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袁世凱執(zhí)政的合法性是怎樣喪失的:執(zhí)政合法性喪失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袁世凱執(zhí)政的合法性   是如何建立的   很多人都知道,孫中山親手點燃了革命的火種,他是推翻帝制第一人,他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家,因此被稱為國父。很多人也認為,袁世凱是賣國賊,他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捎腥さ氖牵绖P的執(zhí)政“更具合法性”。
          執(zhí)政者的權力來源有三種,世襲、民授和僭權,與之相對應的,是三種政府體制,君主制、民主制和僭主制。在君主制下,權力來源于世襲。民主制下,權力來源于民授,通過選舉這樣的合法程序,人民讓渡自己的部分權利給執(zhí)政者,而讓執(zhí)政者獲得執(zhí)政的合法性。而僭主制不同于以上兩者,執(zhí)政者不是通過合法程序獲得權力,而是憑借強權取得統(tǒng)治地位,是既沒有歷史的傳統(tǒng)也得不到民眾的認可,心里是極不踏實、極其自卑的,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唯有用暴力來鎮(zhèn)壓和震懾反對力量,或者通過把執(zhí)政者進行偶像化或神化,來維持民眾對執(zhí)政者的認可。
          按此分類,袁世凱是在民主制下,通過自由選舉獲得權力,其權力是人民授予的,具有合法性。袁世凱是在“辛亥武昌起義”一周年時,經由中華民國正式國會合法選出來的第一任正式大總統(tǒng)。
          不管袁世凱是不是在國會選舉他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tǒng)時耍了手段,比如指派“公民團”去包圍國會,給議員施加壓力等,但誰也不能否定袁世凱是一致公選的、正式的中華民國的“第一任正式大總統(tǒng)”這一事實,而且,當時國會中占絕對優(yōu)勢的正是反對袁世凱的國民黨,這就是袁世凱執(zhí)政合法性之所在。
          最為重要的是,在仍然無法擺脫槍桿子說話的時代,袁世凱的槍桿子最強,統(tǒng)治權旁落他手,也符合歷史邏輯。因此,雖然革命黨在前面拋頭顱灑熱血,袁世凱只成就了臨門一腳之功,所有的榮譽都加身于他,有人心里可能很是不服,但是,誰能否定他逼退清帝的蓋世之功?
          中國皇權專制時代,每次改朝換代無不伴隨著血雨腥風、無數人頭落地,不管袁世凱抱著怎樣的個人目的,總歸是他促成了南北和談,逼迫清帝退位,不費一兵一卒,避免流血犧牲,實現(xiàn)了舊政權向新政權的順利過渡。為此,孫中山曾公開稱隆裕太后“女中堯舜”,對袁世凱也是極加贊譽。如此看來,袁世凱確實有締造共和之偉功,也無怪乎,在民國初年,人稱袁世凱為中國的拿破侖,中國的華盛頓,中國共和之父。
          可惜袁世凱自毀長城,辜負了民眾,辜負了歷史,他沒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統(tǒng)治的合法性來推動中國的社會轉型,而是一再損耗自己統(tǒng)治的合法性,當他統(tǒng)治的合法性流失殆盡之時,也正是他窮途末路之時。他讓中國社會轉型錯過一個絕好的機會,被一再耽擱。他后來被堆砌了很多罵名,甚至被扔入歷史的垃圾堆,也是罪有應得。
          摧毀共和,一步步喪失執(zhí)政合法性
          現(xiàn)在對辛亥革命的評價多有分歧,有一點是各方都承認的,即辛亥革命結束了帝制,至少在名義上將共和制的招牌掛在了政府的城門上,建立了代議制民主政府,這是中國歷史上一件破天荒的事。
          武昌起義可能是一件偶然的事,但在中國建立民主政治絕非偶然。由于被西方堅船利炮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訓,中國人對進化論的認識,從對簡單的西方技術層面的服膺和學習,到政治制度層面的服膺和學習,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我們不能說民主政治在中國的基層民眾那里深深扎根了,但至少在精英階層,已經有了大體的共識,而且把中國腐朽落后的根源歸結為沒有實行憲政,沒有搞民主,哪怕是君主立憲式的民主。即便是像袁世凱以及他的繼承者這樣的軍閥武夫,他們對西方民主制度一知半解,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在當時,進化論是尚方寶劍,西方的制度代表著潮流,意味著先進卻是他們所認同的。
