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亞洲的聲音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亞洲的左派力量正在重新崛起。在印度,印度共產(chǎn)黨(馬)通過選舉成為僅次于國大黨和全國民主聯(lián)盟的第三大黨團;
在韓國,信奉共產(chǎn)黨宣言的政黨一躍成為第三大黨,并誓言要成為執(zhí)政黨;
在菲律賓、尼泊爾等國家,本已奄奄一息的一些左派政黨,逐漸顯示出越來越受到更多人歡迎的跡象。據(jù)說,這些亞洲的聲音實質(zhì)上是沖著全球化的資本市場而來,它力圖表明,人類世界并非“除了資本主義別無選擇”(撒切爾語),“另一世界是可能的”。當然,這種左派的死硬死扛并非亞洲獨有的現(xiàn)象,用拉美人的話說:“我們——年過半百的一代左翼——始終夢想成功地抵抗美帝國。近年我們曾以為這個時刻永遠不會來了!毖酝庵猓L水輪流轉,又轉回夢望了。
出現(xiàn)這些變化的根源不難想見,即政治勢力及其追隨者們認同某種觀念或真理的“政治正確性”:人生而平等,人們不應再心甘情愿地只看著別人過幸福生活而自甘貧窮。我們難以確知的是,這些左派力量是否代表了亞洲人的聲音?
在世界知識的全球化普及中,我們亞洲人的想法往往是被忽視的,這其中似乎有人類的宿命或必然性。我們一流的思想家、作家和政治家們,在世界知識譜系里幾乎是忽略不計的。孫文、魯迅、泰戈爾、川端康成等人只是被承認而已,梁啟超、胡適之、石原慎太郎、池田大作、鈴木大拙等人似乎只是零,甘地(或許還可以算上達賴和昂山素季)則是以血肉之軀的慘烈織染進了其文明畫布而已。規(guī)模龐大的現(xiàn)當代亞洲人的生命理想或生活圖景是以西方人為參照的,西方人的文明模式和生活模式構成了他們?nèi)松目赡芎瓦吔,他們一生的努力難以抵達并突破這種邊界。就是說,在當代文明演進里,亞洲人不能代表他自己,他們只能被代表。亞洲人因此難以成為國際社會的主導力量,難以成為國際政治經(jīng)濟秩序中的積極因素,即使他們想?yún)⑴c國際社會,但他們有心無力,本能而無意志。
這樣說,并不表示亞洲人只有被動地“脫亞入歐”的命運,日本現(xiàn)代史就是一部主動成就自身的歷史,其他國家地區(qū)則對歐美化多有距離或保留,實際上,亞洲人雖然主導不了世界,卻始終跟孫文說的“世界大勢”格格不入,始終用著各種名目抗拒著歐美化道路,亞洲人雖然以“印度之路”為病,但一度有過四小龍的奇跡,今天更有人們一直拭目以待的中國特色道路:上海會議、“中非論壇”正在顯示這一道路的寬度。因此,在世界知識的全球化普及過程里,我們亞洲人一直在嘗試或在努力發(fā)聲,李光耀、金大中、馬哈蒂爾等人的嗓門一度大得世界注目,更早,尼赫魯、毛澤東等人的聲音也極為宏亮。
在亞洲內(nèi)部,亞洲人的聲音更是熱鬧了。各國都有自己的戰(zhàn)略家和分析家,有自己的國際問題專家和軍事專家,對世界事務的饒舌可以說是非凡的。在文明舞臺的大天地里,旁觀者或說觀眾中,似乎只有我們亞洲人作為觀眾才是最有意思的,非洲人是沉默了、南美人遠離舞臺的“心臟地帶”(麥金漢語),只有亞洲人才多受影響,才在看臺下交頭接耳、品頭論足、揉身而上、眾口一聲、摸魚揩油、合群而大。
今天,當亞洲人告別了一個世紀之久的焦灼的趕超心態(tài),從容地做觀眾時,文明大戲的演員們,其言行更成為亞洲人議論的焦點。不僅石原慎太郎在說不,亞洲的政治家們更多地開始說不,據(jù)說亞洲的年輕人也多在搖頭說不。維和也好、反恐也好、伊拉克戰(zhàn)爭、巴以沖突,亞洲人都有著精彩的分析和重要的意見。比如,新加坡人基肖爾-馬赫布巴尼就是個有心人,他做聯(lián)合國大使多年,“仆人眼里無英雄”,他太了解西方人的片面、偏見、自私、盲目了,他因此從歷史和現(xiàn)實證明,并不是只有歐美人有腦子,亞洲人也有,亞洲人也會思考。
就是說,亞洲人的聲音逐漸開始大了起來。這種現(xiàn)象只會長期存在下去,在國際舞臺上(或網(wǎng)絡世界里),亞洲人的嗡嗡聲已不可靜止或終止。這種局面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前說的亞洲左傾化。但是如前說,這種自立自決態(tài)度是否代表了亞洲人真實的聲音仍值得人們觀察并分析。因為亞洲人的自性意識到目前為止,仍只能在自己的國家地區(qū)內(nèi)部發(fā)揮作用。他們的思維多半落腳于國家利益、國家主權之上,他們很少立足于個體本位。用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蔣廷黻先生的話說,“倘若道德與國力相沖突,我們應該即刻修改我們的道德觀念!币虼,我們也總是沒多少長進。我們對歐美人說不、唱反調(diào)、放狠話一類的聲音,對歐美人崇敬、歡呼、恨鐵不成鋼一類的聲音,到目前為止仍只有自導自演的意義,仍只是觀眾席上的熱鬧,還不能進入國際舞臺作秀。在此文明階段里,亞洲人已經(jīng)有了這么多的主見或成見,對亞洲人是福是禍,真是難有定論。
就是說,亞洲人有了聲音,有了左傾的苗頭,但亞洲人并不是對國際世界說話,亞洲人的眾口一詞也不是表明亞洲人已經(jīng)有了共同體意識或聯(lián)盟感覺,他們更多地是在折騰自己的同胞,是在治人或治于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有理由懷疑,亞洲人說話是否就代表了所有的亞洲人。比較起來,亞洲最富裕的國家――日本,卻一直是而且全力加速右傾。它經(jīng)受了不遜于任何亞洲國家的苦難,但它并未聲稱自己代表真理,代表堅定的平等派或均貧富者。它很少有口號的高標,很少大嗓門說話,但按世界銀行的評估,全亞洲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是日本。
不錯,亞洲人有過太長久的苦難,但苦難并不構成自立自決的資本,相當多的國家地區(qū)卻以苦難構成了自己的成見,每一次尋找現(xiàn)代性的關鍵時刻,都恍然自己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道路,更有“好了傷疤忘了痛”者,仿佛自己天生高貴。一部亞洲人的現(xiàn)代化史就是這樣充滿悲喜劇的歷史。直到今天,亞洲人仍在現(xiàn)代化途中,“在路上”。因此,當亞洲人以為自己站在政治正確性一邊時,也許可以想一想一位西方人的話,“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