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1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教學散文篇一:散文教學法
作者:陳希河 人氣/回復:728/0 發(fā)表時間:2013-08-30 20:02:48 在現(xiàn)行的新課標下,不少老師都認為現(xiàn)代
散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更是一
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
個難點。其為重點,是因其語言精練、行文雋 永、手法巧妙,對激發(fā)學生愛好語文、學好語 文大有裨益。其為難,是因其雖“神不散”, 但畢竟“形散”,結(jié)構(gòu)靈活,選材*自*由*, 不像記敘文那樣完整,說明文那樣明白。要做好散文的教學,就一定法,把傳統(tǒng)的散文分析課變?yōu)殍b賞課,針對散 文的特點,再現(xiàn)散文的意境,把感情的清泉引 入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情與理“賞析”中, 把握文脈,習得語言,領悟其蘊含的思想感情,
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現(xiàn)技巧,從而提高散文教學
的質(zhì)量。
如何使散文的閱讀教學獲得比較理想的
效果呢?我們認為須針對散文自身的文體特
征,多讀文本,引導學生感悟,F(xiàn)將本小組在
查閱資料、觀摩教學錄像、采訪經(jīng)驗教師所得
的有一定收效的做法梳理總結(jié)并寫出來與大
家一起商榷,以求共同進步。
一、散文教學的步驟(其中,“檢查
預習效果”“掃清字音字義障礙”“了解背景,
知人論世”等步驟,是一般閱讀教學的共通步
驟,在這里不做過多的梳理。)
1.結(jié)合文體,弄清分類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列的一種文
學體裁。只有準確判斷文體,才能目標明確,
減少失誤。散文的特點“形散神不散”,決定
了散文這一體裁有別于其他體裁的文章。“形
散”體現(xiàn)在結(jié)構(gòu)靈活,選材*自*由*。結(jié)構(gòu)靈活,指散文的結(jié)構(gòu)是開放性的,不拘一格,無固定的寫法。散文的選材,不受空間或時間的限制,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吧癫簧ⅰ笔侵干⑽牡闹黝}明確集中。雖散文選材*自*由*,結(jié)構(gòu)靈活,但是,它主題明確、集中,有一條線索貫穿全文。散文對材料開掘深,小中見大,含義深刻,聯(lián)想豐富,感情充沛,同時散文的語言凝練、優(yōu)美。
根據(jù)內(nèi)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為三類:
(1)記敘性散文---------以敘述事件和描寫人物為主,兼有抒情成分;如《背影》《藤野先生》;閱讀時側(cè)重借助事物的敘述或有關人物的描寫,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準確把握事件的意義和影響。
(2)抒情性散文---------以寫景狀物,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為主,如《春》《濟南的冬天》《荔枝蜜》《白楊禮贊》;閱讀時側(cè)重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寫中蘊涵著的思想感情,通過寫景,借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表達中心;通過狀物,托物言志,抒發(fā)感情來表達中心思想。
(3)哲理散文--------著重抓住一兩個典型事物闡明道理的,如《提醒幸!贰肚锘辍罚婚喿x時側(cè)重借助事物、事理來闡釋人生哲理,指導人生。
2.誦讀文本,多讀感悟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
讀實踐!鄙⑽氖且环N情感性和文學性很強的問題,在散文教學中,應把傳統(tǒng)的散文分析課變?yōu)殍b賞課,讓學生多讀多悟,多做整體把握感知,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而不是做逐字逐句的細致瑣碎的分析式品讀;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摒棄重分析輕感悟的肢解是的散文教學。誦讀教學是散文教學的基礎,更是理解散文的強有的手段。誦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散文實施“三讀法”。初讀,整體感知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再讀,局部探究語言、情感;三讀,接受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的人文情感。在教學中應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范讀、個別
朗讀、齊聲朗湊、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還應注重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如語句問的停頓、語音、語速、語調(diào)的培養(yǎng)和訓練,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進行誦讀。
3.抓住文眼,理清脈絡
文眼,即“揭全文之旨”的點睛之筆,是統(tǒng)領全篇的藝術(shù)構(gòu)思焦點。文脈,是一個完美、嚴謹?shù)乃囆g(shù)整體的脈絡與筋骨,在全文起著重要的組合作用。
教學中要抓住文眼,指導學生反復研讀,細心揣摩段落層次,讓學生透過“散”的外表,領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韻。抓文眼就是抓點,目的是以點帶面。如《荷塘月色》,寫作的時代背景是漆黑如磐的19 27年,全文蘊藉雋永,跌宕曲折,教師要緊緊抓住開篇的“這幾天頗不寧靜”這個文眼,細心引導學生閱讀。抓住
