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上海孤兒尋親記_上海孤兒尋親

        發(fā)布時間:2020-03-2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1960年前后,他們被饑餓的爸媽遺棄在上海等城市,幾經(jīng)輾轉(zhuǎn),被北方家庭收養(yǎng)。如今,年過五旬的昔日孤兒一遍遍南下尋親,找尋自己的生命之根。但因歷史的荒蕪、記憶的破碎,又一次次無功而返。他們用倔強的足跡,拼湊出當年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圖景。
          
          尋親,馬不停蹄
          
          4月29日清晨,車廂里的蒙古人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陽光已經(jīng)射入車窗,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是第一次在4月末見到這么多的綠色。
          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將一路走過馬鞍山、宜興、無錫、蘇州,在那里的尋親會上,能否找到自己的血親,每個人都忐忑地懷著希望。
          這是1960年前后被送往內(nèi)蒙古的棄兒第一次有組織地如此大規(guī)模地南下尋親。中午,一行人抵達馬鞍山,這是整個尋親行程的第一站。41名50年前的南方孤兒,如今大部分的身份證上已經(jīng)寫著蒙古族。
          “你看這個人長得像我不?”甜梨指著一張尋親資料上的照片問身邊的同伴。大家都覺得她跟照片上的女人長得挺像,“疑似”她的姐妹。有人開始建議趕快聯(lián)系,去做親子鑒定。但很快又有人跟她說,從血型上看,她們不大可能有血緣關(guān)系,這讓她有些失落。
          甜梨家住內(nèi)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個兒不高,圓圓的臉,眼角和嘴角都已經(jīng)有些下垂,但笑起來眼睛還是彎彎地瞇成兩道月牙兒,如果不是穿著蒙古袍,的確不太像蒙古人的后代。
          這是她第二次南下尋親了。2007年,家境不富裕的她在兒子的支持下,借了7000元南下。也是因為長得像,甜梨和南方一戶人家相認,但經(jīng)過DNA測試,“血型不配”。甜梨不識字,漢話也說得不好,她不清楚DNA是怎么回事,只知道鑒定是不是親人,得看“血型”。
          相貌,幾乎是他們在尋親會上找親人的唯一方式,看到和自己或家人相像的,就湊過去問,“你是哪年被送走的?”然后再核對其他不多的細節(jié)。都沒問題的,就去驗DNA。
          5月1日,在宜興的尋親會上,甜梨見到了官林鎮(zhèn)的蔣氏姐弟,和自己血型相符,相貌相似,只差DNA比對。還有幾人也找到了“疑似”的親人,剩下的人心中,開始時的希望慢慢被失落取代。但行程還在繼續(xù)。
          5月3日,內(nèi)蒙古尋親團到達無錫,這里有一個尋親會在舉行,來自北方各省的數(shù)百人聚集一堂。有人發(fā)現(xiàn)甜梨攥著一張紙條,臉上掛著淚,“一個老婆婆找人給我?guī)淼?她說我是她女兒,想認,但家里女兒不答應(yīng)!彼拗f。捎信人說老婆婆從電視上看到甜梨,“一眼就認出是自己女兒”。
          甜梨撥通了紙條上的電話號碼,但得到的是生硬的答復(fù),“打錯了,不知道這回事!
          “我來找媽媽,又不是分財產(chǎn),為什么不讓見?”她哭得更傷心了。
          因為找到了好幾位與自己長得很像的“疑似”親人,這幾天里,甜梨是整個尋親團里最受人關(guān)注的。但有兩位與她接觸后,很快就排除了。
          常州人李小琴在確定長得和自己很像的甜梨并不是自己的親生妹妹后,還是給她留下 100塊錢,“她是借錢來的,太不容易了!
          甜梨不會隱藏自己的感情,當有人來相認時,她一臉興奮,但確定了對方不是親人后,她又表現(xiàn)出明顯的難過,沉著臉,不說話。
          5月5日上午,這隊“跨省尋親團”在蘇州參加了最后一個尋親會,41人中,先后有8人找到了“疑似”親人,正在等待DNA比對結(jié)果。
          5月5日下午,大巴離開蘇州駛?cè)肷虾?意外的一幕發(fā)生了,一輛轎車一路猛追,攔下了大巴。
          昆山周靜芳一家,看到前一天《揚子晚報》上甜梨的照片,覺得與自己家人很像。于是,一家人先趕到蘇州市區(qū),又沿著滬寧高速一路追來,直到上海。
          雖然配對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周靜芳還是表示要去采血做DNA測試,“有一點點希望都要做!
          
