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短篇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1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名家短篇散文篇一:名家散文
1、余秋雨經(jīng)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選
3、賈平凹散文精選
4、張愛玲經(jīng)典散文
5、梁實秋散文集
6、張小嫻散文選集
7、季羨林散文集
8、韓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達夫散文集
11、史鐵生散文集
12、魯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楊絳散文集
15、畢淑敏散文
16、安妮寶貝經(jīng)典語錄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詩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從文散文
21、吳伯簫散文集
22、海子詩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張曉風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適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楊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語堂散文
32、李廣田散文
33、豐子愷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
35、謝冰瑩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錢鐘書散文集
38、吳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張恨水散文集
41、葉圣陶散文集
42、周國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詩集
45、張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趙麗宏散文
48、馮驥才散文集
49、劉墉散文
50、鐵凝散文集
51、宗璞散文
52、董橋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記
55、遲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張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蘇雪林散文
60、辛棄疾詩詞
61、李清照詩詞
62、秦牧散文
63、張悅?cè)簧⑽?/p>
64、柯靈散文集
65、楊瑩散文集
66、蕭紅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詩集
69、簡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孫犁散文
73、羅蘭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許地山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蘇雪林散文集
79、韓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臺靜農(nóng)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葉靈鳳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詩歌集
86、聞一多散文詩歌
87、張悅?cè)徽Z錄
88、劉白羽散文集
名家短篇散文篇二:外國名家哲理短文40篇
外國名家哲理短文40篇
哲學的萌芽[德]卡爾·雅斯貝爾斯
