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士自風流] 英雄的本色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陳舊人物》 葉兆言 著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 白樸有首《?雙調(diào)?喬木查?對景》,曲中有兩句:“歲華如流水,消磨盡自古豪杰。蓋世功名總是空,方信花開易謝,始知人生多別。”是啊,歲月會淘洗掉人間一切“蓋世功名”,千百年后,誰會在乎你是什么將相公卿,誰會關(guān)心你的千秋偉業(yè)呢?我不是一個歷史虛無主義者,相信時間無情也堅信歲月有情,可能沒有人再去讀《史記》了,但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精神還激勵著后世,可能沒有人去研究蘇東坡了,但他那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瀟灑不應當消失。人常說“文以氣為主”,那么人呢?人除了身份、地位、財富、成就之外,是否需要一些精、氣、神呢?這是讀葉兆言的《陳舊人物》時不斷浮現(xiàn)在我腦海中的問題。這本小書寫了晚清以來的27位人物,從康有為、章太炎、林琴南、朱自清、聞一多,到張愛玲、周瘦鵑、范煙橋,都大名鼎鼎。盡管作者沒有樹個標桿來羞煞當代知識分子的用意,但所“陳”的這些“舊人物”的風度、學問還是讓后來人“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什么是精神、氣度?這東西說實在,那是切切實實地融合在一個人的言行中;說虛幻,不僅看不見摸不著,也不是發(fā)表多少篇論文、獲了什么國家級獎項、擁有什么職稱和顯赫的頭銜可以量化考定的。大約正因為如此,在當代人眼里它們就沒有什么“用處”,這也使我們越來越?jīng)]有機會聽到那些真名士自風流的傳奇故事,充塞耳間的盡是勾心斗角、爭名逐利的蠅營狗茍,因此,我們只好懷想傳奇,懷想那些氣質(zhì)脫俗、氣度不凡的人物。這么說并非指這些人個個不食人間煙火,和葉兆言一樣,我也比較煩康有為那種“圣人”,也厭煩一切有著圣人心結(jié)的人,太把自己當盤菜反而讓菜沒滋沒味,相反本真地做人處世,憤則痛哭,樂則大笑,并不妨礙你的偉大成就和神圣事業(yè),正是這一點上,梁啟超比起他的老師要可愛得多,人們問他信仰什么時,他的回答是:“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難怪他總是那么滿懷熱情地接受新事物鼓吹新事物,難怪他在那么多學術(shù)領(lǐng)域里都有自己的建樹,首先他就沒有把學術(shù)作為敲門磚、名利橋。因此,講到那一代人的風度,我認為第一條就是他們很明白什么事情是不可為,而又有哪些事情就是搭上身家性命也要盡力為的,他們沒有圣人心態(tài),但在行動中,卻都有著神圣的情感、神圣的責任。
葉兆言不溫不火的筆調(diào)正適合敘述這些有著滄桑感的人和事。借著他的筆,我們看到了名士風流。比如章太炎,曾于樓外樓吃飯時遭遇蔣委員長,蔣上前與他套近乎,他愛搭不理,并聲言自己現(xiàn)在是“靠一支筆騙飯吃”。蔣客套一陣要用小車送章回府,章更是一口拒絕。無奈之下,蔣又提出以自己的手杖相贈。“大家都以為這犟老頭一定還會拒絕,不料章頗中意這根手杖,拿了就走。”哈哈,有趣兒!不過細想,每個細節(jié)又豈是趨勢和逐名的偽士所能做得到的?蔣百里自殺的故事帶給我們的也不僅僅是有趣。蔣百里就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時曾放言,自己如果不稱職“當自殺以明責任”。這樣的話也不知多少人說過,誰也不會當真,但半年后蔣百里又召集學生訓話,他痛心于在軍閥控制下,報國大志難以施展,重提當初誓言,并對面學生說:“現(xiàn)在看來,你們一切都好,沒有對不起我的事,我自己卻不能盡校長的責任,我對不起你們。”說完,他拔出手槍,對著胸口就是一槍。
這種“身體力行”并非為了獲取某種偉大成就,這樣看就本末倒置了。朱自清不吃美國救濟糧,他說得很簡單:“為反對美國之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lǐng)事卡德和美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之污蔑侮辱,為中國人民之尊嚴和氣節(jié),我們斷然拒絕具有收買靈魂之一切舍施物資,無論為購買或給與的。”如果朱自清堅持的是有所不為,那么李叔同所做的就是有所為,得知出身貧寒的劉質(zhì)平在日本學習音樂卻沒有經(jīng)濟來源,陷入絕望狀態(tài)時,李叔同寫信給劉,信中逐筆列出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并保證每月可以余出廿元作為劉的學費。后來,李要出家,之前還要去;I一筆錢供劉讀書至畢業(yè),并寫信說:錢能借到,我就去出家;如果借不到,我仍就職,直到你畢業(yè)時為止……
讀《世說》,恨不為魏晉中人;讀《陳舊人物》,卻感嘆流水歲華亦難消磨盡自古豪杰。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名士 風流 真名士自風流 是真名士自風流 出處 真名士自風流閱讀答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