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三毛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0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寫三毛的散文篇一:三毛散文
【作家簡介】: 三毛(1943~1991):原名陳懋平,又名陳平,臺灣著名女作家。發(fā)表作品23部,約500萬字。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陳宗緒于民國年間建造,位于定海區(qū)小沙鎮(zhèn)陳家。五間正房現(xiàn)已修復(fù)成為“三毛作品陳列室”,以“充滿傳奇的一生”、“風(fēng)靡世界的三毛作品”、“萬水千山走遍”、“親情、愛情、友情、鄉(xiāng)情”、“想念你,三毛”等為主題,分別陳列三毛的遺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區(qū)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h人,中國文化大學(xué)哲學(xué)系。肄業(yè)曾留學(xué)歐洲,婚后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并以當(dāng)?shù)氐纳顬楸尘埃瑢懗鲆贿B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臺后,曾在文化大學(xué)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寫三毛的散文篇二:以三毛的散文論愛情觀
【摘 要】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她傳奇的愛情?v觀她短暫的年歲,她一路都在追尋愛情。勇敢,智慧。無疑她獲得了最真的愛情,最讓人羨慕的自由生活。即使最后仍然充滿遺憾,但沒有遺憾的愛情是不存在,缺失依舊是一種凄涼的美,這種凄涼的美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它影響著三毛的后半生,仿佛是神話,甚至左右了一批年輕人的思想走向。那么我就以三毛的散文試析她的愛情觀。
【關(guān)鍵詞】三毛;愛情觀;試析
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作品主要以散文為主,作品中嗅到的都是愛情的氣息,她一生都在追尋愛情,雖然得到的愛情畫上了時間的期限,但她無疑是愛情的成功者。不問擁有永恒,只在乎曾經(jīng)幸福的瞬間。三毛曾說過:“年齡、經(jīng)濟、國籍,甚至于學(xué)識都不是擇偶的條件,固然對一般人來說這些條件當(dāng)然都是重要的,但是我認(rèn)為最重要的,還是彼此的品格和心靈。”或許這就是三毛對愛情的追求和理解吧。讀三毛的作品,不能不提起荷西,這位比她小,留著大胡子的西班牙男孩。遇到他之前,三毛不是沒有遇到過愛情,但三毛遲遲沒有踏進(jìn)愛情的圍城,她曾陷入一段有婦之夫的感情中,后來知道了其妻子如此深愛著他,而他卻見異思遷,果斷拒絕了他。也本可以答應(yīng)富商同學(xué)、外交官同學(xué)、甚至是臺藉美博士,過上人人都向往羨慕的上流生活,可她說: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億萬富翁也嫁。她用她的行動證明了她的“真”。后來她嫁給了荷西,無一不說明能夠讓三毛心甘情愿勇敢追尋的是兩人之間心靈與品格的契合。三毛的文章里沒有刻意描繪膩人的纏綿悱惻,亦沒有愛得轟轟烈烈的場景,她筆下的生活,平靜如水,小兩口為生計奔波,隨心隨性地過著小日子,這不正是詮釋著愛情的最佳
狀態(tài)就是心靈與品格的合一嗎!一向?qū)矍椤翱量獭钡娜珵楹晌鞅几叭龉衬,難道不足以證明愛得熱烈?荷西是家里開銷的支持者,一向隨性自由的三毛甘愿留守于家中打點日常,洗衣做飯,披著霞光等待工作而歸的荷西,這樣的愛情又怎么不體現(xiàn)了纏綿悱惻?三毛奇女子之處便是她的作品不摻雜世俗感情浮夸的華麗辭藻,是平凡的經(jīng)歷讓讀者嗅出了她愛得纏綿悱惻,愛得轟轟烈烈。《夢里花落知多少》中“背影”這一短篇中,三毛總在墓園癡癡呆坐到黃昏,直至守墓人鎖上那分隔生死的鐵門。一天終結(jié)。去做一件又一件刺心而又無奈的瑣事,我好似同樣心情沉重,仿佛胸腔中也傾覆著大量悲傷的潮水。