一個孩子在聽別人講述世界是如何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事:“開始的時候,上帝創(chuàng)造了天和地??,”這時他立刻追問: “在開始之前又是什么呢?”顯然,這個孩子已認識到:問題是永無終了的,心靈是永無邊界的,結(jié)論性的答案是永無可能的。還有一個小女孩同她父親在樹林中散步,傾聽她父親講述著小精靈們在夜晚的林間空地上跳舞的故事。小女孩說:“但是,這兒并沒有什么小精靈呀??”于是,她父親將話題轉(zhuǎn)向那些實在的事物。他描繪了太陽的運行,講到究竟是太陽環(huán)繞地球還是地球環(huán)繞太陽的問題,然后又解釋了地球為何是圓的,以及地球是怎樣以地軸為中心而旋轉(zhuǎn)??。 “哦,那可不是這樣的,”小女孩一邊跺著有一種唯心主義的理論:意識不可能因死亡而消滅,失去意識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只有意識才能意識到意識的消失。接下去它聲稱,價值是只對心靈存在的,而且要求一個至高無上的人認識它的心靈。如果上帝是愛,人對他有價值,那就無法相信,上帝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怎么會任其毀滅。但在這一點上,顯得有一定的含糊。一般經(jīng)驗,尤其是哲學家們的一般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是平平常常的。不朽這個概念太偉大,用不到凡夫俗子頭上去。這些人太渺小,既不需永恒的懲罰,也不配永恒的賜福。因此,有些哲學家提出一種見解:有可能達到精神上完善的人將享受一定范圍內(nèi)的繼續(xù)存在,直到他們有機會達到他們能夠達到的完善,然后獲得他們企求的消亡,而沒有這種可能的人則一下子就被仁慈地消滅了。但是我們探究出的那些真正具有嚴肅性的問題。如果有人堅持認為這些孩子以后不會再進行哲學探討,因而他們的言論不過是些偶發(fā)之詞,那么這種強詞奪理就忽視了這樣的事實:孩子們常具有某些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后反而失去的天賦。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好像是進入了一個由習俗、偏見、虛偽以及全盤接受所構(gòu)成的牢籠,在這里面,我們失去了童年 的坦率和公正。兒童對于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往往會做出本能的反應(yīng),他能感覺到、看到并追尋那些即將消失在他視野中的事物。然而,他也會忘記那些曾經(jīng)顯露在他眼前的事物,因而后來當別人把他曾經(jīng)說過的話,以及他曾經(jīng)提過的問題,告訴他時,他自己也感到詫異。
錯語者[英]阿·克·本森
只有兩種人是我所討厭的,他們是:發(fā)表謬論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少量的謬論倒沒有什么,它們會引起小小的爭論,起到刺激談話的作用。但一大堆謬論就會令人討厭了,它們變成一種包圍心靈的籬笆,人們會感到十分失望,因為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些什么。談話的魅力一半來自隱隱約約地窺探對方的思想,如果談話的人老是在信口胡言,不斷地說一些出乎意料的令人吃驚的話,這就讓人討厭了。
在精彩的談話當中,會突然出現(xiàn)一條林間小道,就像人們把木材從阿爾卑斯山的森林區(qū)運送到山谷去的林間小道,在那里,你可以看見一片狹長的綠色森林,上面灑滿了閃爍的陽光,還有一個烏黑的山頭。在最精彩的談話中,人們可以突然發(fā)現(xiàn)一些高貴、可愛、莊嚴、樸素的東西。 另外一種十分令人討厭的談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發(fā)表的談話,他從不考慮他的聽眾,只是把心里想的全盤托出。這樣的談話,有時也可以從中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但像我所說的那樣,精彩的談話應(yīng)該引起別人窺探對方心靈的興趣,而不是被迫呆呆地看著它。
我有一位朋友,更確切地說,一位老朋友,他說話時就像在心上打開一扇活動的窗,你朝
里邊一看,只見黑黝黝地有些什么東西在流動著,也許是小河或下水道吧,它有時干凈流暢,有時又像是堆滿了垃圾和瓦礫,然而你卻無從逃避,你得呆呆地站在那兒看著它,呼吸它發(fā)出的臭氣,一直到他愿意把天窗關(guān)上為止。許多誠摯、固執(zhí)的人在談話時都犯了錯誤,他們以為只要滔滔不絕地講下去就能引人人勝。談話也和許多別的東西一樣,半成品比成品好。喜歡談話的人應(yīng)該注意避免冗長。我們知道,和一個決心要把一切都說得有頭有尾、一清二楚、點滴不漏的人談話,會讓你多么失望!在他高談闊論的時候,你的心里會涌現(xiàn)出許多問題、許多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它們統(tǒng)統(tǒng)被一連串的談話的激流沖掉了。這樣談話的人都有自滿情緒,認為他們的消息準確完整,他們的結(jié)論完全正確。不過一個人在形成和堅持一種強有力的看法時,也應(yīng)該認識到它畢竟只是看法之一,對方大概也會有不少的話要說。
