾神居住的瓊瑤仙境,也不是傳聞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許多希望和漢朝友好通商的國家。于是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聯(lián)合烏孫等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來,漢朝政府在張騫走過的路上設置了四個郡,這條以長安為起點、經(jīng)過河西四郡,一直通向印度、西亞乃至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主暢通無阻了。中國的絲綢、鐵器以及灌溉技術、煉鋼技術和四大發(fā)明開始陸續(xù)西傳。西域的胡蘿卜、葡萄、汗血馬以及樂器、佛教、繪畫藝術也傳到了中國。“絲綢之路”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紐帶。
閱讀問題:
1.現(xiàn)在交通十分方便,有了汽車、火車、輪船和飛機,那么當年張騫歷經(jīng)千難萬險開辟“絲綢之路”有意義嗎?為什么?寫出你的理解。
2.你怎樣評價張騫這個人?寫出你對他的評價,并寫出這樣評價的理由。
這篇“絲綢之路閱讀答案”是由查字典語文網(wǎng)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過這些閱讀練習和答案,能幫助同學們把握語文閱讀的特點,進而提高閱讀、鑒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相關熱詞搜索:絲綢之路閱讀答案 絲綢之路答案 絲綢店閱讀答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