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如何指導學生學好文言文,是中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誦讀法是文言文教學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方法。
一、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誦讀法的運用是新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的要求。其指出,學生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nèi)容,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其實就是要理解、背誦文言文。誦讀是核心、是關(guān)鍵、是要點,也是文言文教學的立足點。
誦讀法原本就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學習方法,歷來備受文人墨客推崇。曾國藩在《家訓》中寫道:“凡作詩最宜講究聲調(diào),須熟讀五右、七右各數(shù)十篇,先之以高聲誦讀,以昌其氣;繼之以密口永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進,使古人之聲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則下筆為詩時,必有句調(diào)湊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瑯瑯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美籍華人學者劉紹銘在《文字豈是東西》一文中提到“唐詩、宋詞、《古文觀止》這類古書讀多了,胸中自成樓閣!比嗣窠逃霭嫔缰袑W語文室張必錕也寫了《把誦讀放到文言文學習的首位上來》一文,在文中,他意味深長地說:“正因為受益于誦讀,所以我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格外重視學生的誦讀習慣,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把誦讀放在一切教學的首位。”
今天的文言文教學也離不開誦讀法。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材的文言文以及詩詞內(nèi)容淺顯,目的是通過學習這些文言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面對這些文言文,教師只要稍稍點撥,引導學生誦讀,讓學生從中感悟、理解、積累。通過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xié)同活動,使得注意力相對集中,能提高感知與記憶的效果,強化情感熏陶。由此可知,經(jīng)常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豐富而細致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氣質(zhì)。結(jié)合當前的教學實際,文言文教學中應用誦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
二、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一個過程,教學的時候先由教師范讀,后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去背誦外,都可以看著書!庇纱丝梢钥闯,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應以“讀”為主。教師以范讀形式,引導學生誦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跟著讀”,或“練著讀”,或“背誦”。
在這里,筆者首先談談“范讀”,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誦讀給學生做示范的作用,其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朗讀水平的高低與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文學素養(yǎng)有著密切聯(lián)系,關(guān)鍵取決于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對“讀”傾注了多少,怎么備“讀”的。教師“范讀”成功,學生才能從中獲得文章的腔調(diào)、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所蘊藏的意義等方面的初印象和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誦讀的強烈欲望!胺蹲x”達到這樣的效果,誦讀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如何進行備“讀”?一是備字的讀音;二是備句子的停頓。此外,重音、速度、語氣、語調(diào)等要點,在備“讀”中也不可忽視。
“范讀”固然重要,但教師對學生誦讀技巧的指導,也是不可忽視的。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文言文,向?qū)W生提出明確的誦讀要求?偟膩碚f,誦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正確、清楚,即發(fā)音準確、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二是自然流暢,即語句流利、音韻鏗鏘;三是傳情達意,即用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傳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內(nèi)涵。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按要求指導學生進行誦讀。
教師示范朗讀和指導誦讀后,要激起學生強烈的誦讀興趣。比如,讓學生之間舉行朗誦比賽。此外,每次朗誦給學生提不同的要求,通過這些不同形式的誦讀,讓學生養(yǎng)成愛誦讀的良好習慣,這是文言文教學中使用誦讀法的關(guān)鍵所在。教師應采用雙管齊下的辦法,既要抓住課內(nèi),又要利用課下。課堂上,教師對時間不能吝嗇,要將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或自由誦讀,或是齊聲誦讀,或是指定學生做示范朗讀。學生在進行各種形式的誦讀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點撥和指導,絕不能放任自流,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指導,更要給予表揚和鼓勵。課后,教師多布置背誦作業(yè)也是好方法。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實施誦讀法,我們一定要抓住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師“范讀”要成功,二是學生“多讀”要到位。
三、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睂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反復誦讀,能很快將古詩文熟讀成誦、爛熟于心。這樣,他們能逐漸理解、掌握和領(lǐng)悟古詩文中的一些文言現(xiàn)象、知識以及所蘊含的意義,形成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的良性循環(huán)。
筆者在文言文教學中,堅持采用誦讀法,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如教授《口技》時,學生讀到“少頃,但聞屏障中扶尺一下”,“但”字怎么理解,這時,即使課文沒有注釋,學生也會很快地聯(lián)想到我們學過的文言文里的“但微頷之”“但手熟爾”中的“但”的用法和意義,于是,“但聞屏障中扶尺一下”中的“但”字的解釋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對于語文考試中的文言文片段閱讀理解題,大多數(shù)學生都覺得做起來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得分都比較高。可見,文言文教學采用誦讀法,將古詩文熟讀成誦,爛熟于心以后,這些詩文慢慢匯集成了個人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熟讀、理解古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僅如此,讀不僅能促悟,而且還能促寫。誦讀對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無裨益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古詩文,既能培養(yǎng)很強的語感和思維,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又能汲取古詩文在篇章結(jié)構(gòu)、選材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學生在寫作中就能學以致用,很自然地將它們派上用場。有時,能根據(jù)具體的語境,活用古詩文中的名句、警語等;有時借鑒、模仿古詩文或在選材、在構(gòu)思、在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等文言名句出現(xiàn)在學生的作文、周記中。很多學生的寫作思路也受到古詩文潛移默化的影響,構(gòu)思巧、選材精、立意新。
實踐證明,在文言文教學中運用誦讀法,除了能完成文言文教學任務,提高學生讀、寫兩大能力外,還能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效果顯著。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七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
熱點文章閱讀