從意識開始[俄]列夫·托爾斯泰
經(jīng)常有人思考,也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拋棄個人的幸福是人的長處,人的功勛。實際上,拋棄個人的幸福——不是人的長處,也不是功勛,而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人意識到自身是一個同整個世界相分離的軀體的時候,他認識到別的軀體也與全世界分離著,他就能理解人們彼此間的聯(lián)系,他也能理解自己軀體的幸福只是幻影。這時他才能理解只有能使理性意識滿足的幸福,才是惟一真實的。
對動物來說,不以個體幸福為目的的、與這個幸福相矛盾的動作都是對生命的否定。但是對人來說,恰恰相反,那種目的只在于獲得軀體幸福的活動是對人類生命的完全的否定。作為動物,沒有理性意識向它揭示它的充滿了痛苦、終有止境的生命,對它來說,軀體的幸福及由此而來的種族延續(xù)就是生命的最高目的。對于人來說,軀體只是生命存在的階梯。人的生命的真正幸福,只是從這里展現(xiàn)出來。這個幸福同軀體的幸福不同。
對人來說,對軀體的意識不是生命,而是一條界線,人的生命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人的生命完全在于更多地獲得人本身所應(yīng)有的、不依賴于動物性軀體幸福的幸福。按照流行的生命觀念,人的生命是他的肉體從生到死的這段時間。但是這并不是人類的生命,這只是作為動物的肉體的生命存在。說人的生命是某種只出現(xiàn)在動物性生命中的東西,就像是說有機體的生命是某種只在物質(zhì)的存在中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
人首先會把那些看得見的肉體的目的當做是生命的目的。這個目的看得見,因此也讓人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人的理性意識向他揭示的目的反倒被認為是不可理解的了,因為它們是看不見的。否定看得見的東西,獻身于看不見的東西,對此人們總覺得可怕。
對被世界上的偽科學教壞的人來說,那些自動實現(xiàn)著的、在別人和自己身上都是可見的動物性要求,似乎是簡單的、明確的。而那些新的不能看見的理性意識的要求則被認為是相反的,這些要求的滿足不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完成,而是應(yīng)當讓人自覺地實現(xiàn),因此它變得復(fù)雜,變得不明晰。拋棄看得見的生命觀念,獻身于看不見的意識,這自然要令人驚異害怕。就好像如果孩子能感到自己的出生,他會感到同樣的驚異和害怕,但是有什么辦法呢?一切都很明顯?吹靡姷挠^念引向死亡,惟有看不見的意識才提供永恒的生命。
穿衣打扮[德]康 德
對自我的留意在要和人打交道的時候雖然是必要的,但在交往中卻不應(yīng)顯露出來,因為那樣會產(chǎn)生難堪(或窘迫),或者是裝腔作勢(矯揉做作)。與這兩者相反的是灑脫大方:對于自己在舉
止得體方面、在衣著方面不會被別人指責的某種自信。好的、端莊的、舉止得體的衣著是一種引起別人敬重的外部假象。也是一種欲望的自我壓抑。襯托(對比)是把不相關(guān)的感官表象在同一概念之下加以引人注意的對置。沙漠之中的一塊精耕細作的土地僅僅由于對比而襯托了它的表象,一間茅草蓋頂?shù)姆孔优渖蟽?nèi)部裝飾考究的舒適房間,這都使人的觀念活躍,感官由此加強。反之,窮困而盛氣凌人,一位珠光寶氣的盛裝女土內(nèi)衣卻很臟,或者像從前某個波蘭貴族那樣,宴飲時揮霍無度,侍從成群,卻穿著樹皮鞋,這些都不是襯托。為不錯的事物輔之以更能表現(xiàn)其美的因素,才稱之為襯托。美的、質(zhì)優(yōu)的、款式新穎的服裝是人的襯托。
新穎,甚至那種怪誕和內(nèi)容詭秘的新穎,都使注意力變得活躍。因為這是一種收獲,感性表象由此獲得了加強。單調(diào)(諸感覺完全一模一樣)最終使感覺松馳(對周圍環(huán)境注意力的疲憊),而感官則被削弱。變化則使感官更新。例如一篇用同一腔調(diào)誦讀的布道詞。無論是大聲喊叫的還是溫言細語的,用于篇一律的聲音來誦讀,都會使全教區(qū)的人打起瞌睡來。工作加休息,城市生活加鄉(xiāng)村生活,在交往中談話加游戲,在獨自消遣時一會讀歷史,一會讀詩歌,搞哲學又搞數(shù)學,在不同社交場合穿著不同的服飾,這都使心靈得到加強。這是同一生命力在激動感覺的意識,不同的感覺器官在它們的活動中相互更替。生活單調(diào)無色彩,對懶惰的人來說,留下了空虛(疲憊),使人生沒有味道.衣服的顏色襯托得面部更好看,這是幻象,但脂粉卻是欺騙。前者吸引人,后者則愚弄人。于是有這樣的情況:人們幾乎不能忍受在人或動物的雕像上畫上自然的顏色,因為他們每一瞥都受騙,以為這些雕像是活的,常常就這樣猝然撞入他們的眼簾。一般來說,所有人們稱之為得體的東西都是形式,即僅僅是漂亮的外表。