眼淚不是傷痛最有力的證明,是心跳的感知,荷西下葬之后,一切繁雜瑣碎的事情三毛只能一一辦理,不斷面對“荷西死了”的殘酷現(xiàn)實,所以,她望著父母佝僂的背影心痛、疼惜、悲傷,卻流不出眼淚,所以,在荷西墓上刻字時,流不出眼淚!昂晌魅チ恕钡倪@些日子,三毛的自我封閉,悲傷不已。書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現(xiàn)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年邁,父母的煎熬,三毛不愿醒來,卻被一次次悲愴的景象抽醒,內(nèi)心更是充滿了自責(zé),雙重心靈上的打擊與煎熬,也為以后的屢次自殺埋下了伏筆。她對荷西愛的深沉,無法承受天人兩隔,卻又為人子女,不能夠瀟灑拋棄世俗。所以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斷說法自己,三次自殺未遂足以說明,她早就在荷西離去之時放掉了對塵世的眷戀。是了,一個常伴你身旁,最親密無間的愛人,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他無法出現(xiàn)于你的眼前,你觸不到,嗅不著。精神的崩塌是毋庸置疑的。三毛對荷西的愛超越了生與死。三毛為什么會對荷西有那么深厚的情呢?這便是他們心靈和品格的契合。就像她自己所說:一切隨心自由才是應(yīng)該努力去追求的,別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無足輕重了。三毛性格上的自由隨性與廣袤無垠的撒哈拉沙漠主觀意義上說,是不可分開的。
他們的愛情旅程是與眾不同、錐心刺骨的。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他們曾揮灑著歡笑與幸福,她記載著在異域風(fēng)情生活里的點點滴滴,讓讀者們心生向往,迷戀至極。她找到了人性的共通點,便是人世間最令人神往的愛情與親情。就像一個巨大的火爐,滿滿地包圍著我們,沉醉于此。放在我們眼前的不僅是她的經(jīng)歷,過往,更是與大胡子荷西幸福生活中的小片段,一起冒險,去迷宮山找化石時差點意外遇險,去觀賞沙哈拉威女子洗澡,去海邊抓魚
來販賣??好似唱起了生活中安靜祥和的牧歌。她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收獲的一切,仿佛是上帝認(rèn)同她愛情里的品格與心靈契合的獎賞。
縱觀三毛的一生,分析其作品,不難看出她是一個理想化,單純的世間難遇的奇女子。她寫的是她的生活經(jīng)歷,分享的是她的喜怒哀樂。愛情上她追求心靈與品格的契合,就能區(qū)分出她與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女子不一樣,她沒有敗給金錢,權(quán)利,知識。她沉醉在自己給自己圈定的理想世界里,包括她理想的白馬王子。她同樣是單純的,在《沙漠中的飯店》里,展現(xiàn)出一個調(diào)皮單純的女子。撒哈拉沙漠的條件艱苦,物質(zhì)上靠臺灣的家人時常給予的幫助,她在食物上給荷西帶來了中國的文化,卻時常風(fēng)趣地調(diào)侃荷西,將粉絲解釋成“雨”,“欺負(fù)”荷西是一個外國人,透露的是她單純的性格。這樣的三毛,不辜負(fù)后人對她的喜愛與追捧。即便她人生的落幕慘淡,依舊能在作品中感受到來自漫天黃沙中的正能量。
荷西不幸離世后,三毛回到了臺灣!巴砟辍钡娜珱]有改嫁,更加能論證她在愛情里不是一個將就的女人,心靈與品格的契合是至高無上的,即便她遇到了王洛賓。中國民歌大師。三毛對他的情,也來得真切,他們是“相愛”的,不然三毛怎么會在聽了司馬中原口中的王洛賓后義無反顧收拾行李奔赴新疆只為見到王洛賓。但他們不相愛,三毛最后沒有與這位年長她三十歲的老人結(jié)合足以說明,三毛此生的愛早已經(jīng)都給了荷西。誰也無法替代,誰也沒能與三毛在心靈與品格上緊緊的契合。后人謠傳的王洛賓也許只在思想上,經(jīng)歷上給予三毛以共鳴。她心里一直不愿意承認(rèn)、直面荷西已經(jīng)去了天堂,所以她迫切需要這種共鳴。后來她與王洛賓相識相交,也為一生的好知己。
荷西是三毛一生的伴侶,唯一。無論歲月如何蹉跎,荷西依然活在她的心中!巴砟辍钡娜凰寄钏勰,被病痛所摧殘,恍惚之間她去了天堂,尋回荷西,尋回多年前他們彼此心靈與品格契合的愛情。
寫三毛的散文篇三:三毛散文的浪漫性修改稿
三毛散文的浪漫性
摘要