          “上海孤兒”
          
          這次南下的內(nèi)蒙古41人團,只是每年來長三角尋親的上千人中的一小部分。50年前,他們出生在這片魚米之鄉(xiāng),然后卻像沙子般被吹落到本來并不屬于他們的地方。
          1959年到1961年,是史載的“三年困難時期”,中國遭遇嚴重饑饉,一向富庶的長江下游平原也未能幸免。據(jù)上海交通大學(xué)歷史教授曹樹基的研究,在這三年里,全國非正常死亡人數(shù)達到3250萬之多,相當于1958年年末總?cè)丝诘亩种粡姟?
          尋親團對自己身世所知非常有限,他們能了解到的那段與自己身世有關(guān)的歷史很簡單:1960 年,長三角地區(qū)各大城市的福利機構(gòu)均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幾倍的棄嬰,糧食供應(yīng)出現(xiàn)問題,福利機構(gòu)已經(jīng)無力撫養(yǎng)這些棄嬰。
          時任全國婦聯(lián)主席的康克清為此問題找到時任內(nèi)蒙古第一書記的烏蘭夫,希望他能從牧區(qū)調(diào)撥一些奶粉。烏蘭夫在請示了總理周恩來之后,做出一個更大膽的決定:發(fā)動整個內(nèi)蒙古,將一批孤兒接到牧區(qū),交給牧民撫養(yǎng)。
          此后,僅僅在1960年一年,內(nèi)蒙古就安置了2000多名南方來的孤兒。到1963年,內(nèi)蒙共安置了3000多名南方孤兒,他們和被安置在其他省份的南方孤兒大都經(jīng)過上海孤兒院中轉(zhuǎn),因此被稱為“上海孤兒”,在草原上,他們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國家的孩子”。
          而故鄉(xiāng)與親人,在他們的記憶中,只剩下模糊、殘缺的碎片。或者連碎片都不存在。
          “我家有三四間大房子,門口有兩個水塘,里面的藕很粗!崩钪伊x回憶說。他是錫林郭勒盟的退役軍官,尋親團中僅有的滿族人,民族登記隨了養(yǎng)父。
          李忠義還記得自己出生在上海,至少是離上海市中心很近的地方。和大部分嬰幼棄兒不同,他在1960年3月被送進孤兒院時,已經(jīng)6歲。
          李忠義當年依稀的記憶如今被一次次重新刻印在腦中,“家里有3個哥哥,大哥上初中,二哥讀小學(xué),在家人將我送走前,三哥已經(jīng)餓死了。”
          1960年3月的一天,媽媽和嬸嬸帶著李忠義和嬸嬸的女兒一大早出門,步行了一段路后來到大哥的學(xué)校,和大哥一起吃了午飯。3個孩子都不知道,這是他們此生最后一次在一個飯桌上吃飯。晚上,4人坐擺渡船來到上海市區(qū),在一家小旅館住到天亮,便起身上街,大人們給兩個小孩買了燒餅,把他們放進路邊變壓器下的鐵柵欄內(nèi)。李忠義說,那個地方就在現(xiàn)在的四川北路上,而他的家應(yīng)該就在當年浦東的某個村子。
          “我們哭著吃著燒餅,媽媽和嬸嬸站在遠處望著我們,喊也不應(yīng),沒過多久,一輛三輪車過來把我們接走,就到了孤兒院!崩钪伊x說。
          在福利院住了多久已經(jīng)難以回憶,但他記得每天可以喝到牛奶,吃到小餅干。大約幾個月后,李忠義和一些孩子被輾轉(zhuǎn)送往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
          由于年齡較大,很多家庭不愿領(lǐng)養(yǎng),自己也不愿跟人走,李忠義在太仆寺旗的一家專門收養(yǎng)南來棄兒的保育院內(nèi)住了3年,直到九歲才被當?shù)貏F的團長領(lǐng)走,“當時收養(yǎng)也是有標準的,家庭月收入要70元以上。”
          “文革”中,李忠義入伍參軍,到1990年代退伍時,軍銜是大校。此時養(yǎng)父母早已去世,有機會出差到上海的李忠義,開始了漫長的尋親歷程。但一直沒能找到哪怕是“疑似”的親人。
          “我現(xiàn)在是退役軍官,生活過得很好,我回來就是想認親,沒有別的意思,真的!崩钪伊x重復(fù)著這樣的話。
          5月6日下午,內(nèi)蒙古導(dǎo)演寧才的電影《額吉》在上海舉行首映式,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牧民母親收養(yǎng)撫育“上海孤兒”的艱辛故事,“額吉”在蒙語里就是“母親”的意思。
          李忠義和尋親團的其他成員們作為嘉賓被邀請出席。他們又穿上了蒙古袍,排著隊走進一家五星級酒店的放映廳。在這里,蒙語的聲音蓋過了漢語――來觀片的也多是在上海的蒙族人,甚至主持人都是從呼和浩特趕來的。
          電影放映了,這群“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上海孤兒”,看到了熟悉的大草原,聽到了熟悉的蒙古鄉(xiāng)音,而放映廳外的那個大都市,反倒顯得陌生。這一刻,時空仿佛倒置,“夢里不知身是客”,他鄉(xiāng)與故鄉(xiāng)模糊了界線。許多人的眼角一下子潮濕了。
          甜梨看著電影,不時說兩句自己的故事,她在草原長大,是養(yǎng)父母家里唯一的孩子,爸爸很疼她!拔乙采线^學(xué),但學(xué)校里的同學(xué)老欺負我,我爸爸知道后就到學(xué)校找校長:你們欺負我們,我們不念了!本瓦@樣,甜梨現(xiàn)在也不識字。
          