蟲 語[美]富蘭克林
那兩位,一位是蚋先生,一位是蚊先生,討論得非常熱烈,它們似乎忘記了“蟲生”的短促,好像很把握可以活滿一個月似的。你們多快樂呀,我這么想,你們的政府一定是賢明公正、寬仁待民的。你們沒有牢騷可發(fā),你們也用不著鬧黨派斗爭,你們竟有閑情逸致在這里討論外國音樂的優(yōu)劣。我轉(zhuǎn)過頭來,看見另一片樹葉上有一位白發(fā)老蜉蝣,它正在自言自語。我聽得很有趣,因此把(轉(zhuǎn)載于:smilezhuce.com 蒲 公 英 文 摘:名家短篇散文)它筆錄下來。我的好朋友的情深意厚,我已領(lǐng)受很多,她的清風明月的風度,她的妙音雅奏,一向使我傾倒不已,我這一段筆記,無非博她一笑,聊作報答而已。
老蜉蝣說: “我們的哲入學者,在很久很久以前,以為我們這個宇宙(即所謂芍麗磨坊),其壽命是不會超過8小時的。我想這話不無道理,因為自然界蕓蕓眾生,無不倚賴太陽為生,但是太陽正在自東向西地移動,很明顯,太陽已經(jīng)落得很低,快要沉到我們地球盡處的海洋里去了。太陽西沉,為大地周圍的海洋所吞,世界變成一片寒冷黑暗,一切生命無疑都將滅亡,地球歸于毀滅。地球的壽命一共18小時,我已經(jīng)活了7個小時了,說起來時間也真不少,足足有420分鐘呢!我們之中有誰能夠如此盡享高壽的呢?我看見好幾代蜉蝣出生、長大,最后死去。我現(xiàn)在的朋友只是些我青年時代朋友的子孫,可是它們,咳,現(xiàn)在是都已不在“蟲世”了。我追隨它們于地下的時候也將不遠,因為現(xiàn)在我雖然仍舊步履輕健,但天下無不死之蟲,我頂多也只能再活七八分鐘而已。我現(xiàn)在還是辛辛苦苦地在這片樹葉上搜集蜜露,可是這有什么用呢?我所收藏的,我自己是吃不到了。回憶我這一生,為了我們這樹叢里同胞的福利,我參加過多少次政治斗爭,可是法律無道德配合,政治仍舊不能清明,因此,為了增進全體蜉蝣類的智慧,我研究過多少種哲學問題!‘道心惟微,蟲人惟危!覀冞@一族蜉蝣必須隨時戒慎警惕,否則一不小心。在幾分鐘之內(nèi),就可能變得像別的樹叢里歷史較悠久的別族蜉蝣一樣,道德淪喪,萬劫不復(fù)!我們在哲
學方面的成就又是多么的渺小!嗚呼,我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的朋友常常來安慰我,說我年高德劭,為蜉蝣中之壽星,可是到了第18小時的時候,整個芍麗磨坊都將毀滅,世界末日已臨,還談得上什么歷史嗎?”
成功的代價[英]羅 素
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會選擇利潤率8%的風險投資,而不要4%的安全投資。結(jié)果是,金錢不斷地喪失,人們?yōu)橹畵鷳n煩惱不已。就我來說,我希望從金錢中得到安逸快活的閑暇時光。但是典型的現(xiàn)代人,他們希望得到的則是更多的用來炫耀自己的金錢,以便勝過同自己地位一樣的人們。
美國的社會等級是不確定的,且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因而所有的勢利意識,較之那些社會等級固定的地方,更顯得波動不已。而且盡管金錢本身很難使人聲名顯赫,但要達到聲名顯赫,沒有金錢也不行。再者,一個人掙錢多少已成了公認的衡量智商水平的尺度。大款一定是聰明人,反之,窮光蛋就肯定不怎么聰明。沒有人愿意被看成傻瓜,于是,當市場處于不景氣局面時,人就會像年輕時代在考場上一樣惶惶不安。
我認為應(yīng)該承認,破產(chǎn)所帶來的真正的、雖然是非理性的恐懼感常常會進入商人的焦慮意識里。阿諾德·貝奈特筆下的克萊漢格,無論他變得多么富有,卻總在擔心自己會死在工場里。我毫不懷疑地相信,那些童年時飽受貧窮折磨的人,常常被一種擔心自己的孩子遭受同樣命運的恐懼所困擾;他們還常常產(chǎn)生這種想法,即很難積聚百萬錢財來抵擋這一災(zāi)難。在創(chuàng)業(yè)者一代中,這種恐懼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對于從來不知一貧如洗為何物的人來說,卻很可能沒有什么影響。不管怎樣,他們只是問題中一個較小的例外而已。問題的根子在于,人們過分地強調(diào)競爭的成功,以至于將它當成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不否認,成功意識更容易使人熱愛生活。比方說,一個在整個青年時期一直默默無聞的畫家,一旦他的才華得到公認,他多半會變得快樂幸福起來。我也不否認,在一定意義上,金錢能大大地助于增進幸福。而一旦超出這種意義,事情就不一樣了。總之,我堅信,成功只能是幸福的構(gòu)成因素之一,如果不惜犧牲所有其他一切因素以得到它,那么這個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
超越現(xiàn)實[美]亨利·梭羅