文眼,賞析散文,不僅可以使教學過程達到深入淺出,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然而,單是抓住文眼,還是不夠的,還要指導學生理清思路,切實把握行文脈絡。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荷塘月色》時,一方面要指點學生明了本文新穎、精巧、別具匠心的藝術(shù)構(gòu)思,另一方面還要指點學生把握文章的明暗兩條線索,即空間線索與感情線索。空間線索:從開始“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帶上門出去”寫起,中間游荷塘、觀月色、引起聯(lián)想,最后游畢,到“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收尾。這是一條明線。暗線是隱伏行文之中的感情變化。開端是“頗不寧靜”,中間是沉湎于月色美景的平靜,接著以蟬鳴、蛙叫烘托荷塘的靜,反襯內(nèi)心的不靜。最后又寫寧靜,以寧靜蘊含不寧靜。明線暗線,互為映襯,情景交融,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中緊抓住這兩條線索,能使學生理清脈絡,分清層次,領會作者在委婉曲折的寫景狀物之中所蘊含的深邃的思想感情。
教學散文篇二:散文教學模式+課例
散文教學模式
一 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二 聯(lián)系題目,整體感知 三 動情朗讀,尋找佳句 四 品賞語言,學習寫法 五 小結(jié)構(gòu)思,類文拓展 六 單元回歸,當堂達標
天津市普育學校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教學散文篇三:散文教學有哪些方法
散文教學有哪些方法?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jīng)貿(mào)往來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發(fā)展,以及為順應這一潮流的中國全方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使中學語文散文教學中的弊端越來越凸顯出來。散文是美文,形神兼?zhèn),而且字字珠璣,意蘊深厚。因此,如何真正牽引學生心靈,領會文本意蘊,達到對散文內(nèi)涵的審美感受與認知,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現(xiàn)代散文 文本意蘊 審美感受 審美認知
面對初中散文教學現(xiàn)狀,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學工作,就必須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zhèn),而且字字珠璣,意蘊深厚。許久以來,散文就像一座干凈的村莊吸引著許多尋幽探秘的讀者,陶冶著一個又一個讀者的心靈。
中學語文教材把散文作為一道文學大餐擺在了中學生的面前,雖然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遺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課并沒有讓學生融進這道美麗的風景之中。而我多年的散文教學體驗就是:
一、讓導入牽引學生心靈
眾所周知,萬般開頭難,良好的開場白預示著成功的到來。當散文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等待教師引領學生去尋幽探秘時,就特別需要教師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成功的導語,如同剛剛拉開的大幕,讓學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對散文教學而言,導入語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靈的揚聲器,那些巧妙構(gòu)思,生花妙筆的由來,植根于作者對于自己表現(xiàn)對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見解之中。因此,教學時,必須以情感為紐帶,引起學生的共鳴,把學生帶進作品描繪所蘊藏的情感世界去體驗,去領悟,才能以情動情,引導學生,牽引學生走進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來正確理解課文,學好課文。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的周亞萍在朱自清的寫景散文《春》教學中曾這樣導入:首先播放以“早春”為主題的影象片段(實景外拍,配以音樂和解說)——“屏幕上這一幅幅畫面,是我們陶醉,使我們被這熱情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被這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天是美好的,當產(chǎn)生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出對生命充滿無比熱愛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飄蕩。”接著,打出《綠》、《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畫面,并進行解說——“瞧,一位采著《綠》、賞著《荷塘月色》、《匆匆》走來,又給我們留下《背影》的文學家踏著《春》來了,他是誰呢?”最后教師出示課題,將學生引進文本之中。這樣,在導入情境的渲染下,學生與美麗的自然展開多感官的對話,從而初知初春景致,為課文的學習作作還鋪墊。教學敘事散文《散步》一文時,我這樣深情導入:“人們常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感動著我們所有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無私的愛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舒適。可是,等到他們變老了,兩鬢開始變白,兩眼逐漸渾濁,身體不再靈便,孱弱的雙肩已擔不起生活的重負,他們?nèi)缤L中飄蕩的落葉一樣,預測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將熄滅的燭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今天學習了《散步》后,我們將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并同時獲得一些啟示。”在以上的導入中,教師適時地牽引住學生的心靈,有利于快速走進文本之中。