          當一種制度或是文明本身代表了潮流或先進,它就容易獲得獨占鰲頭的“合法性”,而反其道而行,就會被視為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成為反動,從而喪失合法性。盡管中國進入共和政體以來,政爭不斷,戰(zhàn)爭頻繁,也有人說“民國不如大清”,但是往回走,搞復辟非常不容易,甚至連退半步,搞君主立憲也非常難,這正像梁啟超所說,君主立憲是一面鏡子,一旦被打破,就破鏡難圓了?梢娺M化論在那個時代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袁世凱統(tǒng)治的合法性就是在一步步反共和、反民主的過程中喪失掉的。
          袁世凱反民主破壞憲政的行為,最為核心的,我認為一個是廢毀憲法,一個是解散國會,一個是打擊政黨。
          《臨時約法》相當于民國之臨時憲法,袁世凱被選為正式大總統(tǒng)之后,修改臨時憲法本無可厚非,而袁世凱認為,修改的原因是“國事日削,政務日隳,而我四萬萬同胞之憔悴于水深火熱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種種,無一非緣《約法》之束縛馳驟而來”,這就是典型的打著人民的旗號搞陰謀了,是為了個人利益而修憲。
          其時,憲法起草委員會已著手制定正式憲法《天壇憲法草案》,但是,袁世凱之修改臨時約法完全是采用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以滿足自己專權的目的,他千方百計要將制憲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遭到反對后,他就決定來個一石三鳥。
          他先是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說“此次內戰(zhàn),該國民黨本部與該國民黨國會議員潛相?煽”,“但知?亂以便其私,早已置國家危亡、國民痛苦于度外,亂國殘民,于斯為極”,因此,要在三天之內解散國民黨。既然國民黨議員“不知有國家,只知有本黨;不知有團體,只知有個人”,那就將國民黨的國會議員資格也取消掉,而國民黨議員占國會半數以上。如此,因法定人數不夠,國會就不能召開,憲法起草委員會也因國民黨議員被取消資格而無法開議,只能宣告解散,《天壇憲法草案》因無法在憲法會議上通過而告流產。這樣,憲法被毀棄,政黨被解散,國會開不成,共和民主的三大支柱垮掉。
          我們知道,憲法是實行憲政的前提,無憲法即無憲政。不過,正當性的憲法是憲政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不是說有了憲法就有了憲政,假定沒有憲政動作,憲法徒有其名,虛有其表。憲法是依賴憲政來得以實施、維護和發(fā)展完善的。憲法權威的樹立,憲法的實施、完善和發(fā)展是寓于憲政之中的。
          袁世凱廢棄《臨時約法》,阻礙《天壇憲法》產生,直接將國家置于無憲法的狀態(tài),沒有憲法談何憲政?袁世凱后來搗鼓出來的《中華民國約法》,已然不具有正當性,約法會議是袁世凱的御用立法機關,一切唯袁世凱之命是從,袁世凱已經形成了政治壟斷,壟斷一旦形成,憲法便失去了契約法的意義。這個《中華民國約法》不僅規(guī)定總統(tǒng)有權無限連任,還可傳妻傳子,實際是賦予了袁世凱與皇帝相等的權力,并以法律形式肯定了他的專制獨裁,與其說這是一部讓自己當總統(tǒng)的憲法,不如說是一部讓自己子子孫孫當皇帝的“祖訓”。
          袁世凱對國民黨強力解散,對其他黨派搞過河拆橋。剛開始,其他黨派,尤其是國會中第二大勢力進步黨對解散國民黨拍手稱快,以為自己可以在國會中一黨獨大,可是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袁世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既然占國會半數以上的國民黨議員被解散,國會都不能召開,進步黨人數眾多又有何用?國會都沒有了,政黨政治徒具虛名,“搖撼民主國體”。
          如此就出現(xiàn)了一個悖論,中華民國仍然是共和制國家,主權在于全體國民,現(xiàn)在經袁氏壟斷,變?yōu)樵线@一姓一家所有,則袁世凱這個總統(tǒng)已不合法。中華民國仍然是共和制國家,但與之匹配的憲法、國會、政黨要么消亡,要么名存實亡,這不是真共和,而是假共和,共和如果是假的,袁世凱這個總統(tǒng)就是個假總統(tǒng),是非法的。再有,袁世凱此時畢竟不是皇帝,也沒有世俗的認可,他沒有權力將國家主權變?yōu)橐恍找患抑a,這又是不合法。總之,其執(zhí)政的合法性經過自己一番折騰,已蕩然無存。
          簽訂“二十一條”,
          道德面孔被描得墨黑