人們尊崇迢遙疏遠的真理,那在制度之外的,那在最遠一顆星后面的,那在亞當之前的,那在末代以后的。自然,在永恒中是有著真理和崇高的?墒牵羞@些時代,這些地方和這些場合,都是此時此地的啊!上帝偉大就在于現(xiàn)在偉大,時光盡管過去,他絕不會更加神圣一點。只有永遠滲透現(xiàn)實,發(fā)掘圍繞我們的現(xiàn)實,我們才能明白什么是崇高。宇宙經(jīng)常順從我們的觀念,不論我們走得快或慢,路軌已為我們鋪好。讓我們窮畢生之精力來意識它們吧。詩人和藝術(shù)家從未得到這樣美麗而崇高的設(shè)計,然而至少他的一些后代是能完成它的。
讓我們?nèi)绱笞匀灰话阕匀坏剡^一天吧,不要因硬殼果或掉在軌道上的一只蚊蟲的翅膀而出了軌。讓我們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靜而又無不安之感,任人去人來讓鐘去敲,孩子去哭,——下個決心,好好地過一天。為什么我們要投降,甚至于隨波逐流呢!讓我們不要卷入子午線淺灘上的所謂午宴之類的可怕急流與漩渦,而驚慌失措。熬過了這種危險,你就平安了,以后是下山的路。神經(jīng)不要松弛,利用那黎明似的魄力,向另一個方向航行,像尤利西斯那樣在桅桿上生活。如果汽笛嘯叫了,讓它叫得沙啞吧。如果鐘響了,為什么我們要奔跑呢?我們還要研究它
算什么音樂?讓我們定下心來工作,并讓我們的腳跋涉在那些污泥似的意見、偏見、傳統(tǒng)、謬見與表面中間,這蒙蔽全地球的淤土啊,讓我們越過巴黎、倫敦、紐約、波士頓,教會與國家,詩歌,哲學與宗教,直到我們達到一個堅硬的底層。那里的巖石被我們稱之為現(xiàn)實,然后說,這就是了,不錯的了,然后你可以在這之上,在洪水、冰霜和火焰下面,開始在這地方建立一道城墻或開拓一片國土,也許能安全地立起一個燈柱,或一個測量儀器,不是尼羅河水測量器,而是測量現(xiàn)實的儀器。超越現(xiàn)實
讓未來的時代能知道,謊騙與虛有其表曾洪水似地積了又積,積得多么深啊。如果你直立并面對著事實,你就會看到太陽閃耀在它的兩面,它好像一柄東方的短彎刀,你能感到它的甘美的鋒鏑正剖開你的心和骨髓,你也歡樂地愿意結(jié)束你的人間事業(yè)了。生也好,死也好,我們僅僅追求現(xiàn)實。如果我們真要死了,讓我們聽到我們喉嚨中的咯咯聲,感到四肢上的寒冷好了,如果我們活著,讓我們干我們的事情。
不同的笑[捷克]米蘭·昆德拉
那些認為魔鬼是罪惡之徒和天使是善之戰(zhàn)士的人是受了天使的蠱惑。顯然地,事情不是那么簡單。一方面,天使們不是善之徒眾,而是神所創(chuàng)造的。另一方面,魔鬼們否認一切上帝的領(lǐng)域里的合理的意義。如眾所周知的,支配世界的兩大力量是魔鬼和天使。但世界上善的一方并不是一定要比后者占優(yōu)勢(像我小時候就這么以為)。而只要求在權(quán)力上有某種程度的制衡作用。如果這世上有太多無可爭論的意義(天使之統(tǒng)治),人們就會被重擔壓垮;如果這世上失去了所有的意義(魔鬼之統(tǒng)治),生活一樣會變得令人無法忍受。
如果突然間一些事情失去了它們的既定意義、失去了表面的既定規(guī)格(一個在莫斯科受過馬克思主義訓練的人信上了占星術(shù)),那會使我們?nèi)滩蛔∫Φ。所以說,最初的笑是屬于魔鬼的范疇。它帶著某種程度的不良意識(一些事情的結(jié)果與原先所希冀的不符),可是隨之而來的也可能是某種程度的解脫(事情本身看起來比外表要松散一些,在處理它們的時候,我們有比較多的自由,我們不會被它們的嚴重性壓得喘不過氣來)。
當天使第一次聽到魔鬼的笑的時候,他恐慌極了。那是在一群人聚集的餐桌上,一個接一個的天使跟隨魔鬼笑了起來,足見笑是很有感染力的。天使知道得很清楚這是對上帝的不敬,是笑他所做的那些神奇的事情。天使知道應(yīng)該立刻采取行動,但是自己能力有限,苦無對策,只好以牙還牙。天使張開嘴,發(fā)出了一聲不穩(wěn)定的、呼吸般的聲音,是屬于他的聲域的高音階,且賦予相反的意義。如果魔鬼的笑是意味著萬事萬物的無意義,那么天使的叫則
是為世上萬事萬物之有條理、構(gòu)想完善、美好和明智而歡呼。魔鬼和天使就那么面對面地站在那兒,張著嘴,兩者都發(fā)出大同小異的聲音,可是本質(zhì)各異——完全背道而馳。當魔鬼看見天使在笑,于是他笑得更厲害、更大聲、更開朗了,因為笑著的天使是無比可笑的。
可笑的笑如大災(zāi)難一樣不可思議。即使如此,天使們還是從那兒得到了點兒什么。我們被他們的騙局所愚弄,他們模仿的笑和真正的笑(魔鬼的)用了同一個字,F(xiàn)代人不知道原來這兩種外表看起來相同的笑是具有截然不同的含義的。是兩種不同的笑,可是我們沒有不同的字來區(qū)別它們。
不覺寂寞[美]亨利·梭羅
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溫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侶,即使是對憤世嫉俗
名家短篇散文篇三:名家精品短文十篇(靜下心,讀讀吧)
精品閱讀:名家精品短文十篇(靜下心,讀讀吧)
心如朗月