二、讓關鍵詞句凸顯文本內(nèi)涵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詩眼和文眼是作品藝術(shù)構(gòu)思的凝聚點,是牽動制約全篇的關鍵點。詩文的“眼”實質(zhì)上就是關鍵詞,而且是核心關鍵詞,是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文本主題的關鍵語句。它像一個人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脈搏的律動,領略到文本的精神內(nèi)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緊扣文眼突破開去,便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體特點,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關鍵詞句來把握文本,統(tǒng)攝文本的靈魂內(nèi)涵。因此,語文關鍵詞教學,在散文的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關鍵詞之所以關鍵,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義和達到教學目的,所以,語文關鍵詞的選定過程,實際上是教師進行文本解讀、文路梳理,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過程,F(xiàn)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寫景散文作品《濟南的冬天》流淌著一種如詩如畫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無不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作品的種種神韻,美景中濃郁情致,更值得細細玩味欣賞。那么,在教學中把握關鍵詞,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條最佳捷徑。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寫了濟南冬天的天氣,教學時可把握關鍵詞——“寶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因此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lián)系的。選擇關鍵詞,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語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內(nèi)容,體會文本的意義和意味。李森祥的寫人散文《臺階》讓讀者看到了一位普通農(nóng)民為了實現(xiàn)生活理想而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史。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把握關鍵句——“我們家的臺階低”來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父親為什么要用畢生
的精力,把家門口的臺階由三級筑到九級呢?”原來,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一心想筑高自家的臺階,也就是為了抬高自家的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中國農(nóng)民的堅韌性格,也啟迪我們對前輩生活價值觀做全面的審視,學會關注農(nóng)民的命運,關注農(nóng)村的貧窮。在教學中,由一個關鍵句的把握,統(tǒng)攝全文的內(nèi)容,學起來輕松又明白。通過把握關鍵詞句的教學,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三、讓生活與語文共融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時時現(xiàn)生活。這是大語文觀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語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論的。散文更是作者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感受流淌于筆尖的產(chǎn)物。因此,學習散文要鼓勵學生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很多學生總是抱怨生活在“兩點一線”之間,哪來生活的感悟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確實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吧。作為語文教師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把更多的生活資訊融入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敘事散文《背影》是一篇文字樸實而情感豐厚的文章——慘淡家景之下,冬天父子相別,兒子心目中的父親“背影”,意蘊深遠而令人回味無窮。