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遠招:學術失范之根源?
發(fā)布時間:2020-06-1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目前中國學術界確實存在著諸種“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不過,在談論學術失范的時候,人們不應該有這樣的看法:在過去某個時期,中國學術界是具有嚴整的規(guī)范的。學術失范的真正含義是:在近20多年來,中國學術界并沒有隨著學術研究的進展,而積極地制訂一套真正合乎學術要求的規(guī)范,而更加嚴重的問題是,即便是已有的一些學術規(guī)范,也得不到很好的遵守。學術失范的根源是多方面的,這里僅就筆者關注到的幾個方面略加分析。
首先,是制度安排方面的根源。毫無疑問,學術規(guī)范是通行于學術界的規(guī)范。但是,由于社會各種制度安排對學術界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跳出單純學術界的范圍而考察一般社會制度安排對學術失范所理應負有的責任。我們當然承認國家在推行“科教興國”戰(zhàn)略時積極推動了學術研究的進展,諸如重點大學、重點學科的重點建設,博士點和碩士點以及各種科研項目的設置,各種獎項的設立和評比,重視學術研究者的學歷和職稱等等,無疑都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應。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正是由于學術的進展在目前的中國過分依賴政府和教育主管機構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制度,也正是因為幾乎所有的學術研究者都只能在現(xiàn)有的體制內生存,于是,掌握了學術資源之分配的各種權力,便既有可能成為學術進展的巨大推動力,也可能構成威脅學術研究之獨立性和自由的破壞力。目前人們有理由質疑的是:分配學術資源的各種權力(包括學術主管部門和不同層次、級別的主管部門所任用的各種類型的評委)是否能保證學術資源之分配的相對合理和公平,這里面是否存在著巨大的權力尋租的可能性空間,而尤為嚴重的是,這里面是否存在者學者和當權者的相互利用和資源交換,這本身既是最大的學術腐敗,同時也是產(chǎn)生其他一切學術腐敗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根源。當我們看到某些“學者”因為和“官方”合作而擁有大量的學術資源,而另外一些純粹的學者因為和“官方”相對疏遠而受到冷落,或者還有一些學術研究者在職稱評定方面遭遇困境而生存艱難,我們完全能夠理解:這種不公平會在真正純粹的學者心靈深處產(chǎn)生多大的負面影響——盡管一部分“成功的學者”通過和失敗者的對比而獲得了巨大的心理上(虛榮心)的滿足!真正的學者確實需要有一種“殉道”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極其寶貴的,社會應該鼓勵,學者應該自勉,但是,這決不能成為我們可以為以上不公正和腐敗現(xiàn)象進行辯護的理由。而當我們看到某些并非專業(yè)學術研究者的官員也具有了博士生導師或碩士生導師的頭銜,或者某些政府官員不是通過刻苦的專業(yè)學習而是通過權力的“運作”而獲得了博士頭銜(筆者絕無反對政府官員通過正常的考試渠道并憑借真才實學而獲得博士學位之意)的時候,我們便不能不為中國目前的學術生態(tài)深感擔憂,甚至悲哀。此外,在中國學術界,關系、圈子、門派等丑惡現(xiàn)象也是客觀存在的。學術界的這些腐敗,極為嚴重地損傷了少數(shù)嚴謹治學的學者的尊嚴,敗壞了中國學術界的空氣!