          袁世凱統(tǒng)治的合法性的喪失與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也有關系,這一事件使他在道德上難于立腳,背負了賣國賊的惡名。中國近代歷史上,凡參與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人,都沒有得到好名聲,李鴻章如此,袁世凱也不例外。
          從某種意義上講,權力不僅僅是來源與運用的問題,更是一個道德問題,執(zhí)政者代表了國家的道德形象。一個執(zhí)政者具有崇高道德威望,不僅令國人敬仰,也令外國人敬仰。我們固然不能期望道德完美者為執(zhí)政者,卻很難想象一個道德上劣跡斑斑的家伙高居統(tǒng)治地位。我們如何相信一個不講道德和人性的人,會建立一個道德的、人性的社會?
          下面來看袁世凱是如何在簽訂“二十一條”中喪失其執(zhí)政的合法性的。
          “二十一條”是袁世凱執(zhí)政以來最嚴重的外交危機,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當然也是對中國的一大侮辱。對于日本的蠻橫,袁世凱顯然無力抵抗,袁世凱當時問陸軍總長段祺瑞,如果抵抗的話可以維持多久,段祺瑞說可以抵抗四十八小時。在“國力未充、難以兵戎相見”的情況下,袁世凱只好權衡利弊,用軟磨硬泡的辦法使得日本降低要求,把危害中國最大的條款去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和后來簽訂的《中日新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
          一般人都認為袁世凱為了獲得日本對他稱帝的支持而甘愿出賣國權,這是缺乏史料證明的。袁世凱本身是一個親英美的人,與日本素來有仇,他早年在朝鮮的時候就一直與日本人斗法,日本人深知,袁世凱一貫主張聯(lián)英美以制日俄,日本人對他,他對日本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如果袁世凱真的要出賣國權以換取日本支持他稱帝,日本要求中方“絕對保密,盡速答復”時,袁世凱就沒有必要故意泄露交涉內容。袁世凱死前為自己寫下了一副耐人尋味的挽聯(lián):“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自認為他一生都是日本的勁敵,自己的離去,使日本在中國少了一個絆腳石,這多少說明袁世凱對日本并沒有那么親善。
          不管袁世凱在這次危機中立場如何,以及進行了多少個人的努力,有一點是他無可推卸的,那就是這樣的奇恥大辱是在他執(zhí)政期間發(fā)生的。而國恥面前,國人的沉痛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當時各地掀起了空前的抵制日貨運動和救國儲金運動,連斷指血書的都有。國人堅決反對與日本簽約,對政府和袁世凱提出嚴厲質問,甚至極盡咒罵也是理所當然。當事人曹汝霖后來回憶說:“當時,我心感凄涼,有一種親遞降表的感覺!笨上雵藢υ绖P的失望和憤恨。
          客觀公平地講,弱國無外交。我們也可以將心比心地想,袁世凱作為當時的最高執(zhí)政者,他當然知道如果赤裸裸地出賣國家利益,將會獲得什么樣的千古罵名。除非他要進行最后一搏,但我找不出袁世凱最后一搏的理由。
          得承認一點的是,袁世凱當政時期,畢竟掛著共和的招牌,新聞相對自由,報上罵袁世凱罵得特別多,也特別狠,尤其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也正對袁發(fā)動輿論攻勢,稱袁氏政府為“惡劣政府”。由此可見,袁在當時落下賣國賊的罵名,并直接影響他統(tǒng)治的合法性并不稀奇,要是換在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誰敢罵?但是當時這一罵,讓袁世凱抬不起頭,做不起人,出現(xiàn)了其執(zhí)政合法性危機。
          到后來,袁世凱這張道德臉譜是越畫越不成樣子,新賬舊賬一起算上去,說他背叛光緒皇帝和維新派,是個騙子,說他背叛清室,是個亂臣,說他背叛了共和,是個賊子,說他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是竊國大盜,說他簽訂“二十一條”,是賣國賊,說他掌握強大的軍事力量,是軍閥,說他登基做皇帝,是復辟先鋒……總之,袁世凱從一個逼清帝退位的“能臣”退化成自立為帝而被永遠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的“奸雄”。如此一個在道德上無一可取之人,哪里還有執(zhí)政的合法性!