文本中的細節(jié)很生活化,初讀時或許會覺得很平淡,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尋找同樣感人的生活細節(jié)來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我在課前布置了一道作業(yè)——積累生活中令你感動的親情細節(jié),以便在課堂上交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前積累很感人。有同學這樣深情地回憶道“晚上伴著爸爸此起彼伏的鼾聲的響起,我漸漸進入了夢鄉(xiāng)。迷迷糊湖中總聽見一聲聲柔柔的腳步聲,似悅耳的歌聲漸漸朝我襲來,接著便有一雙溫暖的手為我輕輕地蓋上被子。我察覺了,小瞇著眼,不愿驚擾這夜里靜謐的幸福。媽媽的目光里流露著濃濃的愛意,嘴角一抹淺淺的笑意,讓我仿佛沉浸在愛河里。媽媽又是靜悄悄地走了,這下我發(fā)現(xiàn)了,媽媽踮起腳走路!边有同學說父親雖然粗枝大葉,卻能在百忙中惦記著我,逛了好幾家書店,終于為我買到我心儀以久的書,以致于腳皮都磨破了;還有同學說冬夜里奶奶早早地就為我暖好被窩,讓我睡覺時不會受凍。課堂上,一時間似乎所有的生活細節(jié)都在學生的腦海中閃現(xiàn)。在教學寫人散文《老王》之后,引導學生積累象老王一樣生活中雖平凡卻閃爍著人性光芒的小人物的形象,讓學生更深地感受到,生活中要學會平等的對待別人,要有人道主義精神,幸運的人有責任去關心那些不幸的人們。這樣,既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又拓寬了文本,讓文本與生活共融,領會了文本的內(nèi)容意蘊又引領學生走進了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四、讓意境盡顯文本魅力
從藝術(shù)審美的角度來看,現(xiàn)代散文的魅力在于醇厚的意境。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為最常用的寫作方式,人們又常常以意境稱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難以言傳的美感。這種美感,需要細致地感受一番。那種條分縷析的做法往往會割裂整體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來學習散文。在品味意境時,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體性。其中既有對物象外觀的藝術(shù)描繪,又有物象內(nèi)蘊的傳神寫照;既有作者真情實感的傾注,又隱含著對事物本質(zhì)特征的理性評價。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教學魯訊先生的寫景散文《雪》,(本文是以對自然景物——雪的詩化描寫曲折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情緒。)暖國的雪“滋潤美艷”,是那樣地純真美好、生機勃勃,就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6]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堅強不屈”,就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7]的壯闊的場面,細細品味朔方的雪的頑強不屈,從而明白這正是作者偉大人格的寫照。我們通過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讓孩子們充滿興致,充滿強烈的探知欲,走進一個多彩多姿的語文世界。在教學寫人散文《背影》一文時,引導學生了解作者開篇寫了祖母之死,父親卸職,盡管是一筆帶過,但如果和寫父親背影部分聯(lián)系起來作整體閱讀賞析,會發(fā)現(xiàn)前面是鋪墊,它們共同奠定了凄涼、冷清的情感氛圍。唯有如此,父親的舉動才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父親的背影在讀者心目中永遠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在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意境,有意識的在閱讀過程中,把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和對生活的感知與思考結(jié)合起來。
五、讓板書統(tǒng)領文本內(nèi)容
人文
“美”
高高望天樹
竹樓映藍天
悠悠野象谷
嫵媚傣寨水
笑對生與死
自然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許多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走入課堂,但是板書在教學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散文作為一種意蘊醇厚、文字優(yōu)美的文學體裁,倘若教師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板書,將會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為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離不開直觀、形象的優(yōu)秀板書。我們的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能力,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我們的板書更應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同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精心設計的板書,能使學生賞心悅目,興趣盎然,活化知識,對知識加深理解,加深記憶,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板書設計的作用,曾一度被視為課堂教學的閃光點,其作用被視為“畫龍點睛”,可現(xiàn)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板書設計倏然隱身,可有可無,就造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席空檔。