李廣森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崩щy的事兒從容易開始做,大事從小事開始做,把簡單的事和小事做得有板有眼、如詩如畫、如歌如舞、風生水起,大事難事也就自然土崩瓦解。
做大事的人,正在以干大事的胸懷做小事;做小事的人,也正在以干小事的耐心啃大事;做事的人,正在以無事的心放松做事;無事的人,正在以做事的心享受無事。
有智慧的人,生命中所有的對立面都自然統(tǒng)一起來了。
迷失的生命在矛盾里,智慧的生命在統(tǒng)一里。這種統(tǒng)一,是在自己心上的統(tǒng)一。
有矛盾,并不可怕。表面的對立,正是化了裝的統(tǒng)一。
記得,法國作家福樓拜曾經(jīng)說:榮譽敗壞名聲,頭銜使人失去尊嚴,職位讓人頭腦發(fā)昏。 英國作家奧威爾也有一句話:戰(zhàn)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智慧者,心境如何?只有他本人知道。
我們只能以個人的方式,享受生命的豐盛。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不為浮云遮望眼,心如朗月,寧靜、開闊。
我們何其幸運
[波蘭]辛波絲卡
我何其幸運,因為我不是氣象學家,不用知道云彩如何形成或氣流里有什么成分,但我卻可以用我的眼采集天邊的流云,放在心里細品那份最抽象的唯美。
我何其幸運,因為我也不是動物學家,我不清楚鳥到底靠什么飛翔,我只知道陽光下那對神奇的羽翼,常常讓我感應(yīng)到藍天白云之間有天使飛過的痕跡。
我何其幸運,因為我也不是植物學家,我至今都不太明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只是會近乎固執(zhí)地鐘情于那最簡單的綠,堅信再小的林子里也會有可愛的精靈。
我何其幸運,因為我也不是地質(zhì)學家,用不著去精密地推算海浪需要多少年將一塊巖石變成神女的模樣,而我會超越時空地想象,黑夜里上帝是怎樣用無形的手在別具匠心地雕琢。
我何其幸運,因為我不是需要說謊的政治家或律師,也不是要在人身上開刀的醫(yī)生,我甚至也不是開畫展前需要盤算成本的藝術(shù)家,那我是什么?我什么都不是,我對這個世界也一無所知,這,也許便是我的幸運所在。
我們何其幸運,無法確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
天空才是我的極限
吳淡如
到臺灣大學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眼眶紅紅的。我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他說:“沒事,剛剛看了《商業(yè)周刊》上的柯教授女兒的故事,我哭了三次。 ”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26歲的女孩,只有十歲孩子的高度,基因突變的發(fā)生率只有四萬分之一,小孩的脊椎出生不久后就開始彎曲,成為一個六歲以前都必須包著盔甲的孩子,而因為脊椎壓迫所產(chǎn)生的各種并發(fā)癥,讓她每周都得上一次急診室,留下了耳朵重聽的毛病,發(fā)育也比一般孩子遲緩,學習上也有障礙。然而,夫妻倆卻明白,該承擔的責任不能逃避,耐心教導(dǎo)著孩子。
她雖然學得比一般孩子慢,但卻憑著努力得到美國唯一的全球高中生杰出金牌獎,念了美國的韋斯利大學,進入最知名的會計師事務(wù)所工作,目前,一個人到哈佛進修碩士。
柯教授說,我要自己看到她的能力,而不是她的障礙。
面具人生
王鼎鈞
所有的面具都是照著自然表情復(fù)制的,所以,微笑也可以是一張面具。
魔鬼給每個人一套面具,上帝則給每個人一根繡花針。在世上,兩人見了面,照例先用那個小得幾乎看不見的尖針去輕輕地刺對方的臉皮,看他到底是不是戴著面具。
上帝規(guī)定:如果你發(fā)現(xiàn)對方戴著面具,你也要趕快把自己的面具戴好;反之(如果對方臉上并無面具),你要馬上把自己的面具摘下來。
有時,你看他一下子把面具拿下來,一會兒又急忙戴上,說不定片刻之后又匆匆換一個,雙方互動,很有趣,也很有學問。
一個人,直到他上天堂的時候,上帝才把那套面具和那根針“沒收”。他在地上的日子,有時候也能夠暫時把那攻防的裝備擱置不用,那時候地上即是天國。
讀書是件很安靜的事情
陳丹青
讀書是一件很安靜的事情。要是論教養(yǎng),你真的是讀書人,你不要講出來。讀書也好,畫畫也好,不能弄成一種身份。
這是我到國外才學會的。國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著不講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國之前還沒有人說我是讀書人,是知識分子,回來后聽到不少人說我是做學問的,是藝術(shù)家等等。我很害臊,這怎么好意思說出來?
