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關危機案例 蒙牛危機考問中國經濟安全
發(fā)布時間:2020-02-1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讓人擔憂的是,在食用油、糧食加工、水務等民生領域,外資公司甚至已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權。 “股價暴跌,導致蒙牛股份在價值上大為縮水,老牛基金會抵押給摩根的股票也面臨被出售的危險。這引得境外一些資本大鱷蠢蠢欲動,一方面編織謊言,一面張口以待……能不能及時籌足資金,撤換回被質押在外國機構里的股份,關系到企業(yè)話語權的存亡!
這是蒙牛董事長牛根生“萬言書”中的表白。雖然該文公開之前蒙牛危機已經解除,但境外“資本大鱷”對中國經濟安全可能的威脅問題,卻悄然浮出水面。
誰是蒙牛的惡意收購者?
蒙牛危機的細節(jié)大致是:由于信貸緊縮,牛根生曾將其擁有的蒙牛股權抵押給摩根士丹利。近期,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抵押的股權價格已經嚴重與價值不符,而牛根生又暫時拿不出那么多錢來贖回抵押。
“如果這些抵押的股權被摩根士丹利在市場上出售或者出讓給有敵意的收購對手,雖然股權不多,但在特殊時期極可能成為決定蒙牛控制權歸屬的一顆重要棋子。”隨后,柳傳志等中國企業(yè)家出手相救,這才有了牛根生的“萬言書”,一是致謝,二是希望大家吸取蒙牛的教訓。
至于誰是那個可能惡意收購的外資,蒙牛緘口不言。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最大的機構股東瑞銀一邊發(fā)布研究報告唱空蒙牛,一邊迅速將持股比例從7.71%增加到12.23%,有人猜測瑞銀也許就是那個“蠢蠢欲動”的“資本大鱷”。
而瑞銀對媒體表示,他們的很多操作都是代替客戶而為,所以不便發(fā)表評論。
分析人士則認為,瑞銀不一定是想爭蒙牛的控制權,它有可能是將股票賣給對蒙牛感興趣的其他客戶,即蒙牛的海外競爭對手。在目前蒙牛股權較為分散和股價較低的情況之下,眾多對蒙牛感興趣的外資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收購者。
民生領域的外資魅影
實際上,外資對于中國乳業(yè)的覬覦之心已經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0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業(yè)品牌就已全部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乳業(yè)的外資企業(yè)達40多家,生產總值占中國乳業(yè)總產值的30%。
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室主任曹建海告訴記者,外資進入中國乳業(yè),既有行業(yè)內的大公司,采取收購或者合資的方式,也有摩根、高盛等投行,通過收購股權,在合適的時候獲利退出!盁o論哪種方式,都是外資通過投機的方式來獲得財富!辈芙êUf。
而乳業(yè)只是外資進入中國國計民生領域的一個縮影。
今年開始,外資加緊了進入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步伐,其中,既有德意志銀行等投機資本,也有泰國正大集團等實業(yè)資本。甚至像水務這樣的公共領域,外資也早在2002年就開始布局。
食用油控制權已拱手相讓
更讓人擔憂的是,在食用油、糧食加工等領域,外資公司甚至已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權。今年9月,中國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最新統(tǒng)計顯示:中國食用油在2007年對外依存度為59%,6.2%的外資企業(yè)控制著全國45.6%的產量。
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yè)中的64家企業(yè)參股控股,占總股本的66%;而中國十大食用油加工企業(yè)中,前兩名都具有外資背景。目前中資控股的食用油品牌,只有中糧旗下的福臨門等。
中國社科院農業(yè)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現在食用油的價格雖然并非100%由外資說了算,但外資的影響力相當大,這直接給中國市場的穩(wěn)定帶來了隱患。
曹建海則注意到,外資在今年加大了進入糧食加工領域的力度。有媒體報道,控制全球糧食貿易80%份額的四大糧商嘉吉、ADM、路易?達孚以及邦基今年都在加緊運作,意在控制中國糧食市場。
“最危險的是,外資四大糧商都是一條龍集團化運作,從種子、化肥等生產環(huán)節(jié)到建立自己的運輸通道等流通環(huán)節(jié),掌控了整個鏈條!敝袊蠖巩a業(yè)協(xié)會會長劉登高憂心忡忡,“如果控制了化肥等農資,就很容易控制糧價!