          尋找歷史
          
          電影《額吉》放映時,坐在后排的上海人徐國志一邊拍照,一邊掉淚。
          他也是棄兒,但收養(yǎng)他的是上海家庭,據(jù)他自己的調(diào)查,當年被上海家庭收養(yǎng)的孩子只有981名。他在這天上午找到了內(nèi)蒙古尋親團,就一直和他們坐在一輛車上,有人問,“你是誰啊?”他說,“我和你們一樣,也是棄兒。”
          10多歲的時候,徐國志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1980年代初,由于怕養(yǎng)父母傷心,他瞞著他們偷偷在《新民晚報》的中縫登了一條尋親啟事,此后沒有間斷過尋找,最近幾年,每到五一長假,他便奔走于各地的尋親會,發(fā)現(xiàn)有相似的就做親子鑒定。但直到今天,也沒有找到自己的親人。
          5月6日晚是內(nèi)蒙古41人團在南方滯留的最后一夜,徐國志帶著在尋親過程中結(jié)識的王海庚來到內(nèi)蒙古41人團歇腳的賓館。
          王海庚從80年代初開始尋找失散的妹妹,這些年來,中原幾省他都去過。和徐國志一樣,王海庚至今也未找到親人。
          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上海孤兒”的歷史記錄并不足以拼湊出完整的尋親路線圖景。這么多年來,他們只能靠自己一點點搜集資料,積累經(jīng)驗,結(jié)識各地的棄兒和家庭,從個人開辟出來的“羊腸小道”進入當年的歷史,尋找親人的蛛絲馬跡。就像久病成醫(yī),他們現(xiàn)在對那段歷史的了解,不亞于專業(yè)學(xué)者。
          和5月6日晚一樣,每遇到有組織的“尋親團”,他們都盡量過去看望!耙嬖V他們尋親的難度,也給他們指個方向,雖然是從上海被送走的,但出生地都不在上海,安徽、江蘇的最多,其次是浙江!毙靽菊f。
          1960年前后,到底有多少棄兒由這幾個城市被送走,王海庚估計,至少有5萬。
          “內(nèi)蒙古接走3000人,河南1.5萬,山東1萬,河北6000人,還有山西、陜西以及南方的省份!蓖鹾8f起這些地名和數(shù)字,語氣像一位治史的學(xué)者,“這都是我們這么多年跑下來,問下來拼湊出的數(shù)字,確切數(shù)字有多少,現(xiàn)在還不可考,內(nèi)蒙古接收的棄兒也不是第一批被送走的!
          在多年的尋找中,王海庚和徐國志也聽到看到了各種故事。
          不少棄兒的身上,都有親生父母為了日后相認而留下的標記,有的是在耳朵上剪個口子,有的是剪在嬰兒私處,徐國志身上也有親生父母用剪刀留下的標記。安徽無為縣的一位父親,在把女兒送往上海前,用針在女兒大腿內(nèi)側(cè)刺下了自己的姓。
          “你想想,當時這個父親是什么心情,不是被逼到絕境怎么下得了手,那些血水一定是混著淚水的!”王海庚有些激動地說,“被送走的孩子,有可能會被條件更好的家庭收養(yǎng),他們的命運一下子就徹底改變了,但這種改變,是用一個家庭幾十年的悲劇換來的。當年真是迫不得已,為了孩子活命啊,還有什么比骨肉親情更難割舍,我媽媽把妹妹放在醫(yī)院后,回來一直哭,最后眼睛瞎了!
          徐國志也聽說過,有的家庭把孩子送走后不久,就全家餓死了。這也是很多人沒辦法找到親人的原因――那些年的災(zāi)難太多了。
          王海庚、徐國志絮絮叨叨地跟內(nèi)蒙古來的尋親者說著自己的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同時也聽著他人的尋親故事!拔覀兊倪@些故事,跟其他人講兩遍人家就煩了,只有自己相互安慰!
          甜梨不大愛說話,只是側(cè)身靠在床上,用手支著頭,微笑著。然后,她用小孩子般的語氣說:“我家窮,還有貸款,這兩年天旱,草還要花錢買,我兒子就說,媽,你去吧,你去吧,去了心里就高興了,別管錢。我就來了……”
          5月7日,尋親團在回內(nèi)蒙之前,參觀了一趟正在上海舉行的被喻為中國復(fù)興象征的世博會。當他們從世博園出來時,心情看起來很不錯。琳瑯滿目的現(xiàn)代化展品與喧嘩興奮的人潮,仿佛悄悄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稀釋了。
          (感謝《北方新報》、《揚子晚報》對本刊的協(xié)助)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孤兒 上海 尋親 上海孤兒尋親記 上海孤兒尋親近況 上海孤兒尋親活動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