陳寅恪先生周游列國,通曉二十多種語言,可是他在清華填表時只填了兩種:梵語和德語。逃亡香港時,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挾他出來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當時樓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來和日本人交涉,說很流利的日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語這么好。不到萬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會講日語,這就是教養(yǎng)。
我讀書實在是少,但是我讀過的書,實在地告訴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還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所有書教給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為是。
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個人的房間》中說:“若以書而論,每本書都會變成你自己的房間,給你一個庇護,讓你安靜下來。”確實,一本好書會讓我安靜下來,會讓我有內(nèi)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應(yīng)酬、謀生、作假,片刻的安靜都是讀書帶來的。法國人蒙田有句話,大意是人類一切災(zāi)難在于人回到家還安靜不下來。我很慶幸我沒有變成在自己的房間里面安靜不下來的人。這和我這么多年多多少少讀書有很大的關(guān)系。我對閱讀充滿感激。
永恒
李淺予
如果你去過悉尼大學,走進這座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站在大樓前仰望,便會看到悉尼大學的校訓,以拉丁文銘刻在浮雕上:“繁星縱變,智慧永恒!
讓我們走出悉尼大學,繼續(xù)游覽。現(xiàn)在,我們又來到了悉尼市政廳,一棟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和悉尼大學一樣古老。走下市政廳,便看到一個小廣場,上面有一個噴泉,噴泉旁邊的地上,銘刻著兩個金屬字:“永恒”。
一個疑問會立即浮起:這個“永恒”和悉尼大學的校訓有什么聯(lián)系?是悉尼大學的公關(guān)結(jié)果,抑或是悉尼人特別喜歡這兩個字,像我們喜歡“到此一游”一樣,把它刻得哪兒都是?
都不是,這兩個字和悉尼大學沒有任何關(guān)系。原來,當年有一個人,連續(xù)30年在地上用粉筆寫“永恒”這兩個字。他的舉動起初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他并不在意,每天都會準時來到噴泉旁,寫完就走。有細心的人曾給他掐過表,發(fā)現(xiàn)誤差不超過30秒。
時間一天天過去,慢慢地,他的舉動打動了悉尼人,人們開始小心翼翼地繞著這兩個字走,如果這兩個字不小心被人踩著了,還會有人立即用粉筆將模糊的部分描清。終于,30年過去了,他的執(zhí)著征服了悉尼人,人們索性將這兩個字刻到了地上。
把這兩個字刻下后,那人也消失了。但每當人們走過這兩個金屬字旁,便會不經(jīng)意地想起那個傳奇般的陌生人,這時,人們才慢慢品味出:“永恒”即代表一切,在它面前,任何修飾、注解都顯得多余,即使是智慧也是無力的,連看似永恒的繁星都敵不過它。
成功不怕晚十年
何慧慧
1981年,美國普利策小說獎頒給了《笨蛋聯(lián)盟》的作者約翰·肯尼迪·圖爾。消息傳出后,人們紛紛前來祝賀,圖爾的母親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向人們講述了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那是12年前,圖爾耗盡心血寫成了首部長篇小說《笨蛋聯(lián)盟》。他對作品非常滿意,可在出版商那里,卻屢屢被拒絕。圖爾失望至極,最終在一個雨夜用子彈結(jié)束了自己32歲的生命。他留下遺言:“我對作品和人生都徹底絕望了。像我這樣再沒希望的人,唯有用死來擺脫!
