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審美觀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滕軍女士曾留學于日本,現(xiàn)為北大日語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日本文化史。她的講座通過其對幾組幻燈片的解釋來隱含日本人的審美觀、宗教觀及茶道。其幻燈片以庭院布置包括植被、燈籠、窗戶和寺院等建筑為主,夾雜一些反映日本風景和農(nóng)業(yè)文化的。
櫻花在日本被稱為國花,開放時先開花,而后長葉,而且非常突然,一夜春風過后,滿枝櫻花非常漂亮。從沖繩島到北海道日本國土的第一區(qū)域都生長春櫻花樹,而且其被稱為“日本人精神”的象征為什么呢?因為櫻花開得突然,落得也非常迅速,真正如曇花一現(xiàn),有一種瞬間的美麗。
日本的哲學家不善于思考思辯的東西,其宇旨是擁抱大自然并與 之融為一體,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因為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歷史上很少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斗爭,即使元朝時、蒙古軍隊曾兩次遠征日本,但卻以失敗而告終,另外,中國的人倫思想也沒有在日本扎下根,因此其哲學中人與大自然同一的意味很濃。
在日本,蓮花是不可以送人的,因為日本是一個佛教比較盛行的國家,蓮花和佛教聯(lián)系緊密。佛教又往往同人死之后辦喪事相關聯(lián),因此送蓮花,畫蓮花在日本是不禮貌,不吉祥的。
日本的庭院中石燈籠比較容易看見,因為日本的私家庭院很多依山背水而建,而且一般無圍墻,為了劃分自己庭院的界限,其將石燈籠作為一種象征性的標志,這一點很像中國農(nóng)村中土地之間的“邊界石”。除庭院之外,日本寺院中的石燈籠也很常見,其形狀各異,因為形狀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石燈籠的種類就達一百多種。日本秀美的山水是同其多雨的氣候所分不開的,西伯利亞寒流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前進時,路過日本列島,由于日本中部是一條使長的山脈,因而給日本帶來豐富的降雨。
佛教大約于公元5世紀傳入日本,于7世紀興盛,佛教在被日本接受的時代,日本的文化發(fā)展水平很低,因此當外面一種縝密、豐富,博大精深的理論進入日本時,很容易被日本所接受。日本的佛教相比印度,中國佛教來說安簡化許多,其不太洋重思維,而是偏重于實踐,成為表現(xiàn)思想的武器。日本京都約有1300個寺院,京都有一個元山公園,其中的一個燈籠的上下是兩塊不對稱的自然石。日本的美學跟西方、日本相比起來是不對稱的。西歐的庭院講究對稱,非常人工化,很多設置都是經(jīng)過計算的幾何形狀,中國的美學則一定程度上對之實現(xiàn)了突破,如頤和園的中萬壽山、昆明湖雖然是人工做的,但其非常仿自然,而日本的美學則完全打破了對稱的限制,講究一種不對稱的美,因為日本人相信,大自然本身已非常之美,不需加任何人工的雕飾。日本的另一個美是實用之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美是日本人生活的原則。
在日本人心目中,任何卻是有生命的,對于支撐房屋的柱子,其不在上面刷漆,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的海風雨水氣候使之然,另一方面也如日本人的泛靈觀相關聯(lián)。當一個沒有刷漆的柱子在經(jīng)過時間的沖洗之后會出現(xiàn)顏色的變化,因而日本人稱之為“像時間在其上面滑過,體驗其枯噪之美”。日本人的屋內(nèi)很少掛畫,因為其墻壁是可以摘下來的,缺乏掛畫的建筑條件。榻榻米如一種草席,大約5公分厚,堅硬而且整體感很強,因為其是一塊一塊的,可以輪換。在日本人的思想中信奉“輪回”,其認為世界并不是從落后到先進的直線,這中直線發(fā)展思想是一種西方思想。日本的佛教中認為世界是圓的,經(jīng)歷一種無——有——無的循環(huán),出發(fā)點必然在經(jīng)進一圈循環(huán)之后回到原來的位置,稱之為“一劫”。人生活在一劫的某一點,比起生求說,死更重要,而且死是不可怕的因為只腫死才是真正的歸劫之處。
日本人的審美觀要求美必須求源于生科學研究而且服務于生活,其并不去刻意追求讓人欣賞的美。例如對繩子的打結(jié)、日本人對于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目的的繩子打的結(jié)是不同的,專門表現(xiàn)不同繩結(jié)的日語就有很多種,如打頭巾、包裝禮品、送喪禮、送婚禮其打的是不同的繩結(jié)。
因為日本的天皇定萬世一系的,天皇制度從其產(chǎn)生以來從未發(fā)生過異姓革命,在日本歷史上,雖然有很多將軍,外戚專權(quán)的時期,但沒有人去否定天皇的專權(quán),沒有人去代替天皇而自立,因此天皇有一種安定的感覺,其權(quán)威已存在于每個日本人的心目中,并不需要刻意去顯示。這表現(xiàn)在日本的建筑中就是天皇的住所很樸實和善,不象中國皇家居處的莊嚴和厚重。
日本有一座很著名的寺院,“金閣寺”,這是一休小和尚與當時的掌權(quán)將軍斗智之處,其1951年曾被重修。金閣寺實際上是日本和明朝對外貿(mào)易的產(chǎn)物。1402年,明朝 于日本倭寇對浙江、福建、山東的修害,而和日本的宗權(quán)者簽約進行看守貿(mào)易。此后,日本從明朝獲得大量的藝術(shù)品,每次當一批藝術(shù)品被運回到日本,將軍則將其陳列在金閣寺的第一層,并邀請各大臣寄加宴會。另外,日本還有“銀閣寺”,是更后的一位將軍修建的,其形式是仿金閣寺的,金閣寺和銀閣寺因為分別是依和山和南山的,因此分別被稱為北山文化、南山文化。
日本人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非常強烈。中國人去保護自然環(huán)境是因為人的生存已受到大自然的威脅而不得不去保護之,而日本人的自然情結(jié)則源于對大自然的思想和摯愛。其對大自然的愛是因為日本人的土地非常肥沃,而且氣候多雨,非常適于耕作;
對大自然的畏懼則是因為日本的自然災害尤其是臺風、地震很多,日本人的神靈觀是一種泛靈觀,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因而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存的權(quán)利。
日本人抽簽時,假設分為A—E五級,A代表大吉,E代表大兇,B代表小吉,則大多日本人更寧愿抽到B而不是A,因為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大吉過后肯定是不吉,而且他們不愿意幾件好事同時分享,而是寧愿慢慢體驗成功的樂趣,這一點,同日本人更偏愛于暗,更鐘情于秋天似乎有某種一致性。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