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性的高校金融理論課程教學效果優(yōu)化方法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 要:高等學校金融理論類課程在對施教對象所傳遞的屬性標志信號上既具有與其他學科專業(yè)理論課程相似的一般性,又具有區(qū)別于其他專業(yè)理論課程的特殊性。本文從金融理論類課程的這一特點出發(fā),結合貨幣銀行學課程的具體教學實踐,從導學態(tài)度、講授方法、客體聯(lián)動與主體互動以及考核機制等四個方面分析闡述了優(yōu)化金融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金融;課程;教學;方法
高等學校各專業(yè)所設置的理論課程尤其是人文社科類專業(yè)的許多理論課程總體上講具有內容抽象、體系呆板、實踐性弱甚至枯燥艱澀等特點,這些特點一方面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施教主體教學熱情、教學能力的發(fā)揮,另一方面又會引發(fā)學生對相關課程的厭學情緒,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直接結果就是教學效果的不理想,從而影響甚至背離教學和培養(yǎng)目標。
客觀地講,高等學校金融類理論課程在對施教對象所傳遞的屬性標志信號上既具有與其他學科專業(yè)理論課程相似的一般性,又具有區(qū)別于其他專業(yè)理論課程的特殊性。這里的一般性表現(xiàn)為大多數(shù)理論課程所共有的基礎性強、實踐性差;邏輯性強、直觀性差等特點;而特殊性則表現(xiàn)為與其他理論課程相比,經濟金融類理論課程的內容又往往和人們置身其中的現(xiàn)實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現(xiàn)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經濟金融環(huán)境當中,盡管可能有一些人對經濟金融缺乏興趣,但卻無法回避經濟現(xiàn)象和金融問題,非但如此,對金融問題的理解或回答還會因人而異,呈現(xiàn)出個體的差異性。金融理論課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為我們優(yōu)化課程教學效果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指導。
一、引導和幫助學生對金融理論課程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并借此形成重視是優(yōu)化金融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
從邏輯上講,這個工作是包括金融理論課程在內的所有理論課程任課教師在課程課堂教學開始時所首先需要做的,而且必須做好。它對于幫助學生對相關課程的性質、內容、地位和作用進行了解并形成科學定位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許多任課教師在課程課堂教學開始時也花了必要的時間對課程的發(fā)展演變、主要內容、邏輯體系、課程要求和任務、學習方法等做了介紹,但對于決定學生正確思想認識和學習興趣的課程地位和作用問題不是輕描淡寫,就是寥寥帶過,甚至索性跳過直接進入內容部分,即使那些對此投入了些許時間和精力的教師在更多情況下也是出于教學大綱中課程結構體系的要求抑或教學督導對教學日歷落實檢查的形式需要而被動為之。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一般源于兩種渠道:先天自發(fā)和后天引導,我們不排除一部分學生在大概了解了課程主要內容甚至無須了解內容僅憑課程名稱就會對一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但更多的學生卻需要教師通過使用嚴密而自然的講述、科學而耐心的闡釋以及必要而恰當?shù)姆諊娜ヒ龑麄冋J識課程的地位和作用進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這個時候必須大力強調和發(fā)揮教師作為施教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和促進學生迅速地形成對課程的科學認識并建立濃厚的興趣。
至于引導的方式,可以從金融理論課程的特殊性直接獲得。以貨幣銀行學為例,教師可以從與包括學生在內的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類主體密不可分的貨幣金融活動(如國家助學貸款、新學年學費繳付方式、信用卡詐騙案件等)出發(fā)來吸引學生步入興趣軌道,也可以通過階段性的貨幣金融熱點、焦點問題(比如當前的次貸危機、央行降息、增持美元債券等)作為切入點,上述這些范疇或事件顯然都是貨幣銀行學理論所能覆蓋并可做出解釋的。而引導的關鍵在于度的把握,具體來講,就是既要通過這種強相關或高關注度的貨幣金融事件作為“藥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促使其配合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要求,同時又不能一下子將上述相關內容的來龍去脈迅速地擊穿道破,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思考的愿望和余地,從而形成一個與貨幣銀行學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事件懸念”。