而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針對文本內(nèi)容有的放矢,不脫離教材和教學實際來設計板書,且線條簡單,用詞精練,把握散文的美感,就讓人印象深刻,促進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鞏固。在寫景散文《美麗的西雙版納》教學中,我曾根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及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歸納板書,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而且統(tǒng)領了各個部分的內(nèi)容,又突現(xiàn)了文章的主旨。
抒情散文《荔枝蜜》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板書,因為文本的主體是蜜蜂,板書便是一只蜜蜂,且形式與內(nèi)容非常吻合,頭對應標題,身子對應主題,翅膀?qū)囆g(shù)特色,蜜蜂的飛翔靠翅膀,文本的主題顯現(xiàn)靠藝術(shù)手法。板書如下: ()
多年以來,在教海中摸索前行,教海無涯,正所謂要活到老,學到老。腳下路正遙,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勇于挑戰(zhàn),勇于創(chuàng)新,讓自己的教學永遠與時俱進。我期待自己能快速成長,成長為一名成熟的、運籌帷幄的語文教師。
散文教學之我見
內(nèi)容提要】散文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散文教學也就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本文主要從實踐經(jīng)驗出發(fā),談了幾點關于散文教學方面的淺見。內(nèi)容包括:1.散文教學的重要性。2.理清文體,合理界定散文概念的內(nèi)涵,給學生清晰的文體知識。3.感悟散文的哲理,體味散文的意境。4.點撥散文構(gòu)思的方法,開拓學生思路,使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散文構(gòu)思技巧,并同時訓練、活化學生思維,開發(fā)其智力。5.汲取散文的語言營養(yǎng),提高其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其人格,熏陶其情操,優(yōu)化其氣質(zhì)和風度等。6.教學生認識散文創(chuàng)作的主要思維形式之一——靈感思維,指導訓練其靈感思維,運用各種手段誘發(fā)其靈感的迸發(fā),并鞏固其靈感思維調(diào)動的隨意性,為散文寫作及創(chuàng)造人格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基礎。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學語文教學的課文有60%——80%屬狹義的散文性質(zhì)。就中學生容易學習和入門方面講,散文為諸文體之冠,幾乎所有中學的校園文化陣地(校報、?龋,都是散文的世界。的確,散文是青少年通向?qū)懽鞯钐玫那瞄T磚,是入門寫作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搞好散文教學,對中學語文教師來說,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我在教學散文時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理文體
有位學生曾問我:老師,有些議論文為什么選入《世界散文精品選》之中?引起我深長的思考,看來,這似乎是一個簡單問題,起碼說明學生還沒聽過“廣義散文”這一說;但不僅學生不明白散文的界定,老師們也頗拿不準,因為許多“散文”的定義及“散文選本”目前就很模糊。
譬如最權(quán)威的《辭!氛f:“散文”,文學的一大樣式。為區(qū)別于韻文、駢文,曾將中國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jīng)史書在內(nèi),概稱散文。在某些歷史時期又將小說及其他抒情、記事的文學作品統(tǒng)稱為散文,以區(qū)別于講求韻律的詩歌,F(xiàn)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文學并稱的一類文學體裁。其特點是:通過某些片斷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會意義;篇幅一般不長,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語言不受韻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敘事,也可以發(fā)表議論,甚或三者兼有。散文本身按其內(nèi)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雜文、小品、隨筆、報告文學等。
《文學詞典》(湖北)也把報告文學和雜文劃歸一類,但事實是,報告文學和
雜文已經(jīng)突破了散文的一些特點,如雜文的政論性質(zhì)和社會評論性質(zhì),報告文學的紀實性質(zhì),已經(jīng)壓倒了散文的“片斷性”、“靈動性”及“形散神聚”等特點而居于主要特征的地位。再如中等師范學校的語文教材,把散文分類為狀物、寫景、敘事、記人四種;《文學詞典》(湖北)按表現(xiàn)手段把散文分為抒情、敘事、議論三種;《辭海》又分為雜文、小品、隨筆、報告文學等等;全國
職業(yè)高中“八五” 規(guī)劃教材中,則把散文(內(nèi)有《綠》《荷塘月色》)與議論文(內(nèi)有《拿來主義》)、文言文(內(nèi)有《石鐘山記》《游褒禪山記》《采草藥》《雁蕩山》)、記敘文(內(nèi)有《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記》)及說明文并列起來。