而比起四大糧商的強大力量,中國沒有一家企業(yè)擁有完整的產業(yè)鏈條。“農民希望糧食漲價,會很配合這些外資企業(yè),這就很可能把國家儲備糧計劃架空!辈芙ê8嬖V記者。
只是由于年初開始的一系列相關呼吁,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禁止外資進入糧食流通業(yè),才使得中國糧食逃過一劫!跋竦V產、房地產等領域由于價格太高,沒有太多空間。農業(yè)和林業(yè)現在價格偏低,最容易成為外資的目標!辈芙êUf。
而由于外資在中國投資有優(yōu)惠政策,一樣的投資,預期回報比國內企業(yè)高,加之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外資優(yōu)于內資的觀念,都使得外資更容易介入具有投資價值的領域。
曹建海建議,國家應該進一步收緊相關領域的外資進入政策,“其實我擔心不僅僅是外資,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領域,像糧食和食用油、乳業(yè)等與糧食相關的行業(yè),一旦被私人產業(yè)壟斷,就是不安全的。
中國水務困局:“首創(chuàng)模式”還是“威立雅模式”?
隨國際、國內水務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今年以來,威立雅這家來自法國的供水服務運營公司在中國幾乎沒有拿下任何像樣的項目。威立雅西安項目挫敗后,很多地方政府和水務公司已不再迷信洋水務,或迫于輿論壓力開始“不敢相信外資”,與威立雅水務合作的項目很少。
威立雅水務目前仍是陜西、甘肅等西部省份的政府顧問,即使如此,今年西部水務市場受西安影響,開始集體反對外資并購,而在沈陽等東北、華北市場上,由于早年與外資合作吃虧,地方政府開始推動國資主導的水務改革,威立雅模式正受到最嚴峻挑戰(zhàn)。
而對中國水務市場,威立雅水務并沒放棄。威立雅將取得項目的重點放在湖北、湖南,但是在此卻與首創(chuàng)股份發(fā)生交戰(zhàn)。
8月,威立雅水務集團中國區(qū)副總裁安娜造訪湖北省政府,希望與湖北省達成進一步合作,但是至今威立雅并沒有如愿。
“目前我們對湖北的事情還比較敏感。”威立雅水務集團中國區(qū)一位負責人如是說。另據一位水務行業(yè)內人士透露,威立雅自2006年開始運作湖北水務資源。去年年底首創(chuàng)股份與湖南省政府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后,威立雅也想仿效首創(chuàng)走立足流域和區(qū)域水務資源市場的路徑,但就目前來看,威立雅這種經營策略變陣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去年年底,首創(chuàng)股份與湖南省簽署合作協(xié)議,嘗試在與省級政府戰(zhàn)略合作的基礎上,將湘江流域污水治理廠全部拿下。成立不久的湖南首創(chuàng)控股公司已經和張家界、婁底、株洲等地成功簽約。這種流域治理的做法在水務行業(yè)耳目一新。
威立雅立刻嗅到其中的商機。上述水務行業(yè)內人士表示,威立雅學習和變通的能力很強,首創(chuàng)股份拿下湖南湘江流域污水治理項目不久,“首創(chuàng)模式”還未被其他國內水務企業(yè)理解和學會時,威立雅已經將其運用到湖北省身上。
據中國城鎮(zhèn)供排水協(xié)會的一份分析報告,湖北省水務市場巨大,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人口5707萬,人均水資源1732立方米,水資源豐富,但是水價偏低,武漢市中心城區(qū)水價1.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出很多。同時,湖北省供水普及率只有66.5%,污水處理率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正是“威立雅模式”理想的投資區(qū)域。反觀威立雅拿下的蘭州等眾多項目,無一不是水價具有很大上漲潛力,水處理率極低,需要大量外部資金投資的區(qū)域。