二、注重并善于使用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分析方法是提高學生對金融理論掌握效度的有效手段
金融理論課程作為具有較為完整知識體系和規(guī)范課程內容的重要課程,在不同部分的知識結構以及同一部分的知識內部往往有著嚴密而科學的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既表現(xiàn)有必要的規(guī)范性分析特點,又表現(xiàn)為應有的實證性分析特點,而且隨著金融理論課程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這一特點表現(xiàn)得日趨明顯。這也是許多經濟類課程區(qū)別于其他人文社科類課程的又一重要特征。正因為這一特點,使得包括金融理論課在內的許多經濟類課程在學習起來,尤其是從學生的角度,要顯得相對艱澀。但是,這畢竟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產生。金融理論往往來源或根植于實踐,這些理論都有著各種類型多樣、程度不同的歷史淵源或歷史背景,換句話講,通過深入、客觀的追溯、考察、分析并解讀歷史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理解、消化并最終掌握許多金融理論。這就要求教師在思考和講授金融理論時必須貫穿歷史分析和邏輯分析相統(tǒng)一的方法。
以貨幣銀行學中的金融創(chuàng)新為例,理論上金融創(chuàng)新經常被定義為市場主體為了加強競爭力、開拓市場、尋求利潤來源、規(guī)避金融行政管制等目的而在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制度、金融組織等方面所進行的各種革新、創(chuàng)新活動。這樣的解釋就字面而言從語法和邏輯上是沒有大的問題的,但估計也僅限于此,因為課堂教學注重的是效果,而效果的體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對問題的透徹理解和不易淡忘以及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觀察、分析思考乃至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前述這一看似語法合規(guī)、邏輯一致的金融創(chuàng)新概念表述實際上很難被學生從更深程度和更長時間所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們必須在注重邏輯分析的同時,配合以必要的歷史分析,比如我們介紹商業(yè)銀行制度類型中的銀行持股公司制,眾多的教材往往將其定義為由大的商業(yè)銀行出資建立一家持(控)股公司,再由該持(控)股公司收購其他銀行的股票從而實現(xiàn)控制其他銀行的目的,單就定義而言,這句話是講清楚了這種制度的內涵,但學生卻往往很難從更直觀的層面理解其所以然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結合美國銀行制度的歷史特點去說明美國歷史上由于各州的獨立利益追求等原因而不允許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從而限制了商業(yè)銀行的地域經營范圍,導致商業(yè)銀行為了突破制度限制拓展生存空間進而通過設立持(控)股公司來變相地設立分支機構擴大經營范圍的話,那么學生對這一銀行制度和該制度所揭示的金融制度創(chuàng)新的理解將變得清晰、深刻和長久;再比如我們介紹貨幣銀行學課程里金融市場部分中的歐洲貨幣市場,它是一個境外貨幣市場,有著相對寬松的市場政策和制度環(huán)境以及誘人的市場利率結構,這種解釋能夠被理解但很難持久,而且也割裂了它的背景,假如我們能夠結合歷史上朝鮮戰(zhàn)爭期間,由于中國的參戰(zhàn)使得中國在美國的美元資產遭到凍結,從而迫使前蘇聯(lián)將其在美國的同類資產轉移到倫敦形成境外美元,產生更廣泛意義上的歐洲美元并最終形成歐洲貨幣市場,那么對這種資產、市場的特點和被管制程度等相關問題的理解就顯得非常容易了。
三、運用并強化課程間知識的聯(lián)動性以及施受主體間的互動性是提高金融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助推器
金融理論課程作為經濟類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和其他課程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既表現(xiàn)為知識屬性上的相互銜接與互補,又表現(xiàn)為知識功能上的彼此配合。前者如微觀、宏觀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IS-LM模型和金融理論課程中國際收支理論下的彈性分析、吸收分析、M-F模型分析之間的銜接關系,又如國際貿易課程中的貿易條件分析和金融理論課程中的匯率理論之間的銜接互補關系;后者如計量經濟學中的回歸分析與金融理論課程中的國際收支(影響因素)分析之間的工具支撐性配合關系等。課程間的這種天然聯(lián)動關系啟示我們可以通過利用這種關系不僅實現(xiàn)一箭雙雕的作用,而且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的效果。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