究竟什么是學術失范?弄虛作假當然是學術失范,竊取他人成果也是學術失范圍。但我以為:目前最大的學術失范,正是一部分并不真正致力于學術研究的人擁有了“學者”的頭銜、身份。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權力對學術的不合理的干預所導致的。當然,使這種現(xiàn)象變得日益嚴重的,還有一個原因,即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及學術機構過分注重推進教育發(fā)展的速度,尤其是碩士和博士學歷教育的速度。目前中國的碩士和博士學歷教育正在出現(xiàn)“大躍進”現(xiàn)象,這當然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但同時也會造成碩士和博士學歷教育質量的嚴重下降,造成大量非學術人員向學術領域的“不規(guī)范的滲透”。
換一個角度看,權力對學術自由和獨立性的消極影響,也可以說是行政力量在學術研究中起主導作用。在學術站點的設立、學術職務的評聘等方面,我們常?吹椒菍W術的行政因素在起作用。許多在某個方面具有一定“權威”的評委,在對某個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成果進行評審時,并未嚴格地依照學術的標準,而是摻雜了許多外在的標準,包括指標的分配平衡,以及被評價者與評委的私人關系等等。在職稱評定過程中,外行評內行現(xiàn)象普遍。各種評審受到權力的或大或小的干預乃至操縱。在許多高校和研究機構,人為地給學術刊物和出版單位劃定所謂的“級別”,在評獎或評定職稱時,不是由真正的內行來評價某項成果的學術價值和份量,而是僅僅考慮成果發(fā)表的刊物或出版社“級別”。例如,有些高校把《自然辯證法研究》作為國家一級刊物,凡是在上面發(fā)表文章的,得獎并加工資,《自然辯證法通訊》等刊物則不算國家一級刊物,但究竟哪些刊物應該算是國家一級的,其學術標準未必清晰。而僅僅根據(jù)刊物或出版社的級別來評斷學術成果的實際水平,其可信度也是大可懷疑的。
其次,是市場化的負面效應。就像權力既推動學術進展又有可能威脅其獨立和自由一樣,以市場化為趨向的改革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學術研究的進展,另一方面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市場是一種力量。它強化了人們的占有和利用各種資源的意識。它更有可能與權力相結合而滋生出各種腐敗。我們當然不能由此而反對市場經(jīng)濟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各項改革。但是,我們也不能不對它的負面效應有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警惕。
為什么人們要主動迎合和巴結掌權者?從市場的角度看,是因為他們在進行學術資源的調撥和分配。為什么許多原本無意進行學術研究的人也要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樣從市場的角度看,是因為學歷是一種資源,擁有它會產(chǎn)生附帶的效應(增加工資、抬高身份、增強市場競爭力、乃至滿足自尊心、自信心或尋求心理平衡等等)。為什么學者要不斷地發(fā)表大量的、“高級別”的“學術論著”?也是因為惟有如此他們才能獲得相應的待遇和資源。我當然承認這樣一來學術和學者的地位無形中似乎增強了,承認這樣的社會比起過去政治支配一切的時代是大大進步了。但是,學術的失范,往往很可能就發(fā)生在它的表面的極度繁榮之中。正是因為現(xiàn)在到了普遍都想要一張博士或至少碩士文憑的時候,因此不僅各種類型的評委成為人們極力巴結的對象,即便是博士或碩士生導師即有權力帶博士生或碩士生的人,也同樣成為眾多報考者“攻關”的對象。這里自然也隱藏著學術的腐敗。部分導師也熱衷于和自己的學生進行資源的交換。而博士和碩士熱也自然帶動了博士點和碩士點熱。為了使自己成為博士生或碩士生導師,學者們首先是大學里的教師,便迫切地希望自己所在的單位能有個博士點或碩士點。這個“點”不僅意味著學術上的層次,意味著學校在全國同類學校中的學術地位——因此往往受到所在學;騿挝坏母叨戎匾,而且意味著會帶來很多的其他的“效益”。我們還看到,有些學校博士生導師和研究生處招生管理部門也會發(fā)生沖突,說到底,這是權力之爭,涉及到博士生招收中的權力分配,而權力分配又始終關系到利益分配。
再次,學術的失范,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道德的失范。雖然目前學風的浮夸和種種令人不滿的狀況是由權力和利益聯(lián)手造成的,但是,也確實反映了學術工作者道德水準的下降。有些學術研究者(不僅包括教師,更包括學生首先是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不僅談不上嚴謹治學,根本就是把學術研究作為一種游戲,或者把它降格為生存的一種手段。于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常常不交代相關研究背景和學術界已有的成果,而只顧自己敘述,甚至常有抄襲,或將別人的文章“刪改匯編”。而這樣的文章只要有關系或愿意出錢,又不乏有刊物將其刊載。由于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的大背景下已進入真正的商業(yè)化(世俗化)時代,于是,人們似乎越來越普遍地喪失了對待學術的嚴肅態(tài)度。單純從道德上譴責學人不講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固然是軟弱無力的,但如果所有的學人不能用真誠、嚴謹?shù)鹊赖乱髞碜月,則中國學術的失范就難以得到根治。
哲學家黑格爾曾感嘆他的時代人們喪失了對真理的真誠的熱情。我們發(fā)現(xiàn),今天的中國學術界似乎也充斥了一種“真理虛無主義”的情緒,物質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當人們不再把治學當作對真理的探求,而僅僅視作一種人生游戲或者追求物質功利的手段的時候,我們還能指望他們治學嚴謹嗎?
。ㄝd《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年第4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