就在威立雅徘徊在湖北省巨大水務市場門外的時候,首創(chuàng)股份于今年成立了湖北首創(chuàng)投資控股公司,全力進軍湖北市場,抄威立雅的后路。而威立雅也意外地侵入湖南省水務市場。據一位行業(yè)內人士透露,威立雅水務正在和湖南幾個水務項目談判,年內有望拿下。
威立雅水務和首創(chuàng)股份正面交鋒是在今年8月份張家界楊家溪污水廠項目爭奪上。張家界政府對外發(fā)布該污水廠改制信息后,威立雅水務十分積極,希望與污水廠直接談判,但是該污水廠卻沒有直接與威立雅水務接觸,而是轉而與當地建設局接觸,隨后他們放棄了與威立雅水務合作的打算,轉而投靠首創(chuàng)股份。
但是首創(chuàng)股份目前在湖南拿下的項目都是污水處理項目,對自來水廠等供水項目沒有涉及,有分析人士說,威立雅水務此次在湖南談的幾個項目都是供水項目,如果拿下則對首創(chuàng)股份在湖南的市場有一定影響,形成“互有勝負”的局面。
首創(chuàng)股份總經理潘文堂告訴記者,如果一個區(qū)域和流域能夠實現水務上下游合作,不管這種合作以哪種形式實現,都會對區(qū)域和流域環(huán)保治理有很大作用。但是首創(chuàng)股份至今沒有拿下湖南湘江流域城市供水項目。
威立雅水務橫掃中國水務市場的法寶就是“高溢價”收購。其在中國水務項目投標會上報價,往往高出競爭對手1倍以上,讓競爭企業(yè)覺得“怎么算,怎么不賺錢”,進而退出競爭。
威立雅水務盈利的核心在于一個公式:“△F=aE+bL+cCH+dCur+eCPI”這條公式中,囊括了E(電價)、L(勞動力成本)、CH(化學品成本)、Cur(幣值變量)與CPI等參數,△F值,則為以百分比形式出現的調價系數。將這個系數,乘以政府采購的基準價,就能得到當年政府采購的每噸處理價。
也就是說,威立雅水務賣給地方政府的水價是與這一系列變量掛鉤的,隨著CPI等變量上漲,地方政府必須逐漸以更高的價格收購威立雅水務的產品。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使市場水價上漲,就不得不動用財政資金、國有企業(yè)收益等來支付威立雅水務的高水價。
除了利用合同條款保證自身收益外,威立雅水務等外資水務公司收購內地水務項目股權雖然都不超過50%,但是都對項目擁有絕對控制權。一旦地方水務項目與外資合作,則水廠的總經理等負責人全部換成外方的人,由外方發(fā)放工資,而且都是高薪。
在控制了水廠的控制權后,外資水務公司會通過與項目公司的系列關聯(lián)交易來賺錢。例如,威立雅水務等外資水務公司會給項目公司簽署顧問咨詢服務協(xié)議,項目公司每年要向威立雅水務支付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顧問費,而在市場上,項目公司只要花幾十萬元就可以聘請國內一流的水務顧問公司做全年顧問咨詢。
除此以外,項目公司還要向外資公司花高價購買設備。
資本運作是威立雅水務降低自身風險和實現高收益的另一條道路。
威立雅水務并購內地項目慣用的資本運作手法是:先與內地水務項目和地方政府簽署一個保證收益的協(xié)議,這個協(xié)議包括該地區(qū)未來幾年水價上調的內容,隨后,威立雅會拿這個協(xié)議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去融資,由于水務概念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比較熱,而且資本也比較認可政府出具的協(xié)議,因此威立雅完全可以輕松融資,“利用別人的錢來給自己賺錢”。
而受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外資資金對內地水務項目十分熱衷,每個水務項目投資少則幾億,多則幾十億,這對國際資本市場屬于小額度融資,也較容易成功。
(綜合10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和11月12日《國際先驅導報》,作者分別為兩報記者,內容略有改動)
相關熱詞搜索:考問 中國經濟 蒙牛 蒙牛危機考問中國經濟安全 蒙牛危機考問經濟安全 蒙牛危機拷問我國經濟安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