得知兒子的噩耗,母親悲痛欲絕?上氲絻鹤由暗男脑肝戳,她很快擦干眼淚,帶上書稿又一次次敲響了出版社的大門。同樣遭到拒絕和嘲諷后,她又把書稿寄給了多位文學界的大家。終于,在圖爾去世十年后,他的作品引起了著名小說家沃西·珀西的關(guān)注,并把它推薦給一家出版社。結(jié)果,書一上市,就受到讀者追捧,最終贏得了美國文學界的大獎。
講完往事,年邁的母親感嘆:“得獎本該是好事,可惜圖爾再也看不到了。人生難免遭遇失敗,但只要理想和信念還在,成功就不怕晚十年。”人的一生,只要不選擇逃避、絕望,失敗就有逆轉(zhuǎn)的機會。
靜
郭翠華
眼睛可以夠得到的是樓頂和樓頂之上的天空,樓頂是不會說話的,那一抹抹的紅磚是它表達生命的方式吧;天空也是不會說話的,那一朵朵云是它表達生命的方式吧;手邊有一杯檸檬茶,水杯是不會說話的,那清清的水和那片薄薄的檸檬是會說話的吧;沉默的我是不會說話的,但從我心底輕輕流淌的感覺卻是會說話的。
靜是另一種生命的狀態(tài),就像山就像石頭就像土地和莊稼湖泊和海流,它們用沉默的姿態(tài)在證明,它們用比人類更長久的生命在證明。它們不事張揚的個性和自我堅守的生存方式就是最好的證明,內(nèi)斂是更長久更有力量的。
積極生活就是愛
韓松落
有段時間,很喜歡法國電影,卻對法國電影里總要出現(xiàn)的“愛”感到不耐煩。
以法國女歌手伊迪斯·皮亞芙生平故事為主線的電影《玫瑰人生》里,記者向坐在海灘上的皮亞芙發(fā)問:“您對少女們有什么建議嗎?”
“愛!
“您對青年們有什么建議嗎?”
“愛!
“您對孩子們有什么建議嗎?”
“愛!
??
在法國電影里,愛是最重要的事,電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斷地告訴自己和別人,要愛,要示愛,要落實愛。
后來讀到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書《愛的多重奏》,這是他在71 歲時一次訪談的文字稿。此時的他,清澈洞明,對這種“愛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闡述。他所論述的愛,是愛情,但又不僅僅是愛情。人本來是單個的,以單數(shù)形式存在,而愛情,卻讓人從“一”變“兩”,在這個過程里,人得打破自己身上的封閉,試著通過另一個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兩個人的愛,是“最小的共產(chǎn)主義單位”,但這種形式,卻是一種更大規(guī)模的集體之愛的演習,讓“從兩個人過渡到人民”成為可能。
在他看來,愛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得靠忠誠去維護,得不停地宣示愛意,“盡管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宣布,愛仍然需要不斷地被重新宣布”。而這,顯然需要巨大的行動力,需要不斷激發(fā)自己身上的熱情和能量,所以,他所謂的愛,是一種更樸實的態(tài)度:積極生活。去愛,去行動,去寄托,去反省,去剔除焦慮,去解決不安,去認識命運,去抵抗死亡。
孤獨美
孫麗麗
臺灣女作家羅蘭19歲時曾到一所偏僻鄉(xiāng)村小學任教,每天晚上就只有她一個人住在空蕩蕩的古廟后殿里。開始她感到一種形單影只的孤獨,但漸漸地她愛上了那難得找到的、幾乎是屬于遠古荒涼與寂寞的廟宇里的夜。“當一燈如豆而萬籟俱寂的時刻來臨,我可以靜下心來,做我自己的事,編織我自己的夢想,并且嘗試著和古人同在!币灾了髞砘氐匠鞘腥匀环浅涯钸@段生活。
攤開人生的手掌,同時落滿的是陽光和風雪,在這孤獨時刻會使我們變得成熟、深刻,使心靈觸覺深入生命的內(nèi)核,審視自己,在距離上作以調(diào)整,俯瞰人生,從而獲得自信和力量。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名家 散文 名家短篇散文精選 名家短篇散文摘抄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