在20世紀(jì)70、80年代的港臺、大陸及海外華文讀者中享有盛譽的臺灣知名女作家三毛,以自己一生傳奇經(jīng)歷寫成一部部充滿著浪漫色彩的作品,曾傾倒了無數(shù)青少年特別是女性讀者。撒哈拉沙漠神奇斑斕的自然風(fēng)光,萬水千山長路上的流浪足跡,流浪途中原住居民美好純真的人性生活,她與荷西美麗感人的異國戀情,帶給了三毛無限的遐想和聯(lián)想,更激發(fā)了三毛對真善美的追求,也使得三毛對生活有著烏托邦式的理想,濃郁的浪漫色彩貫穿了三毛的整個創(chuàng)作歷程。關(guān)鍵詞:三毛 散文 浪漫
對于作家三毛,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三毛,原名陳懋平,漢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慶黃角椏。不論在港澳臺、海外,還是在大陸,三毛都有眾多的讀者!叭鸷场,“三毛旋風(fēng)”也不知在各地出現(xiàn)過多少次。她童年被視作“問題孩子”、孤僻少女,曾經(jīng)自閉七年,最后終于走了出來,成為走遍千山萬水的作家。據(jù)評論家朱蕊分析,大約在上世紀(jì)80年代初,大陸讀者首先通過閱讀三毛的散文進(jìn)而產(chǎn)生閱讀“這種與內(nèi)地不盡相同的散文形式”的臺灣散文的興趣的。“我們最先接觸到的這種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無所不寫的散文寫作形式,是出自于作為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一部分的臺灣女作家的筆下。大約在80年代初,當(dāng)三毛的散文在內(nèi)地流傳開來時,人們便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種與內(nèi)地不盡相同的散文形式的沖
擊,以至于在這以后的十?dāng)?shù)年里,臺灣的散文像潮水一樣洶涌而至”。由此可見三毛文章的巨大作用。三毛的作品像一個不施粉黛的美女,自然天成,楚楚動人。與現(xiàn)在各種用華麗語言雕飾的散文相比,三毛的散文更多的是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情動人。而散文中的浪漫性,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和深刻。她的散文集有《雨季不再來》,《夢里花落知多少》,《溫柔的夜》,《我的寶貝》等。
三毛散文浪漫性的體現(xiàn)
三毛散文的浪漫性,首先體現(xiàn)在大膽的想象和豐富的聯(lián)想這一點上。
三毛在每去一個地點時,都會先閱讀有關(guān)于目的地的書籍,“這是我過去造成的習(xí)慣,每去一個新的地方之前,一定將它的有關(guān)書籍細(xì)心的念過,先充分了解了它的情況,再使自己去身歷其境,看看個人的感受是不是跟書上寫的相同”。而對各種傳說的想象,更在散文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爱(dāng)我念著手中的最后一本書時,荷西與我正坐在一條大船的甲板上,從大加納利島向丹納麗芙島航去。原來荷馬時代已經(jīng)知道這些群島了,想來是奧德賽里面的一段,你說呢?”[1]我望著遠(yuǎn)方在云霧圍繞中的海上仙島,嘆息的沉醉在那美麗的傳說里”,三毛甚至產(chǎn)生了“我們?nèi)フ医鹛O果”的念頭。是傳說是夢境還是真實,在三毛的散文中似乎已經(jīng)分不清楚了,豐富的聯(lián)想為三毛的散文添上了一層朦朧而又浪漫的美。在三毛的散文中,丹納麗芙的七個島被譽為“大海中的七顆鉆石”,鉆石作為女性所青睞的愛情象征,無疑使得這七個島嶼神秘而又夢幻。在聽完拉歌美拉島上土著居民的
的美妙哨聲之后,三毛甚至覺得“夢里的人都用鳥聲在說話”,人用鳥聲說話,與通常散文中的所謂“鳥用人的聲音說話”的擬人手法更勝一籌,夸張的想象不僅僅打破了常規(guī)思維,更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更深刻地體會到這里風(fēng)氣的淳樸,土著居民的多才多藝,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里的大量鋪陳,對比,描述相比,一句簡簡單單的“人用鳥聲說話”并未遜色。在《素人漁夫》中,當(dāng)三毛見到盛產(chǎn)魚和海帶的大海時,她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這里是所羅門王寶藏”,現(xiàn)實中的大海與遠(yuǎn)古的所羅門王通過“寶藏”聯(lián)系在一起,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讓人耳目一新,增添了人們更多的無窮無盡的想象。
