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的應用及結(jié)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中圖分類號】R12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肝硬化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消化內(nèi)科疾病,具有復雜的發(fā)病機制,可能與膽汁淤積、代謝障礙、循環(huán)障礙、營養(yǎng)障礙、酒精中毒以及病毒性肝炎等諸多因素有關(guān),嚴重影響肝臟的正常血供,使肝臟出現(xiàn)硬化、變形,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研究了肝硬化疾病診斷中運用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價值,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貴州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5例為研究對象,再選擇49例同期來貴州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體檢的健康者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32-75歲,平均(47.8±11.2)歲,其中18例為女性、27例為男性,病程7個月-6年,平均(3.2±2.1)年,疾病類型:25例為酒精性肝硬化、20例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對照組年齡28-72歲,平均(47.2±11.1)歲,其中22例為女性、27例為男性。兩組的年齡、性別等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行生化檢驗,即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分別采集兩組的3ml靜脈血,放入無菌采血管內(nèi),然后以3000r/min轉(zhuǎn)速進行3min離心后,對血清進行分離,運用西門子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各項指標進行檢驗分析。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的各項生化檢驗指標,包括谷草轉(zhuǎn)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總蛋白(TP)、膽堿酯酶(chE)、堿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γ-GT)以及直接膽紅素(DBil)等,其中DBil的正常值為0-6μmol/L;ALB為35-55g/L;chE為3700-13200U/L;γ-GT為7-50U/L;ALP為35-130U/L;ALT為7-40U/L;AST為7-45U/L;TP為60-80μmol/L;TBil為1.7-20.5μmol/L。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5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運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以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jié)果
兩組均順利完成檢驗,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chE、TP以及ALB水平均較低,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并且觀察組的AST、ALT、ALP、γ-GT、TBil以及DBil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檢驗中,生化檢驗是比較常見的一個項目,包括總膽紅素、總蛋白、直接膽紅素、丙氨酸轉(zhuǎn)氨酶、谷草轉(zhuǎn)氨酶以及白蛋白等多個指標。有研究發(fā)現(xiàn),ALT、AST等同工酶通常儲存在肝細胞內(nèi),在肝臟發(fā)生病變的情況下,這一類同工酶則能夠穿過細胞膜進入血液中,從而升高血清中的含量;而chE通常由乙酰膽堿酯酶和膽堿酯酶組成,直接作用于乙酰膽堿對膽堿和乙酸的轉(zhuǎn)化,在破壞肝細胞的情況下,因為不能正常合成chE,從而降低chE含量,并且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與chE含量密切相關(guān)[1]。同時,肝硬化患者發(fā)病后,膽紅素回流至血液中,升高血液中的TBL含量,并且肝硬化程度與TBL水平呈正比關(guān)系;而白蛋白和總蛋白能夠準確反應肝臟合成蛋白的功能,尤其是病情嚴重的患者,還能根據(jù)白蛋白水平,判斷代償期合成功能[2]。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TBil、ALP、ALT以及DBil等水平均較高,且ALB、TP、chE水平低,說明肝硬化患者的代謝功能和肝細胞蛋白合成功能下降,并且增加膽汁淤積,加重病情。綜上所述,在肝硬化疾病的臨床診斷中,運用生化檢驗項目,有助于準確判斷患者病情,為治療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喬以鳳,劉麗,.生化檢驗項目在診斷肝硬化疾病中的臨床作用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23(28):123-124.
王軼,.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6):88-89.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