          強力“削藩”,拆了自己的臺
          我們知道,袁世凱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社會大轉型的時代,也是一個新舊混雜、新舊交替的時代,用新的政治眼光看,執(zhí)政者的權力合法性邏輯是“政權民授”,即國家屬于全體國民,國民讓渡自己的一部分權利組成國家,國民選出國家的執(zhí)政者。
          如果用舊的政治眼光看,執(zhí)政者的權力合法性邏輯是“?頭說話”,誰的拳頭硬,誰說話就算數,誰的實力強,誰就當老大,誰掌握槍桿子,誰就掌握國家權力。
          袁世凱是一個新舊混合的人物,不管我們承不承認,他執(zhí)政的合法性具有新舊混雜的特征,是兩種執(zhí)政權力合法性邏輯疊加的結果,甚至可以這樣說,舊邏輯主導新邏輯。
          因此,雖然袁世凱是民選的總統(tǒng),但因為袁世凱是當時各種勢力中最強勢者,仍然依靠誰的實力強,誰就當老大的邏輯來演繹,否則,孫中山就沒有必要讓位給袁。民眾是或真或假、或明或暗地“認可”這一現(xiàn)實的,槍桿子打下來的合法性在當時是有效的,盡管不能指望永遠有效。這是不能忽視的一個歷史場景。
          很顯然,按舊規(guī)矩,袁世凱取得執(zhí)政合法性,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手中掌握著北洋軍,同時在辛亥革命之后,他得到了包括國民黨地方都督在內的各方的支持,才攀上權力的頂峰。
          在軍閥們的支持下,袁世凱登上權力頂峰后,反過來,卻要“削藩”,這等于拆自己的臺子。
          辛亥革命后,群雄割據愈演愈烈,要是得不到地方軍閥的贊同,中央政府就難有作為。孫中山名義上是各省擁戴的大總統(tǒng),但他想要別的省給點錢給他的臨時政府用卻門都沒有。因此,袁世凱要想做一個真正的大總統(tǒng),一個號令全國的大總統(tǒng),就要削藩。
          袁世凱先是廢省改道,把都督、民政長一律取消,道設文職尹一人,武職設鎮(zhèn)守使一人,最多管轄一個師的軍隊。這立即遭到了各地軍閥的反對,無法推行。袁世凱另生一計,他下令裁撤各省都督,在北京設將軍府,并設將軍諸號。規(guī)定督理各省軍政者,就所駐省份開府建牙,“俾出則膺閫寄,入則總師屯”。沒有督理軍政任務的,在將軍府任事,將軍府名為“軍事之最高顧問機關”,實則充閑散武人,以防其得閑鬧事,以段祺瑞為建威上將軍兼管將軍府事務。接著,袁下令各省都督改稱將軍,督理本省軍務,所謂軍務者,不過將其軍隊盡數劃歸地方所有,而遣其托管之,此所謂“兵將分離”之策?傊褪侨轿幌鞣。
          但具體實行起來,也是障礙重重。將軍不僅督理軍務,照舊控制民政,袁世凱本身也是一個靠軍隊私有化起家的人。各個地方軍閥就是一個以謀取個人私利的武裝,軍權被削奪,利益無從談起,袁世凱要想削藩, 給軍閥們一個鳥盡弓藏的感覺,談何容易!