所以,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散文,界定其概念的外延,就必須自己先理清楚。郭風在《散文淺說——散文的分離.歸化.滲透??》(《寫作》92/3)中的見解值得重視。他說,先有詩歌,后出現(xiàn)散文,隨著詩歌與散文的混合而出現(xiàn)韻文,也出現(xiàn)戲曲以至散文詩。此即古代的三大文體即詩歌、散文和戲劇。在一定條件和文學氣候影響下,散文從本體中產(chǎn)生了小說(在我國如唐傳奇)。降至現(xiàn)代,散文又從本體中產(chǎn)生了雜文和報告文學。幾乎與此同時,詩歌、小說向散文歸化、回流,于是出現(xiàn)了自由詩、散文化的詩、散文化的小說。如此梳說自古至今“散文”概念的演變,是能夠解釋得通的,對于廓清模糊、混亂的文體觀念也有著重要意義。
據(jù)此,我們?yōu)橹袑W生講散文概念,可分為三個時期:唐以前為所有的非韻文體統(tǒng)稱散文;唐至“五四”,除小說以外的非韻文體為散文;“五四”至今,除小說、報告文學、雜文以外的非韻文體為散文。而此三個時期的“散文”都是“廣義”。狹義的散文分類似不宜按表現(xiàn)手段劃分,而宜按內(nèi)容為主、形式為輔的劃分方法去劃分,如狀物、寫景、敘事、記人、游記、歷史等。如此,學生會更易接受一些。象職高“八五”教材的安排,似乎要說明“應用”“實用”的重要,實則極易造成混亂。
二、悟哲理
散文通過談天說地、寫景抒情、托物言志,揭示生活的本質(zhì)和人生奧秘的真諦,能給人以強大的思辯力量,能誘導讀者去探索宇宙奧秘、追尋歷史足跡、思考人生價值,給人一種深邃悠長的審美情趣。語文教師教學散文,就要讓學生感悟這種哲理,并學會怎樣感悟,直至應用到寫作中去,這是散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散文意境之“意”,主要是指主體的情感和思想,這種情思多包含著哲理的因素。散文的哲理意蘊,如人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體現(xiàn)主旨,振發(fā)全篇,恰似電光石火,將作品通篇燭照得紅光透亮。它一般集中體現(xiàn)于點睛之筆,亦即表現(xiàn)為“文眼”。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jīng)]有水,如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些靈性。”而泰山之水有的“仿佛七幅閃光的黃金,直鋪下去”,有的“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有的卻“喑嗚叱咤,似有千軍萬馬,躲在綺麗的黃錦底下。”飛瀑有的如“半空掛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白帶子,隨風擺動”,有的“兩三丈寬,離地不高,發(fā)出一瀉千里的龍虎聲威”,“口沫噴得老遠”!叭顺献,水朝下流”,有的竟頗通人意,“陪我們到二天門”,或“跟我們到南天門”。有的河流“曲曲折折”,宛如一條“白線”。正因有了這綺麗多姿的“水”,泰山才有了“靈性”,才有了“水墨山水”的層巒疊嶂,才有了“芊芊莽莽”的野花野草,才有了“吸翠霞而夭嬌”的松樹,才有了“如畫重累人矣”的攀登者。自古山水相連,沒水的山是禿山、死山。作者揭示了“綺麗瑰美的水為泰山之魂”這一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使文章通篇生輝。
文眼式散文之“文眼”,多為折射理性光芒的窗口。再如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薄盁o限風光在險峰”,只有那些勇于攀登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這不是偉人們常說的話嗎?何其相似!多么警世!還有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碧K軾《石鐘山記》的“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等等,這些文眼皆如龍睛虎目,電光石火般地振發(fā)起全篇,給人啟迪,給人以悠長的回味。
只有教會學生感悟哲理,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散文的深層意蘊、奇妙意境,感受到散文的真正魅力,從而激發(fā)其審美的強烈愿望,和模仿寫作的沖動欲念。至此,散文教學才能說剛剛觸摸到“門檻”。
三、點構(gòu)思
構(gòu)思,是一篇文章寫作的通盤規(guī)劃和總體設計,是動筆之前歸納分析材料、確立主題、選取表現(xiàn)手法、謀篇布局的關鍵步驟,是“馭文之首術(shù),謀篇之大端”。構(gòu)思的高下,直接關系到文章的成敗與優(yōu)劣。凡是入選教材中的散文,幾乎都是大浪淘沙的經(jīng)典名篇,其構(gòu)思必有精妙之處。因此,教學散文必須使學生提高鑒賞構(gòu)思的能力,并進而應用到寫作中去。
散文構(gòu)思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為思維與技巧兩類。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歷代文人墨客寫泰山之文多矣!然而傳世之作又有多少呢?寫泰山這個題材,很不易寫出新意,但作者運用了發(fā)散求異思維,寫雨中登泰山的雨趣——“獨得之樂”,并賦予泰山以魂靈,確是獨出機杼,筆力不凡。蘇軾的《石鐘山記》,顯然也是運用發(fā)散思維來進行構(gòu)思寫作的。從思維角度入手點撥構(gòu)思、教學散文,若能持之以恒,不但能提高學生鑒賞能力,更能提高其構(gòu)思寫作能力,活化其思維,開發(fā)其智力。
