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震【海地\地震與國際秩序】
發(fā)布時間:2020-03-0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地處美洲的海地1804年宣布獨立,雖然憲法規(guī)定國家主權屬全體公民、公民可直選總統(tǒng)和議員等,但海地多年來一直被獨裁政府控制,虛假選舉屢見不鮮。經濟發(fā)展停滯不前,80%的人每天生活費不到2美元,失業(yè)率高達7成半,文盲率近8成。按照海地人自己的說法,獨立迄今,他們“已經餓了200多年”。
海地雖小且落后,但由于是美國的鄰居,因此歷史上和美國頗有淵源。1915年美國第一次入侵,隨后相繼扶植多個傀儡統(tǒng)治者。上世紀80年代,海地爆發(fā)反政府武裝活動,總統(tǒng)乘坐美國軍用運輸機出逃。1987年3月,海地高票通過新憲法,但選舉日當天選民遭暴徒襲擊,死傷不計其數,投票被迫中止。美國立即凍結了對海地的經濟和軍事援助。1991年,代表貧民利益的阿里斯蒂德,成為第一任民選總統(tǒng)。不料幾個月后軍方再度發(fā)動政變,阿里斯蒂德被迫流亡美國。在美國的武裝干預下,軍政府終于交權下臺,阿里斯蒂德重返太子港。2006年大選,美國花費7500萬美元,將350萬本選民證和350萬張選票,送到每個選民手中……可以說,美國在海地的影響力自始至終無所不在。
然而到今天為止,海地仍黑槍遍地、腐敗橫行,赤貧、令人絕望的國民經濟,一切都沒有實質改變。這也是為什么作為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在和海地沒有建交的背景下,仍然派出維和部隊進入。
海地發(fā)生地震,奧巴馬當天表示將竭力支持海地的緊急救援工作,立即提供一億美元的援助,后來更讓前總統(tǒng)克林頓和布什聯(lián)袂提綱負責。希拉里在接受美國電視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將“盡己所能”援助海地災區(qū)。
盡管海地如此不堪,美國仍然如此關注,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一國混亂,遭殃的必然是鄰國,現(xiàn)在美國接受的海地難民包括非法移民已經不少,實在無法承受太多。此外,美國竭力想用民主來解決海地問題,屢敗屢試。但如果海地失控,美國必然前功盡棄。這些都可以理解。但令人驚異的是美國“關注”的方式:航空母艦立即馳向海地、派駐一萬名軍隊進入海地,控制了當地唯一的機場,為美國僑民優(yōu)先撤離提供方便。
世人還記得,當美國發(fā)生卡特琳娜颶風的時候,不僅拒絕國外的援助,甚至路易斯安那州政府都拒絕聯(lián)邦軍隊的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發(fā)生神戶大地震的時候,也拒絕國外援助進入。怎么當海地發(fā)生地震時,美國就可以無視海地政府的存在,直接派兵進入了呢?
海地國家太小,民選政府太過無能,這是一方面的原因,關鍵還是美國太過強大。強大就可以不受規(guī)則約束,可以改變規(guī)則,不正常的事情也就視為正常。海地地震后,法國的媒體稱美國為“超級英雄”,一片贊譽之聲,卻無人質疑美國救援的方式。
在美國的帶動下,海地地震全球關注,全球總動員。然而卻鮮有人指出海地是世界上最貧窮、最落后、最腐敗、最混亂的國家之一,而且竟是民主國家。可資對照的是美國長期封鎖的古巴人均GDP3900美元,人均壽命77歲,識字率97%,社會秩序良好。假設古巴發(fā)生類似災情,且不說美國救不救,只問美國能暫時地解除對古巴的封鎖嗎?
中國的文化、政治傳統(tǒng)有三個主義:民粹主義、道德主義和實用主義。尤其是道德主義,影響至深。文革時雖然自己貧窮卻照樣積極援助他國。洋務運動的旗手李鴻章面對列強環(huán)伺,仍然認為只要我們行得“直”,必會得到尊重。但環(huán)顧世界,不得不說,西方的道德主義更多地是對自己,而不是對外。他們更注重的是實力,實力代表規(guī)則,代表規(guī)則的解釋權。海地一震,盡顯無遺。
相關熱詞搜索:海地 地震 秩序 海地 地震與國際秩序 海地地震與國際秩序 地震與當今國際秩序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