          袁世凱最難削的是那些與他已經貌合神離的嫡系武力北洋軍閥,此時,段祺瑞、馮國璋、張勛等一個個羽翼豐滿。孫中山的二次革命后,袁世凱削了弱藩換上強藩,龍濟光、張勛、李純甚至袁世凱最得力的大將馮國璋,占了國民黨人的地盤之后,更是尾大難掉,不聽他的招呼。袁一對他們行削藩,一下子就觸發(fā)眾怨,袁氏勢力隨之削弱。
          袁世凱一手削藩,一手重建自己的親信部隊――模范團。表面上是在軍隊中起模范作用,逐步改造北洋軍,其實是因為北洋大將們各個羽翼豐滿,不再聽他的話,他要建立專供自己指揮的特別體系,絕對忠于自己的軍隊。這令地方勢力惴惴不安,隨時都打算反袁,這又威脅著袁執(zhí)政的合法性。隨著袁世凱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袁遭遇了與晚清相同的命運,即得罪了地方勢力,導致眾叛親離。地方勢力反過來以反對集權專制為借口反袁,一碗“二陳湯”(原本是他親信的四川督軍陳宦、陜西督軍陳樹藩和湖南督軍湯薌銘都宣布獨立反袁)竟送了他的性命。
          復辟帝制,徹底葬送自己執(zhí)政的
          合法性
          前面講到,袁世凱削藩遇到重重阻力,其實,袁世凱在執(zhí)政之中遇到的阻力又何止削藩一事,總之,在當時,袁感到辦什么事情都十分困難,這就很容易讓袁想到,他搞不定一盤散沙的國家,于是想集權,集權遇到阻力,就越想集權,只有集權了,他的很多政治理想或野心才能實現(xiàn)。
          開始的時候,袁世凱只是想集權,把總統(tǒng)的權力做大,既可避免府院之爭(總統(tǒng)與總理)、府會之爭(總統(tǒng)與國會),又可平息黨派之爭,號令天下軍閥。否則,一味地尊重代議制,處處是坎,沖突不斷,什么事都做不成。隨著權力越來越集中,這個時候,他那個想做太子的大兒子袁克定就唆使袁世凱做皇帝,而袁周圍的一班子謀士也想撈個開國元勛,也極力勸袁做皇帝。袁世凱也是一個常人,也有人性的弱點,他自然知道皇帝比總統(tǒng)爽,而且他就是眼見著皇帝是怎么個好法的(當然也知道萬一被推翻是如何之不好法)。人性的弱點促使袁走出了冒險的一步――復辟帝制。
          從某種意義上說,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實際上是又一次激進的中央集權運動,在這場運動里,皇帝不僅僅是一種名號,而且是一種可以重樹政治權威的架構,一種古老但曾經行之有效的意識形態(tài)。
          應該說,袁世凱復辟帝制只是往回走了一小步,想搞君主立憲,叫洪憲帝制,洪憲洪憲,弘揚憲政嘛?墒,就是這么一小步,立即讓他失去了執(zhí)政的新舊兩種合法性。
          從新的合法性講,老袁你要稱帝,等于不承認自己的權力是民授的,自己這個道統(tǒng)和法統(tǒng)蕩然無存。
          從舊的合法性講,老袁你要稱帝,把整個國家搞成你一家一姓,萬世一系,那等于斷絕了那些巴望著輪流坐莊當總統(tǒng)的軍閥們的美夢,那些地方勢力、驕兵悍將,被袁壓得正郁悶,正苦于沒有借口來反對袁重樹中央權威的舉措,袁的稱帝之舉,恰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討伐叛逆的合法性借口。
          復辟帝制,讓袁的新舊合法性統(tǒng)統(tǒng)喪失,既沒有了民眾認同,也沒有了強大的武力作為背景。當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時,為時已晚,上蒼已不再給他時間。
         。ㄘ熑尉庉/劉晨芳)

        相關熱詞搜索:是怎樣 執(zhí)政 喪失 袁世凱執(zhí)政的合法性是怎樣喪失的 袁世凱執(zhí)政多長時間 孫中山執(zhí)政多長時間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