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問題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多年的數學教師生涯讓我深深懂得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要素中,問題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同一個知識點,用不同的問題進行引導探究其效果不同;同樣的一個問題,時機不同,方式不一,效果也就不一樣;提問的對象、提問的順序都對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對于問題的預設需要智慧,對于問題的提問時機、方式等都要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指向性”——數學問題的基本原則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達成目標,經常會預設不少問題,企圖借助問題來不斷刺激學生思考,讓問題貫穿課堂,從而有效串聯所學內容。但是在平時的聽課調研中我們發(fā)現經驗豐富的老師所設計的問題更加具有指向性,但趣味性不夠;而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設計的問題趣味性強,但是問題的目標指向性和呈現的層次性上有明顯的不足。而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就要深入研讀文本和課程標準,從而找到適合課堂教學的問題,從而使孩子們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得到樂趣。例如在學習《認識分數》時,我拋出“一個成年人的體量在一次測量中只有10千克,而且測量完全準確”的問題,學生頓時覺得不可思議,自己的體重都超過了10千克,這違背了生活常識。然后我引導孩子閱讀書上的“你知道嗎?”讀后孩子們豁然開朗,原來這人是個宇航員,他在月亮上的體重是地球的1/6,他的真實體重原來是60千克。這樣的問題既充滿了樂趣,又指向課堂學習目標,可謂一舉兩得。
二、“挑戰(zhàn)性”——數學問題的核心要素
調查表明,孩子們對于數學問題的難度、是否有趣以及老師提問的方式和問題如何進行探究都比較關注。因此教師在預設問題的時候要讓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以便讓孩子們跳一跳才能夠到,從而享受到解決問題之后的喜悅,獲得掃除困難后的成功體驗。教師還要讓問題變得有趣,才能夠激發(fā)起孩子學習數學的動力。例如在教學《探索圖形覆蓋現象的規(guī)律》的內容時,我投影出示情境:買相鄰的電影票;而后投影出示問題:有多少種買票的方法呢?又和哪些因素有關?充分放手讓孩子們進行大膽嘗試,孩子們小組合作去嘗試不同的買票方法,力求做到不遺漏又不重復,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討論等步驟終于找到了覆蓋問題的本質,弄清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頭腦中完成了對于覆蓋問題的建模,而后我又出示幾道新的問題讓孩子們進行思考,引導孩子根據具體的情況選用恰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具有生活氣息的問題是孩子們樂于探究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到成功的樂趣,孩子們的認知能力不斷得到提高,思路逐步變得清晰。他們長時間地得到針對性的思維訓練,長此以往就可以形成個性化的思維模式,從而讓自己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三、“層次性”——數學問題的后勤保障
教師要根據時空因素,從自己的教學風格出發(fā)進行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增強問題的引領作用,對學生容易模糊的地方需要進行深層次的追問。
例如我校萬老師在教學《認識倒數》的時候是這樣層層推進的。首先投影顯示幾個例子讓孩子們接觸到了倒數的概念。而后用具體的題目來加深孩子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不斷讓孩子緊扣倒數的概念來尋找倒數,判斷是否是倒數?在活動的基礎上,我拋出了問題:1.你認為倒數是什么?2.倒數也是一種數嗎?3.什么樣的數有倒數呢?4.你對今天所接觸到的知識還有什么想法?如果有的話請大膽說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積極思考,倒數的相關知識在孩子的腦海中進行著思維的碰撞,他們對于所學知識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孩子們在問題的引領下開展豐富多彩的合作探究活動,用活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中謀求思想上的一致,討論的內容甚至涉及負數。教師此刻的點撥掀起了新一輪探究的高潮。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也有思想方法。
數學課堂上的問題如同一面面旗幟,指引著老師和學生思維前進的方向。教師在設計這些旗幟的時候需要考慮到所學知識內容、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訴求。教師只有反復權衡自己、學生和數學教學三者之間的需求,才能設計出更加精當的問題,從而讓數學問題更有功效,數學課堂更加高效。
編輯 薛小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