技巧構(gòu)思如彩線串珠、雙關命題等。“串珠”是散文常用的構(gòu)思手段,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所謂“彩線”,即意脈式紅線或文眼式紅線,它體現(xiàn)著主旨;否則,就不是紅線。如《雨中登泰山》中的游蹤只是“線索”,我認為可叫“白線”,但不是“紅線”。如唐弢的《瑣憶》,其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眱删湓姡褪秦灤┤牡闹髦,它概括表現(xiàn)了魯迅的偉大人格。所謂“珠”,乃經(jīng)刮垢磨光、熠熠生輝的珍珠式材料,如《瑣憶》中關于魯迅的幾件生活瑣事便是。雙關命題構(gòu)思,如臺灣省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便運用了雙關構(gòu)思,即明言生活中現(xiàn)實中“獨立的、安靜的”“小屋”,隱指理想的空幻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厭煩大都市的喧囂,向往獨立的、安靜的大自然的情懷!半p關”一般指題旨雙關,也指題材中的兩層含義,而較隱較深的層意體現(xiàn)著或者說就是主旨。以雙關構(gòu)思寫作的散文,往往具有含蓄、蘊籍、雋永、耐讀的藝術(shù)魅力。
一個語文教師,在教學散文(其他文體亦然)過程中,如果能善于總結(jié)積累,經(jīng)常為學生點撥構(gòu)思方面的實用知識,那么,學生的鑒賞尤其是寫作水平定然會較迅速提高。
四、汲營養(yǎng)
小樹苗長成棟梁之材,需要澆灌;莊稼有好收成,需要使肥。學生學習散
文,要提高鑒賞、寫作能力自然要不斷汲取營養(yǎng)。語言的營養(yǎng)是不可忽視的一個
方面。千百年來,各類經(jīng)史子集,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們不僅成為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智慧和思想的來源、借鑒,還是漢語言發(fā)展、升華的一道道有力的基石。語言是思維的符號,漢語言更是智慧的結(jié)晶、思維的花朵,這是漢語言優(yōu)于其他一切語言的所在。而散文歷來被譽為“美文”,入選教材的散文更為經(jīng)典名篇。所以汲取散文的語言營養(yǎng),以純凈祖國語言,凈化學生心靈,優(yōu)化學生人格,提高學生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成為散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根據(jù)本人學習和教學的體會,讓學生汲取語言營養(yǎng)的最好辦法,不是婆婆媽媽地“教導”,而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寶——誦讀。對于精彩的片斷,甚至優(yōu)美的短篇,誦讀是記憶、吸收的最理想手段!皶x百遍,其義自見!弊x得熟了,以至背誦下來,即使不理解,“無意識記”、“無意滲透、熏陶”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許多背誦詩文多的學生,隨著時間推移,逐步呈現(xiàn)出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成長趨勢,無論是寫作、談吐,還是氣質(zhì)、風度,明顯有長足進步。這充分說明誦讀對汲取語言營養(yǎng)的作用。
其次,教師恰當?shù)狞c撥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朱自清《綠》,除了讓學生熟讀全文、背誦重點段落之外,教師應歸納修辭,如可重點分析比喻的妙用,但不要太“絮”。而對《荷塘月色》教師宜點撥“疊詞”的妙用,然后讓學生熟讀、背誦,體會汲取。碧野《天山景物記》和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宜重點分析作者繪畫渲染般的寫景手段——聯(lián)系地而非孤立地寫景,等等?傊虒W散文宜以指導學生熟讀、背誦為主,以點撥為輔;如此學生汲取語言營養(yǎng)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則教師太“絮”,就會出現(xiàn)油水分離的無效狀態(tài)。
五、醞靈感
《辭海》說:靈感是“文藝、科學創(chuàng)造過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緒高漲思慮成熟而突發(fā)出來的創(chuàng)造能力!薄段膶W詞典》說:靈感是“作家創(chuàng)作構(gòu)思過程中突然爆發(fā)出來的一種豁然貫通、文思如潮的心理現(xiàn)象”,“是作家在持續(xù)構(gòu)思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心理上的反映” (湖北人民出版社)。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把思維分為“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他說:我們有創(chuàng)造經(jīng)驗的同志都知道,要創(chuàng)造,要突破,光靠形象思維不行,得靠靈感思維(《關于思維科學的一封信》)。
散文與詩歌是姊妹文體,都特別講究意境,都需要靈感思維。散文被譽為“美文”,具有“詩情”和“畫意”,富有“靈動性”,意蘊濃郁、深邃,因而需要的不僅僅是形象思維,還需要靈感思維。有過“下水”經(jīng)驗的教師都知道,培養(yǎng)情感,置身情景,醞育靈感,對寫好散文是多么的重要!
我們教學散文,目的不僅僅是鑒賞;只是提高鑒賞能力,還遠遠不夠,目的要教學生會寫散文,通過散文這個“入口”為其他文體的寫作做好文筆準備,并最終為塑造學生美的心靈、雅的風度,及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人格、創(chuàng)新素質(zhì)奠定堅實基礎。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最起碼要懂這方面的知識;否則,就無法指導學生寫好散文。誘發(fā)靈感、鞏固靈感的方法很多,如“火花捕捉式”(“推敲型”、“靜夜思型”)、“壓力迸發(fā)式”(“外壓型”、“內(nèi)壓型”)、“大地母親式”(“急就型”、“楊柳岸型”)等,限于篇幅不贅。要之,為了教學散文,我們不應談“靈”色變,而要正視這一創(chuàng)作規(guī)律,多加研究,勤于總結(jié),甚至勇于“下水”,親身體驗,才能找到寫作散文的最佳狀態(tài),也才能更有效地教學散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