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CT診斷及鑒別診斷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 目的 分析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CT檢查臨床特點及診斷價值。方法 41例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本組41例患者, 其中病灶位于肝右葉11例, 肝左葉25例, 肝左右葉5例;病灶大小:2.5~10.5 cm, 平均病灶大。6.1±2.1)cm。等密度5例, 低密度36例。腫塊周邊肝內膽管擴張患者17例, 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14例, 肝葉萎縮16例, 伴肝內膽管結石7例, 腹水1例, 腹腔淋巴結轉移4例。結論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CT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征, 可據此得出準確的診斷結果。
【關鍵詞】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CT;鑒別;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15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發(fā)病率僅次于肝細胞癌, 并且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1]。該病預后較差, 一般需要手術治
療, 早期進行手術對改善預后有利, 因此該病的早期診斷方法顯得尤為重要[2]。CT是診斷該病的主要工具, 根據該病的CT表現, 結合臨床癥狀以及生化檢查是常用的診斷方法, 因此對該病的CT診斷以及鑒別診斷相關進行探討有助于幫助臨床醫(yī)師獲得更加準確的診斷結果, 對患者有利, 本問進行相關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1例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 其中男24例, 女17例,
年齡35~70歲, 平均年齡(50.6±11.9)歲, 病程1~12個月, 平均病程(4.9±2.9)個月;臨床表現:乏力、右上腹不適、黃疸、消瘦、納差等;實驗室指標變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陽性1例(2.44%), 肝功能異常8例(19.51%), 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11例(26.83%), 糖類抗原(CA)19-9升高33例(80.49%);行穿刺活檢病理證實患者6例, 剩余35例患者行手術切除病理證實。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選擇uCT 760螺旋CT掃描儀, 進行常規(guī)CT平掃、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 參數設置200 mA、120 kV、層厚1 mm、矩陣512×512、螺距1.0[3]。雙筒高壓注射器對患者肘前靜脈團進行非離子型對比劑80 ml注射, 流率控制3.0 ml/s, 同時按照此流率, 給予40 ml生理鹽水注射。采取自動追蹤軟件觸發(fā)掃描, 對腹主動脈的CT值進行監(jiān)測, 當120 HU時, 可啟動掃描, 給予對比劑注入, 60 s門脈期掃描, 延遲5 min, 行掃描。
2 結果
2. 1 直接征象
2. 1. 1 平掃 41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肝右葉11例, 肝左葉25例, 肝左右葉5例;病灶大小:2.5~10.5 cm, 平均病灶大。6.1±2.1)cm。有6例患者的結果顯示, 邊緣呈現分葉狀, 邊界清楚, 但是余邊界不清晰, 形態(tài)也不規(guī)則。等密度5例, 低密度36例;有6例患者的中心呈現更低密度, 還有3例患者伴有斑點狀鈣化。
2. 1. 2 增強掃描 41例患者中33例患者在增強掃描后發(fā)現, 早期邊緣輕中度強化, 延遲掃描病灶的內部, 強化逐漸明顯, 呈現向心性的強化, 中心不強化的區(qū)域, 隨著時間逐漸縮小。見圖1。強化程度幾乎接近周圍正常肝實質, 其中有1例患者動脈期病變的鄰近肝實質可以發(fā)現斑片狀的一過性強化。有8例患者三期掃描沒有明顯的強化。本組大多數患者的平掃結果為低密度, 增強掃描的早期邊緣呈現輕中度強化, 隨著時間, 呈現了向心性強化。見圖2。
2. 2 間接征象 41例患者, 腫塊周邊肝內膽管擴張患者17例, 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14例, 肝葉萎縮16例, 伴肝內膽管結石7例, 腹水1例, 腹腔淋巴結轉移4例。本組腫塊周邊肝內膽管擴張間接征象發(fā)生最高, 其次是肝葉萎縮、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
3 討論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約占肝臟惡性腫瘤的10%, 并且不具有特異性臨床癥狀, 需要早期的診斷以及治療[4-6]。目前CT仍然是診斷該病的主要方式, 探討該病的CT診斷以及鑒別診斷方法, 對早期診斷該病十分有利[7-10]。
本研究結果中顯示,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大部分呈現低密度, 表現形態(tài)多樣, 可呈分葉狀、不規(guī)則形等。多見單發(fā), 浸潤性生長, 和周圍組織分布不清, 而增強掃描則較有特點, 早期可表現為無明顯強化或者邊緣輕中度環(huán)狀強化, 延遲掃描強化逐漸明顯, 同時CT下還可見病灶所在肝葉萎縮, 而其他肝內占位病變形成占位效應會表現出外凸出征象, 該征象具有相當高的診斷價值。而對于該病的鑒別診斷, 需要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原發(fā)肝細胞癌、肝膿腫、肝海綿狀血管瘤。需要通過增強掃描鑒別。肝細胞癌增強掃描表現為快進快出, 該特點和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明顯不同, 而肝海綿狀血管瘤強化程度比膽管細胞癌更顯著, 自身也具有特點, 鑒別相對簡單。肝膿腫一般周圍低密度水腫帶出現“暈征”, 也可能出現液氣平面, 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 一般可給予準確的鑒別。
綜上所述,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臨床癥狀并不典型, 早期診斷較為困難, CT是該病診斷常用的方法, 根據該病的CT特異性表現, 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化檢查, 可以得出相對準確的結果, 并且與原發(fā)肝細胞癌、肝膿腫、肝海綿狀血管瘤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參考文獻
[1] 王剛.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CT影像征象分析.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3, 24(6):436-438.
[2] 王柏平, 陳鶴. 分析探討多排螺旋CT 對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診斷價值.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6, 13(14):2009-2011.
[3] 令狐玲珍. 64排螺旋CT與MRI檢查對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診斷價值分析.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7, 26(7):1244-1245.
[4] 戴暢. 多排螺旋 CT 在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山東醫(yī)藥, 2014, (28):63-64.
[5] 吳忠意.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螺旋CT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分析. 醫(yī)學信息, 2014(39):48.
[6] 徐桂軍, 朱建友, 翟慎國, 等. 肝細胞癌與肝內周圍型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動態(tài)增強與病理分析.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0, 16(4):253-256.
[7] 夏駿, 韋敏, 楊先萍. 肝內周圍型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診斷.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2, 10(8):1307.
[8] 單慧明, 王成林, 黃嶸, 等.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CT表現特征.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2, 10(2):65-67.
[9] 何瑜, 孫鳳, 王晉秋.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 CT 誤診分析.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16, 13(5):96-98.
[10] Nkontchou G, Tran VNJ, Ziol M, et al. Peripher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occurring in patients without cirrhosis or chronic bile duct diseases: epidemiology and histopathology of distant nontumoral liver in 57 White pati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3, 25(1):94.
[收稿日期:2018-01-18]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