但三毛的散文中所體現(xiàn)的浪漫性并不只是停留在這個層次,美好的想象在散文中并不是每次都由美好神秘的景色所引起。即使是黑暗,是灰煙,是巨浪,也會讓三毛想到人生的真諦。在《石頭記》中,文章這樣寫道“人都走了,剩下我一個人坐在路邊,深灰色的天空,淡灰色煙霧騰騰翻著巨浪的海,黑碎石的海灘刮著大風(fēng),遠(yuǎn)方礁石上孤零零的站著一個廢棄了的小燈塔,這情景使我想起一部老電影《珍妮的畫像》里面的畫面。又再想,不過是幾分鐘以前,自己的生命,極可能在這樣凄涼悲愴的景色里得到歸宿,心中不禁涌出一絲說不出的柔情和感動來”,與中國幾千年一味的觸景傷情,感懷悲
秋相比,三毛這種積極樂觀的聯(lián)想賦予了對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盼,這種帶有希望和憧憬的浪漫聯(lián)想擺脫了傳統(tǒng)式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觀與憂傷,達(dá)到了更上一層樓的境界。
并不是三毛的每次聯(lián)想都是這么深刻,三毛的散文中也有過天真爛漫的遐想和童真的美夢,在《拾荒夢》中,三毛的志愿就是做一個拾荒者,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yè),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的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dāng)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fā)掘出來,這??” 這天真爛漫的遐想,迎來的是老師的一黑板刷。拾荒者這原本讓人覺得地位低下的職業(yè),在三毛的眼里卻如此的神圣,甚至可與天上快樂自由的飛鳥同言而語,她那老師并不知道,當(dāng)年她那一只打偏了的黑板擦和兩次重寫的處罰,并沒有改悼三毛內(nèi)心堅強的信念,許多年后,三毛雖然沒有真正以拾荒為職業(yè),可是她是拾著垃圾長大的,越拾越“專業(yè)”,并且這個習(xí)慣已經(jīng)根深蒂固,什么處罰也改不了。拾荒,這個三毛小時候單純的夢想,給她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更讓她的散文充滿的童話般的色彩。
其次,三毛散文中對清新明麗的風(fēng)景,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的描寫是其浪漫性的另一體現(xiàn)。散文對風(fēng)景的描寫并不少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達(dá)夫的《北京的秋》中對風(fēng)景的描寫都可謂佳篇,而三毛散文中對風(fēng)景的描寫擺脫了更重華麗辭藻和多樣的手法,按照景色本來的面貌去描述,其清新明麗的文字和脫俗的表達(dá),使看似平淡的風(fēng)景也別有一番風(fēng)味。與一般的景色描寫相比,三毛散文中的景色更多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平淡的風(fēng)景中,“她的寫景狀物不停留于浮光掠影,而是善于獄于特定景物以特定的情感與思想,進(jìn)而體現(xiàn)出豐富纖美的浪漫情素”[2]在《荒山之夜》中,三毛帶著喜悅的心情去尋找她所喜愛的駱駝骨,沙漠中的暮色變化是這樣的,“這些沙堆因為是風(fēng)吹積成的,所以全是弧形的,在外表上看去一模一樣。它們好似一群半圓的月亮,被天空中一只大怪手抓下來,放置在撒哈拉沙漠里,更奇怪的是,這些一百公尺左右高的沙堆,每一個間隔的距離都是差不多的”,因為喜悅興奮于是沙漠中這些荒山便像純潔無暇的月亮,又因為她的好奇,這些沙堆又成了“天空中一只大怪手抓下來,放置在撒哈拉沙漠里”的神奇景觀。這些生動的描寫,細(xì)細(xì)讀來,融入了三毛及其濃厚的感情色彩,正是她的好奇,使得這些沙堆也有了一層朦朧美和浪漫美。而當(dāng)三毛夜色中擺脫了沙漠中三個強壯的撒哈拉男人的窮追猛趕時,“看看天空,大熊星座很明亮,像一把水杓似的掛在天上,小熊星在它下面,好似一顆顆指路的鉆石,迷宮山在夜間反而比日正當(dāng)中時容易辨認(rèn)方向”,[3]平靜的夜,就是三毛的內(nèi)心,這時,小熊星也變成了可以引路的鉆石,景與情天衣無
相關(guān)熱詞搜索:三毛 散文 三毛散文集 三毛散文名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